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時代全民皆兵
范興運
1958年,美國當局不顧世界人民和中國人民的堅決反對,在派兵侵占黎巴嫩和約旦之后,又在中國臺灣海峽制造緊張局勢,對中國進行軍事挑釁和戰爭威脅。美國政府公然揚言,美國海軍要隨時準備像在黎巴嫩那樣在中國大陸登陸。9月初,美國從本土和地中海調遣大批軍艦、飛機,加強了在臺灣地區的美國海軍第七艦隊,并不間斷地出動軍艦、飛機為國民黨軍隊的運輸艦護航,一再侵犯中國的領海、領空。
在美國支持下,臺灣國民黨當局叫囂“反攻大陸”,一面派飛機向云南、貴州、四川、西藏、青海地區散發反動傳單,空投特務;一面指使大小金門島上的國民黨軍隊炮擊福建沿海村鎮,并派遣大批特務竄入大陸,進行各種破壞活動。這些,都嚴重地威脅著新中國的安全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順利進行。
1958年9月29日,毛澤東主席視察大江南北回到北京,向新華社記者發表了重要談話。他說:“帝國主義者如此欺負我們,這是需要認真對付的。我們不但要有強大的正規軍,我們還要大辦民兵師。這樣,在帝國主義侵略我國的時候,就會使他們寸步難行。”
“全民皆兵”,就其理論淵源而言,是毛澤東人民戰爭思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拓展。50年代后,毛澤東一直十分注意研究各國反侵略戰爭的經驗,進一步闡發他的人民戰爭思想。1950年秋,毛澤東告誡全黨:“在帝國主義存在的條件下,民兵工作只能加強,不能削弱。”1953年9月12日,毛澤東講到抗美援朝戰爭時指出:“我們的經驗是依靠人民,再加上一個比較正確的領導,就可以用我們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的敵人。”后來,毛澤東又進一步指出:“國家不分大小,只要充分動員人民,堅決依靠人民,進行人民戰爭,任何強大的敵人都是可以打敗的。”毛澤東的這些論斷,使全民皆兵成為其自然的結論。
毛澤東發出“大辦民兵師”的號召,各地很快掀起了“大辦民兵”的熱潮,有的并建立了民兵師、團組織。毛澤東于1958年9月29日發表了“民兵師的組織很好,應當推廣”的談話。1959年國慶節,毛澤東站在天安門城樓上,看著浩浩蕩蕩通過廣場的首都民兵師方隊時,意味深長地對站在他身邊的赫魯曉夫說:“我們有1億民兵!”赫魯曉夫聽后,震驚不已。在游行隊伍中,北京市民兵率先打出了“首都民兵師”的旗幟,這對全國影響很大。到1958年底,短短的幾個月,全國民兵師就有5175個,民兵團44205個;民兵人數由原來的4000多萬,發展到2.2億;參加民兵的人數占全國人口總數的35%,有的地區達到了40%以上,個別地區甚至超過了50%。1961年,經過調整的民兵數量雖然減少了幾千萬人,但仍有1億多人。如此眾多的中國民兵,成為中國國防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任何企圖來犯者都有不容低估的震懾作用。“全民皆兵”和“大辦民兵師”,作為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一項戰略措施,曾起到了積極作用,有其深遠的歷史意義。它激發了人民群眾的愛國熱忱,使長期遭受帝國主義侵略的中國人民,深刻地認識到只有把自己武裝起來,才能維護祖國的獨立與尊嚴,順利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大辦民兵師,也使毛澤東人民戰爭思想、中國傳統的民兵制度,更加深入人心。
大辦民兵師在國際上也產生了極大影響,引起外國人士和著名軍事家的高度重視。英國元帥蒙哥馬利1958年來中國訪問時,在參觀了廣州市的民兵表演后說:“戰爭,光靠原子彈解決不了勝負問題,誰要想入侵中國,碰到了中國的民兵,是進得去,出不來的。”美國駐臺灣軍事顧問團也不得不承認:“中共是打游擊專家,現在民兵遍地,如果美國和中共一旦作戰,登上了中國大陸,就等于陷入了泥沼,寸步推行。”
