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爭鳴 > 網友雜談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勞動最重要

意文興 · 2017-08-21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社會主義核心榮辱觀必然是勞動最光榮,勞工最神圣。如果一個標榜為“社會主義”的社會,其實際流行的心價值觀和核心榮辱觀不是這樣,那一定是在哪里出了什么問題。【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勞動最重要

  ——在主客體的關系中詮釋核心價值觀

 

 

  作者:意文興

 

 

 

  摘要:

  本文根據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等概念的基本規定性出發,探討了“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認為“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是“勞動”,其核心價值觀是“勞動最重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核心價值觀仍然是“勞動最重要”,但色彩會有些輕微淡化。

 

  目錄

 

  一、命題中的概念界定

  1、“社會主義”

  2、“核心”

  3、“價值”

  4、什么是“價值觀”呢?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命題中的主體?

  1、勞動階級是這一價值關系中的主體

  2、“人民”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關系中的主體嗎?

  三、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到底是什么?

  1、價值關系屬于社會意識形態范疇

  2、在主客體關系中認識“核心價值”

  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到底是什么?

  五、中國特色初級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應該是什么?

  六、結語

 

  關鍵詞社會主義 價值 核心價值 核心價值觀

 

  正文

 

  胡錦濤同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中要求“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筆者也不揣淺陋,探討一下“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到底是什么?以拋磚引玉,求教于大家。

  在探討這一命題之前,為避免發生語義上的歧義,首先需要把這一命題中的幾個主要概念本身的定義界定清楚。同時,遵循馬克思主義的論證方式,也要求從命題范圍內最抽象的起點開始,逐步走向具體。

 

  一、命題中的概念界定

 

  1、“社會主義”

 

  “社會主義”,僅從漢語字面上理解,是指以“社會”而不是以“個人”為本位、宗旨的基本思想傾向。最早作為一種經濟學思想,主張或提倡把整個社會作為整體,由社會擁有和控制產品、資本、土地、資產等,其管理和分配基于公眾利益。后來引申出可以指代符合這種基本思想傾向的一種系統思想理論、或在這種理論指導下的一種運動、或按照這種理論設想和建立的一種社會形態(制度)的意思。

  馬克思主義產生以后,發展到今天,在一般政治話語中,“社會主義”這個概念有了相對固定的含義,它一般是指一種社會形態。即馬克思把整個人類社會劃分為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共產主義初級階段)、共產主義社會(共產主義高級階段)。本文命題中的“社會主義”即是這個含義,即根據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取其并列于其他社會形態的一種社會形態之意,除非另加限制。【1】

  因此,研究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一定不應忘記“社會主義”的基本前

  提和限制。根據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在階級社會,任何社會意識形態的范疇從根本上說都是一定的經濟基礎的反映,都是一定的階級意志的反映,對此,以“自由”為例,馬克思說到:“先生們,不要一聽到自由這個抽象字眼就深受感動!這是誰的自由呢?”【2】“美國歷史上第16任總統林肯曾經講過這樣一段話:‘我們都聲明擁護自由,但是在使用同一個詞時,并非指的同一回事。對有些人來說,自由這個詞可能意味著每個人都有權隨心所欲地支配自己和自己的勞動成果;而對另一些人來說,這同一個詞可能意味著某些人可以隨心所欲地支配他人和他人的勞動成果。……而今天在我們人類之中,也普遍存在著這樣一種分歧……雖然大家都自稱熱愛自由。’”【3】可見,離開了社會性質限制的、抽象的”自由”是不能對應“具體”的社會形態范疇的。

  所以,那種缺乏“社會主義”限定的抽象的全稱型概念,僅僅表達出一種樸素的、廣義的理想概念,比如“民主”、“自由”一類,存在著不同主體自由想象的理解空間,不會是“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或者核心價值觀。即便特定的主體要用自己的具體內容把它解釋成是社會主義的,也要再加上一個限定詞,變成“社會主義民主”。這正好證明,抽象的“民主”不是社會主義的價值(觀)。本來,按照人類思維發展的規律,是不斷用更具體的概念來表達更豐富的內涵,在人類龐大的知識膨脹的背景下,在對具體概念約定俗成以后,就可以直接使用具體概念讓表達、交流和傳承變得簡單、快捷和可行,而不是相反。比如明明有“社會主義民主”概念不用,而非要用“民主”概念再加一大篇“解釋”去表達自己的“社會主義民主”意思。

  正如“白馬非馬”的命題一樣,“白馬”這個概念不等于“馬”這個概念。如果要研究“馬”的一般規律,不等于可以用研究“白馬”的特殊規律來代替。因此,“社會主義”這個概念也不能等同于“某國的社會主義”或者“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等等。“作為價值體系,‘社會主義’與它的當代中國形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間,是一般與特殊的關系。”【4】在不少研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論述中,就存在著這類基本的邏輯錯誤。雖然論題是“社會主義”的,但通篇的基本意思和論證著力點卻是“中國社會主義”或者“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甚至是”中華民族”,這是不妥的,自然也會影響其論證結果的真理性。應該說,沒有離開普遍規律的特殊規律,也沒有離開特殊規律的普遍規律。因此,我們即便要研究“中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基本前提也是需要首先搞清楚作為“社會主義”普遍規律的核心價值觀到底是什么的。

  另外,一說到“社會主義”,許多人往往認為只是區別于資本主義(封建主義等私有制社會)的一種公有制的社會形態,而容易忘記,在馬克思主義的語境中,它其實還應該是區別于共產主義(高級階段)的一種社會形態。因此,凡是冠以“社會主義”前提的概念或命題,除了要區別于資本主義(封建主義等私有制社會)外,還應該區別于共產主義(高級階段)。如果只能區別于前者而不能區別于后者,那么,在這種情況下,這個“社會主義”的東西(或者概念)很可能是混淆了社會主義同共產主義(高級階段)區別的東西(概念),它還不是“社會主義”專屬的,冠之于“社會主義”的,其實是名不副實,違背了基本的邏輯性,會導致其理論的不徹底。例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應該區別于資本主義(等私有制社會)核心價值觀,也應該區別于共產主義核心價值觀。否則,按今天的語境,就不應該稱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成為直接論證“共產主義核心價值觀”了。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定是社會主義專屬的,而不會是同其他“主義”共用的或者混淆的。凡是不能區別社會主義社會階段和共產主義社會階段的”核心價值觀”,就一定不會是嚴謹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在文首指明和強調”社會主義”這一限定范疇,對于指導后面的論證將是有意義的。

 

  2、“核心”

