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培訓的關鍵是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引領
江河請
·
2011-11-06
·
來源:烏有之鄉
目前,貫徹17屆6中全會精神,中央抓了三大措施:一是宣講團去各地宣講6中全會精神;二是進行公務人員職業道德輪訓;三是中組部發文要求選抜干部以德為主。這些舉措無疑是及時而正確的。但是很不夠,不能治標而不治本。
道德是一種意識形態,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準則與規范。具有認識、調節、教育、評價、平衡五大功能。道德具有明鮮地階級性。它是由一定社會經濟基礎決定的。在一定社會經濟基礎之上形成的系統的思想觀念,代表一定階級和集團的利益;反過又指導一定的經濟基礎的發展。所以,道德在判斷人的行為準則時,往往帶有正面價值取向。你如果符合特定社會行為準則,就叫社會品德;你如果符合特定社會公務人員的行為準則,就叫公務員職業道德;你如果符會社會對青年學生的要求,就是具有學生美德。如此等等。
改革開放32年來,誠信危機,道德淪喪。這是不爭的事實。
改革開放從農村開始,重點是經濟體制改革,也就是經濟基礎或生產關系的改革。為了推動改革,從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推行了一系列路線方針政策。其中簡明、好記、便于操作的便是“貓論”,“摸論”、“先富論”。然而,“貓論”的實質是不講人的社會行為準則的“準則”,是誰想咋弄就咋弄的無政府主義。“摸論”與“貓論”同出一轍,使人的社會行為沒有方向、沒有目標,沒有線路,是各行其道,各干一套,形形色色,五花八門。“先富論”更是不講原則,不講法制,不要政策,不看過程,只要目的(為了極少數人)的兩極分化論。九二以后,資產階級精英集團,在上層建筑領域鼓吹自由化、市場化、私有化和全盤西化。在經濟建設領域里加速此“四化”的實現。這是造成道德淪喪的根本原因。
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根本不同點是“共同富裕”。而資改派,恰好拋棄了社會主義的這一本質特征,把兩極分化搞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引起了人民群眾的普遍不滿。由于社會嚴重缺失公平正義,背離了馬列毛澤東思想,背離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因而,才出現社會沉渣泛起,亂相叢生,惡行猖道,汗奸賣國,官場腐敗,盜賊四起,黑白勾結,道德淪喪等等。這一切,正是對馬克思主義道德觀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反動。
黨的17屆6中全會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是興國之魂,是先進文化的精髓,是決定中國文化的方向,“要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引領社會思潮,”要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值體系為根本任務”。無疑這是黨和國家進行道德建設,誠信教育的指導思想和指導方針。要從根本上轉變觀念,把各級黨組織和各級政府,把廣大黨員、干部從“貓論”、“先富論”及資產階級的“四化論”中解放出來,在這一問題上,也要駁亂反正,駁它們之亂,返毛澤東思想之正,只要真正落實6中全會精神,那么,人們就會真實無枉,把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道德看作立人之本,社會有公德,職業有道德,學生有美德,為政有法有德,經商有魂不奸,處事公道正派,社會才能和諧美好。所以,道德輪訓,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引領。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利永貞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