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爭鳴 > 網(wǎng)友雜談

文殊:實踐到底是怎么回事?

文殊 · 2011-10-13 · 來源:烏有之鄉(xiāng)
收藏( 評論() 字體: / /

錄入者按:這是一篇文殊哲學有關實踐的論述摘編。文殊哲學遵循毛澤東的科學認識論,對實踐進行了實地考察,從而提出了一個有別于以往的科學實踐觀,徹底批判了馬克思的實踐觀。科學的實踐觀是正確認識社會和人類世界的關鍵切入點,缺乏科學的實踐觀,就談不上對社會和人類世界有科學認識。就目前學界的總體情況來看,尚無一人具有科學的實踐觀。故在各個網(wǎng)絡論壇上發(fā)表文殊哲學的科學實踐觀對于提高學界認識,以科學理論武裝人們的頭腦,徹底批判包括馬哲在內的傳統(tǒng)哲學,推動思想革命,都有重大意義。請網(wǎng)友們踴躍評論,大力宣傳。謝謝大家。Wruuuili摘錄(字數(shù)13640)

實踐到底是怎么回事?  

——兼論科學的思維方式  

文    殊

一、實踐的科學定義


實踐到底是什么?在哲學上有各種各樣的說法。有說是人的“行為”的;也有說是主觀過渡到客觀的“橋梁”的;或說是主客觀相互轉化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宗教人士則說實踐就是修身養(yǎng)性。而馬克思則說,實踐是人類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活動”。在我國學界則普遍認為,馬克思對實踐所下的定義最科學。以上認識,從主觀上看來,都說得過去。只是都沒有指出實踐的本質。

文殊哲學對實踐有自己獨到的認識:

人類的各種實踐,遠看、表面上看,都是人類的一種活動。但近看細看,實踐就是在人的制約下事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包括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相互作用。——農民鋤地是在農民的制約下鋤頭與土地之間的相互作用;鐵匠打鐵是在鐵匠制約下鐵錘與燒紅的鐵塊之間的相互作用;物理實驗和化學實驗等科學實驗是在科學家的制約下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人與人之間的打架斗毆和社會革命等,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作用;拉車、推磨等生活實踐,就是人與物之間的相互作用;等等。可見,“實踐”這個詞不過是有人參與的事物之間的相互作用的哲學用語而已。這就是實踐的本質。認識這一點極其重要。我們知道,在自然界,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是推動自然界運動演變的唯一動因動力。自然界的一切,包括各種自然物和自然現(xiàn)象等,都是物質之間的各種相互作用的產(chǎn)物和表現(xiàn)。在人類世界,人類的社會實踐是推動人類世界運動演變的唯一動因動力。人類世界的一切,包括人類自身以及各種社會事物和社會現(xiàn)象等(如各種社會制度和社會實體,各種物質產(chǎn)品和精神產(chǎn)品,各種思想認識和思維方式等),都是人類所從事的各種社會實踐的產(chǎn)物和表現(xiàn)。這就是說,在自然界物質之間的各種相互作用造就了豐富多彩的自然物和自然現(xiàn)象。這就是所謂的造物主天造地設在人類世界人類的各種社會實踐創(chuàng)造了各種社會事物和社會現(xiàn)象。而各種社會實踐都是人類自主意識支配下的自主行為,故人類世界的一切,都是人類按照自己的旨意創(chuàng)造出來的。這就是說,在人類世界,是人類的主觀意識決定了客觀存在。人類世界的造物主是人類自己,絕非“上帝”。可見,在這一點上,馬克思和恩格斯都說錯了。所謂唯物、唯心之說,不過是哲學家們主觀地看待自然界和人類世界這兩個世界所得出的主觀結論而已。同時也可以看出,對事物本身的科學認識有多么重要!僅靠對實踐的主觀認識,根本不可能得出如此重要的科學結論。


二、實踐的基本屬性


⑴實踐中事物之間的相互作用


那么在實踐中事物之間會發(fā)生哪些相互作用呢?其實,它和自然界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一樣,既可以是機械作用(即宏觀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物理作用(即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也可以是化學作用(即原子之間的相互作用)、電磁作用(即帶電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和核作用(即核子之間的相互作用),等等。至于每一次實踐中所發(fā)生的具體作用,則完全取決于實踐的具體形式和任務。