  “核心”的定義是什么呢?“核心”,即“中心;主要部分(就事物之間的關系說)。”【5】《辭海》釋“核心”為:“中心”;群體中的主要部分。【6】自然,當“核心”用于限定價值”或“價值觀”時,“核心價值”就是價值體系中位于中心位置的價值。“由此可知,核心價值觀(念)是處在眾多價值觀念的中心位置的價值觀念,是眾多價值觀念中最主要的價值觀念,它對其他價值觀念起到主導的作用。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當是所有社會主義價值觀念中最主要的、處在中心地位、起到主導作用的價值觀念。”【7】就像一說到“黨的核心”,人們就知道所指的具體對象一樣。在界定了一定系統范疇內的“核心”只應該有一個,因此,凡是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命題中論證出兩個以上甚至十幾個“核心”的,就一定還沒有找出真正的“核心”所在。或者說,當論者存在著兩個以上的“核心”時,也必須回答人們很正常的追問:這里面“最”“核心”的是哪一個?李德順先生作為中國價值論研究的專家,對于目前流行的12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委婉地表達了這個意見:“我說你把那二十四個字,你別弄得跟三朵星云似的,這一層那一層。你把它弄成一個同心圓的結構,你看看,使它們能凝聚起來的,又是社會主義的,又符合中國實際的當代的核心是什么?”【8】

 

  3、“價值”

  “價值”也是一個含義豐富的語詞。一般的意思是指某物的用途或積極作用。政治經濟學上的“價值”是體現在商品中的社會必要勞動。本文中的“價值”則是在哲學意義上講的。

  李秀林認為,價值“是主體和客體之間特定的關系,即客體以其屬性滿足主體需要和主體需要被客體滿足的效益關系。”【9】

  李德順的價值定義是指“客體的存在、作用以及它們的變化對于一定主體需要及其發展的某種適合、接近或一致。”【10】

  “價值是指事實與人、客體與主體之間的一種特殊關系,即客體的存在和屬性同主體尺度和需要之間是否一致。”【11】

  縱觀哲學上對價值的定義,學者們“主要是從三個角度來解釋‘價值’:一是以客體自身的功能或屬性來規定價值,即突出和強調價值的‘客觀性’;二是以主體和主體需要來規定價值,即突出和強調價值的‘主觀性’;三是以主體和客體的關系來規定價值,即突出和強調價值的‘關系性’。由于學界注重以‘主體--客體’的邏輯關系來思考和解釋價值問題,所以,雖然有些學者突出和強調了主觀性或客觀性,但在總體上都強調價值成立于主體與客體的統一。”【12】因此,理解價值,必須是在主體同客體的關系上去加以說明,至少要包括三個基本要素:主體、客體、主體與客體之間的關系。也因此,在提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論證中,凡是違背了這一基本原則的“價值說”,由于違反了價值學的基本原理,是很難說服人們認同的。例如,主體不明、主體游移或者主體不能精確匹配“社會主義”的;客體多樣、客體屬于自然領域的;缺乏特定主客體之間從價值意義上的特定關系的,等等。

  一般而言,在價值論的視域,當把自然界作為客體,人們之間的認識和評價是基本一致的,很少出現分歧,至多有時間上的認識先后。陽光對人有價值,食物對人也有價值。對每一個人都如此,罕有出現否定評價。

  但是,當把客體移向人類社會時,人們對其價值評價開始出現分歧。本來,在馬克思主義看來,人類社會也是一個自然歷史的發展過程,有其不依賴于人的主觀意志的自身客觀歷史規律,然而卻往往會出現“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情景。魯迅說,一部紅樓夢:“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馬克思說,”販賣礦物的商人只看到礦物的商業價值,而看不到礦物的美和特性”【13】,形象地表達了這種現象。對于“應該怎樣?”,“不應該怎樣?”,人們之間的差異逐步巨大甚至分裂。為什么會這樣?人類不斷追問著導致如此的終極原因。因此,社會科學中的客體價值評價必須緊接著需要界定主體,”當我們判斷某一客體有無價值時,必須首先明確是“對誰的價值”、“以誰的需要”為標準。”【14】。在”社會主義”的前提下,則需要對籠統抽象的”人”進行分類:是誰?什么樣的“誰”?再其后,當我們鎖定了“客體”與“主體”時,才能夠分析二者之間的關系,從而正確認識其價值內涵,才能正確回答對于同樣的客體,為什么“那(些)人”會得出“有價值”或者“無價值”甚至“負價值”的結論,才能知道“為什么會這樣”?同理,要想知道多項限制條件下的客體及其產生的對主體的屬性,也需要先行確定一下在這些限制條件下的主體應該是“誰”。

  自然,在社會主義的價值論領域,存在著無數的“價值”,即作為主體的”人們”對包括“社會主義”本質、特征、要素等在內的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全部認識和評價,從而產生各種各樣的“客體的存在和屬性同主體尺度和需要之間是否一致”的關系,產生客體同主體“某種適合、接近或一致”的關系,從而構成一個龐大的價值體系。在這其中,我們可以把處于中心位置,對其他價值起著支配、統領和根本作用的那個“價值”稱作“核心價值”。

  那么,“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是什么呢?什么樣的“核心價值”才配得上“社會主義”之所以是社會主義,而不是資本主義(封建主義等)或者共產主義(高級階段)呢?

 

  4、什么是“價值觀”呢?

  價值觀是“人們對人生價值的認識和根本態度。”【15】“在價值評價和實踐過程中,人們逐漸形成了關于各種價值的一些看法,從而形成一定的價值觀。價值觀是關于價值的根本觀點、看法和態度,回答諸如‘信仰什么’、‘追求什么’、‘珍視什么’這樣的問題,表現為人們的信仰、信念、理想,以及價值原則和價值規范。”【16】“所謂價值觀,簡單地說,就是主體對客體有無價值和價值大小的立場與態度的總和,是對價值及其相關內容的基本觀點和看法。”【17】

  “簡言之,價值觀是人們關于價值的根本觀點”【18】因此,要找到“價值觀”,首先要確定“價值”是什么?要找到核心價值觀,首先要確定“核心價值”是什么。確定核心價值是確定核心價值觀的必要前置程序。如果連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是什么都不知道,又何從去產生對其的“根本觀點”--即核心價值觀呢?

