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br>王兮之按:4月2日下午,央視《對話》欄目邀請諾貝爾獎得主埃德蒙·菲爾普斯進行了對話,因本人過去對經濟學沒有什么深入研究,所以無法作出什么判斷,特別是對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學家多少懷有先入為主的因素。中國的一些所謂經濟學家拿中國和中華民族的未來在做他們的經濟學試驗,結果如何?大家已經看到了。但,通過現場聽了菲爾普斯所談的,就我不完整的記錄,感到他是有人性的,也是理性的,一是表現為經濟要為大多數人著想,二是不為大多數人著想的經濟是非理性的,是不能持續的。他提到要解決失業問題,必須讓人民了解政府有決心有能力控制通貨膨脹;還有他談到房地產過熱的話,就會擠掉發展其他產業的資金;還有他提到政府對企業收稅太高的話,實際把負擔轉嫁到了工人身上;還有他提到政府應該為那些低收入的人群進行補貼或者通過企業轉移補貼,既解決失業問題,也能促進消費,降低通脹風險;他認為美國的商業化社會正在走下坡路……有興趣的網友不妨關注這一期《對話》。當然,到時候是否完整播出整個對話內容就不得而知了。總之,我聽了覺得還是很有參考價值。下面轉帖兩篇文章供大家一看,
<br>
<br>
<br>專訪諾貝爾獎得主埃德蒙·菲爾普斯:一個說要透明公開的美聯儲是愚蠢的
<br> 諾貝爾經濟學獎讓埃德蒙·菲爾普斯(EdmundS.Phelps)等待了很久。在獲得了今年的諾貝爾獎之后,這位73歲的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如釋重負。
<br>
<br> 在哥倫比亞大學他的辦公室里,記者見到了這位老人,他身材高大,穿一件粉色襯衣,打著領帶。他的辦公室狹小而有些零亂,幾個書架上滿是書。
<br> 菲爾普斯和藹可親。談到諾貝爾獎,他臉上閃過一絲憂郁,不過隨即釋然,我從1993年60歲時開始期待這個獎。這十多年我又做了很多工作。如果真的是在1993年就得獎的話,也許就不會有這么多成果了。
<br> 當記者提到有很多經濟學家認為他早就該獲得這個獎時,他非常肯定地回答說:是的,我覺得自己很有資格拿這個獎。當時我的感覺是:問題終于解決了。說罷,他朗聲大笑。
<br> 獻策美聯儲成功打壓通脹
<br> 菲爾普斯顛覆了凱恩斯主義對經濟現象過于單純的闡釋,幫助人們更加深刻地理解通貨膨脹與失業預期之間、經濟政策短期影響與長期影響之間的關系。
<br> 傳統的菲利普斯曲線(Philipscurve)理論稱,通貨膨脹有利于提高就業率。上世紀60年代的政治家們由此認為,他們可以從曲線上選擇一個可接受的失業與通脹水平。如果出現偏差,他們可以像操縱汽車一樣,通過調整稅收、公共支出或利率等方式,對經濟進行微調。
<br> 菲爾普斯和197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米爾頓·弗里德曼(MiltonFriedman)一起挑戰了可以對經濟進行微調的觀念。他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通脹不僅取決于失業水平,而且取決于企業和家庭對價格與工資上漲速度的預期。
<br> 上世紀70年代初,美國通脹水平大幅上升,部分原因在于決策者不明白:由于生產率增長放緩和石油危機的沖擊,均衡失業率已經上升。因此,他們繼續放寬貨幣和財政政策以降低失業率,結果導致越來越高的通脹水平,使美國經濟處于危險狀態中。這時候,新上任的美聯儲主席鮑爾·沃克(PaulVolcker)決心對通貨膨脹實行鐵腕政策。