中央軍委常委于1959年11月召開會議,對民兵的戰略地位、戰略布局、指揮機構、訓練方針、干部工作、武器管理、經費開支、民兵代表會議制度以及加強對民兵工作領導等9個方面的問題,進行了認真的研究。12月24日,中共中央將被人民武裝干部稱作是指導民兵建設“九條方針”的中央軍委《報告》批轉全國貫徹執行。《報告》在闡述戰爭年代民兵的重要作用之后指出:“未來戰爭將是一場導彈與核武器的戰爭。對付這種戰爭,還是要搞全民防御,實行人民戰爭。因此,民兵在國防建設上,有著重大的戰略意義。”1961年2月,毛澤東在菊香書屋為機要員(中南海女民兵)李原慧揮筆寫下了《七絕·為女民兵題照》:“颯爽英姿五尺槍,曙光初照演兵場。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的光輝詩篇。
1962年6月,毛澤東到中南地區視察工作指出:“民兵工作要做到組織落實、政治落實、軍事落實”(簡稱民兵工作“三落實”),敵人不管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地下冒出來的,怎么對付,要有些辦法”。1964年6月16日,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大區第一書記會議上談到軍事問題時,再次強調民兵工作要抓好組織、政治、軍事“三落實”。毛澤東還特別強調:“地方黨委要管軍事、管民兵,不能只管文不管武,只管錢不管槍。”“趁和平時期,要搞點槍,基本的是每省要搞一個兵工廠。”1969年,鑒于當時的國際和周邊形勢,毛澤東發出了“要準備打仗”的號召,并反復強調:“打起仗來,還是要靠人民戰爭,靠民兵,要加強民兵的軍事訓練。”毛澤東還明確指出:“戰時要組建地方部隊,小縣一個營、中縣兩個營、大縣一個團。”
中央軍委為貫徹毛澤東的指示,于1970年8月召開了全軍民兵工作座談會,對加強民兵建設和民兵戰備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各地遵照中央軍委的部署,認真做好戰時組建地方部隊的準備,以縣為單位組建了民兵獨立營、團。1973年后在民兵獨立營、團的基礎上,全國多數縣建立了民兵武裝基干團。從1962年毛澤東提出民兵工作“三落實”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民兵建設一直以“三落實”為指導方針,上上下下采取了許多具體措施。1962年東南沿海地區的緊急戰備,特別是1962年、1963年圍殲國民黨小股武裝特務的斗爭,是對民兵工作的一次實際的檢驗。廣大民兵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充分顯示了中國民兵的強大威力,同時也說明中國的民兵建設是有著深厚基礎。
在文革期間,許多地方的民兵卷入了派系斗爭甚至是武斗之中,民兵組織特別是城市的民兵組織陷于癱瘓,民兵的正常活動基本停止了。1969年的珍寶島事件之后,出于戰備的需要,民兵工作開始恢復。1976年9月9日毛澤東逝世后,中國民兵名存實亡。
歷史證明,民兵建設是國防后備力量建設的重點,是國防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方面。沒有強大的民兵,就沒有強大的國防后備力量,就沒有強大的國防。必須把加強民兵建設作為全黨全軍的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切實抓緊抓好,努力開創新世紀我國民兵建設的新局面。否則,內憂外患,無法抵御外敵入侵,亡黨亡國一步之遙。
詩曰:
全民皆兵扛起槍,國防永固若金湯。
獅吼震天虎成紙,人語砸地狼篩糠。
美帝核彈如泥丸,蘇修裝甲似蠟墻。
毛公仙逝英魂在,中國何時再輝煌?
參考文獻:《文史精華》2006年第7期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