  根據價值觀的定義,一個客體(用概念表達的對象),如果還缺乏特定主體對其的認識、態度和根本觀點的話,它最多只能是“價值”而不會是“價值觀”。這樣說來,比如“民主”、“自由”、“公平”、“正義”等,至多只能算是“價值”而不會是“價值觀”。如果把“民主”理解成“價值觀”,那諸如“民主是個好東西”、“民主是一種最不壞的制度”是不是應該理解成價值觀的“觀”了呢?價值論專家李德順先生就把”公平”這種概念理解為”價值”而非”價值觀”。【19】同“核心價值”在價值體系中的地位一樣,“核心價值觀”在價值觀體系中的地位處于中心位置,統率和支配著其他處于從屬的價值觀。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該是社會主義價值觀體系的最深內核,也是最高抽象,是社會主義價值觀體系的精髓和靈魂,決定著社會主義的價值觀體系的本質特征和基本方向。

  那么,“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到底是什么呢?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命題中的主體

 

  1、勞動階級是這一價值關系中的主體

  根據上述對“價值”和“價值觀”涵義的基本認識,要理解這一命題中的價值關系,我們應該首先確定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命題中,其價值主體應該是誰。“主體性是價值的根本特性,明確價值的主體性是我們把握價值問題的關鍵……當然,價值的主體性根源于人的物質性的社會實踐活動。”【20】

  根據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社會主義還是階級社會,但社會主義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由勞動階級占據了統治地位的社會形態。在社會主義階段,由于生產力還不發達,由于人的思想覺悟還沒有達到使勞動成為人們的自覺行為的程度,社會產品的基本分配制度還將是按勞分配,因此,還將存在著勞動階級同非勞動階級的區分,【21】由此也會形成不同的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人們對客體事物的基本認識和反映,是社會存在的主觀映象,是社會精神生活現象的總和。它是與一定社會的經濟和政治等直接相聯系而表達出的觀念、觀點、概念的總和等等,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思想、文學藝術、宗教、哲學和其他社會科學等意識形式。社會意識形態是指社會意識在社會現實生活中的表現和表述形式。其中,“價值、價值關系、價值活動必然要反映到人們的意識中來,形成價值意識。”【22】

  一個社會占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其實是占統治地位的階級的意識形態。馬克思說到,“任何一個時代的統治思想始終都不過是統治階級的思想。”【23】“統治階級的思想在每一時代都是占統治地位的思想。這就是說,一個階級是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物質力量,同時也是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著物質生產資料的階級,同時也支配著精神生產資料”。【24】價值關系作為社會的意識形態,其實也是如此。因此,說社會主義的價值關系,其實就是占統治地位的階級的價值關系,也就是勞動階級的價值關系。在階級社會中,最根本的、最核心的社會關系只能是階級關系。“把歷史看作一系列的階級斗爭,比起把歷史單純歸結為生存斗爭的一些沒有多大差異的階段,要更加富有內容和更加深刻得多。”【25】這樣,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命題中,其價值主體只能是勞動階級,而不會是其他階級,也不會是其他非階級的主體。

  同時,只有用“階級”作為這里的主體,才能對應于“社會主義”這一命題范疇。因為“社會主義”與其他“主義”的劃分,馬克思主義是依據生產關系的不同,“大體說來,亞細亞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現代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可以看做是經濟的社會形態演進的幾個時代”。【26】“人們在自己生活的社會生產中發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們的意志為轉移的關系,即同他們的物質生產力的一定發展階段相適合的生產關系。這些生產關系的總和構成社會的經濟結構,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層建筑豎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會意識形式與之相適應的現實基礎。”【27】而階級的形成和劃分,也是因為立足于生產關系的基礎,二者形成于同一個基礎。所以,當我們把“核心價值觀”局限在“社會主義”中時,符合這一范疇的價值主體只應該是“階級”的視角,而不可能是其他非階級的視角。如果使用其他非階級的視角,那么,價值和價值觀的內容結論就可能是任何社會都普遍適用的,或者是其他特殊主體的,而不會是“社會主義”專屬的了。(本文這里使用“勞動階級”概念,而不使用傳統上相類似的“無產階級”或“工人階級”概念。【28】)

  2、“人民”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關系中的主體嗎?

  例如有人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體應該是“全體人民”。【29】就違背了上述基本原則。

  “人民”這個概念,在當下中國的語境中,有兩個基本意思,一是“民眾”,二是帶強烈政治含義的“人民”。

  如果是一般意義上的“民眾”概念,也就是一個社會全體民眾的意思,由此生發的意識形態也必然是沒有階級政治傾向差別的意識形態。但是我們知道,所謂“社會主義”社會還是一個階級社會,還將區分為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在根本的政治傾向上說,二者的意識形態是尖銳對立的,是矛盾的,不可能有共同的根本意識形態。因此,在這一命題中,如果使用一般意義上的“民眾”概念,是不可能探討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

  如果是指代強烈政治含義的“人民”,可否符合本文命題的基本要求呢?回答仍然是否定的。

  這是因為,在這種情況下,“人民”或者“敵人”的劃分是從歷史進步的角度而界定的政治力量,同階級的劃分是不同的標準。在一定的歷史階段,“人民”或者“敵人”的內部結構,可能都是由不同的階級力量所組成,為了實現當時的政治目標,在居統治地位的階級帶領下去共同奮斗以實現當前階段的政治目標。毛澤東就說到,“人民這個概念在不同的國家和各個國家的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內容。拿我國的情況來說,……在現階段,在建設社會主義的時期,一切贊成、擁護和參加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階級、階層和社會集團,都屬于人民的范圍;一切反抗社會主義革命和敵視、破環社會主義建設的社會勢力和社會集團,都是人民的敵人。”【30】

  可見,如果把本文命題中的主體理解為“人民”(強烈政治含義)的話,實際上也是抹煞了階級分析,抹煞了在社會主義社會中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的區別,更具體地說,將會抹煞勞動階級同資本階級、福利階級甚至權力階級的區別。【31】列寧說到,“馬克思一向都是無情地反對那些認為‘人民’是一致的、認為人民內部沒有階級斗爭的小資產階級幻想。馬克思在使用‘人民’一語時,并沒有用它來抹煞各個階級之間的差別,而是用它來概括那些能夠把革命進行到底的一定的成分。”【32】

  可見,在階級社會的根本的價值關系中,如果僅僅使用“人民”主體,在這種背景下,又能如何認識和厘清作為統治階級的勞動階級的社會意識形態呢?又能如何區分出勞動階級同其他階級的核心價值觀之不同呢?