對于實踐對象的運動演變來說,人類實踐又是一把雙刃劍,都會有正反兩方面作用,即既可以推動實踐對象向前發(fā)展,也可以推動它向后倒退;既可以通過實踐來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也可以通過實踐來掠奪和破壞;既可以改變實踐對象的運動方向和歷程,也可以改變實踐對象的演變結果。——在生產(chǎn)實踐中,既可以制造一件產(chǎn)品,也可以對它改制,直至把它毀掉,既可以蓋房,也可以拆房;在一般的生活實踐中,既可以把雞蛋孵成小雞,也可以把它炒熟了吃掉,你還可以開著車到處跑;在科學實驗中,既可以合成一個化合物,也可以分解它;在社會革命中,既可以創(chuàng)造一種新制度、新體制,推動社會向前發(fā)展,也可以復辟一種舊制度、舊體制使社會倒退等等。人類實踐的這一特性,正是毛澤東“一分為二”辯證法的實踐基礎,也是下面要討論的實踐的階級性專業(yè)性的由來。人類實踐之所以是一把雙刃劍,其根本原因有兩點:一、事物運動演變的根本原理極其簡單,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在什么樣的動因動力作用下事物就發(fā)生什么樣的運動演變。或者說,無論什么樣的實踐,總會使實踐對象產(chǎn)生與之相應的運動演變。這是經(jīng)驗易得理論難求的根本原因。二、人類是一種善于學習、善于總結經(jīng)驗的動物,能夠在實踐中做到“吃一塹長一智”。或者說,只要弄清了各種具體實踐與其引發(fā)的實踐對象的各種運動演變之間的對應關系,人類就能在實踐中隨心所欲地駕馭實踐對象的運動演變。在此意義上完全可以這樣說,只要人類在認識世界的實踐中弄清了各種事物運動的各種原理,在足夠強大的生產(chǎn)力水平下,人類實踐就是萬能的,就能在改造世界的實踐中隨心所欲地駕馭客觀事物的運動演變。或者說,在這樣的人面前,事物運動的客觀規(guī)律就被實踐中的一步步決策所化解了,也就無規(guī)律可言了。屆時,人類就不再是“規(guī)律”的奴隸,而成為整個物質世界的主人了。這就是說,只要人類自覺地把各種社會實踐都置于科學理論的指導之下,排除一切權力的束縛和干擾,就一定能打造出一個公平合理的人類世界來。


⑵實踐的階級性和專業(yè)性


在階級社會,人類實踐還具有下列兩方面顯著特征:其一曰階級性,其二曰專業(yè)性

⒈實踐的階級性

人類實踐有做好事做壞事之分。所謂做好事,就是指從事創(chuàng)造物質財富造福于人類的生產(chǎn)勞動及其附屬活動,以及有益于他人的社會活動。所謂做壞事,就是指從事?lián)p人利己的掠奪和剝削活動及其附屬活動,以及有害于他人的社會活動。這就是人類之所以有好人壞人勞動者掠奪者(如奴隸主、地主資本家和竊賊土匪等)之分的實踐基礎。同時也是剝削階級勞動階級的實踐基礎。“實踐的階級性”這一術語正源于此。在此意義上說,人和社會的階級劃分并非由哲學家、政治家、經(jīng)濟學家和社會學家等學者所劃分,也不是由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水平所決定,而是由每個人自己所從事的賴以謀生的社會實踐決定的。如果我們的人民 和專家 教授都能懂得這一點,就不會輕信馬克思的歷史唯物論了,也就不會埋怨社會主義改造時期毛澤東要割資本主義尾巴了。由此看來,勞動人民只要政權在握,有一支忠于勞動人民的強大軍隊,要建設一個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共同勞動共同分享平等互助互為服務和諧社會就并非難事——只要堅決徹底、穩(wěn)步地取締各種形式的掠奪和剝削實踐(包括明火執(zhí)仗的搶劫,自知理虧的偷竊和不等價的商品交易在內),把科教救國的方針貫徹到底,這樣的和諧社會就一定能實現(xiàn)。

⒉實踐的專業(yè)性

人類實踐有各行各業(yè)之分。勞動者和掠奪者所從事的社會實踐,都有各種專業(yè)之分。由于認識源于實踐,故各行各業(yè)都有各自不同的專業(yè)知識(經(jīng)濟和政治方面的知識都屬于專業(yè)知識)。這才有“不干一行不懂一行”和“隔行如隔山”之說(這一說法,也為“認識源于實踐”這一原理提供了無可辯駁的事實證明)。因此,學界人士都應有自知之明,對于那些自己從未研究過的問題,如果理解不了,切勿信口開河。最好遵循毛澤東關于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的原則免開尊口。


⑶是非觀和正誤觀


人們根據(jù)實踐的階級性,確立了各自的是非觀善惡觀。通常,人們總認為,不管何時何處,做好事總是對的,應該的;做壞事總是錯的,不應該的。做了該做的好事,就會受到人們的稱道,就謂之“”;做了不該做的壞事,就會受到人們的非議,就謂之“”。事關大我和全局的利害得失者,謂之“大是大非”;事關小我和局部的利害得失者,就謂之“小是小非”。一心做好事的謂之“”,蓄意干壞事的就謂之“”。有時候,好事能引出壞的結果,壞事也能引出好的結果。但這只是因果關系在特定條件下的表現(xiàn),不能以此來判斷人的善惡。有人會說,如此來定義人的善惡豈不成了唯心論了?不,人在實踐中的意識和行為都是自主的。這同樣是基本事實,即使是下意識行為,也不過是習慣成自然而已。故人的善惡只取決于他所從事的賴以謀生的社會實踐的善惡,所謂“人本善”“人本惡”之說,都是不實之論。

人們根據(jù)實踐的專業(yè)性,又確立了各自的正誤觀。在改造世界的實踐中,凡符合本專業(yè)知識的認識和做法(即實踐方法)就認為是正確的。正確認識指導下的正確做法,總能把事情辦妥辦好。凡不符合本專業(yè)知識的認識和做法就認為是錯誤的。錯誤認識指導下的錯誤做法只會把事情搞砸。除了常識范圍內的事情,誰都無法判斷其他專業(yè)的實踐和認識是否正確。人們在實踐中普遍持有的這種正誤觀也否定了傳統(tǒng)哲學關于檢驗真理的那個實踐標準。

