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GDP的看法
很長一段時期,我們國家用國內生產總值(GDP)作為衡量國家經濟狀況的最佳指標,看到每年公布的GDP數字節節攀高,人們會覺得我們的經濟真的蓬勃興旺,形勢大好。但是前兩年突然出現了不那么和諧的聲音,對GDP提出質疑的聲音越來越大,甚至把GDP稱為“狗的屁”(狗的屁三個字的漢語拼音聲母分別為G D P),后來才知道其發明者為戴旭。
對于GDP,我的認識是 :看不到一個正常的邏輯。什么是正常的邏輯呢?打個比方,村子里有200口人。如果經濟發展計劃是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每年能夠生產200件棉服,生產50噸糧食。讓每個人年年都有新棉服穿,天天都吃得飽,并且還能儲存一些糧食備荒,那么這個經濟計劃就有正常的邏輯。但如果經過多年后,村子的經濟發展計劃是艱苦奮斗,加班加點,一天睡3個小時,毀林造田,每年生產20000件棉服,生產50萬噸糧食。這時候人口只漲到300,棉衣根本穿不完,糧食儲存太多結果多數爛掉,還付出了生態破壞,村民幸福指數下降的代價,那么單純追求生產數字就變得沒有意義了,這個經濟計劃我便稱之為沒有一個正常的邏輯。我才疏學淺,對于我們的GDP增長計劃,我也看不到一個正常的邏輯。
GDP高一定意味著國力強盛嗎?戴旭說,不是這樣的。大清朝當年的GDP世界首屈一指,結果被人家打的落花流水,不平等條約一個接著一個。
GDP高一定意味著人民生活幸福嗎?也不一定,晚清的時候富人富的流油,窮人窮的要死,起義接連不斷。
內部人民生活困苦,外部受列強欺凌,那么這個高高在上的GDP就是“狗的屁”,一點兒都沒錯,說的太好了。
有一位學者為GDP辯護說:還沒有比GDP更好的指標來衡量經濟發展。我覺得這種說法有點可笑,如果沒有合適的指標,就不要非弄一個指標來湊數,不要矬子里拔將軍、流氓里選代表。踏踏實實解決住房,醫療,教育存在的問題,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比費力去提高GDP數字要有意義得多。
也許GDP確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應經濟的發展,然而一旦它成為一個目的,成為官員升遷的指標,成為歌功頌德的招牌,就容易失去它原本的面目。再打個比方,臉色紅潤經常可以用來判斷一個人是否健康,于是人們為了追求健康,就拼命往臉上涂脂抹粉,甚至涂有毒的化學物質。即便是垂死之人也可以在臉上畫上燦爛的顏色,可這有什么用呢?我們到底是追求臉色,還是追求健康?同理,經濟發展的最直接目的是改善人民的生活,GDP是衡量經濟發展的一個不很確切的指標而已,在GDP連年高升的同時,人們卻越來越住不起房,看不起病,上不起學了。我們到底是應該追求GDP數字,還是追求人民生活的改善呢?
有人會說,我們的生活確實改善了。沒錯,不過這個問題并不簡單,需要認真思考,下面就詳細談談這個問題。
生活水平提高體現在哪里?
一:
我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主要體現在哪里呢?普通人的印象中,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吃飯問題解決了。
然而,吃飯問題的解決,主要的功勞在毛澤東時代,只不過那個時代的成果更多延遲體現在改革開放后而已。包括1976年推廣的雜交水稻,1979年推廣的雜交小麥,都是毛澤東時代時代的成果,當然還有其他很多因素。這就是典型的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烏有網友已對此做過不少論述,不再贅述。
2 手機,個人電腦這些高科技產品極大地豐富了我們的生活。
沒錯,然而三十多年前的美國也沒有普及這些高科技產品。今天呢,即使被封鎖多年的朝鮮,至少手機已經在普及了(前些天看的新聞)。此乃時代的必然,并非GDP主義的功勞。可是不少人總是喜歡拿一些理所當然的、簡單的成就來炫耀,給自己臉上貼金。話說回來,這些高科技產品核心技術很少有我們自己的,其實是外國人的技術豐富了我們的生活,這是對外開放的功勞。而通過斗爭打破國際封鎖,拉開對外開放序幕的年代是1972年尼克松訪華之后的毛澤東時代--毛澤東時代又留給了我們一筆寶貴的財富。不僅如此,我還認為如果我們能夠延續毛澤東時代研制兩彈一星核潛艇等高科技成就的效率,今天這些豐富了我們生活的高科技產品中會有更多更多的核心技術是我們自己的。
3 今天我們吃肉已經是很平常的事情了。
這是事實。但還有一個事實,我們吃的肉越來越多地充斥著激素,抗生素。以前養頭豬要一年才出欄,現在用激素飼料喂養三個月就膘肥體壯。于是就有個問題,是吃健康肉但不能常吃好呢,還是常吃肉但要吃激素肉抗生素肉好呢?
