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奸”一詞,臭名昭著,其在《辭海》的解釋是“原指漢族的敗類,現泛指中華民族中投靠外國侵略者,甘心受其驅使,或引誘外國入侵中國,出賣祖國利益的人”。抗戰時期,一些躲在陰暗角落里的民族敗類沉渣泛起,他們認為“日本經濟發達,勢力強大,中國根本不是日本的對手,打是打不過的”,于是喪失民族氣節,背叛祖國,賣國求榮,先后在東北、華北、南京、華中、內蒙等地建立起一個個漢奸偽政權,充當敵國侵略的工具。致使在抗日戰場上,為日寇作戰的偽軍超過百萬之眾,人數之多,猶如過江之鯽。
抗戰期間,先后共出現過七個偽政權。
偽滿洲國
偽滿洲國是抗戰期間出現的第一個偽政權,也是近代列強入侵中國以來第一個以國家面目出現的漢奸政權。
“東北易幟”后,國民黨形式上完成了國家的統一,實際上蔣介石的勢力不能達全國。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變,當時中央政府的政策是“攘外必先安內”,對日軍采取不抵抗政策。結果,東三省很快成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關東軍為麻痹中國人民的反抗意識,宣稱要在東北“建立一個由日本國支持、領土包括東北及蒙古、以宣統皇帝為元首的中國政權”。從1932年9月開始,在日本關東軍策動下,吉林、遼寧、黑龍江三省及東蒙地區先后宣布脫離國民政府,并建立了偽政權。隨后,在日本關東軍的威逼利誘下,東北三省各縣市的偽政權紛紛出籠。1931 年底,日軍將清代廢帝溥儀帶到長春,加緊籌備建立偽滿洲國步伐。1932年3月1日,日本關東軍發表“宣言”,宣布偽滿洲國成立。3月9日,溥儀“就職”典禮和升“國旗”儀式舉行。偽滿洲國“定都”于長春,改名“新京”,成為日本帝國主義統治東北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至1944年市區面積為80平方公里,人口達121.7萬人,超過東京(都市區人口),號稱亞洲第一大都市。
偽滿洲國由溥儀出任“執政”,鄭孝胥任“國務總理”(后由張景惠接任),趙欣伯任“立法院院長”,于沖漢任“監察察院院長”,張景惠任“參議院議長”。1934年3月,偽滿洲國改稱為“滿洲帝國”,“執政”改稱“皇帝”。各“部”長官為“部長”,由漢奸們擔任,但是實權掌握在由日本人擔任的各“部”次官手中。由日本人擔任的“國務院總務廳”長官為實際上的“總理”。“總務長官”由駒井德三擔任,繼任者為星野直樹和武部六藏。各“部”的日本裔次官每周二舉行聚會,商討并決定“國家”政策和各種具體事務,被稱為“火曜會”。
偽滿洲國成立后,溥儀就同日本簽訂了賣國條約《日滿議定書》,甘當被日本人玩弄的傀儡。此傀儡政權“領土”包括現中華人民共和國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三省全境、內蒙古東部及河北北部。通過這一傀儡政權,日本在中國東北實行了14年之久的殖民統治,使東北同胞飽受了亡國奴的痛苦滋味。
1945年8月15日,裕仁天皇發布《停戰詔書》,宣布接受《彼茨坦公告》所規定的各項條件,無條件投降。至此,偽滿洲國徹底滅亡。
偽冀東防共自治政府
日本占領東北后,又立即把侵略矛頭指向華北地區。1935年10 月,日本關東軍司令官南次郎把土肥原派到華北,“積極建立滿洲所希望的親日親滿政權”。土肥原決定讓掌控冀東軍政大權的殷汝耕首先脫離南京政府,進而實現 “華北自治”。
殷汝耕是浙江省平陽金鄉鎮人,同盟會元老殷汝驪之弟。殷汝耕早年留學日本,日本鹿兒島第七高等學校造士館畢業后加入中國同盟會,二次革命失敗后,李根源等在日本為黨人設志成學校,由殷汝驪主持,殷汝耕任翻譯。殷汝驪厭惡殷汝耕,曾對陳銘樞說:“此弟品質極壞,只要有利可圖,他就能賣友,甚至會出賣民族。”因之關系疏遠,并禁止眷屬往來(時汝耕已娶日女為妻)。