可見,是非觀和正誤觀是有原則區(qū)別的,判別是非和正誤的依據(jù)也完全不同。各行各業(yè)的實踐者在判別該不該做某件事情時,用的是是非觀其判別依據(jù)是實踐的階級性;在判斷做一件事情的具體做法是否正確時,用的是正誤觀其判斷依據(jù)是各自掌握的專業(yè)知識。而各種專業(yè)知識都只能應用于本專業(yè)。故專業(yè)知識只有科學不科學之分,絕無“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真理”這個詞完全是某些宗教界人士和哲學界人士用來愚弄人民的說辭。

由于實踐的階級性和專業(yè)性,在現(xiàn)實生活中,各行各業(yè)的勞動者和掠奪者,都有各自不同的是非觀和正誤觀。如果在理論上提不出一個真正科學的判別依據(jù),現(xiàn)實生活中的是非曲直確實是難以說清楚的。人們只可能站在各自掌握的專業(yè)知識的立場上各執(zhí)己見,在各不相同的“主義”之間相互攻訐。目前的情況正是如此。這種情況極大地阻礙了思想的統(tǒng)一,阻礙了人類認識的發(fā)展,阻礙了改造世界的進程,阻礙了人類社會的進步。這種情況昭示著進行一場徹底的思想革命的迫切性。


三、實踐的兩種基本方式


人類實踐又有兩種基本類型。其一就是以改造客觀世界為主的實踐,如生產(chǎn)勞動和社會革命等。其二就是以認識客觀世界為主的實踐,如教學實踐、學術研究和科學實驗研究等。

人類認識世界的實踐又有兩種基本方式。其一曰繞物圍觀式,其二曰剖析式

顧名思義,所謂繞物圍觀,就是動腦不動手,只在事物的外圍,僅憑感官和記憶直觀地去感知識記事物的方式。顯然,這正是古今中外的宗教人士和學術界人士依據(jù)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部聯(lián)系去識記事物的方式,也是一般動物識記事物的本能方式。試問,哪一種動物不是以繞物圍觀的方式,僅憑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部聯(lián)系去識記事物的呢?嚴格說來,這種方式是不能稱之為實踐的。但考慮到在繞物圍觀過程中難免要用手去觸摸一下或掂一掂分量,甚至敲一敲聽聽聲音,或聞聞氣味、嘗嘗味道等,這才把它納入實踐范疇。

所謂剖析式,就是既動腦又動手,對事物本身進行解剖分析的方式。在《實踐論》里,毛澤東稱之為變革現(xiàn)實的方式。顯然,這正是廣大勞動人民和科學家們在生產(chǎn)勞動和科學實驗研究中認識事物的方式,是真正屬于人類的,為其他任何動物所不能的方式。

認識事物的實踐方式不同,所得到的對客觀事物的認識也截然不同,實踐中所產(chǎn)生的思維方式也不同,認識事物所遵循的思想路線(亦稱認識路線)也不同。下面我們就來進一步討論這些問題。


四、剖析式實踐是人類認識世界的惟一科學途徑

⑴繞物圍觀式實踐和剖析式實踐的本質區(qū)別


⒈繞物圍觀式實踐


在繞物圍觀式實踐中,人們總是站在各自的主觀立場上,憑借各自的感官去直觀地感知事物。在這種實踐方式中,人們所能認識到的只能是事物的視在狀態(tài),即形體大小、形狀、色香味等事物的外部形態(tài)以及事物之間的外部聯(lián)系即視在關系。事物之間的視在關系反映在思維過程中就是概念之間的邏輯關系。由事物運動演變過程中依次出現(xiàn)的不同視在狀態(tài)和視在關系串連成的邏輯鏈,就是事物運動演變的過程。如:種子→發(fā)芽→成株→開花→結果(新的種子)等。過程亦稱軌跡。事物運動演變已經(jīng)走過的過程謂之歷史歷程。一切過程都是可視的——社會發(fā)展演變的過程可以通過編年史和文物古跡考證看出;微觀世界的運動演變和高速運動的過程,也能通過影像和時間放大術顯現(xiàn)出來。

顯然,在這種實踐方式中人們只能認識到事物的視在狀態(tài)、視在關系和運動演變的過程。永遠不可能認識到事物本身到底是什么?以及事物運動的規(guī)律是什么?比如,他們永遠不會認識到水本身究竟是什么,以及什么是加速運動的規(guī)律等,更認識不到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實踐原理。他們只會把事物運動的典型過程或人類無力改變的運動過程,如花開花落、四季和晝夜交替、人的生老病死等,以及人類社會由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這一發(fā)展史,說成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guī)律”,把事物的質和量說成是“事物內在的規(guī)定性”,或依據(jù)事物的視在狀態(tài)和視在關系去推測。但僅憑推測得來的認識總是不科學的。

傳統(tǒng)哲學對實踐本身的認識就是在這種實踐方式中獲得的。因而在他們看來,實踐只是一種“物質活動”,一種“過程”、“環(huán)節(jié)”和“橋梁”。他們根本不去實地考察,在農民鋤地,鐵匠打鐵以及科學實驗中到底發(fā)生了什么。因而他們永遠認識不到實踐的本質就是“在人的制約下事物之間的相互作用”。


