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評論員為什么說菜價比過去便宜太多了?
老漢
央視特約評論員王志安在他的微博上說,“如果按照居民收入和蔬菜支出的百分比來講,現在的菜價比過去不是貴了,而是便宜太多了。現在的蔬菜基本不分季節,西紅柿,茄子,什么季節大家都買,我小時候冬天以白菜,土豆為主,豆腐是改善菜品。茄子,辣椒,西紅柿只有夏天能吃幾個月。那時候,冬天買細菜,不是買不起,是根本不敢想的事情。”
老漢記得很清楚,52年我在北京上學,星期天上街,回來時,坐車的錢沒有了,只好走路。玩了大半天肚子餓了,走不動了,想吃點東西,兜里只有兩分錢,能夠買個四兩的饅頭,當時一般飯館,免費提供開水、醬油、醋、辣子醬,我買了一個饅頭,倒了一大碗開水,加上醬油和醋,饅頭夾辣子醬,兩分錢就吃飽了肚子,繼續步行回校。這事和我同行的同學為證,我把此事說給他的女兒聽,他女兒不信,我說問你父親,他父親點頭說是真的。當時的面粉估計至多也是四分錢一斤吧,一公斤八分錢,現在三元五,貴了40多倍,白菜2分錢一公斤,現在2元,貴了200倍,北京的西紅柿當時一角錢一筐,估計有三公斤,現在六元一公斤,那就是當時一角錢值現在的18元,現在的180倍,羊肉從6角漲到50多元一公斤,漲了幾乎100倍。這些東西是老百姓離不開的東西。當時工資工人和知識分子差不多,平均約40來元,按副食品平均漲價100倍來說,現在工資應該在4000元。
現在問題是大多數人拿不到4000元,還有那么多失業、下崗的人,對他們來說怎么能說蔬菜現在便宜太多了。說這種話的人肯定是體制內的人,現在只有體制內的還在享受著“社會主義”的優越性。他們工資高,社會保障多,住房優惠、看病基本全報、還有“三公消費”、灰色收入,而體制外的沒有這些,靠硬工資收入,還經常給體制內的進貢。所以對他們說來,他們的收入和蔬菜的支出百分比來講,蔬菜實在是太便宜了。過去物價穩定,工資雖然低,但有社會保障,住房按我的當時住房70多平方米,房租3.6元還包括水、電費,我上學時,學費不掏、文具免費供應、白吃飯、每月還有4元生活費,看病不要錢,這些錢比工資多多了,現在買房、上學都要自己掏錢,醫療、養老也自己掏錢參加保險,才能有一點保障,對普通老百姓來說,他們的收入承擔得起物價的飛漲嗎!。
特約評論員說,“茄子,辣椒,西紅柿只有夏天能吃幾個月。那時候,冬天買細菜,不是買不起,是根本不敢想的事情。”是呀,當時化纖工業還在剛剛興建,這些企業到毛主席去世后才投入生產,后人就能享受吃到塑料大棚菜了,像現在的電腦、網絡、手機一樣,那時也是不敢想的,到我們孫子以后的年代可能還有更多我們現在不敢想的的事情。這是正常的,社會發展總是向前進的,社會如果倒退了,那才不是正常的,今天許多事情已和舊社會接軌了,這才令人痛心的。
輿論權掌握在體制內人的手里,老百姓聽不見真實的聲音,更沒有人替百姓說話,只有被忽悠的義務。看來權利對百姓來說是多么的重要!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