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評】宇輝評聶梅貴《七絕.印象韶山》
作者:劉宇輝
《七絕.韶山印象》
印象山村向外開,豐功偉績任人裁。
恁多追憶憑心仰,橘子洲頭喚不回。
地區:廣東省珠海市 作者:聶梅貴(酷欣)
初讀聶梅貴姐此詩稍感平淡,再讀此詩感覺很客觀,詩人在用一種白描手法寫詩。白描是中國畫傳統畫法之一,相似于西方的素描,即用簡練的墨色線條勾勒,不烘托,不上色。此詩中,詩人沒有精雕細琢,沒有層層渲染,沒有委婉曲筆,沒有事物陪襯,僅以樸素無華、簡潔明晰的文字表達了作者瞻仰韶山的印象。
韶山在詩人的頭腦里留下了什么樣的跡象呢?有人說韶山靈氣逼人,有人說韶山精妙神奇,有人說韶山人杰地靈,而詩人對這些毫不提及,只開門見山直寫“印象”。“山村”二字,交代了韶山非城市居所, 也交代了韶山在廣大農村當中具有典型意義的山村印象。“向外開”三字,包羅萬象,讓人想象無窮。與“向外開”比起來,溫庭筠《商山早行》“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的容量小了,馬致遠《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的容量也還是小了。“印象山村向外開”作起句,雖然沒有描述任何色彩與景致,但能讓去過或沒去過韶山的人隨意想象千萬種色彩和景致,并感受韶山走向世界、感染世界的大家風范。
韶山是革命圣地,韶山及韶山偉人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史及世界革命史上所具有的引領全人類尋求解放的豐功偉績擺在那,在各國歷史書或教科書中,并口口相傳于全世界。“豐功偉績”指一種客觀存在,并非詩人主觀有意加予以的修飾語和形容詞,與白描手法并無沖突。不論是國際上的各國領袖,還是各國平民,大部分人肯定這個客觀事實,即使有少數人不理解,即使有少數人刻意抹黑,不論你是贊成或否定,對于這個存在是毫無損傷的。“誰人背后無人說,哪個人前不說人?”“任人裁”與首句“向外開”呼應,是何其簡單,又是何其瀟灑?
詩人為什么會形成對有關韶山人事物不加色彩的“向外開”和“任人裁”的客觀印象呢?我們知道,個體在接觸新的社會情境時,一般會按照以往經驗,將情境中的人事物進行歸類,明白其對自己的意義,使自己的行為獲取明確定向,便形成印象。在這里,宇輝要說說詩人聶梅貴姐,她是轉業軍人,個性直爽,無拘無束,她無意追求偉大,但明道理、懂是非,更通人情。在一些詩詞群,當有關反毛者或所謂民主派批評者對毛主席或毛澤東思想不敬或冷淡、甚至譏戲,而其他人士又是如何熱愛毛主席及毛澤東思想,鮮明而沖突的對比就擺在眼前,不由不讓人思考為什么,自己又支持什么。作為和諧社會的一名女退伍軍人,聶梅貴姐或許沒有革命軍人的緊張戰斗意識,對時下一切向錢看的社會現實和社會人很理解,但基本良知、社會道德與正義卻是與身俱來、根深蒂固,不因為羨慕榮華富貴而昏頭昏腦,不因為爭執矛盾出現而刻意回避或視而不見。她或許不參與辯論,但心底的思量不可避免,良心不可違背大多數人心所向,社會責任感的自我問責強化,一種沉淀而冷靜、不加任何感情色彩的白描就在此條件下自然生成。
有關韶山人事物的點點滴滴太多,有關由韶山走向世界的回憶太多,是敬慕,是恭敬,是依賴,還是激動等?每個人憑自己的良心思索。不論我們來自何方,去到何方,哪怕是標志毛主席偉岸所在的橘子洲頭,我們都不可能把已經逝世的毛主席呼喚回來,不論做什么事、解決什么問題,還是得靠我們自己。“恁多追憶憑心仰,橘子洲頭喚不回。”這種平實得不能再平實的語言,卻是我們需要自我把握的提醒,也是毛澤東思想中“人民當家作主” 的核心體現。
我們活在當下,用不著否定以前的歷史,也無須為一些爭論糾纏不休,而是要實打實地做實事,解決實際問題。聶梅貴姐呈現在宇輝面前的韶山印象,就是韶山已經融入全世界,毛澤東不再屬于哪個人哪國人,如何評價偉人和歷史,面對社會問題應該反思并力求解決而不是空喊口號就能皆大歡喜的印象。“斯人已逝,精神長存”,“逝者安息,生者堅強”,你說是嗎?
2016年12月14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