  應該說,在社會主義階段,在價值關系上,并非不能夠成立“人民同敵人”的視角,那也可以豐富我們對于這個社會階段價值關系的認識。(例如1949年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可以說就是一種“中國人民”的價值觀。中國和其他許多國家加入的《聯合國憲章》也可以說是一種“世界人民”的價值觀。)但它卻不能夠代替反映社會形態的根本性質的以階級視角而形成的核心價值和核心價值觀。“以人類為主體的價值具有人類性或社會性,……以階級為主體的價值具有階級性,……在這里,弄清主體的層次和范圍是理解價值的個體性或獨特性的關鍵。”【33】可見,這種在階級社會中,在階級社會的價值關系中,沒有體現出階級差別的“主體”認識,雖然有一定的認識意義,但從根本上說,是不能正確回答這一命題的。

  因此說,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命題中,如果把這里的主體確定為“人民”的話,是不可能找到正確答案的。

  由此也可以看出,根據這一原理的基本邏輯規律,凡是把這一命題下的主體確定或等同為離開了階級結構的所謂“主體”的,例如理解為“黨派”、“民族”、“人類”、”公民”、“國家”、“社會”等等的,是注定不會推導出正確答案的。或者說,即便給出一個自己認為的“根本性”的“答案”,再有多少理由,根據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都可能不太“根本”。

  還根據上述理由,價值是在主客體關系中呈現的,特定的、具體的價值(觀)是聯系著特定的、具體的主體的。因此,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關系的命題中,凡是脫離了特定社會主義主體的所謂價值(觀)“概念”,如“富強”、“文明”、“友善”等等,不會是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凡是脫離了社會主義特定統治階級主體的所謂價值(觀)“概念”,如“民主”、“自由”、“法治”、“愛國”等等,也不會是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上述概念(除了“法治”、“愛國”等外。),放在共產主義(高級階段)也同樣適用吧?(那時已沒有“法律”和“國家”了。)那怎么會是“社會主義”專屬的“核心價值(觀)”呢?

 

  三、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到底是什么?

 

  好了,在做了上述種種界定以后,我們首先要問的是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是什么?找到“核心價值”,是向著“核心價值觀”前進的第一步。

 

  1、價值關系屬于社會意識形態范疇

  “價值體系屬于社會意識范疇,是社會意識的本質體現。”【34】作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價值體系,可能包羅萬象,千頭萬緒,其處于“核心”地位的那一個“價值”客體該怎么找呢?

  馬克思主義的社會形態理論為我們提供了基本方法。他說到,“人們的觀念、觀點和概念,一句話,人們的意識,隨著人們的生活條件,人們的社會關系、人們的社會存在的改變而改變,這難道需要經過深思才能了解嗎?”【35】一切社會意識都是社會存在的反映,社會存在是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總和,其中對社會發展起決定作用的是生產方式,包括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從社會形態來說,它是同生產力發展的一定階段相適應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統一體。所謂經濟基礎是以社會生產力為基礎的經濟結構的總和,是指一定社會中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的總和。所謂上層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經濟基礎上的社會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政治法律制度等的總和。經濟基礎對上層建筑具有決定性作用。經濟基礎的產生、變化和發展決定了上層建筑的產生、變化和發展。

  “社會主義”也是社會形態的一種,這樣,社會主義的“核心”的價值客體一定不會產生在上層建筑中,而需要到經濟基礎中去尋找。“抽象或觀念,無非是那些統治個人的物質關系的理論表現。”【36】那種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客體)理解為上層建筑范疇內的觀點是違背“核心”的基本定義的,也是不符合馬克思主義社會形態原理的。例如把“民主”、“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等等這些上層建筑領域內的概念,規定成“核心價值(觀)”的,是違背自己確立的基本的邏輯前提的。

  構成社會形態基礎的是生產方式,生產方式包括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兩個方面。那么,能不能在“生產力”中尋找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客體)呢?也不能夠。因為生產力主要表現的是人與自然界的關系,它不是區分社會主義社會形態的標準。而馬克思劃分六階段社會形態的標準是生產關系,反映社會本質的是生產關系。因此我們說,反映“社會主義”的價值關系的內容,只能在它的生產關系中去尋找答案。這樣的話,一些反映生產力狀況的概念,如“富強”、“物質文明”、“生產力發展”等等,就不會是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

  什么是生產關系呢?

  “生產關系”概念是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一書中首先提出的,一般指人們在物資資料生產過程中所結成的社會關系。后來斯大林把它的內容概括成三個方面:“(一)生產資料的所有制形式;(二)由此產生的各種社會集團在生產中的地位以及他們的相互關系,或如馬克思所說的‘互相交換其活動’;(三)完全以它們為轉移的產品分配形式。”【37】

  生產關系的這三部分結構并不是同等并列的,而是具有支配和決定關系的相互秩序,一般說是生產資料所有制決定“地位以及他們的相互關系”和“分配制度”,生產決定分配。但在這三個因素中,體現一個社會形態本質的卻是“產品分配形式”,其中,社會主義的本質是按勞分配。【38】

  本質決定現象,“核心”支配“非核心”。這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客體)就應該存在于“按勞分配”這個范疇之中。從社會主義的生產關系出發,也就是要求從生產關系中的分配制度出發,也就是從“按勞分配”制度出發,也就是從社會主義的本質出發,這是尋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必由之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當充分體現其‘社會主義’的特殊本質,應當從社會主義的本質中去探尋、提煉和升華,而不宜在既往社會(如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的核心價值觀的基礎上做點修修補補。”【39】“‘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要揭示社會主義價值觀中的最主要、最根本、最本質的內容,也是與其它社會特別資本主義社會價值觀的最本質、最主要的區別。”【40】

  許多人雖然也認識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符合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但他們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本質的理解卻是錯誤的,例如把社會主義的本質理解為“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級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等等。由此拐到了歧路,而同正確的探索路徑失之交臂。【41】

  “按勞分配”就是按勞動進行分配個人的社會產品。可見,它的結構是由“勞動”和“分配”組成的,顯然,“勞動”是第一位的,“分配”是第二位的,“勞動”決定“分配”,“勞動”是更核心的因素。從更廣泛的意義上說,決定社會形態本質的是一個社會的分配制度,而其中據以區別不同社會形態分配制度的要素不是“分配”,而是決定“分配”的“根據”。在社會形態分配制度的比較中:按(皇)權分配、按資(本)分配、按勞分配、按需分配這幾種方式決定了社會形態的本質區別,其中最根本的不是“分配”這個概念--這是它們共同的結構要素,而是“皇權”、“資本”、“勞動”、“需要”這幾個“根據”要素。因此,在社會主義社會形態中,“勞動”是最關鍵、最根本、最核心的“根據”要素。

  這樣,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只能是“勞動”,這是尋找到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社會主義本質最深處內核的必然結論。

  本文命題的探尋之路的盡頭應該到此為止,如果再從“勞動”概念深發下去,我們就擊穿了“社會主義本質”的盆底而會進入到另一個領域,將會離開本文的命題范疇。

 

  2、在主客體關系中認識“核心價值”

  然而,說“勞動”應該是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只是我們從價值關系屬于社會意識形態并同時符合“社會主義(本質)的”和“核心的”這三個條件的初步推論。但價值關系必須從主客體的關系中去認識,因此,我們還必須從客體是否“以其屬性滿足主體需要和主體需要被客體滿足的效益關系”(李秀林語)中去分析;從是否“客體的存在、作用以及它們的變化對于一定主體需要及其發展的某種適合、接近或一致”(李德順語)上去論證。“勞動”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關系中的客體,是否能夠滿足主體的最根本的需要呢?