⒉剖析式實踐  


在剖析式實踐中,人們在認識事物本體時,總是把它剖切開來仔細觀察,要弄清它的物質組成和結構。如果用手掰不開,就用各種工具和科學儀器來剖析;如果肉眼看不清,就把它放在顯微鏡下仔細觀察,或用其他科學儀器來測示。因而在這種實踐方式中人們就能認識到水是由氫和氧化合而成,其分子式就是H2O,食鹽就是NaCl。在認識事物運動時,也總是運用各種可行的方法去解析運動,并通過精密的實驗以求得各運動參量對運動產(chǎn)生的影響,并運用數(shù)理推導的方法從實驗數(shù)據(jù)中推導出各運動參量之間的必然關系,即事物運動的規(guī)律來。通過這樣的具體分析、實驗和數(shù)理推導,人們就能認識到,加速運動本身各運動參量之間的必然關系是F=ma。這就是加速運動的動力學規(guī)律。可見,規(guī)律只是運動本身各運動參量之間的必然關系。事物本體的物質組成和結構和事物運動本身各運動參量之間的必然關系統(tǒng)稱為事物本身的質和量的關系。事物本身的質和量的必然關系就是事物的本質。稍有一點科學常識的人都懂得,這種質和量的必然關系都是各個事物所特有的,稍有改變,事物就發(fā)生質變。可見,只有通過剖析式實踐,人們才能認識到事物的本質。由此看來,不僅認識的獲得要通過實踐,認識的內容也取決于實踐的基本方式。馬克思的存在決定論可以休矣!


⑵兩種認識的本質區(qū)別


現(xiàn)在我們來看看,人們在繞物圍觀式實踐中所獲得的認識以及在剖析式實踐中所獲得的認識兩者有些什么不同。通過簡單的分析對比就可以看出,兩者有著截然相反的特征。


⒈視在狀態(tài)和視在關系的主要特征


1.1直觀性

這是由繞物圍觀方式自身決定的。即使有些外部聯(lián)系,如“礎潤而雨”“日暈而風”等,一時發(fā)覺不了,也只要你留心觀察并通過簡單的經(jīng)驗回顧和總結就能認識到。這就是俗話所說留心處處皆學問。在一般情況下,認識事物的視在狀態(tài)和視在關系不需要動手,更不需要運用實驗手段或借助于計量儀器。任何人只要有一個健全的腦子和五官,都能依靠感官和記憶輕而易舉地獲得這種認識。這也是以往的學術研究機構從來不需要實驗室的根本原因。

1.2主觀性

事物的外部形態(tài)和外部聯(lián)系都是人們站在自己的主觀立場上所看到的,不管你站在什么方位上去觀察,也不管由誰來觀察,都是站在人的主觀立場上的觀察,由此得來的認識總是人們的主觀認識。正由于繞物圍觀實踐方式的主觀性,所以在繞物圍觀者看來,事物運動都不需要人的干預,都是自動的。于是,馬克思就編造出一套事物運動的自動化理論來。最早的哲學家就提出了他們的地心說來。

1.3表面性

這也是繞物圍觀方式自身決定的。在繞物圍觀過程中,圍觀者所能看到的只能是事物及其運動的表面現(xiàn)象和分立事物之間的表面上的聯(lián)系,是不可能認識到事物本身的真情實況和本質的,更認識不到事物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因而這種認識都是缺乏實質性內容的空洞認識。傳統(tǒng)的哲學社會學說都不過是圍繞事物及其運動的表面現(xiàn)象的夸夸其談而已。

1.4不確定性

事物的視在狀態(tài)和視在關系都是不確定的、多變的。水的視在狀態(tài)有固、液、氣三態(tài),且經(jīng)常隨著環(huán)境溫度而變;事物在發(fā)展過程中,即使其本質不變,其視在狀態(tài)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環(huán)境的改變而不斷改變。事物在運動演變中的視在關系也是如此。比如雞蛋不一定都能變成小雞,也可以變成腌雞蛋、炒雞蛋、化石等等。通常,事物的視在狀態(tài)和視在關系只反映運動演變的某個即時狀態(tài)。一旦離開了事物運動的某個即時狀態(tài),到了思維過程和學術理論中就都失去了它的確定性必然性,都成為一種不確定的可能性。這就是傳統(tǒng)哲學之所以要強調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根本原因。

1.5相對性

在繞物圍觀過程中,圍觀者所得到的認識都是相對的,都會隨著觀察和討論問題的立足點出發(fā)點的不同而變,尤其是對社會事物和社會問題的認識。因此,人們在圍觀過程中,由于受認識本身的相對性和人類實踐的階級性和專業(yè)性的影響,對任何事物和問題都會有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認識。這就是馬克思之所以要強調階級立場的根本原因。也是人世間各種意見分歧和紛爭的認識根源。也是以往的哲學社會學說會有各門各派之分的根本原因。傳統(tǒng)哲學也就因此具有了顯著的階級性

