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塔區等駕坡街辦月登閣村支部書記張德本,投資上千萬元打造“紅色革命紀念園”,今日舉行隆重奠基儀式,向毛主席118周年誕辰獻禮。
農民投巨資打造
紅色革命紀念園
2007年,農民張德本在西安市長鳴路68號建成了毛澤東敬覽館,與世人分享自己40余年的紅色收藏,紀念偉大領袖毛主席,弘揚紅色文化,傳承革命精神。
四年來,敬覽館迎來了十余萬參觀者,收到良好社會效果。然而,這還沒有讓張德本停下腳步,他有了更大的想法,建一座紅色革命紀念園,讓年輕一代記住那些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的革命先烈。“我從今年6月份開始籌劃紀念園的事情。有這個想法完全是因為毛澤東敬覽館開館后,社會各界的熱烈反響給了我信心。”張德本說。經過了長期的籌劃和準備,各項工作全面展開。
紅色革命紀念園占地200畝,分為五大園區。分別是中國革命紀念園、陜西革命紀念園、毛澤東詩詞碑林、革命英烈紀念園、辛亥革命到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大型石刻浮雕景觀區。
目前,刻有賀敬之親筆題寫的 “ 紅色革命紀念園”字樣的巨大石碑,已聳立在園區門口。13尊革命領袖和革命先烈的漢白玉雕像也先期到位。據悉,第一園區,中國革命紀念園,由四位革命領袖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漢白玉坐像(高約1.8米)及九大元帥漢白玉立像(高約2.3-2.5米)構成,其背景石正面刻有毛主席手書“為人民服務”,背面刻有油畫“江山如此多嬌”。第二園區,陜西革命紀念園,由陜西籍三名上將張宗遜、李達、閆紅彥,五名中將孔從洲、張達志、趙啟民、崔田民、閻揆要,革命先烈劉天章、李子洲、謝子長、劉志丹、楊虎城等和老一輩革命家習仲勛漢白玉立像(高約2.3-2.5米)構成。第三園區,毛澤東詩詞碑林,由精選毛澤東詩詞56首刻成石碑組成,共計56塊。第四園區,革命英烈紀念園,由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李大釗、烈士方志敏、王若飛,毛主席六位親屬楊開慧、毛澤民、毛澤覃、毛澤建、毛楚雄、毛岸英,以及戰斗英雄董存瑞、黃繼光、邱少云等,模范人物張思德、焦裕祿、雷鋒等漢白玉半身像構成。第五園區,是辛亥革命到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大型石刻浮雕景觀區,由辛亥革命到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大型石刻浮雕景觀構成。
在給記者介紹園區建設狀況時,農民張德本難掩激動。苦孩子出身的他也許是憶起了往事,典型西北漢子形象的他流露出了溫情的一面,他說:“是黨和毛主席讓我這個貧苦的孩子過上了好日子。”
建造紅色革命紀念園
只為弘揚紅色文化
四年前,乘改革開放的強勁東風,逐步富裕起來的張德本投巨資建成了毛澤東敬覽館,并免費向社會開放。毛澤東敬覽館建筑面積5000平方米,共有五層,除了一樓大展廳外還有23個展廳。分層展示包括毛主席像章、民間生活用品、書畫作品、證件、工藝品等五大類幾十萬件藏品。截至目前,敬覽館已接待十萬多參觀者,其中包括了省市領導及毛主席的親屬。說起創建毛澤東敬覽館和紅色革命紀念園的初衷,張德本表示,自己就是為了弘揚紅色文化,傳承革命精神。他說:“現在過上好日子了,但不能忘本。我們要繼承革命傳統,弘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
幼年喪父的張德本,兄弟姊妹5 人家境貧寒。初中畢業輟學學起了木匠手藝。1979年改革開放的喜訊傳遍全國,思想活絡有干勁的張德本不甘落后,憑著自己的手藝在家鄉月登閣村辦起了木工廠,隨后發展為家具廠。待家具廠做成陜西省龍頭企業后,張德本依然心系村民,他說:“我富不算富,我要帶領月登閣村走向大家富裕之路,實現我辦廠的初衷。”
不忘本的張德本,1966年只身去北京,有幸見到日夜思念的偉大領袖毛主席,他激動得熱淚盈眶。當時他身上只有7塊錢,什么都沒買,就買了10 枚毛主席像章珍藏。就是從那時起,他開始了自己的紅色收藏之路。2007 年,他終于成立了毛澤東敬覽館,展出自己的收藏,影響年輕人,讓他們接好革命班。
打造紅色革命紀念館(園)
是社會各界的共同愿望
一走進毛澤東敬覽館,墻壁上掛滿省市領導、社會各界與廣大群眾的參觀照片。省委書記趙樂際勉勵張德本,陜西具有優良的革命傳統,革命圣地延安在陜北,毛主席在陜北13年,是他老人家思想體系成熟和完善的時期,也是中國革命命運取得決定性勝利的重要時期。我們要大力宣傳和繼承毛澤東思想,要辦好敬覽館。
“感謝張德本同志為大家貢獻展廳,讓我們繼承毛主席遺志,來建設社會主義,為共產主義而奮斗終身!”古城一名參觀者留言贊揚張德本。 “看了毛主席敬覽館和開始建設的紅色革命紀念園后,我激動地掉淚。毛主席英明偉大,永遠活在億萬人民心中,他的豐功偉績將世代相傳,我們永遠懷念毛主席。”來自江蘇連云港的強德貴希望紅色革命紀念館早日建成! 文/圖 記者 鄭燕茹 張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