  前面我們已經確認,在這一命題中的主體是勞動階級,因此,勞動對于勞動階級來說是否被認為是具有最根本的”效益關系”呢?

  什么叫“勞動”?“勞動”一般是指人類在從猿轉變為“人”以后,憑借和利用各種生產工具認識自然、改造自然,使之適合自己的需要,提供產品的有目的的活動。通過勞動,人在改造自然的同時也改造人本身,使人類在物質和精神兩方面都不斷發展進化。勞動是人類特有的(而不是其他動物的)基本的社會實踐活動。“勞動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間的過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動來引起、調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的過程。”【42】“它是一切人類生活的第一個基本條件,而且達到這樣的程度,以致我們在某種意義上不得不說:勞動創造了人本身。”【43】“生產勞動同智育和體育相結合,它不僅是提高社會生產的一種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發展的人的唯一方法。”【44】

  可見,從客觀情景來說,勞動對于人的意義是首要的、核心的。沒有勞動,人類將不能區別于動物界;沒有勞動,“人類”也不能存在;沒有勞動,人類也不能不斷發展進化,向著全面發展的自由人的目標前進。

  不過,勞動的這種“實然”狀態并不當然等于主體心目中的“應然”狀態。“當我們研究價值觀念時,需要區分實然和應然兩個方面,并應注意把這兩者統一起來。實然告訴我們‘是什么’的問題,涉及真假;應然告訴我們‘應該如何’的問題,涉及好壞。一般觀念認為,‘價值’屬于應然領域,關心‘應該做什么’的問題。初看起來,這樣的說法沒錯。但是,如果我們只限于應然的領域,就難以說明各種價值觀念的來歷和考察其實際效果。”【45】

  在馬克思主義產生以前,人類尚不能自覺地認識勞動的這種意義,也沒有任何一個階級及社會統治者把它作為自己的或社會的“應然”的核心價值(觀)。不僅如此,在馬克思看來,它們還是處于“異化勞動”的階段:勞動本來是如此重要,如此神圣,但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勞動卻從人人的自覺所為蛻化變質成被社會的人們所漠視、所輕視、所鄙視,社會流行的價值觀竟然以不勞動而又能無度享受為光榮,出現“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等等扭曲的價值觀。“勞動的異化性質明顯地表現在,只要肉體的強制或其他強制一停止,人們就會象逃避鼠疫那樣逃避勞動。”【46】在封建社會(及以前),這種“異化勞動”,即不勞爾獲的思想根源尚不是“資本”,而是“皇權”這種更具掠奪性的封建主義核心價值。只是,“異化勞動”現象在資本主義時代發展到了頂峰。

  馬克思主義第一次科學地解釋了這種勞動“異化”的本質和規律,并預見了勞動必將“復歸”,回歸自己的本質和本來面目。“認識到產品是勞動能力自己的產品,并斷定勞動同自己的實現條件的分離是不公平的、強制的,這是了不起的覺悟,這種覺悟是以資本為基礎的生產方式的產物,而且也正是為這種生產方式送葬的喪鐘,就像當奴隸覺悟到他不能作第三者的財產,覺悟到他是一個人的時候,奴隸制度就只能人為地茍延殘喘,而不能繼續作為生產的基礎一樣。”【47】當這種理論武器被第一次產生的“自為的階級”——無產階級(特指資本主義條件下的勞動階級)所掌握時,勞動就會成為本階級所認識到并且所承認的應該是對人類最重要、最根本的價值(觀)了。不僅如此,勞動,除了對于人類社會的重要價值外,勞動階級反思自己階級的產生、存在、力量和發展趨勢,也必然得出勞動是其中的關鍵和根本因素,勞動對自己階級的社會地位、階級利益具有最重要、最根本的作用與功能。因此,可以說,“勞動”這個客體是滿足勞動階級這個主體的“需要及其發展”的最根本的“適合、接近或一致。”在階級社會,沒有哪個其他階級會像勞動階級這樣把勞動這個客體視為具有最重要、最根本的價值的。

  但是,說勞動成為了勞動階級的核心價值不等于當然就成為一個社會占統治地位的核心價值,這一任務是在勞動階級成為一個社會的統治階級以后才得以完成的。“統治階級的思想在每一時代都是占統治地位的思想。……占統治地位的思想不過是占統治地位的物質關系在觀念上的表現,不過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現出來的占統治地位的物質關系;因而,這就是那些使某一個階級成為統治階級的關系在觀念上的表現,因而這也就是這個階級的統治的思想。”【48】而勞動階級成為統治階級的那個“社會”,在馬克思的分類表中,被稱作“社會主義”。“只有在社會主義社會即勞動階級占支配地位的社會,勞動才能擺脫鎖鏈、挺直腰桿、抹去塵污、顯出圣光,贏得熱愛和尊敬。”【49】人類社會才第一次喊出了“工作著是美麗的”的響亮口號。

  勞動作為統治階級的核心價值第一次成為一個社會的核心價值,在比較中可以看得更為清楚。它代替了以往社會的其他核心價值,即代替了資本主義社會的資產階級的以“資本”為核心的價值;也代替了封建社會(包括奴隸社會)的地主階級的以“權力(皇權)”為核心的價值;它也不同于原始社會的本能的、低水平的以每一個人的普遍“需要”為核心的價值。這后者提示我們,確立勞動的核心價值是社會主義階段的必然選擇,它必將不同于共產主義(高級階段)的以自覺滿足每一個人的高水平“需要”為核心的價值。理解這一點,對于區分社會主義同共產主義(高級階段)的核心價值是十分重要的。

  這樣,勞動就必然成為了“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

  如果把這一結論逆推一下,其基本脈絡是:“勞動”是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而決定一個社會本質的分配制度中的“分配”不是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分配”是由“勞動”決定的;當把范圍擴大到生產關系的范疇時,“生產資料公有制”不是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因為原始社會、共產主義也是公有制的);在公有制基礎上的平等關系也不是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它們不體現一種社會形態的本質,社會形態的本質是由分配制度決定的。當再把范圍擴大到以生產關系為基礎的上層建筑的領域,更不可能找到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而只會存在非核心價值。這樣,上層建筑領域內的非核心價值是由經濟基礎中的價值決定的。即是說,從勞動這個核心價值出發,可以衍生和解讀出社會主義整個價值體系,它構成了“社會主義”之所以是“社會主義”的在價值文明上的奠基石。

 

  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到底是什么?