1.6廣延性

事物的視在狀態(tài)反映在思維過程中就是邏輯概念,分立事物之間的視在關系反映在思維過程中就是邏輯概念之間的邏輯關系。事物之間的邏輯關系既可以隨著事物的周期性運動而循環(huán)往復,如隨著地球的自轉和公轉而發(fā)生的晝夜交替和四季輪回等;也可以沿著事物運動演變的軌跡向兩端無限延伸;又可以在時空領域里向四面八方無限擴展,把宇宙萬物都連成一片。事物之間的時空間隔無論有多久遠,都能以相鄰事物為中介使相互間發(fā)生邏輯聯(lián)系,即任何事物之間都存在某種邏輯關系。這就謂之邏輯關系的廣延性。這在馬克思辯證法里就稱之為事物之間的普遍聯(lián)系。此特性反映在以事物之間的邏輯關系為基礎的邏輯思維中,就謂之邏輯思維的發(fā)散性。邏輯思維的發(fā)散性,既使邏輯分析永遠得不出終極結論,也給強詞奪理的狡辯和“扯皮”提供了可能性。邏輯關系的廣延性,也給以往的學界人士提供了廣闊的想象空間和虛構理論所需的,取之不盡的邏輯資源,使哲人們憑借各自的“智慧”虛構各自的“學說”成為可能。

1.7無用性

如前所述,這種本能方式的一個致命弱點是,它得不到關于事物本身到底是什么的認識。比如,在這種方式中永遠得不到水就是H2O本質認識。因而靠這種方式得來的知識根本不可能解決實際問題。比如,你如果缺乏孵小雞的實踐經(jīng)驗,僅靠“雞蛋能變小雞”這種缺乏具體內容的空洞認識,要想使雞蛋孵出小雞來是不可能的。要想人工孵小雞起碼也得做個小小的科學實驗——用溫度表去量量老母雞孵蛋時的體溫。故僅有事物的視在狀態(tài)和相互間視在關系認識的人,包括以往的哲學家和宗教人士在內,都只能依靠經(jīng)驗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這是傳統(tǒng)哲學要么犯經(jīng)驗主義,要么犯先驗論錯誤的主要原因之一。對客觀事物的視在狀態(tài)和視在關系的認識只能用來夸夸其談。要想解決實際問題必須依靠對事物本身的科學認識。有人會說,正由于哲學家指出了“雞蛋能變小雞”才會有科學家“為什么會變”和“怎樣變”的追究。這完全是屁話。類似“雞蛋能變小雞”這樣的“理論”誰人不知?需要哲學去研究嗎?正因為事物的視在狀態(tài)和視在關系具有以上諸方面主要特征和致命弱點,就決定了這種本能方式的不科學性,以及傳統(tǒng)哲學的多元性和無用性。其實,關于傳統(tǒng)哲學的無用性,亞里士多德和弗蘭西斯·培根等先哲們早就有所指摘。可見,以往研究哲學的方式方法是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客觀需要不相適應的。


2.質和量的關系的主要特征


2.1隱蔽性

事物本身的質和量的關系都是隱蔽的。即使是最簡單的長方體的邊長和長寬比,也不是你一眼就能看出來。必須動手用尺子量一量,還要用心算一算才能得知。因此,要認識事物本身的質和量的關系必須動手又動腦,并依靠各種實驗手段、計量儀器和數(shù)理分析。而且隨著認識的不斷深化,難度也會越來越大。僅靠繞物圍觀式實踐是認識不到事物本身的各方面質和量的關系的。

2.2客觀性

事物本身的質和量的關系是存在于客觀事物本身的。對它的認識只有精確不精確的問題,而不存在主觀不主觀的問題。比如,在“水就是H2O”“加速運動的動力學規(guī)律是F=ma”等認識中就絕不包含主觀成分。因為這些質和量的關系都只是反映了一種客觀存在。正因為剖析式實踐是完全立足于客觀事物本身的認識方式,故而才能真正認識到,沒有事物之間的相互作用,任何事物都不會自動改變自身的存在形態(tài)。這就是牛頓力學第一定律(即慣性定律)所描述的事實——任何物體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動者恒動,靜者恒靜。人的思維運動也有惰性。思維惰性就是學界人士所說的思維定勢。這種思維惰性,反映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就是馬克思所說的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

2.3本質性

事物本身的質和量的關系都是客觀事物本質的具體體現(xiàn),都是各個事物所特有的。比如水的本質就是H2O,氫氣的本質是H2,氧氣的本質是O2等。事物的本質并非傳統(tǒng)哲學所述是本質屬性的總和。因為屬性不過是一事物與它事物相互作用時所能引起的外觀性狀的改變。屬性并無本質屬性和非本質屬性之分。因為沒有一種屬性是某個事物所特有的。故事物之間的本質聯(lián)系,即內在聯(lián)系,也只能用事物之間的質和量的關系來表述。如水與氫和氧之間的本質聯(lián)系只能表述為:2H2+O2=2H2O。這就是本質不同的事物之間的化學反應式。可見,要想對事物的本質有確切的認識,必須徹底弄清事物本身的質和量的關系

2.4確定性

事物本身的質和量的關系都是確定不移的,唯一的,既不隨它的視在狀態(tài)和視在關系的改變而變,也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比如,水的視在狀態(tài)可以隨著環(huán)境的改變而變,可以以固態(tài)、液態(tài)、氣態(tài)等游離狀態(tài)存在,也可以結晶水的形態(tài)存在于其他化合物中;也不管是井水、河水、雨水和露水,其本質始終是H2O;也不管由誰來研究,所得結論總是一致的,決不會得出與H2O不同的結論。

