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一定要象人;做官不可象官
——圣賢教你如何做官
前面整理了一篇《毛澤東教你如何當領導》,很多人覺得毛澤東算不得什么圣、賢、哲人,所以他的話未必有理;而有些人干脆就讀不懂;有些人甚至自認為比毛澤東還高明。現在再把老祖宗們講過的話整理一篇《圣賢教你如何做官》供大家參考。筆者雖然沒當過官,但從中也照樣能學到做人的道理。
——蔡長運
一、《老子•六十八章》中說:善用人者為之下。
意思是:善于用人的好的領導,總是謙虛地、自覺的把自己的身段放低,尊重部下、尊重群眾,不耍官僚主義。
三、漢代的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通國身》中說:善治國者務盡卑謙以致賢。
意思同上:善于治理國家的人,必須把自己的身段放低、謙虛、謹慎、虛心好學,尊重有才能的人,不要自以為是。
三、《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中有:恭以敬,可以執勇;寬以正,可以比眾;恭正以靜,可以報上。
意思是:謙恭、謹慎、尊敬別人,就是再勇武的人都會服你,你就更能夠駕馭、管理、指揮勇武的人;對人寬厚、自己做到清正廉潔,就可以使大家親近你、信任你;謙恭、謹慎、自己做到清正廉潔就可以使社會平安、有序、和偕,這就是對上級最好的回報——也就是你最好的政績。
四、《論語•為政》中有:哀公問日:“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日:“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意思是:孔子認為要讓人民信服就要,提拔正直、善良的人;批評、壓制那些邪曲的人,使正直的人位于邪曲的人之上, 人民就信服。相反,提拔邪曲的人,安置在正直的人之上,人民就不會信服。
五、明代呂坤在《呻吟語》中說:在上者能使人忘其尊而親之,可謂盛德也。
意思是:一個人地位很高,但人們會忘記他所處的高高在上的、令人尊敬的地位而喜歡親近他、與他有共同語言,可以說這個人一定是沒有“官僚主義”作風的、品德高尚的人。
六、毛澤東:1、人民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往往是幼稚可笑的。
2、 依靠群眾,相信群眾。
同樣意思的還有:
唐代白居易在《澗底松》中說:高者未必賢,下者未必愚。
意思是:地位高的、官大的人未必一定是賢能的人,未必一定是其掌握真理的人;相反地位低的人未必一定是愚蠢的,有可能真理就在他們手里。
老子說:圣人無常心,以百姓之心為心。
意思是:圣人(好的君主、好官)沒有自己的想法,而是以老百姓(人民群眾)的想法做為自己的想法。也就是說,圣人(好的君主、好官)實際上也是人民群眾中的一員,因為能引導百姓走向最合理的軌道所以才成為圣人(好的君主、好官)。
司馬光在《資治通鑒•漢紀二十六》中說:治天下者,當用天下之心為心,不得自專快意而已也。
意思是:管理天下的人,要用天下人的想法做為自己的想法,要為天下人服務;不可自以為是,以為自已地位高、自己最“聰明”就隨意一拍腦袋為天下人決定一切,還不許別人爭論。
《壇經•行由品第一》說:不可輕慢愚人,下下人有上上智;不可害怕智者,上上人有不智行。
《壇經•行由品第一》說:“欲學無上菩提,不可輕于初學。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沒意智。”
以上兩則都是同樣的意思:地位很低很低的人說不定就是掌握真理的人,就是有上等智慧的人;而那些高高在上的肉食者(精英、專家、公知)往往也會做很愚蠢的事,說很愚蠢的話。
姜太公在《六韜•大禮第四》中說:以天下之目視,則無不見也;以天下之耳聽,則無不聞也;以天下之心慮,則無不知也。
意思是:以天下人的眼光看問題,沒有什么看不見的;以天下人的耳朵聽,則沒有什么聽不到;以天下人的思想來考慮問題,則沒有什么不知道。
七、《易經•文言傳》中說: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亁亁,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
意思是:因為身居高位而不驕傲、不自以為是、不耍官僚主義;身居于下位不糾結、不憂愁、心態平和,那他們就會努力認真做好本職工作、慮心學習、自強不息 ,并時刻保持謹慎、小心的態度,那樣即使危險來了也不會是災難。
八、《管子•形勢解》:貴而不嬌,富而不奢,行理而不惰,故能長守貴富,久有天下而不失也。
意思是:身份很尊貴,但身心不嬌貴(總保持著堅韌不拔、吃苦耐勞的作風);富有而不奢侈、排場(保持簡樸、節約的生活作風);追求真理從不懈怠,所以就能夠長久地占有尊貴身份和財富、長久占有天下而不會失去。
九、曾國藩:做人一定要象人;做官不可象官。
做人一定要象人。那如何才能象個人呢?關于做人應有的品格都體現在古人關于“君子”的描述中,用毛澤東的話描述最清淅,那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做官象官就必然高高在上、自以為是、擺官架子,他就一定是一個“官僚主義者”。
十、《論語•為政》中說:居上不驕,為下不倍(背)。 意思是:在上位的領導者不驕傲自滿的話,下面的人就不會悖逆,就不敢胡做非為。
十一、朱子《治家格言》:見富貴而生諂容者,最可恥。遇貧窮者而作驕態,賤莫甚。
意思是:見到有錢、有勢的人就擺出一副點頭、哈腰、奉承、拍馬的卑賤神態,這種人是最可恥的;而遇到地位低下、貧窮的人,就露出一副不可一世、高高在上、傲視對方的神情,這種人的人格就是最低賤的了。
十二、在《孟子•萬章下》中說: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恥也!