 

  當我們得出“勞動”是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的時候,“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已經呼之欲出了。

  特定的價值觀是主體對特定價值的根本態度和根本觀點,核心價值觀是主體對核心價值的根本態度和根本觀點。在主體認為的價值客體對主體的關系的根本態度上,一般價值論分為正價值和負價值。“正價值所反映的是客體屬性滿足主體需要的價值關系,負價值所反映的是客體屬性不能滿足甚至危害主體需要的價

  值關系。”【50】

  顯然,勞動這個客體對于勞動階級這個主體來說,具有正價值。而當勞動成為核心價值本身就表明,勞動在同勞動階級有關系的諸多價值中,處于最重要、最根本的地位,根據前述對勞動成為核心價值的基本論證,勞動階級對于“勞動”的根本觀點,只能是--勞動最重要。“勞動優先。我認為應該把勞動放在整個社會價值追求的最高位置。為什么呢?因為這是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根本觀點和核心價值。”【51】“人的解放就是人的勞動的解放,使勞動成為最高價值。從這個意義上說,‘勞動神圣’是馬克思主義的價值觀基礎。”【52】

  “勞動最重要”,這就是“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這就是本文命題中價值主體同價值客體的特定的價值關系。

  說“勞動最重要”也是在同其他價值客體的比較中得出的結論。首先,是在社會主義的本質--按勞分配的結構中,勞動最重要而分配次重要。由于社會主義的本質在區分社會形態時重要于社會主義的生產關系中的其他非本質要素:生產資料公有制和該基礎上的人們的關系,因此,在社會主義的生產關系中,勞動也處于最重要的地位。根據馬克思主義原理,以社會主義的生產關系為基礎而成立的上層建筑,受制于經濟基礎。因此,勞動在同上層建筑中的諸多價值的比較中,也處于最重要的地位。

  其次,說“勞動最重要”,還是在勞動同反映其他社會形態本質的分配制度結構中位于同樣位階的因素比較的結論。

  封建主義社會的本質是按權(皇權)分配。因此,它的核心價值觀將是“皇權最重要”。“中國封建文化的核心就是‘權力至上’”。【53】”君為臣綱”是天下萬物的要義,任何膽敢挑戰皇權的跡象都是大逆不道的,屬于頂級大罪。那種把所謂“仁、義、禮、智、信”等解釋為是它的核心價值觀的看法,其實是只看見了現象而沒有把握到本質。以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明太祖、康熙帝為代表的封建地主階級哪里會從內心深處把“仁、義、禮、智、信”奉為自己階級的核心價值觀呢?那只不過是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而要求百姓遵守的表面規矩,從而把百姓熏染和醬洗為只會拼命干活,又老實聽話的奴隸和奴才罷了,”小人學道則易使也”。當然,“仁、義、禮、智、信”對培養中華民族溫良恭儉讓的民族性格并非毫無作用,但這種有限作用并不能扭轉其根本實質。

  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是按資(本)分配。因此,它的核心價值觀將是“資本最重要”。“‘資本’具有獨立性和個性,它統治著整個的現實,這是資本主義社會的最現實的普遍性,也是現實受‘抽象’(資本)的統治的最普遍的現實。”【54】那種把所謂“自由、平等、博愛”等理解為是它的核心價值觀的看法,其實是只看見了現象而沒有把握到本質。“資本最重要”相比于“皇權最重要”具有歷史進步性,但對于“勞動最重要”而言卻是落后的。資本在勞動面前,前者“一個笑容滿面,雄心勃勃;(后者)一個戰戰兢兢,畏縮不前,像在市場上出賣了自己的皮一樣,只有一個前途——讓人家來鞣。”【55】在這樣的事實面前,資本能夠使勞動”自由”嗎?資本同勞動能夠”平等”嗎?資本對勞動能夠”博愛”嗎?可嘆的是,在這樣的事實面前,竟然還有自封為勞動階級的代表聲稱資產階級的這些口號是真誠的面向所有人包括勞動階級的。

  共產主義(高級階段)社會的本質是按需分配。因此,它的核心價值觀將是“需要最重要”。那種把“自由”、“發展”等等理解為是它的核心價值觀的看法,其實是離開了馬克思主義的物質資料生產方式決定上層建筑的基本原理,也是只看見了現象而沒有把握到本質。【56】

  說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只能是“勞動最重要”而不能是超越歷史階段的“需要最重要”,是因為“權利決不能超出社會的經濟結構以及由經濟結構制約的社會的文化發展。”【57】人的分配權利以及由此形成的核心價值觀也是不能離開現實社會的生產力發展水平和人們的思想覺悟的。那種試圖把共產主義的價值關系強拉到社會主義階段的認識是不正確的。例如有人認為,“我們從對這種實踐的長期觀察和思考中終于領悟到,社會主義的終極價值、最高價值,實際就是‘普遍幸福’。”【58】要做到人人“普遍幸福”,只有在共產主義社會才能做到。社會主義還要區別因是否勞動而幸福,勞動者是不會具有同不勞動者一樣不管勞不勞動都應該“普遍幸福”的價值觀的。

  當勞動階級代表整個社會自覺地把“勞動最重要”作為社會的核心價值觀的時候,也就意味著它蘊含了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蘊含了人類社會的發展方向,必將成為人類--首先是全部勞動者階級的共同追求。同時也意味著,必須堅持共產主義運動的階段性--在資本主義向共產主義(高級階段)過渡的期間,必然有一個堅持按勞分配的階段,有一個“社會主義”的階段,即有一個無產階級專政(實質是勞動階級專政)的階段,“必須實行無產階級專政作為達到廢除階級并和階級一起廢除國家的過渡。”【59】因此,以“勞動最重要”作為根本內核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是社會主義全部價值觀的邏輯起點和核心指導思想。并且,由這里出發,才能而且一定能夠邏輯推演和解讀其它全部社會主義價值觀的系統內容。

  不過,按照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點,這一切結論今后是否成立,仍然需要用勞動階級以及人類的全部社會實踐去檢驗和發展。

 

  五、中國特色初級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應該是什么?

