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計是受朝鮮國民集體痛哭金正日的影響,楊瀾找到了似曾相識的感覺,于是就有了那番話。對于那種借題發揮的言論,如果當作謠言一樣輕蔑一笑,那也就是黑夜里的一朵云,無影無聲地過去了。只是現在的網民習慣于口水仗,表面上是反對什么,實際上反而宣揚了什么。
人,需要一點心智。批評楊瀾的人,真的是認為楊瀾的話很爛嗎?倒也未必?;蛟S,也有大批特批、千貼萬粘楊瀾幾句話的人,目的就是要擴散那幾句話。
作為傳媒人,楊瀾清楚這是不可多得的話語題材,也是不可多得的廣告機遇。很多人心里都明白,朝鮮集體哭的昏天黑地的景象,對于今天的中國年輕人來說,已經是不可思議的事了。有些人連祖宗都不認了,夢里都想多卷點美鈔去做外籍公民,還會為國家領導人去世而悲慟嗎?因此,楊瀾的只言片語,效果不同凡響;一來,年輕人想不通朝鮮人為什么哭?二來,年輕人也疑惑中國人當年為什么哭?這二個疑問,就把朝鮮的今天和中國的過去同一化了。
至于朝鮮人為什么集體痛哭,從心理來說,大概是對國家領導人的忠誠和熱愛吧。其實,我也不能完全理解他們痛哭的理由。
不過,事情往往是兩面性的。朝鮮人集體痛哭的場景,是否也說明朝鮮絕大多數人不但不怨恨他們的政體和領導人,而且還非常的愛戴?從圖片中也看到,滿廣場的悼念人群衣著整潔,雖然凄凄慘慘寂寂,但從面容表現看卻也是真誠。有一些人卻成天為朝鮮人操心,認為他們生活在專制統治之下,衣不蔽體、食不裹腹。朝鮮人在“國喪”期間的表現,也戮破了很多針對性的謠言。
楊瀾本人實際成了文化商人,也脫離了內地的政治文化影響。但是,楊瀾并不豐厚的文化底蘊已經挖掘殆盡,自身商業名片效應日漸式微,而且在生理上也至多徐娘半老了。年歲大一點的人,在文化賞識上往往更注意底蘊與內涵,在視角審美上也無一例外的喜歡青春與持重,而年輕的八十后、九十后這些文化消費主體,既對楊瀾的過去沒有太大的印象,也對楊瀾的今天沒有太大的興趣。沒辦法,長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楊瀾雖然事業有成,但實際上電視藝人出身的她,如今“老少不宜”,卻也不甘寂寞。因而,以出格言行或嘩眾取寵、或一博眼球,這種心態是可以理解的。
其實,很多津津樂道指責他人的人,也是身在廬山,不識自己面目。不管什么樣的社會,文化人能夠吸引他人的注意和追捧,并不能靠幾句忽悠或者出格的言行,而是依靠真見灼識與思想深度。顯然,楊瀾此番借嘲笑他人“痛苦”,回頭再譏笑一番中國的過去,只是展現了語言的機巧與心態的冷漠,除此別無其它。
因為,楊瀾這個文化商人如今太幸福、也太自我了;所以,人家哭,她卻笑了,說明她的淚囊里,不會再為他人儲備淚水。以至于連當年自己為何擔憂成為“童工”的理由,都忘的一干二凈。也難怪,生活優裕、地位尊崇的人,總以為這個世界是幸福和溫情的,并把人類的歷史都看的溫情脈脈。
對于社會的感覺與歷史的領悟,各人因境遇不同,而存在不同的感受,這是絕大多數凡夫俗子的一般心理架構。不論何種制度,絕大多數“人上人”都會認為所處的社會是完美和合理的。而能夠透析古今,把多數人利益與社會進步相結合,思考與追求理想社會的人,無疑是極少數;而這個極少數,才有機會成為人類的英才與歷史的偉人。因為稀少,人類才會出現崇拜的偶像;這種崇拜,并不是迷信。
往前溯回六十二年,中國有沒有童工?建國之初,中國人口的文盲率超過90%,這就意味著有太多的孩子在學齡時代,不是拾糞娃,就是放牛郎,抑或洋場里的童工?!傲x務教育”、“人民教育”這些詞,就是新中國才出現的詞語。當然,昔日的封建貴族、地主豪強、達官富豪并不稀罕這些詞語。今天將子女送往貴族學校、西方學堂讀書的人,也仍然不甘“平庸”,尋找優越感,自然也不稀罕什么“人民教育”;甚至對教育產業化、私有化津津樂道的人,嫌惡這些詞語。也許,有人說《包身工》是杜撰的?那么,當代廣東每年以3萬斷指換來的繁榮又說明什么呢?新中國建立的男女平等、及婦女兒童權益保障制度,難道不是歷史進步嗎?楊瀾是忘記了當年“擔憂”的心理基礎,還是有意引導人們抨擊當今不良現象呢?楊瀾可以說話,但效果關鍵取決于讀者心智!
中國一些人的膚淺,在很多時候令人咋舌。美國對朝鮮怎么樣?朝鮮被封鎖、被孤立,就是它一手制造的;但是,在朝鮮“國喪”期間,美國卻換上了“和善”的面孔,表示“我們的哀思與祈愿與朝鮮人民同在”,并表示準備幫助朝鮮人民。美國人懂的,哀兵必勝,此時對朝鮮施壓,只會得到事與愿違的效果。
于內于外,朝鮮當前需要的是平靜。要么默默地給予政治、經濟支持,要么沉靜以對。人類的善良情愫具有共通性;在他人悲傷之時,嘲笑者除了讓人鄙夷,就是遭人嫉恨。問題是,不相干的人你要嘲笑什么呢?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