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終于把厚厚兩大冊七百七十八頁的《戚本禹回憶錄》看完了,雖然這本書我看得很慢很仔細,但感覺還是囫圇吞棗,每每讀上幾十頁,就要釋卷沉思一番,或者再翻閱已經讀過的部分,似乎是在溫習已讀的文字,又似乎是在尋味那段歷史。
作為一個六十年代末出生的后六零后,對于文革前幾年的事情,我一無所知;而從我記事起,關于文革時期的生活,又多是一些溫馨和美好的回憶。但讀完這本書,我深知,革命絕不是請客吃飯,而是水與火的較量,路線斗爭,階級斗爭,無不是激烈的,殘酷的。
讀這本書,我還了解到一些以前從不知道的名詞短語,比如“紅色買辦”“三和一少”之類的。
我在網上查了一下“紅色買辦”這個詞條,發現并沒有科學嚴密的解釋。那么,到底什么是“紅色買辦”呢?要理解這個概念,我們先回顧一下“買辦”這個概念。
百度解釋是:買辦亦稱“康白度”(葡語comprador)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中,替外國資本家在本國市場上服務的中間人和經理人。原指歐洲人在印度雇用的當地管家。在中國,指外國資本家在舊中國設立的商行、公司、銀行等所雇用的中國經理。買辦又稱“華經理”或“中國經理”。
由此可以了解,“紅色買辦”就是以紅色的身份(紅一代、紅二代……紅N代)為外商打工的“華經理”或“中國經理”。帝國主義的最愛就是“紅色買辦”,原因是眾所周知的。
那么,這個詞條誰發明的呢?戚老說最早是那個“黨內最大的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提出的,當然,由于毛主席的反對和斗爭,這個當權派被打倒了,在他有生之年沒有做成“紅色買辦”,但是,他的合伙人也是繼承人最終幫他實現了這個理想,今天,紅色買辦之花開遍全世界,在網上稍微搜索一下,二代、三代們充當“紅色買辦”的比比皆是。
紅色成了買辦之后還會是紅色的嗎?常言道:“食人之祿,忠人之事。”買辦自然也是懂得這個道理的,于是,“救美國就是救中國”這種驚世駭俗的言論就應身份而生了,有些人千方百計維護洋東家利益也就不難理解了。
什么是紅色?紅色就是站在最廣大人民立場上為最廣大人民服務的政黨、組織或個人,如果一個政黨、組織或個人不再為最廣大的人民服務了,那么,還是紅色的嗎?
所以說,“紅色買辦”其實是個悖論!
想想五十年前發動的那場革命,再看看今天滿世界的“紅色買辦”,不得不驚嘆:毛主席比普通人早看何止五十年!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