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疑韓教授的立場——讀“韓毓海:《人間正道》要講什么?”
也許是題外的話:真真假假,是是非非,虛虛實實,這是某些“導師”誤導年輕人的手法。他們要年輕人相信他們最后的結論,總是先說一通容易被大多數人認同的道理,比如,本文的學風文風之說,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之說等,以增強讀者的“認同感”。在行文中又每每穿插一些“歷史解讀”,利用大多數年輕人不諳歷史的弱點,以增強其論點的力度。魯迅說過,“博識家都淺,專門家都悖”,用知識的“淵博”,掩蓋立場的錯誤,這種現象,年輕人還是要注意的。分析觀察問題有個立場、方法和觀點的問題,而首要的是立場問題,立場錯了,結論必然錯。
文章開篇韓教授就以一個嚴肅學者的姿態發話,“我們一部分理論工作者,知識十分貧乏、語言十分可憎、陷入空洞的大話和自說自話不能自拔,這樣僵化的文風和學風,不能打動人、感染人、教育人、鼓舞人”。但僅有豐富的知識,生動的語言,公認的實話,也許能“打動人、感染人、鼓舞人”, 如果沒有正確的立場,就只能誤導人,而決不能“教育人”。
韓教授為什么要拿起筆桿子?文中有自白:“如果我們經濟發展起來了,合法性反而喪失了,喪失了‘筆桿子’,處處消極被動、理屈詞窮,那樣就會失敗,而且失敗得很慘”。資改派現在的確理屈詞窮了,面對廣大勞動群眾的覺醒,面對廣大勞動群眾拿起馬列毛的理論武器,的確“處處消極被動”。“鄧三發”的理論,連體制內人士都開始置疑。“改革開放”如何繼續、如何深入,到哪里尋找理論武器?吳敬鏈、茅于軾…等等的“刀槍”已經卷口、已經斷頭了,現在急需從新的視角,尋找新的理論,于是張木生等就應運而生了。韓教授的《人間正道》是不是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因需而生的呢?在文章的結尾處,他說了:“必須讓理論創新跟上我們的實踐和時代前進的步伐,以增強我們的民族自信、體制自信和文化自信。這就是《人間正道》一書的目的”。結合當前階級斗爭的形勢,我以為,韓教授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增強“改革開放”的“體制自信”。
中國的改革開放是什么性質?
文章說,“中國的改革開放是放棄社會主義,走資本主義道路嗎?絕不是的,恰恰相反,我們的改革開放,從根本上顛倒了資本的邏輯”。為什么說,中國的改革開放是“從根本上顛倒了資本的邏輯”?且看文章是怎么說的。
什么是“資本的邏輯”? 就是“資本決定生產與市場的邏輯”。 改革開放怎樣顛倒了“資本的邏輯”呢? “我們的實踐表明:共產黨人反對的是資本家和資本主義,反對的是資本為王,反對的是資本決定生產與市場的邏輯,但是,共產黨人反對的不是資本,更不是資本為人民所用,無論是國有資本、民間資本還是國外資本,只要它是服務于生產和市場發展的,只要它是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的,只要它是有利于中國強大的,我們都應該利用。我們的改革開放,說到底就是把資本與生產、市場的關系顛倒過來了,這就是我們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質”。 其一,執政的“共產黨人反對的是資本家和資本主義”?資本家可以加入共產黨怎么解釋?其二,資本與生產、市場的關系顛倒過來了沒有?市場追求什么?我們的市場是追求滿足人民的需要嗎?如是,何來投機炒作?如果市場追求的還是利潤,那么談什么資本為市場服務?其三,資本“只要它是服務于生產和市場發展”,“只要它是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只要它是有利于中國強大”,“我們都應該利用”。事實是這樣嗎?事實是外國資本伙同賣國資本控制了市場,事實是生產服務于國外資本的需要,事實是不斷擴大的貧富差距,造成勞動人民生活的相對貧困。我們的國家是強大了還是肥大了?誰掌握著資本?為誰服務了?我們的改革開放,并沒有顛倒資本的邏輯,而是資本的邏輯同權力的邏輯的“有機結合”。
據韓教授自己介紹,《人間正道》一書主要回答了四個方面的問題,我上面僅就中國的改革開放是什么性質這一問題提出質疑,質疑韓教授的立場究竟有沒有站在廣大勞動人民一邊,你的“新視角”是從哪里出發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