1935年11月24日,河北省薊密區行政督察專員殷汝耕在日軍唆使下,在通縣宣布獨立,通電全國,發表《自治宣言》,宣稱:“自本日起,脫離中央宣布自治,舉聯省之先聲,以謀東洋之和平。”“冀東防共自治委員會”宣告成立,殷汝耕擔任“委員長”。12月25日,殷汝耕在日本支持縱容之下,公然宣布將“冀東防共自治委員會”改組為“冀東防共自治政府”,自任“政務長官”,池宗墨任秘書長。該“政府”管轄著冀東22縣,下設民政、財政、外交等五廳。各廳縣都聘用日籍的顧問與秘書,所屬偽軍也聘有日本教官,軍政大權均被日本人操縱。此偽政權成立后,全面奉行親日賣國政策,雖名曰“自治”,實為日本徹頭徹尾的傀儡。1938 年2月,“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后,“冀東防共自治政府”被其吞并。
殷汝耕后又應偽國民政府“代理主席”兼“行政院院長”汪精衛之邀赴南京,先后擔任偽“全國經濟委員會特派委員”、偽“治理運河籌備處主任”、偽“治理運河工程局局長”等職。日寇投降后,殷汝耕于當年12月5日被收押于北平炮局胡同陸軍監獄。1947年7月,南京高等法院作出判決:“殷汝耕連續通謀敵國,圖謀反抗本國,處死刑,剝奪公權終身。全部財產除酌留家屬必需生活外,沒收。”同年12月1日決定由高等法院檢查處對殷汝耕執行槍決,殷汝耕臨刑之時不忘口念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偽蒙古軍政府
內蒙古的王公德王即(即徳穆楚克棟魯普親王)生于1902年,6歲繼承王位,10歲晉升和碩親王,22 歲升任錫盟副盟長。德王是成吉思汗第三十世孫,是一位泛蒙古主義的主張者與推動者,十分醉心于內蒙古獨立運動。“九一八”事變后,錫盟盟長索王在德王和關東軍內外壓力下稱病去職。德王代之,由此掌握了盟務大權。
出任盟長后,德王復辟蒙古帝國的野心日益膨脹。此時,日本關東軍為了謀取西蒙,頻頻向德王示好。而南京政府為了防止西蒙偽化,也不得不派人前去安撫。德王左右逢源于關東軍和國民政府之間。1933年3月,日本關東軍西侵熱河,4 月再占察東多倫。德王決計乘勢破釜沉舟,加快“獨立”步伐。7月,德王召集西蒙各旗王公召開第一次“自治會議”,聯袂向南京政府發出請求“自治”通電;8 月,再電南京政府,宣布西蒙準備成立“自治政府”。蔣介石擔心德王投向日本,決定退讓一步,成立直屬行政院的蒙古地方自治政務委員會。由于其他王公大多年邁多病,蒙政會大權一開始就落在德王之手。
蒙政會成立不久后,關東軍加緊了對德王的策反,向其提供了大量槍彈和經費。于是,利令智昏的德王決定鋌而走險,開始與關東軍暗通款曲,密謀建立“蒙古國”。
1935年12月27日,偽蒙軍李守信部在日軍配合下,從多倫出發,侵入察哈爾東部。1936年1月上旬,陸續占領張北、寶昌、康保、尚義、沽源、商都、化德、崇禮等縣,控制了察東的8個旗。為了防止西蒙全部被德王裹脅而去,國民政府于1936 年1 月25 日,明令將蒙政會一分為二,另行組織綏境蒙政會,將德王所轄一部分改稱察境蒙政會
1936年1月29日,張北設立了偽蒙軍司令部和日本特務機關。2月12日,德王在蘇尼特右旗成立所謂“蒙古軍總司令部”,自任總司令,聘請日本軍官做顧問。日本關東軍參謀長西尾到會表示祝賀,強調“日蒙攜手,親密合作”。5月12日,在日本侵略者的策劃下,德王在化德成立偽蒙古軍政府,自任總裁。以云王為主席,索王為副主席,卓特巴扎布為政務院長,李守信為蒙古軍總司令。德王在成立會上宣稱要“在友邦日本帝國的熱心幫助下,驅逐黨國,實現蒙古建國”。
