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原子彈”爆炸的艱辛之路!
劉 鈞
因一段歷史需要編寫,筆者拜見了一位年過“耄耋”的老人,為保密和尊重起見稱他為王老。因此,也講述了一段中國“核武器”發展的艱辛之路,這是保密多年,不顯為人知的故事;如今慢慢剝繭出來。
王老是“抗日戰爭”、“解放華北”、“解放中原”、“睢杞戰役”、“淮海戰役”紀念章獲得者,五十年代鐵路保衛工作中獲得公安部一等功臣勛章。50年代未,因國家“兩彈一星”研制工作啟動,中央直接點將,他被調入核工業部504廠專門負責安全保衛工作。
依照毛主席的指示,中國一定要發展原子彈,外國有的我們堅決有,外國沒有的我們也要搞出來。當時,中國就是憑著毛主席的魄力制造核武器,504廠就是我國第一家生產濃縮鈾的氣體擴散廠,屬于國家的最高機密。我國第一顆試爆成功的原子彈、氫彈、核潛艇、秦山核電站所使用的核原料都是該廠生產的。504廠地處西北戈壁灘,坐落在狹長山谷,黃河蜿蜒而過,山谷被黃河分為南北兩地,既安全隱藏,又交通便捷。
王老調進504廠正處于初期階段,他參與蘇聯核專家、保衛、保密專員談判;參與制定各項嚴格的保衛保密措施。當然,最艱巨的是與蘇聯專家談判,非常關鍵也頗費周折。1959年蘇聯代表比瑟列夫率領的蘇聯專家與我方進行保密工作的談判。中方參與談判的有公安部、504廠、保密處等代表,保衛代表就是王老本人。談判中,蘇聯專家對保衛保密提出了相當苛刻的條件與要求,包括廠區的圍墻、電網、護網、巡邏道路、布設崗哨都必須按照蘇方的要求配置,否則蘇聯拒絕發運設備,不安裝主機;同時,資料不準帶出保密室。蘇聯專家聲稱,蘇聯國內的核工廠遠在深山,辦事處卻在莫斯科,生產與辦公都是遠距離隔離,所需物質都通過直升飛機空運解決。
為了早日實現生產,據王老講述,我方使用了各種手段,要求蘇聯專家按兩國簽訂的協議執行。談判過程中,雙方語言激烈,氣氛緊張,蘇聯專家經談滿頭大汗,汗水經常用臉盆來裝。后來,中方找準了蘇方專家的生活習慣,服務工作盡量讓蘇方專家滿意,蘇聯專家對中國“茅臺”情有獨鐘,當時“茅臺”五元錢一瓶,盡量滿足他們的酒興。通過短時間的接觸,中方又作細致耐心的解釋,慢慢消除了蘇聯專家的疑慮,終于使比瑟列夫按中方要求向莫斯科打了電話,向中國發運了提煉濃縮鈾的設備。此后,王老專門負責保衛工作,包括人員出入,生產安全、設備、原材料、成品的運輸等,組織干警全力以赴,確保萬無一失。1960年,中蘇關系破裂,蘇聯撤走了所有專家,值得慶幸的是,幸好蘇方提供了制造濃縮鈾的設備,要不,中國發展核武器還真坎坷。蘇聯撤走專家后,504廠黨委率領全廠干部職工,自行研究試驗,攻下了一個個的難關。
1961年,美國揚言要將中國的核工廠消滅在“搖籃之中”,聲稱采取“外科手術”的方式摧毀我核工廠設施。臺灣先后12次派出U2型間諜飛機飛臨504廠上空進行拍照偵察。為了保障核工廠免遭不測,中央對504廠的安全防范更加重視,從戰略上考慮,先后部署了空軍、高炮、導彈、地面警察部隊。聶榮臻元帥指示特種防空部隊進入工廠,張愛萍副總參謀長親自到504廠檢查高炮布防情況,并派出總參的偽裝營來504廠實施偽裝,用偽裝涂料和偽裝網在廠區周圍設置了假目標以迷惑敵人。蘭州軍區根據中央軍委指示,為504廠加派一個獨立警衛營,布防三層警戒線。外層由東、西卡口、北山、大橋各派警戒崗哨成工業禁區。中層由圍墻、電網、護網,六個專設崗樓哨所以及哨兵巡邏形成保衛網。內層在各主要車間,共設36處崗哨日夜守衛。甘肅省公安廳在廠區外圍也設立了公安分局,及時了解敵情和社情,有效地保證了504廠的安全。
功夫不負苦心人,通過三年的努力,504廠生產出了第一批合格的濃縮鈾,毛主席對上報的報告也高興作了批示:“已閱,很好”;相關部門召開了慶祝會。可是,濃縮鈾放射性強,沒有專用的運輸工具,運輸成了很關鍵的工作。為了萬無一失,經廠常委研究決定,由當時的四位主要處長親自運送,即保衛處、保安處、成品處、安全防護處,王老是保衛處負責人,當然首當其沖。
1964年1月14日上午11時,眾目睽睽之下,王老及另外三名共和國的英雄,抬著裝載濃縮鈾容器,小心翼翼地抬進了解放牌的車箱,四人抬著容器分別座在兩邊的板凳上,卡車開到燃料庫后再又抬下,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進入地下室,直到厚厚的電動門開啟,把容器放在倉庫內的容器架上,他們才緩緩地松了口氣。回首今天,王老回憶說:“短暫的過程,驚心動魄,至今歷歷在目”。
1964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因此,王老在中國核武器發展史上功勛卓越,銘記史冊!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