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被人們形象地稱為“天池”的十座高山湖泊中,新疆的天山天池,當數一數二。去過天山天池的人們,無不為那片湖水的高雅、美麗、寧靜、清澈而傾倒;無不為那漫山遍嶺的塔松,遮天蔽日的云杉而傾心、傾情。可親愛的朋友,不知你觀看過冬日里,那撲面而來的榆林沒,只要你用心細看,它將引發(fā)你心靈強烈的震撼。
這片榆林,是去天池必經之地;這片榆林,就在臨近天池十數公里之處。隨公路沿山溝的走勢盤旋而上,源自天池的溪水在溝中回環(huán)而下,榆林則沿山溝曲折的走勢,向天池邊逶迤。在中國如此廣闊的幅員之內,單單以榆樹為林的林區(qū),幾乎極難見到;而將榆林定為國家一級保護區(qū),更別無此店。因榆樹屬慢生樹種,胸徑一年增加不到半厘米;更因榆樹是雜生樹種,獨自成林極易遭受蟲害毀滅。這片榆林,這片高原榆林的呈現,自然讓人驚奇不已。
在痕跡勘驗中,往往最不被注意的細節(jié),往往最容易被遺漏的細節(jié),獨包含最重要的信息。如果不是冬天凋零了萬木蕭疏,如果不是冬天凋零了這片榆林的葉片,如果不是這片榆林沒有了樹葉的遮擋,緣何這片榆林能露出本來面目,緣何讓人見了這片榆林,頓感驚心動魄的震撼。
披頭散發(fā)。冬季的榆樹已樹葉落盡,這片榆林只剩下突兀的枝干,而這片榆樹與內地榆樹的枝干,大不相同的是,它樹冠上的枝條非常濃密;且又非常細軟,像細嫩的春柳抽條,細軟的像枯發(fā)密布;可春柳下垂搖曳,枯發(fā)帖服人頭,而這榆樹樹冠上的枝條,則根根怒發(fā)沖冠,根根直指蒼天;這隨風搖蕩的枯發(fā),掛著白霜,更夾帶著歲月滄桑之感。任誰看到這片榆樹,就如見到無數披頭散發(fā),蓬頭垢面的女人,從溝壑、山巒、雪地中,嘶叫著,向人狂奔而來,無不有驚恐之感。可在這高寒中求生,披頭散發(fā),正是為獲取更多的陽光,正是為獲取生存的強悍。
枝節(jié)橫生。內地的孩童攀爬榆樹,那樹干怎么也有幾米高;內地的榆樹,有如鐵的枝干清晰可見。可這里的榆樹,主干幾乎離地一尺,就開始分出數十枝杈;在分出的枝杈,又迅速分杈;最上面的枝杈,就生長出細軟的“枯發(fā)”。以致很多榆樹,都找不到主桿,一棵榆樹,整個就是枝節(jié)橫生地生出枝椏一團。生出的這一團團枝節(jié)橫生,顯露著一團團兇險的崢嶸。陰郁乜斜的揣摩著大山,桀驁不馴的蔑視著高寒,深刻復雜就揮別了純情簡單。在這里種活一棵樹,比養(yǎng)活個孩子還難。可就在這一個個枝節(jié)橫生,榆林尋求到了生長的旺盛。
七扭八歪。這里的榆樹,無論主干或高或低,無論枝椏或長或短,無論顏色或深或淡,全都七扭八歪,身無一尺直,渾身全是彎。猶如一條條黝黑的巨蟒,遭受重擊、重創(chuàng)、重傷,在痛苦的收縮、卷曲、扭動著身軀。這不僅有巨大的傷痛,更有難忍的心傷,不然,何以扭動的如此變形,何以扭動的如此變色,何以扭動的如此變調。每舔療好一個傷口,就留下一個節(jié)結,這七扭八歪的榆林,每棵樹都鱗結遍身,每棵樹都傷痕遍體,每棵榆樹都形態(tài)怪異,每棵樹都丑陋不堪。這苦痛留下的傷痕累累,凝結著生存之堅韌,凝結著生長之艱辛,凝結著抗爭之不屈,凝結著頑強之不息。