此后,日本關東軍與德王聯手,武力西犯綏遠,結果慘敗,對手傅作義所部一舉摧毀關東軍特務機關,并重創德王的偽蒙軍。七七事變后,傅作義奉命向德化進攻,德王倉皇逃回蘇尼特旗王府,再度掛起察境蒙政會招牌,以此自保,偽蒙古軍政府遂名存實亡了。
偽蒙古聯合自治政府
1937年8月,日本軍部批準關東軍對西蒙直接用兵,以實現侵占整個內蒙的夙愿。關東軍隨即組建察哈爾派遣兵團司令部,并在多倫設立前方指揮所。蟄伏在蘇尼特的德王被召至多倫,準備協同關東軍西犯綏遠。8月20日,偽蒙軍配合關東軍西犯,一月之內先后占領多地,并趕走了傅作義,占據了綏遠省城。忘形之余,德王再做“建國”迷夢,準備“定都”歸綏,但遭關東軍拒絕。8月27日,關東軍攜偽蒙軍攻占張家口。張家口商會于品卿投敵,組織“張家口治安維持會”。9月4日,在關東軍操縱下,以“張家口維持會”為基礎,“察南自治政府”成立。9月13日,日軍占領大同,即如法炮制“維持會”,后又成立“晉北自治政府”。其間,德王雖多次要求“獨立建國”,但無奈主子以時機不成熟予以否決。
在日本關東軍應允將察南、晉北偽政權降為地方政權后,德王于8 月29 日召開“第4 次蒙古大會”,通過了政權合并方案。同年9 月1 日,偽“蒙古聯合自治政府”成立,德王擔任“主席”,于品卿、夏恭為“副主席”。偽蒙古聯合自治政府成立后,德王會同侵華日軍,采取嚴格的經濟統制政策,開發產業、壟斷金融、控制交通,對“蒙疆”經濟資源和人民財產進行了野蠻劫掠。1945 年8月,蘇聯出兵東北,蘇蒙聯軍迅即占領德王府。德王等人逃遁,由日本人一手扶植的偽蒙小王朝頃刻之間土崩瓦解。
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抗日戰爭爆發后,日本侵略者為進一步并吞和控制華北,即著手在華北淪陷區策劃建立偽政權。1937年7月底,在北平成立了以北洋軍閥余孽、漢奸江朝宗為主席的“北平地方治安維持會”。8月初,又在天津成立了以直系軍閥、政客、漢奸高凌蔚為首的“天津地方治安維持會”。10月,日本政府派喜多誠一為北平特務機關長,扶植漢奸籌建統一的華北偽政權,以王克敏、董康、湯爾和、朱深、王揖唐、齊燮元等為偽“政府籌備處”成員。12月14日,在北平成立了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并發表宣言,以五色旗為“國旗”,以卿云歌為“國歌”,“定都”北平,并將北平改為北京,轄河北、山東、山西、河南4 個“省公署”和北平、天津2 個“市政府”。偽“冀東防共自治政府”也并入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以王克敏為行政委員會委員長,湯爾和為議政委員長,董康為司法委員長,以王克敏、王捐唐、江朝宗、齊燮元、朱深等為臨時政府委員。偽政府下設6部:行政部總長王克敏,治安部總長齊燮元,教育部總長湯爾和,賑濟部總長王揖唐,實業部總長王蔭泰,司法部總長朱深。
大漢奸王克敏是杭州人,字叔魯。中華民國成立之后,王克敏曾于段祺瑞執政期間出任中國銀行總裁、財政部長等多項要職,并且三度出任財政部長。也因為王克敏本人在北洋政府的地位,1927年蔣介石北伐成功后便發布通緝令捉拿王克敏,王克敏便逃往大連。1931年,王克敏在張學良支持之下出任北平財政處理委員會的副委員長,1935年任職于國民黨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并且出任東北政務委員會、北平政務委員會等多項要職。
1940年3月30日,即汪偽政權在南京成立的當日,華北的王克敏臨時政府被降格為“華北政務委員會”,名義上是汪偽政權的下屬,實際仍由日本華北方面軍控制。
1945 年日本投降后,華北群奸頓時失去靠山,或逃亡,或托關系依靠新勢力。歷時8年之久的華北偽政權,就這樣土崩瓦解了。
偽中華民國維新政府
