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區分事物本質的方法
人們常說:“要看事物的本質。”那么事物的本質是什么?你憑什么區分抽象出那個本質?其實非研究人員很少注意這兩個問題,大多則是考慮事物表象背后的“目的”,所以“猜疑”在人類社會生活中占據重要位置,“精神”則被貪腐專制利益集團所操控,所以老百姓的言行大多是被操控后的“機械運動”。這個結論已被實驗所證明。英國《每日電訊報》(2009年)7月18日引用簡·沃德爾(英國心理學家,研究小組帶頭人)的話報道:“我們發現對大多數人而言,在經過66天堅持之后就會養成一種習慣(習慣成自然)。”引用該小組的研究報告說,“95%的人養成一種習慣的時間在18天至254天之間。”在其過程中,“環境和計劃”是兩個基本要素。
因此,要具備掌握區分事物本質方法的能力,逐步摒棄二千多年來的落后思想文化習慣是必須逾越的一道坎。
第一,應該首先聯系到自己的認知概念體系,其中有多少是事實循環論證的東西,有多少是符合科學大前提(小前提)的東西,有多少言行早已被落后思想文化習慣所左右。通過自檢,了解自己,提高認知(自然感覺或科學理念的知識)水平。
第二,應該弄清立場與觀點的關系。一個人從會站立開始,雙腳應該著地,上升到哲學概念就是立場;當睜開雙眼看東西的時候,應該有一個基點、方向、距離和角度,從而看到明確的目標,上升到哲學概念就是觀點。顯然,先有立場,后有觀點,且在不斷變化中。又因為生前死后,人人平等,所以人應該講人的道理;政府、集體和個人的立場觀點本應是一個自然統一體,社會基本系統要素之間本應互為依存條件。但大家有目共睹,社會發展的歷史事實并非如此,由此證明了在人類幾千年的認知系統中存在著嚴重錯誤。雖然一般讀者沒有能力糾正歷史錯誤和社會現實錯誤,但應該有能力知道這個道理,應該站在勞動人民的立場上去觀察和推動社會發展。
第三,應該弄清表象與本體的概念。表象是指經過感知的事物在腦中再現的形象。它在哲學上的實質含義就是一個人的成熟記憶,而現象則是不成熟的“過眼煙云”,所以表象是人類頭腦加工廠的原材料,是認知路線的鋪路石。本體是指形成現象的根本實體。對研究自然事實而言,就是研究構成事物的本質及其變化發展規律(原理);對研究人為事實而言,就是研究人的本性和社會本質及其變化發展規律(原理)。其實,我們必須承認人和人類社會都是自然的組成部分,因其區分在于人為的條件定性不同,屬于公理范疇,所以自然事物本體和人為事實本質的劃分成立。
所以,事物是現象的本源,感覺是表象的本源;表象是被感知的記憶,記憶是認知屬性模塊的集合;屬性改變了認知習慣,習慣直接影響著對本體再認知的能力。所以,本體(本質)是認知事物根本屬性的邏輯歸納,或實踐總結——不同層次(范圍)的條件定性——揭示事物聯系變化發展規律的基本要素中的某個(些)要素,可簡稱之為“本質要素”。
請注意,從哲學命題或原理論證看,由于事物的聯系具有普遍性,所以“本體”、“本質”和“本性”所指的對象應是同一個基本(聯系)系統,故而基本含義相同。所以,它們既是可以通用的概念,又是受視閾局限的概念,其含義隨著科學發展水平的提高而改變。如原子中的電子、質子、中子、夸克、輕子和智核等。認識原子是這樣,認識其他事物也是這樣。
在上述三點中的那些概念關系說明:一旦表象錯誤,就容易陷于事實循環論證之中;一旦本體概念錯誤,就容易陷于事物聯系的無限循環之中。
認識自己的認知基本系統存在的問題還有很多問題可以聯系,以上三點是基本問題。接下來重點談談容易誤解“本體(本質、本性)”這些哲學概念的基本原因。
