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要發的議論是由毛的一句話引起的:酸菜里面出政治。建國之初,有人發牢騷說,資本家吃飯五個碗,解放軍吃飯是鹽水加一點酸菜,這會影響軍隊的戰斗力!毛卻說:“這恰恰是好事。你是五個碗,我們吃酸菜。這個酸菜里面就出政治。解放軍得人心就是這個酸菜。”
毛在這里談的是艱苦奮斗保持軍隊的人民性,這也是后來者常常強調的地方。然而毛更重要的觀點,卻長期以來被有意無意地忽略了。那就是上述講話的結束語:“軍隊這樣,其他的人更要艱苦奮斗。不然,軍隊就將你的軍了。在座的有文有武,我們拿武來將文。解放軍是一個好軍隊,我是很喜歡這個軍隊的。”
完整了解上述講話可以發現,“酸菜里面出政治”包含了兩層遞進含義:一是以此保持軍隊的人民性;二是以軍隊的人民性督促政權的人民性。
為什么毛認為吃酸菜低待遇的軍隊有利于形成軍隊的人民性,不但不反對給他低待遇的政權,反而會促使他們抵制統治精英對政權人民性的偏離呢。這似乎也不符合老馬的觀點,軍隊是統治階級的暴力工具,這個工具怎么會有了相對獨立的意識來監督統治精英呢。這里面有道理可說,這道理要從人的社會意識的來源談起。
在馬克思那里,人的社會意識取決于他在社會生產中的階級地位;而在凱恩斯那里,人的社會意識來自教育和文化習得。兩位大師誰對呢?某些現代行為學的研究試圖和個稀泥,說實證發現兩方面都很重要。然而如果進一步發問,個人所接受的教育和文化特征又來源于什么呢。結果兜了個圈子,發現很大程度還是源于父母和本人的社會圈子在生產中的階級地位。由此,最后還是老馬的話:經濟產出人——階級社會里每個人的思想都會打上本階級的烙印。
但是軍隊本身卻并不處于生產過程中的任何一端,它是個保衛者集團,因此不是一個自在的階級,沒有獨立的階級意識。因此,他的意識需要進行階級擬制。階級地位很大程度是由勞動成果的歸屬權決定的。毛的思路就是通過壓低軍隊的待遇,將軍隊待遇與普通生產者的生活水準相聯系,而與社會上層特別是權力的擁有者——包括文官系統在內的社會精英相區別,這樣為其擬制了生產階級的社會地位;輔以“突出政治”的教化作用,將這一擬制的階級意識內在化,由此保證軍隊的人民性。所謂“同呼吸共命運”,“軍民團結如一人”,背后正是依靠這樣的階級意識擬制措施。
更進一步,在毛的設想里,擬制的階級意識一旦成為軍隊的自覺意識,就能促使軍隊為了人民的利益,對社會精英這樣的權力掌握者保持警惕。社會精英的行動利益如果與人民利益相偏離,就會與軍隊被擬制出的階級意識相偏離,并會因此受到軍隊的抵制。
在社會主義這樣的新型階級社會里,最有可能成為特權階級的正是執政黨自己。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毛的政治遠見,建國初就開始考慮防止執政黨“變修”。“酸菜里面出政治”正是他想到的一個手段:用軍隊的人民性督促政權的人民性。理解了這點,也就能理解為什么毛后來要求軍隊把“突出政治”置于絕對優先地位,而不是軍人通常的“突出軍事”。
這一手段在文革中得到了實際運用。當保守派和造反派為自己“人民利益代表者”的身份爭執時,毛派出了軍隊組成了“軍宣隊”直接介入了各級各地方的政治生活。在毛那里,這一介入就是“酸菜里面出政治”的“以武將文”,合理性正源于前述的階級意識擬制。
比較國共兩軍的差別,重要的一點是共產黨軍隊官兵一致,是“統一的階級意識擬制”,官兵意識統一于人民性;而國民黨軍隊則是“分層的階級意識擬制”,軍隊本身就是壓迫與反壓迫的沖突場所。上層軍官的意識與統治精英相聯系,愿意維護國民黨政權;下層官兵由于被軍官克扣壓榨,卻具有著不自覺的人民性,和政權有著疏離感,被擬制出的不同階級意識矛盾就成為削弱戰斗力的根源。
當賀胡子向毛匯報,打算取消軍銜制時,毛說:好好,取消得好,我早就看它不順眼了。毛對軍銜制的反感原因,也許可以從 “分層的階級意識擬制”的后果上得到解釋。
酸菜里面出政治的邏輯是和毛社會主義時期思想相聯系的。在他眼里,社會主義政權既是革命事業的領導者,同時也是革命的潛在對象。毛對軍隊人民性的擬制思路正是由于他對政權的雙重屬性的認識決定的——社會主義執政黨領袖卻始終以革命者邏輯思考現實與未來。