偽中華民國維新政府為日本于中日戰爭期間成立的傀儡政權,由梁鴻志等人于1938年3月28日成立于南京。其主要支持力量為日軍的華中方面軍。管轄蘇、浙、皖三省的日占區和寧、滬兩個特別市。
1938年3月28日,在日本的策動和扶持下,偽中華民國維新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曾在北洋政府任職的梁鴻志任“維新政府”行政院院長兼交通部部長,溫宗堯任“維新政府”立法院院長,另設議政委員會為最高權力機關。議政委員會設常務委員由梁鴻志、溫宗堯及內政部部長陳群3人組成;行政院下設交通、外交、綏靖、教育、內政、財政、實業及司法行政各部。
“維新政府”的所有政務由特別設立的日本顧問部控制,未經與顧問協議,“維新政府”不得施行其政務。行政院會議內容及決議案,均由顧問事先按日方意見定調。連偽政權這群漢奸的生活起居,也要受到日本顧問的監視。
“中華民國維新政府”成立后,梁鴻志一伙對日本主子很賣命,在他們統治的兩年時間里,以“維新政府”的名義組建漢奸軍隊,訂立賣國條約,出賣華中資源,劫掠人民財產,發行偽鈔,控制金融,犯下了累累罪行。1940年3月,汪偽國民政府成立后,該偽政權被吞并。
梁鴻志出任汪偽政府監察院院長,后改任偽立法院院長。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匿居蘇州。是年10月,被國民黨政府逮捕歸案,押解上海。1946年6月以叛國罪被判處死刑,11月在上海處決。
汪偽國民政府
汪偽國民政府,是指在抗日戰爭時期國民政府內部以汪精衛為首的反共親日派,屈服於日本帝國主義的軍事進攻和政治誘降,在日軍卵翼下建立的傀儡政權。
1938年12月18日,汪精衛偕曾仲鳴﹑周佛海等逃離重慶。到越南河內后,發表降敵“艷電”。1939年 4月,由日本特務秘密護送汪等進入上海,著手組織偽中央政府。經日本策劃,北平﹑南京兩地偽政權取消,于1940年 3月30日在南京正式成立偽“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沿用青天白日滿地紅的旗幟為“國旗”,另加三角布片,上書:“和平反共建國”字樣。其組織機構仍用國民政府的組織形式,汪偽“國民政府”一度遙奉重慶國府主席林森為主席,汪精衛任行政院院長兼代主席。立法院院長陳公博﹑司法院院長溫宗堯﹑監察院院長梁鴻志﹑考試院院長王揖唐、華北政務委員會委員長王克敏、蘇浙皖三省綏靖軍總司令任援道﹑華北綏靖軍總司令齊燮元、財政部長兼中央政治委員會秘書長周佛海等。
汪偽政府的轄區包括蘇、浙、皖等省大部,滬﹑寧兩市和鄂、湘、贛、魯、豫等省小部分。在政治上,他們收編國民黨降日部隊并收買流氓地痞建立“和平建國軍”和特務組織,在其轄區內實行法西斯統治,捕殺抗日愛國人士。配合日本對重慶國民政府進行誘降,妄圖瓦解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集結大批偽軍伙同日軍實行反共清鄉,妄圖消滅堅持敵后抗戰的新四軍和游擊隊。在經濟上,濫發紙幣,圈占土地,強征糧棉,并收取名目繁多的苛捐雜稅,還公然開征鴉片捐。在文化教育上,推行“新國民運動”,施行奴化教育。在外交上,1941年11月,追隨日本參加《國際防共協定》,1943年1月,對英國﹑美國宣戰,號召效忠日本盟邦。同年11月,又伙同偽滿洲國和泰國﹑緬甸﹑菲律賓等國的偽政府簽訂《大東亞共同宣言》,為日本建立“大東亞共榮圈”搖旗吶喊。
1944年11月,汪精衛在日本病死,其位由陳公博繼任。1945年8月15日,抗戰勝利,日本政府宣布無條件投降。16日﹐偽國民政府宣告解散。以陳公博為首的一批漢奸頭目先后被處決。(劉繼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