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干制造業,比在老家種地都不如,老板們每天早上醒來,一兩萬的花銷是妥妥的,工資,房租、水電、稅收壓得人喘不過氣來,但你永遠不知道,這一單做完了,下一單在哪里。養幾個業務員,但凡是建立了好的關系,自己一腳把老板踹了。現在二手設備到處都是。
從產業結構來說,東莞的塑膠、金屬類的加工企業非常多,與塑膠金屬類加工的小微企業(租個門面放三五臺機,能夠從事電腦鑼、火花、車磨銑、深孔、注塑加工)每個鎮都有近1萬家,這是非常恐怖的一個數據。我在東莞跟人做過食堂承包我最清楚,從前每個鎮都有數家用工超過萬人的企業,現在基本已經很難見到用工超過萬人的企業。像我認識的東莞一家專做浴室防滑墊的工廠,前幾年做獨家生意賺了點錢,但現在競爭對手也越來越多。
誰都知道,東莞制造業的問題,在于缺乏自主創新能力,大部分是低端制造。官員和學者站著說話不腰疼,也不想想問題在于怎么創新?
要創新,起碼要養一個技術團隊。身負一點技術的師傅、工位操作工,5000是最基本的。至于管理人員,這不好講,你工位操作工拿5000,管理人員該拿多少?沒8000你管得住這幫人?小微企業是幾乎不可能有這樣的實力去支撐創新的,華為開的價碼就算是應屆生萬元月薪,放到小型企業哪里付得起。所以東莞中小企業轉型升級的希望不大。筆者的客戶中,有一家主要研發生產電動牙刷的羅曼智能科技,近年來從代工向自主品牌轉型,營業額從2014年的7900萬元增長到2016年的1.75億元。他們爭取3年內把代工的比例降到30%。但這種企業不多。
所以說,制造業,不要說東莞,整個國家,都會面臨一場很大的危機,事實上,浙江區域比東莞難受得多,溫州的打火機,十停已去八停。
為什么會這樣?歸根結底,還是馬克思的利潤規律在起作用。技術越提高,交往越迅速,利潤就越低。整個資本主義發展的過程也說明了這一點。首先是歐洲內部,資本家不愿在發達國家投資,因為那里出現了福利社會,那里工資很高,賺不到錢了。先是歐洲,后是美國,現在中國也加入進來了。在東莞這樣的城市,生意越來越難做了,只好跑到越南去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利潤率是下降的,下降到零的時候,當然就沒人干了。等到全世界都開發殆盡,資本主義的動力就喪失了。投資是需要有利潤的,要產生利潤,必須有未開發的利潤空間。
這些是題外話啦。盡管將來危機重重,但是沒有“危”又哪來的“機”呢?我們關心的是,未來幾年的東莞的將會如何?我們能夠從中找到什么機會?
產業升級是好事。但在中國大陸,資金的積累,更多的不是用在升級,而是用在炒樓,炒股。為什么?外國的桔子,引進到中國來種就是酸的,就這么簡單的道理。預計房地產繼續成為支柱,政府樂此不疲的開始打“三舊”改造的主意,目標對象基本都是工廠,特別是有價值地段的工廠。這在靠近深圳的幾個鎮尤其明顯。如果你有錢有閑,或者可以插一腳。我知道有不少做實業的都參加了。但對整個經濟,騰籠換鳥壓根就是個笑話。搞地產能換什么鳥進來,換的只是一些鳥人進來。騰籠換鳥,產業升級,完全是癡心妄想。要發展高新技術?憑你一個小小企業,有可能嗎?沒有國家支持,高新技術能發展起來?想想空客是怎么發展起來的,集十幾個歐洲國家之力啊!但東莞根本就沒有創新發展的勇氣,它幻想的是發達國家把高科技企業遷到東莞來--人家有毛病啊?把利潤的大頭白白給你?某書記可以禁摩、禁電、禁豬,但在歷史上,只有生產力具有獨立性和個性,它不聽從任何人,哪怕你是書記。(百韜網劉瑯)
2017/7/4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