毛的時代早已遠去,新的繼承者在對毛的反思基礎上開始了改開新時代。執政者明確了自己從革命黨向執政黨轉變的決心,這一決心最終以宣示改開是對毛時代的革命而確認,毛思想也被解讀為不被包括在黨的指導思想里了。
毛的思想,根據河里老老狐貍兄的解讀,認為可區分為道和術兩個部分。在當下的政治語境里,建設時期的毛思想中的“道”多被認為是不正確的,但“術”卻還被運用著。就是說,毛的多數立場觀點被拋棄了,但他提供的很多方法被繼承了。酸菜政治思想正被如此揚棄。
在酸菜政治思想里,軍隊被擬制的階級意識應該與政權屬性相耦合,以此作為保證政權屬性的一個手段,這一“術”具有普世的價值。革命黨以“哪里有壓迫,哪里有反抗”為思想引領,而執政黨則是穩定壓一切。因此,隨著執政者從革命黨到執政黨的定位轉化,軍隊的階級意識也需要重新擬制。
當商品經濟、市場經濟的成為改開主旋律后,很快允許了部隊可以經商、自主外貿,使軍隊增添了為改革開放保駕護航的動力。在經濟體制改革告一段落,政治體制逐漸提上日程時,執政者提高了軍隊的收入和福利,這將有利于未來政治改革的平穩性。假設加薪的幅度足夠大,那么完全可以將軍隊的階級意識擬制為社會精英的意識形態,對于那些試圖走老路、回頭路的力量將形成有效的牽制,可以為未來實現能人統治創造良好的環境。
如果從毛思想的立場觀點來看,這是一個反向的階級意識擬制進程;盡管未必是自覺的,但卻是執政者定位變化后的必然選擇。從這一重新擬制進程看,隨著軍隊在社會成果分配中的地位變化,輔以政治創新理論教化,一個新的階級意識擬制接近完成,軍隊基本順應了經濟基礎和政權屬性的變動,構成了制度耦合,既服從了現實政治的需要,又為未來改革預留了空間。
當然,有收益難免要花點代價:恐怕需要為軍隊污名化的到來做好準備。根據我的體會,改革一深入,某些集團的利益和他字面上的服務對象的利益就要分離甚至沖突,由此帶來某些職業的污名化。我們已經見證了警察、教師、醫生等美好形象的丑陋化。這一幕很也許會重演,或者正在重演,未來我們很可能發現“最可愛的人”只是歷史上的一個美麗傳說。
鑄劍兄本文提出的擬制階級意識這個概念很有新意,提升了討論的理論高度。如果說體制和經濟基礎這個存在的變化決定軍隊的階級意識的變化的話,那么軍隊文化的變化這種意識上的東西也會反過來能動地作用于存在。對于軍隊文化的變化,我沒有第一手的觀察材料,但在某些影視作品中間接地反映了出來。文化是一個內涵十分豐富的概念,這里只以軍人的價值觀和軍人之間相互關系兩點來作說明。
過去二三十年出了很多軍事題材的影視作品,其中一部分強烈地表現并且贊賞了軍人的個人英雄主義,而且這些英雄人物多為中高級軍官。此前的老電影則重在表現集體英雄主義,主角多為中下級軍官以在及士兵。顯然,無論有意還是無意,前者有利于在軍隊內部形成階層差別,即“分層的階級意識擬制”。
這種差別,在官兵關系上也體現出來。老電影里對官兵之間親密無間關系的表現,給觀眾以很大的親和力(王心剛演過的一個軍人角色,在我心里留下十分難忘的印象)。而現在的影視作品里上級對下級,軍官對士兵的訓斥吼叫則是司空見慣 (李幼彬演的李云龍就是典型)。文藝作品在表現實際生活時,肯定有藝術加工,不能將兩者等同起來。但如果故意渲染夸大官兵關系的不平等,其價值導向就十分可疑了。
文化部曾被毛批為帝王將相部、才子佳人部,現在的很多現代史作品是將本朝的歷史帝王將相化,算繼承中的創新吧。
現在部隊作品對官兵關系的處理,一方面是創作者個人趣味下有所扭曲,但有時也反映了現實中官兵關系的下滑。因為,精英化過程本身拉大了官兵差距,軍隊文化也在調整重構中。非常希望《士兵突擊》里的官兵關系才是真實的。
俄軍這次在救火的前期,已經開始對地方政府直接開價了.
不給錢就不出動,連裝備也不能借。 老毛子丟失了自己起家的東西,這樣的軍隊,如果在遇到內亂,直接就轉成軍閥了。
文革失敗的核心是人民不愿意起來監督。革命為什么叫文化 大革 命,就是喚醒民眾的民主意識。而文革為什么失敗,根源還是在于大部分人民沒有監督的熱情。
其實文革中間,毛自己根本不在意反毛的言論,他是希望群眾去監督掌權派的。可是被掌權派利用有些群眾卻熱衷于跳忠字舞,熱衷于比賽口頭上誰更崇拜毛,以所謂的最忠心作為斗另一些群眾的資本,導致天下大亂,卻放棄了對權力的監督,完全背離了毛發動文革的本意。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