2.5絕對性

事物本身的質和量的關系都具有絕對性。只要有水,就必有H2O的關系,只要有加速運動,就必有F=ma的動力學規(guī)律。

2.6有限性

任何一個具體事物都是有限的。事物本身的質和量的關系都只局限于該事物本身,故也都是有限的。因此,在研究事物本身的質和量的關系時決不會牽涉到與之無關的其他事物。把事物本身各方面的質和量的關系徹底弄清了,也就得到了該事物的完整認識,包括它的外部特征(即視在狀態(tài))和外部聯(lián)系(即視在關系),問題也就徹底解決了。質和量的關系的這一特性,反映在以質和量的關系為基礎的理論思維中,就謂之理論思維的收斂性。這一特性就使理論思維在分析和討論問題時總能得到確切的結論。

2.7有用性

只有掌握了事物本身的質和量的關系才能認識到事物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才能去解決實際問題,才能去改造客觀世界。只有認識到水是H2O,才能認識到水跟氫和氧及酸H+和堿OH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才能用氫和氧來合成水,才懂得酸堿中和也能得到水。其實,傳統(tǒng)哲學所說的內在聯(lián)系,都是外部聯(lián)系。在繞物圍觀的實踐方式中他們根本認識不到事物本身的質和量的關系。所謂改造世界就是要改造客觀事物本身的質和量的關系。無論是生產(chǎn)勞動中對自然物的改造,還是社會革命中對社會事物的改造,都要改造事物本身的質和量的關系(事物本體的質和量的關系就是事物本身的物質組成和結構)。所謂勞動就是要改造勞動對象本身的形狀尺寸、物質組成和結構等質和量的關系。即使是我們祖先制作簡陋石器工具的勞動也是如此。僅僅改變事物之間的視在關系,把自然物搬來搬去,是不可能把它改造成有用之物的。與此無關的體力和腦力付出,都不是勞動。這就是勞動和工作的本質區(qū)別。顯然,把剝削者絞盡腦汁、想方設法剝削勞動人民的腦力付出,以及文學藝術家們虛構作品的腦力付出等都稱之為腦力勞動是錯誤的。以往的哲學家所從事的研究工作更不能稱之為勞動。可見,一般的工作只能改變事物之間的視在關系,即邏輯關系。只有勞動才能創(chuàng)造物質財富。無論何時何處,總是勞動者養(yǎng)活著不勞而食者。離開了事物本身的質和量的關系的認識,人類就不可能駕馭事物的運動演變,就不可能改造世界

正因為事物本身的質和量的關系具有以上諸方面主要特征及其有用性,就決定了剖析式認實踐方式是惟一科學的實踐方式。

由上述對比可明顯看出,只有在剖析式實踐中人們才能認知客觀真實,即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事實,才能認知事物本身的質和量的關系,即事物的本質。而在繞物圍觀的實踐中人們卻只能感知事物的視在狀態(tài)和相互間的視在關系,也就是事物的本質在不同的環(huán)境條件下所表現(xiàn)出來外觀形態(tài)。如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所看到的水、汽、冰、雪等就是水的本質H2O在不同的環(huán)境條件下所呈現(xiàn)給人們的外觀形態(tài)。這就是說,以往的哲學家在他們的實踐中是看不到客觀事實的,更看不到事物的本質。這充分說明,在以往的哲學研究中,哲學家們根本不可能和客觀事實打交道,唯一能與之打交道的只有人的主觀意念(包括自己的以及其他學者的主觀意念)。以人的主觀意念為研究對象的研究模式就謂之學術研究。與此類似的研究還有政治學、經(jīng)濟學和社會學研究等。這些研究都無科學性可言,因為在研究中他們根本接觸不到事物的本質。而以客觀事實為研究對象的研究模式就謂之科學研究,科學研究所得結論都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由于研究對象和研究方式根本不同,就使這兩種研究模式至今仍是互不相容的兩股道上跑的車。


五、科學研究的起步與思想革命


在繞物圍觀式實踐中產(chǎn)生的思維,即以事物的視在狀態(tài)和視在關系為依據(jù)的思維,就是學術界人士所說的邏輯思維。邏輯思維正是古今中外的學術界人士和宗教人士在學術研究中所普遍遵循的思維方式。可見,邏輯思維是最原始、最低級的動物本能的思維方式。由邏輯思維建立起來的理論都是缺乏具體內容的空洞理論。以往的哲學家也就都是只會夸夸其談,毫無真才實學的空頭理論家。由此可引出以下幾個簡明結論:1、以往的哲學和宗教只是同源不同宗而已,都是不科學的;2、孔子思考問題時所遭遇的“二難推理”,康德思考問題時所遭遇的“二律背反”等,都不是邏輯思維的規(guī)律,正好證明了邏輯思維的不科學性,正好說明了人們在理論研究和理論創(chuàng)作時必須徹底摒棄這種不科學的本能的思維方式,以及抽象籠統(tǒng)的夸夸其談;3、理論研究和理論創(chuàng)作,必須堅持毛澤東強調的實事求是的原則。實事求是就是要從事物及其運動的客觀事實出發(fā)并從這些客觀事實中即從事物本身的各種質和量的關系中引出正確的結論

