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飾、裝備及其他
——看影片《大決戰》的感想
王二路
看電影《大決戰》,聯想最多的莫過于對國共兩軍在諸方面予以衡量比較了。
在服飾上,國民黨的軍事要員們,穿筆挺的將軍呢,戴精制的大蓋兒帽,佩光燦燦的勛章、肩牌兒;中共的軍隊從將軍到士兵全是清一色的灰裝布帽。
在辦公場所上,南京的府邸金碧輝煌,不亞于瓊樓仙閣,真可謂“一幅游動的油畫”(影片中美國人的話);西柏坡——中共的首腦指揮部,則是泥墻坯壘,柴扉土灶,院落中石碾一尊,地道的農家院。
在武器裝備上,國民黨——天上飛著飛機,地上擺列著各式大炮,跑著各種指揮車、運輸車、裝甲車,戰斗中的通訊設備也是高級的;中共軍隊的裝備與之相比則遜色得多。
在軍隊數量上,以淮海戰役為例,國民黨擁有80余萬之眾,且盤據全部大中城市,控制全國主要交通要道;中共的正規作戰部隊滿打滿算僅60萬,且迂回奔波于窮山僻壤之境地。
總之,從軍事裝備的任何一個方面比,國民黨都占絕對優勢,中共軍隊則處于明顯的劣勢。然而,中共卻最終奪取了全國的勝利。
由影片《大決戰》中更深層次地領悟了那句“兵不在多而在精”的至理名言。中共及其領導的軍隊之所以能夠推翻蔣家王朝,原因是多方面的。除替人民打天下,深得人民擁護之外,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注重了作戰部隊內在素質的增強和提高。一個團體,只要在思想境界和能力素質處在最佳狀態,便可以一當十、戰無不勝。否則,盡管有極好的服飾和裝備,也免不了要失敗的。
前些年,在政府的一些部門里曾掀起一股“著裝熱”,說是“工作需要”,必須統一服裝。一時間,一身白、一身藍、一身黃的多了;戴大蓋兒帽的多了;挎肩牌兒的多了。誠然,必要的著裝無可厚非。譬如:交通警察,若讓他戴草帽,穿蝙蝠衫、牛仔褲,或其它不倫不類的服飾,站在那里指揮顯然不妥。但有的部門、有些工作,要搞好、干好,服裝并未起著什么作用。有的甚至起了反作用。在農村曾聽到這么一句話:“不管穿黃的,還是戴藍的,下來都是要錢的”(當然,該要的錢還得要)。這已引起了人們的反感。
過去講精兵簡政,新時期又講機構改革。說法不一,實則殊途同歸,目的只有一個:消除人浮于事,機構臃腫。時下,有些部門,在人員上貪多求全,爭編制,搶指標,只見進人不見出人;在機構設置上,該撤并的遲遲撤并不了,形成了“一夫多妻”,守“空房”的多,閑著沒事的多,甚至是非矛盾多。有的不但人員過剩,而且素質極差。還有的部門,領導班子一正多副,導致了“雞多不下蛋”,互相扯皮。
一些地方和部門,在實際工作的許多環節上忽視或不抓實質的、主要的東西,一味地停留在表面現象和大搞形式主義上。譬如,“文山會?!奔词亲顬榈湫?,也最為普遍的現象之一。常言道:“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歷史上有許多空談誤國的教訓,比如戰國時期的趙括,只會“紙上談兵”,以致40萬趙軍全軍覆沒,趙國從此一蹶不振直至滅亡。此類誤國之鑒,發人深省。社會上曾流行一副對聯,上聯是“你開會我開會大家都開會”,下聯是“你發文我發文大家都發文”,橫批是“誰來落實”,這是對“文山會?!钡慕^妙諷刺。會議精神和文件再好,如果不落實,仍會勞而無功。
另外,在工作作風方面,一些領導懶得解剖“麻雀”,而忙碌于“蜻蜓點水”、“走馬觀花”;愛好材料堆里找典型,十個數碼判優劣,墻壁上面看熱鬧。領導如此作風,下級便仿效不休。有人編順口溜說:“墻上掛得——花里胡哨;嘴里講得——頭頭是道;表報填得——橫豎沒挑;材料寫得——蓋了帽兒……”實際工作究竟咋樣?群眾又有多少呼聲?長期以來,我們吃形式主義的苦頭太多了。這種現象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
看過電影《大決戰》一、二、三部,想了許多,并動筆將所想記在這里。目的無非是,看看過去,想想現在,以利未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