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會泳與秦曉同文革命運卻為何不同人生結果
先看于會泳
資料來源:《山東省省情網》資料庫 ----于會泳(1926—1977) 乳山縣(今乳山市)西泓于家村人。
高小畢業后在本鄉小學任教。1946年參加膠東文化協會文藝團。在文藝團幾年里,學會了譜曲、編導及多種民族樂器的演奏,并整理出版了《膠東民歌集》。1949年8月,被選送到上海中央音樂學院音樂教育專修班學習,同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0年9月,因學習成績優異留中央音樂學院華東分院音樂工作團任創作組組長。1952年11月調任該校民族音樂研究室民樂系研究員兼教員。 1956年9月任上海音樂學院民族音樂理論教研組組長。1962年9月任音樂理論系副主任。在專門研究民族音樂的同時,他對民歌、曲藝、京劇、地方戲曲及西方古樂曲也有涉獵,先后發表了《山東大鼓》《膠東民間歌曲選》《陜北榆林小曲》《單弦牌子曲分析等音樂著作,創作了民族管弦樂合奏曲《闖將令》。撰寫的《關于我國民間音樂調式的命名》和《關于辨別調式問題》的論文,建議調高沿用西洋音名命名,調式以傳統的宮商角徵羽命名,并提出了“主宰音程關系”的新概念,引起音樂理論界的重視,被普遍采用。撰寫的《民間曲調研究》《腔詞關系研究》成為上海音樂學院本科和專修科的指定必修教材。先后發表了《女社員之歌》《幸福花開遍地香》《不唱山歌心不爽》《黨的恩情長又長》《非洲在怒吼》等多首歌曲。1965年起,被借調到上海京劇院,投入《海港》《智取威虎山》兩個劇目的唱腔設計,后又參加了《杜鵑山》《平原作戰》《龍江頌》等京劇的音樂創作。1969年4月,作為上海代表出席了中共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 并被選為大會主席團成員。1973年8月當選為中共第十屆中央委員,同時調國務院文化小組工作。 1975年1月被任命為文化部部長。 1977年8月31日服毒自殺。
而秦曉的前半生又做了些什么事情
民聲網資料(節選):秦曉發起組織西糾 老舍投湖自盡
秦曉1947年生于山西,文革前為北京四中1966屆高中畢業生。出身于一個紅色家庭,小學和初中在干部子弟寄宿制的北京育才學校受業,畢業時獲北京市“金質獎章”,被保送進入北京四中高中。文革前曾擔任團支部書記,并成為極少數的中學生黨員。文革初期,參與發起、組織了首都紅衛兵西城糾察隊。在1966年夏天,紅衛兵中間的骨干分子,可以當“紅衛兵糾察隊”成員。 “紅衛兵糾察隊” 中最早成立也最有影響的是“首都紅衛兵西城區糾察隊”(簡稱“西糾”)。“西糾”在紅衛兵暴行中起了重要的領導作用。女十中紅衛兵是“西城區糾察隊”的發起者之一。這個學校初三年級有四個紅衛兵當上了“西城區糾察隊”的成員。其中之一曾經告訴同班同學說:打人打得“胳膊都抬不起來了”。
中國最著名文化人士之一老舍先生就是在當年的皮鞭聲下憤然投湖自盡了!
再來看秦曉的后半生人生
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秦 曉,招商局集團董事長 1947年4月生,高級經濟師。1976年在煤炭部、石油部工作(1983年獲中國礦業大學經濟管理碩士學位)。1986年在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工作。1995年4月任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總經理,中信實業銀行董事長、亞洲衛星公司董事長。2000年7月任中信公司副董事長。2000年10月任亞太經合組織工商咨詢理事會(ABAC)2001年主席。2001年任招商局集團董事長和招商銀行董事長。英國劍橋大學經濟學博士,清華大學管理學院、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兼職教授。日本豐田公司國際咨詢委員會委員。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
---------兩人比較,如果按照黨的實事求是指導原則看事物,不難明白于會泳的一生對中國文化事業發展是有貢獻的。資料顯示表明于會泳是文化界的業務干部,做的工作為文化科研專業性類與人事無關。再看秦曉,從他的資料上看他的前半生至少說明他活得不光彩,至少說明當代中國文化泰斗老舍先生之死與他有千絲萬縷聯系。這樣一個人,為何在改革年代以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方式要堅定不移執行依法治國國策的今天,他秦曉不僅能夠這樣逍遙法外脫離了不明不白老舍之死的法律追究,反而還能夠坐上依法治國旗幟下高高在上的領導崗位了呢,誰來回答,誰人明白這到底是為什么???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