那么,高等動物在這種本能繞物圍觀的方式中得到了什么呢?它們和以往的經(jīng)驗相結合,食草動物找到了鮮嫩可口的植物,食肉動物則找到了它們的獵物。

基于邏輯思維所虛構出來的哲學社會學說,也就只能為統(tǒng)治階級的掠奪和愚弄人民服務,也就只能為統(tǒng)治集團所重視。充其量也只能像琴棋書畫那樣,為老學究所欣賞,但人非禽獸,不能僅靠本能和經(jīng)驗去尋找和掠奪生存資料。對于每天都要創(chuàng)造物質財富的勞動大眾來說,這種空洞認識就毫無用處。這就是以往的哲學只能停留在哲學家的課堂上和書本里,永遠進不了尋常百姓家的根本原因。

正因為傳統(tǒng)哲學指導不了生產(chǎn)實踐,早期的科學家們才到每天都在解決實際問題的勞動者的生產(chǎn)實踐中去尋找認識事物的科學方法。他們與勞動者的生產(chǎn)勞動相結合,從而開創(chuàng)了以剖析式實踐來研究事物本身的質和量的關系的科學實驗。這是人類認識領域的一次深刻革命。

事實上,人類在早期的生產(chǎn)實踐中,運用簡陋的度量衡器具去量度勞動對象的實踐就是最早、最原始的科學實驗。隨著勞動的持續(xù)進行,簡陋的度量衡器具逐步發(fā)展為精密的計量儀器儀表,計量對象也由事物本體量的粗略計量發(fā)展到涵蓋運動參量的精確測定;對質和量的關系的分析也由素樸的四則運算發(fā)展到現(xiàn)代的數(shù)理分析和推導,原始的科學實驗就日益發(fā)展為成熟的科學實驗,并從生產(chǎn)實踐中分離出來,成為專門研究事物本身的質和量的關系的,門類齊全的現(xiàn)代化的科學實驗研究。這就是當代科學的緣起和簡歷。完整地說,科學就是通過剖析式實踐研究事物本身的各種質和量的關系并以這種質和量的關系來認識和描述事物的學科。或者說,與事物本身的質和量的關系無關的學說都無科學性;與事物本身的質和量的關系無關的學術研究都不是科學研究。可見,科學研究是從勞動人民的生產(chǎn)實踐中誕生、發(fā)展、分離出來的。那種把科學研究說成是從傳統(tǒng)哲學中分離出來的說法是沒有事實根據(jù)的。正因為當代科學是研究事物本身的質和量的關系的,而人類勞動則要改造事物本身的質和量的關系,故當代科學就能為人類的勞動生產(chǎn)服務。而傳統(tǒng)的哲學理論卻與事物本身的質和量的關系毫不相干,故傳統(tǒng)哲學也就不可能指導人類的勞動生產(chǎn),不可能指導人類去改造世界。學術界人士如果一時還不能理解這一點,那么請反過來想一想:如果傳統(tǒng)哲學真能解決實際問題,人類又何必要多此一舉,不辭艱辛地去從事科學研究呢?

在剖析式實踐中產(chǎn)生的思維,即以事物本身的質和量的關系為基礎的思維就謂之理論思維。之所以稱之為理論思維,是因為一切科學理論都是建立在事物本身的質和量的關系基礎之上的。理論思維正是廣大勞動人民和科學家們在生產(chǎn)勞動和科學實驗研究中所普遍遵循的思維方式。可見,只有理論思維才是惟一科學的、高級的思維方式,才是真正屬于人類的,為其他任何動物所不能的思維方式。這也是在繞物圍觀式實踐中不可能發(fā)生的思維方式。其中事物本身的質和量的關系的唯一性,決定了當代科學和各種科學理論的唯一性。這就是當代科學只此一家,別無分店的根本原因。質和量的關系的客觀性,即這種認識完全是建立在客觀事物本身的物質基礎之上的,決定了理論思維及其創(chuàng)立的理論的唯物性。故只有理論思維創(chuàng)立起來的理論才是惟一科學的唯物主義理論。而基于邏輯思維所創(chuàng)立的一切學說和理論,則都是不科學的唯心主義理論,包括馬克思的辯證法和歷史唯物論在內。

可見,只有立足于事物本身的質和量的關系來研究哲學才是科學的。

那么哲學家要不要去重復科學家的研究呢?完全沒有必要。一方面沒有強大的實驗手段去研究,重復建設也沒有必要。另一方面,他們也沒有能力去研究。今后哲學研究的全部任務就在于運用當代科學所揭示的物質運動的基本原理和規(guī)律去分析和解釋人類世界的一切事物和現(xiàn)象,徹底弄清它們是如何運動演變的,以及它們的來龍去脈,服務于社會革命和社會改革。哲學家和科學家一樣,都不能單靠所謂的智慧憑空去構思什么學說,都只能通過科學的實踐方式和思維方式去揭示事物運動所遵循的固有原理和規(guī)律,把哲學社會科學建立在科學原理的基礎之上。

