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韓寒一個抱怨引發出的思考
說破文壇上“皇帝的新衣”(上篇)
對青年作家韓寒,著名評論員陳文茜評論他:說話像放屁一樣輕松。對此,筆者不敢妄加評論,但最近看到韓寒一個抱怨 :“一本書如果賣兩萬本,已經算暢銷,一個作家兩年寫一本,一本可賺三萬四,一年賺一萬七,如果他光寫書,不吃不喝寫一百年才夠在大城市的城郊買套像樣的兩居室。” 并“請大家給中國的出版行業和作家們留一條生路”。對于作家們生計之艱難,筆者自然兔死狐悲,深表同情。可若換個角度看看呢?筆者也生發出一點另類感想!
1、奇怪:現在是人不是人都能當作家。要談作家書賣不動,先得弄清作家怎么算。在中國大陸當作家(個別人除外),總和作協有點關系,似乎進了作家協會,當作家就名正言順了。而大陸的作協又分級別,整得和衙門似的。那怎么混進省級以上作協呢?據說,需看其人出版了幾本書。可現在既然能自費出書,那什么人有錢不能出書。連大字不識幾個的老板,電視臺文筆稀松的主持,都找槍手幫助寫書立傳。這就帶來一個問題。那什么人不能憑幾本書混入作協?筆者雖也寫下近千萬字各類作品,在全國全軍獲大獎的文章數以百計,可自知與作家相差甚遠,連縣文聯的門檻都沒敢邁,遑論作協,至今也就是個“雜耍”式的業余作者,從來未敢自稱作家。
這就出現一種奇怪的現象:是人不是人都能當作家,是人不是人都能出書;演員越來越像妓女,妓女越來越像演員;商人越來越像作家,作家越來越像商人。在這種角色錯位下,出版的書,書頁越來越厚,裝幀越來越美,紙張越來越精,可內涵信息越來越少,內涵文化越來越薄,內涵思想越來越淺。這種書泛濫成災,怎么能賣得動?
所以,要解決作家出書難,筆者倒有個餿主意:那就是將現在作協,尤其,中國作協和省作協戴著作家頭銜的肥貓,趕出去90%都不過分。講當官要能上能下,作協為啥就幾十年不變?為啥就只進不出?很多作家喊改革賊響,怎沒見作協自己改革改革。中國作協應帶頭將那些白吃飽的國字號作家,降級到省作協去,當然,開除幾個更好。讓冒牌的作家少點,少出點亂七八糟的書,少搞精神污染;少而精出點經典的書,這不就洛陽紙貴了,作家出書不就可以發財了!
2、心痛:作家從來沒遭到讀者如此蔑視。現在作家出的書沒人買,這是新詩面臨讀者危機,小說面臨讀者危機,乃至整個文學界面臨的最大危機:作家在集體遭到讀者無情的蔑視。出現這種危機的原因,雖有傳播多元等各方面的沖擊,可我們的作家、詩人,是不是也該反省一下自己,是否淺薄,是否無能,是否離讀者的關心太遠?是否反躬自問,都是些什么下三濫子詩人?都是些什么狗屁作家?都是些什么濫竽充數的作家?都是些什么厚顏無恥的作家?都是些什么自命不凡的作家?都是些什么讓人恥于為伍的作家?
為什么罵人家是下三濫子作家?因為,有相當一部分作家,他們拿出的幾乎都是下三濫子作品?就說那個名噪一時的女作家,后來留歐去了,她步入文壇的第一本書,內容主要講怎么讓三個男人給她干了,怎么干的津津有味。你說就那么點破*事,有什么值得看的,都不如弄個黃碟看看更敢勁。后來這位女作家為吸引讀者眼球,又弄出本自己出國,怎么讓八個男人給干了。她到底要干什么,是叫良家婦女都步前塵嗎?說是留歐女作家,不過就是只流鶯而已。
還有的知名作家,瞪著眼睛說瞎話,凡是中國近年的“造神仙”、“造神醫”、“造神藥”的坑人害人事件,那一個能和作家出書胡說八道脫得了干系。當這些“神話”被戳穿后,又見那個作家說過一句道歉,有過一點自責。至于別人批評幾句,那更是老虎屁股摸不得,什么人權、自由、迫害,能給你弄個風云激蕩。
在用一個反證法來說,現在中國的文壇上,反映現實主義的題材,極少能看到力作,基本是枯藤老樹昏鴉。那就推而開去,絕大多數頂著作家頭銜的家伙,無疑就沒寫出什么正經玩意,能弄出個二三流作品,沒進入下流,就善哉了。
為什么罵人家是下三濫子作家?那是因很多作家、詩人總干下三濫子的事。去年一場現代詩歌主題朗誦會上,一位叫蘇非舒的詩人,因裸體上臺朗誦被拘留。蘇詩人除當眾 “裸誦”,還在大街像賣豬肉一樣按斤吆喝賣詩集。可見,這詩歌都不如耷拉的雞巴更吸引眼球;可見,這詩集都不如豬肉好賣。可有一點是非常明晰的,那就是中國的詩人,就是集體光腚誦詩,依然拯救不了詩歌的頹勢。
聽說北京掃黃抓一小姐,審問:都與何人有染?答:官員、老板、明星......。問:跟作家干過沒?小姐急了:哎呀!哎呀!你們把我看成什么人了!我還能希得搭理作家。這作家被蔑視到了這種地步,無論有多少種原因,作家自個就沒有點反思,就沒自個抽自個一個大嘴巴!
3、試問:在哪里能買到一本好書?筆者已很長時間拒絕買文學書,因為,常常買來一捆,尤其,那些吹噓不得了的作品,拿回來翻翻,詩集連個好句子都找不到;小說的內容更無聊,幾乎沒一部值得認真看完,別說溫故了,這些書擦屁股都嫌硬。人說:第一次被騙是善良,第二次被騙是大意,第三次被騙就是大傻瓜。筆者之所以離書市越來越遠,尤對宣傳走紅的書更不敢走近,那是為了維護自己不當傻瓜的榮譽。
作家、詩人是給人民生產精神食糧的人,而精神食糧與物質食糧的一個很大不同,就是讀者越吃越餓;作為經典作品,能百看不厭。可現在出版的那些表現現實主義的低劣作品(革命史題材的作品,還在獨撐一片風景),幾乎一聽就飽,一看就飽,甚至一看就惡心,哪里還有讓人越吃越餓的作品?哪里能買到讓人百看不厭的作品?
一個不是很渺小的靈魂,他的生命總相連幾本書;一個不是很卑微的人生,他的旅途總相伴幾個書中的形象!甚至一些經典文學著作所塑造的形象,能直接影響一個民族的性格形成。溫總理告誡我們說:“書籍本身不可能改變世界,但是讀書可以改變人生,人可以改變世界。”作家為什么不寫點讀者關心的事,不寫點關乎國家命運的事,寫點關乎重大民生的事?試問,現在有多少作家寫出的書,讓人讀后能改變人生,能與青年同行,能與時代同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