1、本質是一個學術概念。研究自然事物本質應屬于自然科學范疇;研究人為事實本質應屬于社會科學范疇;研究哲學上的本體概念應該是提出區分事物本質的方法。不少網友說經典哲學中的一些“命題和原理”是“詭辯論”,“沒有用”,毛病就出在那些哲人的“手太長”了,提出了一些連自己都說不清楚的哲學概念、命題和“原理”,不是超越了科學實際認知范圍,就是沒有基本系統之間的本質聯系。
2、本質是一個系統概念。有一位網友提出這樣的聯系:“人們最初設定本質這個哲學(概念)的意圖是認為現象背后還有現象之存在的根據,并決定著現象的表現。就如人們發現(形成)樹的影子的根據是因為有(對應)的樹木;樹木形成影子的根據是因為樹木背后有光的照射;(看到)光的根據是因為太陽發光;而太陽發光的根據是……這樣就構成了一個人們對現象進行追索的鏈條,這個鏈條邏輯提示了人們(發現)每一現象的背后都有其發生的(事實)根據。”這樣的聯系是否正確呢?我們的回答:錯誤。這就是前面說的“本體概念錯誤”。因為任何事物都有一個基本系統,大家可以尋找這個基本系統和另外一個(些)基本系統的聯系,但不能混淆不同基本系統中的要素,尤其是本質要素,所以“陷于事物聯系的無限循環之中”是錯誤的。科學認知事物應該以認知事物的基本系統及其基本聯系為基礎。
另外,在社會生活中,大家很容犯下“拍巴掌”式的事實循環論證及其言行錯誤,道理在于“左手”和“右手”本是同一基本系統,但被人為地劃分為兩個基本系統。反過來也是錯誤,如上面的例子中,“樹的影子”和“太陽發光(核聚變)”本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基本系統,卻被人為地劃歸于同一個基本系統。欲了解出現這些錯誤的具體原因,請參閱《事物慣性原理》、《人類知障原理》等節。
3、本質是一個辯證概念。我們反復強調,辯證法是認知事物的基本方法。對一個具體的事物而言,只要知道了它的系統聯系變化發展規律(原理),就容易判斷指出這一事物的本質,所以“本質”是一個具有動態特征的概念,如:下面例三中“這個人的本質”和例五中“人的本性”具有質的差別,這種質的差別反映了個人的認知(社會)基本系統的形成過程及其本性的變化過程。
當讀者了解了自己的認知基本系統的性質和能力,知道了容易誤判事物本質的基本原因以后,我們現在就可以歸納提出區分事物本質的基本方法——三段論及其演繹:
確定具體事物的基本(聯系)系統→大前提(原理、規律、屬性等)→小前提(規律、屬性、特性等)→推論(邏輯推理結果)→區分本質[在基本(聯系)系統中找出決定事物性質的某個(些)要素——本質要素]
下面舉六個例子:
例一:將導體視為一個基本系統——“凡金屬都能導電”(大前提),“銅是金屬”(小前提),“所以銅能導電”(推論)。在這個基本系統中,“銅”是導體的本質。
例二:將銅原子視為一個基本系統——“原子的化學性質由核內的質子數目確定”(大前提),“銅有29個質子,電子層分布是2-8-18-1”(小前提),所以“銅是原子之一”(推論)。在這個基本系統中,“29個質子”是銅原子的本質。
例三:將一個人的立場視為一個基本系統——“立場決定觀點”(大前提),“在動物群落中,種群之間構建食物鏈大多遵循‘弱肉強食’的原則”(小前提),所以“人在食物鏈的最頂端”(推論)。在這個基本系統中,“弱肉強食”是這個人的本質,即類獸人。
例四:將宇宙視為一個基本系統——“宇宙有邊無界”(大前提),“物質改變并占據了所有時空”(小前提),所以“宇宙是物質的宇宙”(推論)。在這個基本系統中,“物質”是宇宙的本質。