 

  上述對“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的分析,其“社會主義”的前提條件,只是按照馬克思提出的純粹形態的社會主義社會進行的,它隱含的前提是全社會都實行生產資料公有制,都實行按勞分配。然而社會形態的實際演變過程不可能在一個晚上完成,把社會截然劃分為界限分明的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或者封建主義),而是可能存在著一個很長時期的過渡階段。“正像不同的地質層系相繼更迭一樣,在各種不同的社會經濟形態的形成上,不應該相信各個時期是突然出現的,相互截然分開的。”【60】

  根據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踐,人們也已經意識到,即便在社會主義占據主導地位以后,由于生產力發展水平還比較落后和人的思想覺悟還會存在相當的封建主義(或資本主義)影響,還不能馬上實現全社會生產資料公有制,而必須保留一定程度的生產資料私有制;還不能馬上實現全社會的按勞分配,而必須保留一定程度的按資分配甚至其他分配方式。《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指出:“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可見,在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即便存在著多種分配方式,但由于仍然是按勞分配方式為主體,其他分配方式為輔助,因此,“勞動最重要”的核心價值觀并不會受到根本影響和撼動。但考慮到其他分配方式--尤其是按資分配方式在現階段的合法的重要地位,“勞動最重要”會有一些褪色和輕微淡化。

  面對現實,我們也應該承認,不同于純粹的社會主義階段,在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中,“資本”將會占據次重要的地位,由此也會形成相應的價值觀念,形成不同階級的主體對此的不同價值認識。由于按需分配已在生長,因此,“需要”也會占據次重要的地位,由此也會形成相應的價值觀念。而按權分配還有一定程度地存在,占據著一定的地位,由此也會形成相應的價值觀念。這些“不勞而獲”價值觀的存在,既有“皇權價值”的影響,也有“資本價值”的影響,還有“需要價值”的影響,前者甚至更為嚴重和囂張,不應簡單地一律歸結為“資本主義”。

  因此,在中國特色初級社會主義的價值觀念建設中,如何既維護核心價值觀的核心地位,又照顧到中國特色的初級社會主義仍然存在著的其他分配方式的現實以及由此形成的價值觀念,這是在價值關系體系建設中需要認真研究的課題。【61】

 

  六、結語

 

  “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是“勞動最重要”,這是我們根據“社會主義的”、“核心的”、“價值的”等等抽象本質,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以勞動階級為主體而推導出的必然結論。對于社會主義時期的統治階級--勞動階級來說,“勞動最重要”是在同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其他要素的比較中得出的結論,是在同上層建筑范疇的相關因素比較中得出的結論,也是在同其他生產關系的分配方式的同階要素的比較中得出的結論,是社會主義本質觀在價值領域的必然反映。其由此引申出的社會主義核心榮辱觀必然是勞動最光榮,勞工最神圣。如果一個標榜為“社會主義”的社會,其實際流行的(包括官方的和民間的)核心價值觀和核心榮辱觀不是這樣,那一定是在哪里出了什么問題。【62】

 

 

  作者:意文興

 

  二〇一六年四月十八日原作

  二〇一七年八月八日修訂

 

 

  注釋:

 

  【1】關于“社會主義”概念更詳細的來源和意思,可參見作者的“社會主義的本質到底是什么?”第二節“‘社會主義’概念的定型”。

  【2】《關于自由貿易問題的演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57頁。

  【3】辛象陽:《20世紀西方民主理論論析》,山東人民出版社,2011年8月第1版,第1頁。

  【4】李德順:《關于提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幾點思考》,來源:《北京日報》2011年822期 ,轉引自中國社會科學網2012年01月29日 11:12

  http://www.cssn.cn/mkszy/mkszyzgh/201310/t20131024_514333.shtml

  訪問時間:2016年3月2日20:25

  【5】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5年第5版,第554頁。

  【6】《辭海》(第6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年第1版,第875頁。

  【7】唐永澤著《改革開放與價值取向》,江蘇大學出版社2012年第1版,第387頁。

  【8】李德順:《如何構建當代中國價值觀念》,來源:中共江蘇省委新聞網

  http://www.zgjssw.gov.cn/dajiangtang/zhuanjia/201405/t1477221_7.shtml

  訪問時間:2014年5月10日15:30

  【9】李秀林等主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原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11月版,第306頁。

  【10】李德順《價值論----一種主體性的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7年版,第13頁。

  【11】金炳華主編:《馬克思主義哲學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年6月版,第197頁。

  【12】孫正聿著:《哲學通論》,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175頁。

  【13】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6頁。

  【14】吳向東:《論價值評價的多維標準》,2015年第2期《新華文摘》。

  【15】《辭海》(第6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年第1版,第1058頁。

  【16】中共中央宣傳部理論局編:《馬克思主義哲學十講》,黨建讀物出版社2013年12月第1版,第148頁。

  【17】羅國杰主編:《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研究》,人民出版社2013年9月第1版,第31頁。

  【18】季明:《核心價值觀概論》,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圖書《核心價值觀概論》介紹。

  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0213/c40531-24348248.html

  訪問時間:2016年3月22日18:25

  【19】楊耕、吳向東主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論與方法》:《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公正》,四川人民出版社2017年1月第1版,第869頁。)

  【20】孫偉平著:《價值論轉向:現代哲學的困境與出路》,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56頁。

  【21】關于社會主義階段的階級分析,可參見作者的“階級的本質到底是什么?”“四、社會主義階段的“階級”分析”。

  【22】王玉樑:《當代中國價值哲學》,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5頁。

  【2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1995年版,第292頁。

  【2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1995年版,第98頁。當然,他這里指的是階級社會。

  【2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1995年版,第373頁。

  【26】《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1995年版,第33頁。

  【27】《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1995年版,第32頁。

  【28】理由可參見作者的《階級的本質到底是什么?》之三、“資產階級”同“無產階級”概念之辨。

  【29】“在我國,作為社會主義制度主體的無疑應該是全體人民。因此社會主義的價值體系,就應該是一切為了人民的價值體系。”見李德順:關于提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幾點思考

  來源:《北京日報》2011年822期

  轉引自:中國社會科學網2012年01月29日 11:12

  http://www.cssn.cn/mkszy/mkszyzgh/201310/t20131024_514333.shtml

  訪問時間:2016年3月2日20:25

  【30】《毛澤東選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364頁。

  【31】關于社會主義階段的這些階級構成,可參見作者的“階級的本質到底是什么?”

  【32】《列寧選集》第1卷,1992年第3版,第636頁。

  【33】李秀林等主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原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11月版,第308頁。

  【34】季明:《核心價值觀概論》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圖書《核心價值觀概論》介紹。

  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0213/c40531-24348329-4.html

  訪問時間:2016年3月30日17:45。

  【3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1995年版,第291頁。

  【36】《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111頁。

  【37】斯大林《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斯大林文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版,第655頁。

  【38】參見作者的“社會主義的本質到底是什么?”

