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新華網《浙江漁船因捕魚摩擦被撞沉 有老板遙控收保護費》報道:日前,兩艘舟山漁船在黃海海域作業時,遭到寧波奉化船老大的蓄意撞擊,導致兩船一沉一傷。記者調查發現,事發海域靠近中韓交界處,魚類資源豐富,由于作業海區重疊,岱山與奉化兩地漁船捕魚矛盾由來已久。
被撞沉的浙象漁23063船的岱山船老大林依軍回憶說,10月22日天剛剛亮的時候(早上5點),他和17個船員還在睡覺,奉化船就撞了過來。對方一共撞擊了4次,左右機艙各一次,中艙一次,船頭一次。每次,都是開足了馬力。看到船體進水,要沉,18個船員從船尾躲到船頭,跪倒求饒,說要錢要漁具都給,但對方還是不依不饒。不光撞,還扔燃燒瓶,阻止其他岱山漁船前來救援。整個過程持續了20分鐘。撞的過程中,還用力頂,想把船頂翻。對方的船員戴著頭盔,船頭裝上了開冰山的“尖刀”,無論船體還是馬力,都比自己的船要大。現場有二三十艘奉化籍漁船在圍堵,看到快沉了,才散去。岱山的救援船才敢逐漸靠攏,把林依軍等18人接到自己船上。至今,受害船只船員驚魂未定。
林依軍說,當時沒潮水,沒有作業,他的船是小錨拋在那里,人員都在休息,結果還是被對方惡意撞沉。回頭想想,是自己沒交“保護費”。林依軍說,去年他就被通知要向奉化的船老大繳納保護費,按照行情,小船每次交一兩萬元,大船要交三四萬元。如此算來,他每年要交五六十萬元。交了錢,也不準對外講。船老大們,有苦只能往肚子里吞,怕被報復。
沖突的另一方是寧波奉化市莼湖鎮桐照村。這個村位于奉化市東南,象山港北岸,三面環海,經濟發達,造船、捕魚歷史悠久,被中國漁業協會授予“中國第一漁村”稱號。村支書林國鏘是寧波市人大代表。對這起撞船事件,他認為吵架終歸是雙方都有問題,從表面上看,桐照村是打贏了,實際上岱山田涂村組織得早。但他承認沒有這方面的證據。“我們不回避撞沉了對方的船,已在做賠償的準備工作,等損失評估出來了,就賠錢給他們。”林國鏘說,他們也在配合海警做好刑事案件的調查工作。
浙江省人大代表、全國道德模范郭文標說,爭漁場的事,不光舟山嵊泗、寧波奉化有,臺州溫嶺松門、玉環也很多。“這個風氣越來越厲害,有些流織網放下去兩三個小時就該收起來的,大家好輪流作業,但他三五天才去拉一次,偏不給你機會。” “海上分不清誰對誰錯,靠實力和關系,漁業部門管不過來,也沒有證據。海上不像陸地有那么多目擊者和監控,容易找到證據。有人雇十多二十條船,”專門用石頭打砸其他小船,郭文標說。
這個場景,又讓人想起毛澤東時代的那首《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兄弟》的主題歌——
我們,生活在社會主義大家庭,
億萬人民是一個整體,一個整體。
同甘苦,共呼吸,
團結友愛最親密。
一人有事,萬人相助,
舍己為人不遺余力;
一處困難,八方支援,
顆顆紅心連在一起——
還讓人想起革命板戲《龍江頌》歌頌的“龍江精神”。《龍江頌》的戲取材于一個真實的故事。1962年10月至1963年6月,閩南大地遭遇了千年不遇的大旱,整整八個月沒有下過一滴雨。為了抗擊特大旱災,搶季節、搶農時,保證春耕生產順利開展,在當時中共龍海縣委的領導下,全縣人民以戰天斗地的英雄氣概,團結一致,投入緊張而艱苦的堵江抗旱斗爭。在九龍江西溪堵江截流引水戰斗中,榜山公社做出自我犧牲,淹掉1300畝小麥、秧田,確保堵江工程的勝利和下游10萬畝稻田用水。
榜山公社“舍小家、保大家”的事跡極大地激發了九龍江流域人民群眾發揚共產主義精神,齊心協力抗旱魔的斗志,“榜山風格”也由此發展成為“龍江風格”。1963年12月,福建話劇團根據龍江抗旱事跡創作了演出了話劇《龍江頌》,在觀眾中引起了強烈反響。從1964年2月5日至3月15日的40天里,《龍江頌》劇組為首都各界演出達32場,觀眾累計39200余人。周恩來、李先念、鄧子恢等中央領導,曹禺、田漢等文藝界知名人士先后觀看,并給予了高度評價。改成樣板戲后毛主席調看了電視轉播,對這部戲大為贊賞,說:“這個戲很好,讓水,不爭水!龍江精神,這是共產主義風格!你們為五億貧下中農演了一個好戲。 ”
可是,小崗村的單干一搞,集體沒有了,龍江精神不提了,共產主義風格不講了。從“黃海撞船”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到,現在的漁民生產和生存是一個什么狀況。連船老大都不得安生,普通的漁民還會有好日子過嗎?這還像搞社會主義的樣子嗎?毛主席說:“過去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今天走資本主義道路,我看還是走不通。要走,我們就要犧牲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這就違背了共產黨的宗旨。國內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都會激化,搞不好,還會被敵人利用。”用毛主席的話對照一下物是人非的現實,不能把讓人嘆惜。難道共產黨能夠回避這些現實,讓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繼續犧牲下去嗎?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利永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