二:
退一步說,我們吃穿比以前更好,就算完全是GDP主義時代的功勞,可住房,醫療,教育這些基本民生問題在GDP主義時代卻凸顯出來。房子越蓋越多,人們卻越來越住不起房。醫院越來越漂亮,人們卻越來越看不起病。教育產業化,學校收學生的錢辦學,于是學生越招越多教學質量卻難以保證,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人上不起學了。
《莊子》里有個故事:一個養猴子的人對猴子們說,栗子給你們早上三顆,晚上四顆行嗎?猴子們聽了都很生氣。養猴子的人過了一會兒又說,那早上四顆晚上三顆行嗎?猴子們聽了都高興起來。
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沒什么區別,但猴子的情緒卻被左右了。這個寓言聽起來似乎很荒誕,可現實中確是常常出現。比如:是多給你住房醫療教育保障,但少吃肉少穿名牌好呢,還是給你多吃肉,多穿名牌,但少給你住房醫療教育的保障好呢?
三:
再退一步,我們不談住房醫療教育這些問題。前幾天和一個同事吃飯,說起現在肉比以前吃的多了,結果同事說了一句 : 人活著又不是為了吃!
是呀,活著又不是為了吃,吃好穿好并不意味著幸福,薄熙來曾經說過:“我們國家在上世紀50年代還很窮,吃飽飯都是個問題,但大家精神振奮,干成了很多大事,也高高興興走過來了,就因為有一種不屈不撓的勁頭兒,一種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發展經濟的直接目的是為了改善人民生活,歸根到底是讓人們生活得更幸福,可是物質生活水平提高了,就一定意味著更幸福嗎?當今社會風氣糜爛,道德滑坡,信仰缺失,文化建設失敗,不公平現象越來越多,人們活得其實并不幸福,也就是說發展經濟的直接目的其實并沒有實現。退而求其次,直接目的沒有實現,“間接”目的實現了也好,可是我們的科技實力世界排名在下降,外交軟弱,軍事上無建樹,政治上外面的朋友越來越少,內部的人民群眾越來越不滿意.......總之,經濟建設的成果仍然難以體現。其實政治、軍事、科技(包括文化)歸根到底都應該是為人民的生活幸福服務的,它們是一體的,無一可偏廢,否則時間一長必然遭到懲罰。離開了政治,軍事,科技的發展單單談經濟發展成就是不科學的,不全面的。 -- 有些說遠了。
四:
再退一步,GDP主義時代的經濟建設確實有很大的成就,但不能說明經濟政策遠遠優于當年。新中國的經濟建設是從一窮二白的基礎上起步的,不可能一口吃成胖子。更何況那個時候面臨著國際封鎖,先是歐美封鎖,后是蘇聯封鎖。就是在這樣艱難的條件下,我們的經濟、政治、軍事上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現在中國經濟建設的環境要比以往好很多,起點也高得多,取得更大的成績也是應當的,并非GDP主義有多么神勇。
虛假的繁榮?
前些年曾經有一個口號:“讓全體人民享受改革開放的成果”,如何實現卻是個難題。或許靠統計局來解決難題是個好辦法,不久前統計局好像就利用數據大大解決了住房現狀的問題,呵呵。
低成本勞動力是我們的優勢。提高工人的待遇,讓他們享受改革開放的成果,我們的成本優勢就會降低,發展就會遇到問題。通過政府直接補助老百姓的辦法也不現實,轉變發展方式更是“將來時”。其實發展方式從一開始就不應該是這樣的,要知道我們在毛澤東時代已經打下了堅實的科技和工業基礎!一些問題看起來并不難解決,但資本主義經濟運行模式和我們國家的國情可能注定了這些問題永遠無法解決。現在我們的經濟發展似乎是依靠剝削和壓榨,以及犧牲資源來滿足資本的貪婪,以維持表面上的繁榮,這種繁榮其實很可能是一個假象。想想也是,科技實力排名下降的同時,經濟卻一直如火如荼地“奇跡”著,這看起來難道不像是一個假象,或者騙局嗎?
當今經濟學家的表現讓我無法信任他們,我雖然不懂經濟,但無論多么高深的經濟理論,相信其千變萬化都繞不開一些基本的邏輯。中央領導們就一定懂經濟嗎?未必,但我認為他們必須把握一些基本原則,用毛主席的話來說就是:綱舉目張。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