長矛指天。有幾棵長的很高的榆樹,在枯發(fā)密布的樹冠頂端,突兀出一根尖尖的枝椏,光禿的像一根避雷針,光禿的更像一把光亮銳利的長矛,直指長天。看著這一棵棵老榆樹光禿的頂端,不由讓人想起,那一只只禿鷲光亮的頭頂,顯露出的一種兇悍。如果說,樹冠像榆樹的羽翼,那伸出的這根光禿的長矛,就是要搶占生命的高端,將又一片樹冠橫舉在寒風凌烈之間,又防止被大風折斷,如此自我保護的適者生存,是何等橫刀立馬的氣派。
雜亂無章。作為同一樹種的林區(qū),無論云杉、雪松、白楊,均樹木粗細有序,樹木排列有序,樹木生長有序,林區(qū)的韻味如詩、如歌、如畫。而在這兩山之間,沿溝壑逶迤而生的這數十公里的榆林,每棵榆樹都擇地而生,個性極強,各自為政,只要能避風向陽,各不相依,甚至各自相向。或生于坡,或生于谷,或生于溝底,或生于山崖。整個榆林呈現的就是一片雜亂無章,整個榆林呈現的就是一片無序的爭長,每棵榆樹枝椏呈現的也是自由紛爭的向上。雜亂無章,正是適者的生存之道;弄到雜亂無章,這正是大文章。音樂的變奏、變調,或不依曲調的唱出隨心所欲,那是天籟極樂。
也許這都是些不成材的東西,可在這高原高寒中,只要活著,只要生長,只要能為天山撐起一溝一壑的綠葉,那就是榆樹對大地的貢獻,就是榆樹對大山深深的愛戀。甭管枯發(fā)多長,傷病幾多,面容失色,能將生命之歌,唱響成榆林浩蕩,這已是絕代華章,已是奇跡絕響。
誰的生命里,能有這片榆林至死不敢相忘;誰的人生中,能將這片榆林作為人生榜樣;誰的旅途中,能將這片榆林作為知己相隨,那無論遇到多少磨難,無論身處環(huán)境多么兇險,都會不被重用當自用,都會不被溺愛當自愛,都會看到冬天自有冬天的風景,都會感受到冬榆自有冬榆的風采。
王婆賣瓜(之七)
--寫詩文要善于發(fā)現
本篇詩歌寫作,有這樣幾點體會和博友交流。
一是要做當第一個發(fā)現者。想當第一個作者,就要當第一個發(fā)現者。搞新聞特別講究獨家新聞、獨家采訪、獨家報道,第一個發(fā)現是新聞的生命力。其實,何止是新聞,任何詩文都講究獨有,只不過時效性不如新聞強罷了。
這篇榆林也許他太丑陋了,也許它太平常了,也許它被天池的光芒遮擋了,反正它似乎被人遺忘,或被視而不見。至今就沒看見有一篇作品謳歌過它。我見她第一眼,就被強烈吸引,心中就產生強烈的震撼,也許這個震撼和自己生命的某一部分發(fā)生強烈共鳴,讓我從心底發(fā)現了她獨有的美麗。
二是仔細觀察陌生的美麗。發(fā)現了主題,就要細細觀察,讓心中產生的那種震撼感,清晰起來、確定下來,這一點最重要。寫陌生的題材,發(fā)現陌生的主題,就要發(fā)現它陌生中的美麗。由此可見,寫詩文第一是發(fā)現,第二則是深入發(fā)現,要見人所未見。
筆者發(fā)現了,她披頭散發(fā)、枝節(jié)橫生、七扭八歪、長矛指天、雜亂無章。在本篇博文中,筆者將這四個特點歸納制題,集中對她進行了描寫和謳歌。
三是要在興中有大抒懷。古人在岳陽樓的題詩、寫賦,不計其數。其中的杜甫、李白等,全是聲貫古今的大家,而唯有范仲淹一文千古流傳,就在于《岳陽樓記》中,有“樂而憂”的大抒懷。所謂抒懷的大,包含三層含義,既,氣勢要大,胸懷要大,品位要大。筆者在本篇博文的結尾,也注重了大抒懷,或者說,至少有人生積極態(tài)度的抒懷。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