例五:將一個嬰幼兒視為一個基本聯系系統——“動物只有通過繁衍才能維系種群的存在,只有發展提高才能壯大種群”(大前提),“幼小生命必須有父母(他人)的養護(愛的奉獻)才能生存”(小前提),所以“嬰幼兒是種群的嗣續者和發展提高者”(推論)。在這個基本聯系系統中,“生存、提高”是這個嬰幼兒的本性,即人的本性。
例六:將一種力和一個質量視為一個基本聯系系統——“根據牛頓定律:F=ma”(大前提),“遵循F=ma,但無法預測m運動狀態”(小前提),所以“這是一個混沌力學系統”(推論)。在這個基本聯系系統中,“系統對初始條件F的敏感性和對應運動的非線性”是“無法預測m運動狀態”的本質,并且改變了原系統的性質(大多進入分形狀態)。注:類似這個例子的問題在自然聯系和社會生活中具有普遍性,是未來科學重點攻關課題之一。
使用這個基本方法應注意三個基本問題:
1、“存在就是合理”的說法是謬論,“存在都有理由”的認知是真理。如例三中的“類獸人”及其演繹理論,它不但存在,而且市場很大!我們講理由,必須是人講的理由,最好是人類講的公理,所以,不能隨便混淆不同物種、種群概念的基本屬性,不能輕易混淆自然事實與人為事實論題的特定屬性。
2、辯證法和超級循環系統突變原理警示我們,構建一個具體事物的基本聯系系統不要輕易超越認知能力且過于龐大繁雜。如:戰爭信息電腦網絡系統、人體細胞聯系系統等。前者過于優化脆弱,后者過于龐大玄奧,都難以達到揭示事物本質的預期目的。
3、通過一個基本系統和另外一個(些)基本系統的基本聯系變化發展規律,可以合并構建一個新的基本聯系系統,如:例五、例六。反之,不能進行概念組合構建。如:生產力和生產關系這兩個概念,各自可視為一個基本系統,但在兩者間沒有基本聯系,前者屬于自然科學范疇,后者屬于社會科學范疇,在哲學上又無法形成總論,即找不到兩者間的本質聯系(生產力體現在生產方式之中,與社會制度的根本屬性沒有聯系),所以不能將它們合并構建。由此可知,所謂“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的原理”必是謬誤。
總之,通過區分事物本質的方法,不僅可以檢驗自己的科學認知水平,還能檢驗他人的理論是否成立,若能深入一步,還能找到事物基本系統中的所有要素和主要矛盾等。其優勢在于始終牢牢地抓住了具體事物的本質,“一票定乾坤”。當然,辯證法和邏輯學都證明:
1、區分事物本質的方法不止一個,如:科學實驗。再如:有一位網友提出了一種“分解方法”——將事物基本(聯系)系統分解為“結構、機制和功能”,然后將收集的信息擺放到結構、機制、功能的框架上進行處理,預測其發展前景,或制訂調整結構、改善機制、增強功能的對策,或按照結構合理、有效協同、功能良好的要求設計構建新的基本系統。
2、一個人百年左右的壽命和事物的普遍基本聯系決定了一個人的認知系統的社會功能極為有限,所以必須融于他人的科學認知系統之中,共同形成一個社會認知超級系統(各團隊認知系統的基本聯系)。可見,“一刀切”、“兩點論”和“公退私進”及其演繹的方法都是錯誤的;正確的方法——明確社會要素及其本質和基本聯系及其驅動運轉原理與對應的科學組織方法(具體論證是社會科學的任務)。
3、就目前的科技水平而言,還無法確認或區分所有事物的基本系統及其本質,如:夸克、場能、精神、細胞、黑洞等。所以,相關科學都還處在探索階段,其中所謂經典哲學中的“主體”、“客體”、“絕對”、“相對”、“第一性”、“第二性”、“本體論”、“天人合一”等概念及命題,大多實際起到了誤判或混淆事物本質的作用,導致“主義”泛濫,人性扭曲。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