那么,古今中外的學術界人士,為什么始終不改他們的思維方式呢?其具體原因有下列幾方面:其一,他們從不參與生產(chǎn)勞動,也從不從事真正的科學研究,也就不知什么樣的研究方法是唯物、科學的。他們的所謂研究是和現(xiàn)實生活完全脫節(jié)的。其二,他們的學識是與當代科學完全隔絕的,而且從來不去認真研習科學理論,只會套用一些個別結論來作偽證。他們口頭上雖說,哲學是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類實踐經(jīng)驗的總結,但在他們的哲學原理中卻不見物質運動的基本原理和規(guī)律的蹤影。其三,在學術研究起步之時,科學技術尚未取得實質性進展,尚無規(guī)范的理論思維可供借鑒。其四,他們所從事的學術研究一開始就是為統(tǒng)治者效勞的,并非是為人民大眾的現(xiàn)實生活服務的。在此意義上說,以往的哲學家都是歷代統(tǒng)治者的幫兇。其五,由于受思維惰性的影響,他們的研究方式總是世代相襲,因而習非成是,積習難改。從根本上說,這一切都是由他們所從事的實踐方式決定的。正是這個根本原因,使學術界人士始終無由得知什么是科學,什么是科學的實踐方式,什么是理論思維。故他們至今仍頑固地認為,學術研究與科學研究本來就是兩股道上跑的車,始終沉湎于抽象籠統(tǒng)的夸夸其談而不可自拔。

可見,具有正常思維能力的人,在理論研究中不一定能創(chuàng)立出科學理論來。要看他懂不懂理論思維,以及在理論創(chuàng)作中能否堅持以理論思維的方式去思考問題。

現(xiàn)在請網(wǎng)友們想一想,古今中外的哲學,有哪個門派的學說是建立在事物本身的質和量的關系基礎之上的呢?沒有!以往的哲學社會學說有唯物主義的嗎?也沒有!馬克思是唯物主義者嗎?不是!他不過是一個自封的唯物主義者罷了。他以為,只要承認物質第一性就可以成為響當當?shù)奈ㄎ镏髁x者了。但他徹底地錯了。只有從事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出發(fā),立足于事物本身的質和量的關系來認識和描述事物才是徹底唯物的。這正是許多科學家,雖然他們一走出實驗室就會走進教堂或佛堂,但他們在科學實驗研究中所創(chuàng)立的科學理論卻都是唯物的根本原因。但在社會生活中,或者當他們介入哲學社會科學領域時,他們?yōu)槭裁从侄紩俏ㄐ闹髁x的呢?這一點只能解釋為,他們的理論思維不是自覺的。一旦離開了實驗室,離開了剖析式實踐,在動物本能的驅使下,同時也是日常生活中信息交流的需要,他們的思維就會回落到本能的邏輯思維平臺上。如果他們能自覺地意識到邏輯思維的不科學性,那么,他們早就該起來與不科學的“哲學社會科學”作斗爭了。我國的何祚庥、路甬祥等著名科學家也就不會糊里糊涂地去充當改革開放的吹鼓手了。可見,從不自覺到自覺,對于絕大多數(shù)人來說,是需要有人來指點迷津的。在自然科學領域需要科學家來指點迷津,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需要懂得理論思維的學者來指點迷津。——各行各業(yè)都有各自的專家好漢,絕非人人都是偉人和英雄。從這一點看來,“群眾是真正的英雄”的說法也是站不住腳的。但由于人民群眾始終是三大革命實踐的主體,故一切真知灼見都只可能存在于人民群眾之中。毛澤東的群眾路線確實是領導者克服主觀片面性的一大法寶。

人類認識和解決問題的實踐方式+思維方式就構成以往所說的思想路線。可見,人類認識和解決問題的思想路線,自古以來就只有兩條:一條是由繞物圍觀式實踐邏輯思維構成的主觀主義的思想路線;一條就是由剖析式實踐理論思維構成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理論思維亦稱科學思維。所謂思想革命(亦稱認識革命或文化革命),就是指以科學的思想路線取代不科學的思想路線的革命。有史以來,人類從未進行過科學意義上的思想革命。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烏有之鄉(xiāng)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wǎng)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xiāng) 責任編輯:wuhe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tài)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2. 為什么說莫言諾獎是個假貨?
  3.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4. 元龍||美國欲吞并加拿大,打臉中國親美派!
  5.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fā)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6. 為什么“專家”和“教授”們越來越臭不要臉了?!
  7. 俄羅斯停供歐洲天然氣,中國的機會來了?
  8. 華東某地方農村調研總結
  9. ?齡勞動者:延遲退休、社保困境與超齡壓?
  10. 哪些人不敢承認階級斗爭的客觀存在?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zhàn)士,敢于戰(zhàn)斗,善于戰(zhàn)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qū)”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xù)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fā)現(xiàn)的時候已經(jīng)怨聲載道了!
  6. 到底誰“封建”?
  7.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chǎn)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8. 掩耳盜鈴及其他
  9. 兩個草包經(jīng)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10. “中國人喜歡解放軍嗎?”國外社媒上的國人留言,差點給我看哭了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shù)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fā)問!
  1. 毛主席掃黃,雷厲風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徹底關閉!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chuàng)造人類歷史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zhàn)士,敢于戰(zhàn)斗,善于戰(zhàn)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王忠新:清除內奸遠遠難于戰(zhàn)勝外敵——蘇聯(lián)“肅反運動”功不可沒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x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