<br> 我記得非常清楚,菲爾普斯回憶說,在1982年華盛頓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Institution)的一個會議上,我告訴沃克:你一定要讓人們相信你會堅決抑制通貨膨脹。
<br> 是菲爾普斯第一次將個人預期的重要性引入經濟學中:所有的經濟活動都是由人們的預期決定的(All isaboutexpectation)這句經濟學經典名言就出自他口。菲爾普斯試圖把人的因素重新放入經濟模式中,這時候特別重要的,就是要考慮人們對其他經濟體當前和今后將會如何表現的預期。
<br> 很顯然,沃克采納了菲爾普斯的建議。當市場各方最終相信沃克會實行嚴格控制通脹的財政政策,就開始以這樣的預期為依據來調整自己的經濟行動--工人不再期望更高的工資,企業也不會相信價格會上漲。通貨膨脹率也就真的下降了。
<br> 甚至很多人開始將經濟學中的預期擴展到人生的各個方面:你在人生中期待什么,便很有可能得到什么。
<br> 菲爾普斯對此深以為然。如果我不是這么一直期待得諾貝爾獎,也就得不到這個獎了呢。他大笑說。
<br> 成名之初即同前輩論戰
<br> 上世紀60年代,菲爾普斯憑借論文《通貨膨脹和最佳失業率的關系》成名。這就是后來經濟理論中里著名的菲爾普斯曲線。這個曲線建立在1861~1957年間的歷史數據基礎之上。這些歷史數據證明,在通貨膨脹下降和失業率上升之間存在著相反的關系。菲爾普斯就此最終得出了自然失業率的概念。有些人估計,自然失業率是整個國家就業人口的5%。
<br> 菲爾普斯今年獲得的諾貝爾獎,主要是對他在上世紀60年代就研究出的經濟理論的獎勵。他們(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要等到時間基本證明這個學者理論才頒發經濟學獎,菲爾普斯說,這樣他們會比較有信心。
<br> 不過,40多年之后獲得諾貝爾獎的理論,在當年卻使菲爾普斯備受打擊--美國大部分杰出優秀的經濟學家反對他的自然就業率和個人預期對經濟活動影響的理論。那時,菲爾普斯才33歲。
<br> 我那時候非常年輕,他現在回想起來,仍然覺得悵惘,也是感到最困難的時候。
<br> 菲爾普斯不得不和那些他非常仰慕的前輩爭論。他們對我可以說是不友善的。我不得不承受一些硬球,菲爾普斯說著朗聲大笑,而在這之前,我的生活里沒有過什么大的沖突。硬球是美國暢銷書作家克里思·馬修斯在同名著作中創造的一個概念,指為了勝出而大膽出擊、不畏艱難、過關斬將的競爭游戲。
<br> 這場論爭影響深遠,菲爾普斯將其形容成為了凱恩斯主義的未來而進行的戰爭--他對凱恩斯理論的修正,被前輩們認為令凱恩斯主義處于危險之中。
<br> 對他們來說,擊敗我很重要,他們絕不妥協,菲爾普斯說,而只要他們有事實依據,我是準備讓步的。
<br> 前輩們攻擊菲爾普斯的數據不能支持其理論。菲爾普斯不以為然,他始終對自己的理論有很強的信心。于是,研究經濟的學者們不得不選擇走哪條路:是凱恩斯的道路,還是菲爾普斯的方向?
<br> 仍租住哥大公寓
<br> 時間檢驗了菲爾普斯的理論。姍姍來遲的諾貝爾獎使他耀眼地出現在公眾視野中。他不能確定諾貝爾獎將怎樣改變他的生活,至少他的日常生活規律已被打亂。
<br> 現在,菲爾普斯對世界和美國經濟的看法頻頻被世界主流媒體引用,這讓他感到驚訝。不久前的一個上午,菲爾普斯接受BBC采訪時,認為美聯儲不可能在執行政策中持透明、公開的態度,因為影響經濟的力量中不確定因素太多,很難判斷這些因素是否強大、持久。在這種情況下,作為美國的央行,美聯儲要憑直覺來指導經濟、采取最佳政策。如果美聯儲說要透明、公開,無疑是天真和愚蠢的。
<br> 當天下午,《第一財經日報》就引用菲爾普斯上午的話對他提問。他大驚:難道世人都已經知道我說了這些嗎?