  【39】唐永澤:《改革開放與價值取向》,江蘇大學出版社2012年第1版,第388頁。

  【40】郝貴生: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幾點質疑

  2014-03-04 14:52:49  來源:紅歌會網

  http://www.szhgh.com/Article/opinion/xuezhe/201403/45829.html

  訪問時間:2016年3月25日10:30

  還例如:

  郭建寧: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民族復興的強大力量:“具體來說,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大意義,我覺得主要反映在以下五個方面。第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規定。”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2014年05月08日08:10

  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0508/c40531-24989825.html

  訪問時間:2016年3月30日17:30

  萬資姿:走向共識:核心價值觀凝練的幾點思考:“后來,許多學者在對這場熱討論進行冷思考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人發揮聚合思維的功能,開始從求異求新走向求同存異,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練方面取得一個重要的共識,即社會主義性質。也就是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體現“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的價值觀,其前提是“社會主義”。”

  來源:光明日報,2012年10月15日 22:07

  http:

  //www.cssn.cn/ddzg/ddzg_ldjs/ddzg_wh/201310/t20131030_799517.shtml

  訪問時間:2016年3月30日17:35

  【41】劉進田:富裕 公正 民主 自由:“既然鄧小平社會主義本質觀是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主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內容,那么,我們就必須從鄧小平社會主義本質觀中來提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2013年第1期第37頁。同名論文獲中國社會科學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概述語征文》優秀獎。

  轉引自:豆丁網:http://www.docin.com/p-1399653292.html

  訪問時間:2016年3月30日17:50

  【4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01頁。

  【4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1995年版,第373頁。

  【4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530頁。

  【45】張慶熊:“勞動光榮”:以馬克思勞動價值理論建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來源:《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滬)2015年第1期

  轉引自:中國社會科學網2015年08月18日 10:51

  http://marx.cssn.cn/mkszy/sxzm/201508/t20150811_2115541.shtml

  訪問時間:2016年3月30日16:25

  【46】《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94頁。

  【47】《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460頁。

  【48】《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1995年版,第98頁。

  【49】馬德普:《社會主義基本價值論》,中央編譯出版社1997年第1版,第50頁。

  【50】陳新漢《評價論導論》,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5年3月第1版,第88頁。

  【51】社科院專家侯惠勤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煉(下)

  2012年05月03日 09:14:21 來源: 中國社會科學網

  轉引自新華網:

  http://news.xinhuanet.com/theory/2012-05/03/c_123070711.htm

  訪問時間::2016年3月30日18:25

  只不過他還沒有區別勞動還是不是共產主義(高級階段)的核心價值。

  【52】魯品越:《勞動神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基礎》,《思想理論導刊》,2012年第6期第87頁。

  但如僅按其論證邏輯,會得出這也應該是共產主義(高級階段)的核心價值。另外,也有混淆價值和價值觀之嫌。

  【53】郝貴生:究竟如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014-03-15 10:44:48  來源:紅歌會網

  http://www.szhgh.com/Article/opinion/xuezhe/201403/45830.html

  訪問時間:2016年3月25日10:40

  【54】孫正聿:《哲學通論》,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291頁。“資本”不等于“資產”、“財富”、“金錢”等。關于“資本”的本質和特征等,可參見馬克思《資本論》。

  【5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1995年版,第176頁。

  【56】關于對具體社會形態的社會本質的分析方法可參見:作者的“社會主義的本質到底是什么?”

  【57】《哥達綱領批判》,《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1995年版,第305頁。

  【58】王占陽著:《新民主主義與新社會主義》,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9月第2版,新版序言第3頁。

  【59】《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1995年版,第199頁。

  【60】《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第472頁。

  【61】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多種生產關系以及矛盾問題,可參見作者的:“社會主義的主要矛盾到底是什么?(下)”

  【62】作者的“社會主義的本質到底是什么?”曾提出:“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應該是“勞動最光榮”,而不是“老板最光榮”,更不是“做官最光榮”。當然,也還做不到“勞不勞動都光榮”,這是共產主義(高級階段)的價值觀。”(應為核心榮辱觀--補注)

 

  (說明:本文引述內容大部分來自網絡電子文獻,僅供參考,歡迎指正。)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晨鐘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2. 湖北石鋒:奇了怪了,貪污腐敗、貧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3. ?吳銘:為什么不從所有制角度分析問題呢
  4. 李光滿:從刀郎看中國文人的風骨
  5. 清華大學哈弗版經濟管理學院還有必要辦下去嗎
  6. “氫政治”: 三個顛覆性預測, 為何都指向中國?
  7. 星燧:普京的“閃電”中東行
  8. 2024請回答,中國市場經濟“邊”在哪里?
  9. 司馬南:黃金萬兩——一項美國的核心秘密
  10. 大蒜也有錯?
  1.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2.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3. 判處死刑,立即執行,難嗎?
  4. 送完一萬億,再送一萬億?
  5. 李昌平:我的困惑(一)
  6. 湖北石鋒:奇了怪了,貪污腐敗、貧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7. 不顧中國警告,拜登出爾反爾,解放軍發出最強音:絕不手軟!
  8. 又一處敬立毛主席塑像,各地紀念活動越來越多
  9. 紫虬:從通鋼、聯想到華為,平等的顛覆與柳暗花明
  10. 李昌平:縣鄉村最大的問題是:官越來越多,員越來越少!
  1. 張勤德:堅決打好清算胡錫進們的反毛言行這一仗
  2. 郭建波:《文革論》第一卷《文革溯源》(中冊)論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和文化大革命
  3. 郝貴生|如何科學認識毛主席的晚年實踐活動? ——紀念毛主席誕辰130周年
  4. 吳銘|這件事,我理解不了
  5. 今天,我們遭遇致命一擊!
  6. 不搞清官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尹國明:胡錫進先生,我知道這次你很急
  8. 三大神藥謊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現!面對發燒我們怎么辦?
  9. 說“胡漢三回來了”,為什么有人卻急眼了?
  10. 當心,他們要對孩子下手了!
  1. 張殿閣:在十大開幕式上執勤——記偉人晚年幾個重要歷史片段(二)
  2.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3. 《決裂》:我們到底要與誰決裂?
  4. 不顧中國警告,拜登出爾反爾,解放軍發出最強音:絕不手軟!
  5. 記憶:流浪漢張來娃兒
  6. 《鄧選》學習 (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