意思是說:一個人在朝廷里做官,卻不能堅持正確的原則、推行正確的主張、弘揚正確的價值觀,真可恥!
十三、毛澤東:1、讓人說話天塌不下來。
2、大鳴、大放、大字報、大辯論。
同樣意思的還有:
老子說:孔德之容,惟道是從。|
意思是:一個圣賢大德之人,其主要品格特征是:追求真理(道),服從真理(道)。
方孝懦(明)在《雜著•婁敬》中說:將興之主,唯恐人之無言;將亡之主,唯恐人之有言。
意思是:將要興旺發達的人和國家,最怕人們不進言、不獻策;那些不許別人議論、不許別人爭論、不許別人妄議的人和國家則不免走向腐敗、走向滅亡。
王符(漢)在《潛論•明忠》中說:令巨鉗口結舌而不敢言,此耳目之所以蔽塞,聰明所以不得也。
意思是:使眾人鉗口結舌而不敢講真話的,正是使統治者自己的眼睛被蔽塞,找不到正確的施政措施、找不到真理、工作總是失敗的原因。
王符(漢)在《潛夫論•賢難》中說:德薄者,惡聞美行;政亂者,惡聞直言。
意思是:品德低下的人,很討厭聽到品德高尚的人和事;執政混亂的人,很討厭聽到真話。
吳兢(唐)在《貞觀政要•刑法》中說:忽謂我尊而傲賢侮士,忽謂我智而拒諫矜已。
意思是:不要以為自己地位很高,就蔑視賢德之人,侮辱群眾;不要認為自己很聰明就自以為是,聽不進別人的忠言。那些高喊“不爭論”、“不換思想就換人!”的人實際上是害怕真理的,也是幼稚可笑的。
(清)魏源《默觗下•治篇十二》中說:時世昌而言昌,言昌則才愈昌;世幽則言幽,言幽則才愈幽。
一個時代越是繁榮昌盛,它的社會思想就越活躍、輿論越自由、越是能夠做到“百花齊放,百家爭嗚”、人民建言獻策的熱情就越高;因為思想活躍,“百花齊放,百家爭嗚”,所以品德尚的有才能的人就越能不斷地涌現出來。一個時代如果很黑暗,那將沒人敢講真話,真理就會受到打壓;因為沒人敢計真話,真理受到打壓,那品德尚的真正有才能的人就會受到封殺,社會就將更加黑暗。
十四、在《六韜•六守第六》中姜太公告訴周文王使用考查干部要:“富之而觀其無犯,貴之而觀其無驕,付之而觀其無轉,使之而觀其無隱,危之而觀其無恐,事之而觀其無窮。富之而不犯者仁也,貴之而不驕者義也,付之而不轉者忠也,使之而不隱者信也,危之而不恐者勇也,事之而不窮者謀也。”
翻譯過來大意是:“使他富裕,看他是否逾越禮法;使他尊貴,看他是否驕傲自滿; 委于他重任,看他能否忠實地去完成;派他去處理棘手問題,看他是否有隱瞞欺騙;使他身臨危難,看他是否能臨危不懼;讓他處理復雜工作,看他能否應變自如。富裕而不逾越禮法的,是仁愛的人;身居高官而不驕傲的,是正義的人;肩負重任而能不折不扣完成的,是忠實的人; 處理棘手問題而能不隱瞞欺騙的,是誠信的人; 身處危難而不害怕的,是勇敢的人;處理復雜事務能 應變裕如的,是足智多謀的人。”
十五、姜太公在《六韜•將威第二十二》中說:“將以誅大為威,以賞小為明,以罰審為 禁止而令行。故殺一人而三軍震者,殺之;賞一人而 萬人說者,賞之。殺貴大,賞貴小。殺及當路貴重之 臣,是刑上極也;賞及牛豎、馬洗、廄養之徒,是賞 下通也。刑上極,賞下通,是將威之所行也。”
意思是:將帥用誅殺地位高的人來樹立威信,以獎賞 地位低下的人來體現圣明,以獎、罰適當、嚴明來實現令行、 禁止。因此,殺一人能使三軍震驚的就殺掉他;賞一人能使萬人歡喜的就獎賞他。誅殺貴在誅殺地位高的人,獎賞貴在獎賞地位卑微的人。誅殺身居要職影響很大的人物,說明刑罰能及于最上層;獎賞能獎賞到牧牛喂馬的僮仆, 說明賞賜能達到最下層。刑罰能及于最上層,賞賜能達到最下層,這就是主將威信能夠樹立的原因所在。
十六、黃石公在《三略•下略》中說:“舍已而教人者逆,正已而教人者順。逆者亂之招,順者治之要。”
意思是:不先嚴格要求自己,而去教訓別人、要求別人做到是拂逆的行為,先嚴格要求自己,然后再教導別人、要求別人,這樣做事理、人心才會順。行為拂逆往往是招致禍亂的根源,事理人心順暢是國家、政局安定的關鍵。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