<br> 我現在受到了如此多的關注,他說,有些人在獲得諾貝爾獎后成為公眾人物,有些人則重歸平靜。我也許會更多地介入公眾生活。
<br> 菲爾普斯目前和妻子租住哥倫比亞大學提供的三室一廳的公寓。他們沒有購買自己的房子,也沒有汽車。記者問他會不會用137萬美元的諾貝爾獎獎金購置房產,他笑著說:讓我們等等看吧。(馮郁青)
<br>挑戰傳統的通貨膨脹理論,美國經濟學家埃德蒙菲爾普斯(Edmund S.Phelps)摘下今年諾貝爾經濟學桂冠。
<br> 傳統經濟學對通貨膨脹的著名解釋,莫過于“菲利普斯曲線”(Phillips curve)。根據該理論,失業與通脹之間存在著一種穩定的關系——就業水平越高,價格上漲越快。或者說通脹及失業率成反比關系,政策制定者沒有可能同時解決這兩個經濟問題。
<br> 菲爾普斯提出:通脹不僅取決于失業水平,而且取決于企業和家庭對價格與工資上漲速度的預期。
<br>
<br>
<br>改變學術界對宏觀經濟看法
<br>——諾貝爾經濟學獎得獎人菲爾普斯
<br>
<br>
<br>(2006-10-11)
<br>
<br>
<br> (華盛頓綜合訊)挑戰傳統的通貨膨脹理論,美國經濟學家埃德蒙菲爾普斯(Edmund S.Phelps)摘下今年諾貝爾經濟學桂冠。
<br> 傳統經濟學對通貨膨脹的著名解釋,莫過于“菲利普斯曲線”(Phillips curve)。根據該理論,失業與通脹之間存在著一種穩定的關系——就業水平越高,價格上漲越快。或者說通脹及失業率成反比關系,政策制定者沒有可能同時解決這兩個經濟問題。
<br> 上世紀60年代的政治家以此作為政策工具,他們認為,可以從曲線上選擇一個可接受的失業與通脹水平。如果出現偏差,他們可以像操縱汽車一樣,通過調整稅收、公共支出或利率等對經濟進行微調。
<br> 但是,菲爾普斯和197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米爾頓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一起挑戰“可以對經濟進行微調”的觀念。
<br> 菲爾普斯提出:通脹不僅取決于失業水平,而且取決于企業和家庭對價格與工資上漲速度的預期。他提出名為“附加預期因素的菲利普斯曲線”(expectations-augmented Phillips curve),以解釋通脹及失業率的關系。
<br> 費爾普斯指出,通脹預期每上升一個百分點,通脹率也會上升一個百分點。另一方面,長期失業率是由就業市場決定,與通脹率沒有關系。
<br> 因此,如果政府通過增加通脹提升就業,對于長期就業率并沒有幫助,卻會增加未來的通脹預期。諾貝爾委員會贊揚說,費爾普斯的理論改變學術界對宏觀經濟運作的看法,也有助解釋上世紀70年代高通脹及高失業率同時出現情況。
<br> 73歲的費爾普斯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1933年夏天出生伊利諾斯州伊凡斯頓,當時美國正處于大蕭條谷底,他父母都失去了工作。直到1939年其父才在紐約找到了新工作,菲爾普斯全家搬到了哈德森河上游的一個寧靜郊區,在那里菲爾普斯進入了公立學校讀中學,1951年畢業。
<br> 隨后菲爾普斯進入安默斯特學院讀大學,1955年畢業并獲文學學士學位。在大學第一年里,他迷戀上了柏拉圖、休謨等人,對哲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但在學經濟出身的父親和學家政管理出身的母親的影響下,他第二年開始接觸經濟學課程,由于當時的耶魯大學在經濟學研究領域日益崛起,而且可以提供有吸引力的獎學金,菲爾普斯選擇了在那里讀研究生。
<br> 在耶魯大學研究院,菲爾普斯與自己仰慕已久、也是耶魯名氣最大的兩位經濟學家——詹姆斯托賓(James Tobin)和托馬斯斯凱林(Thomas Schelling)保持了密切接觸和交往。在先后獲得耶魯大學的文學和哲學博士學位之后,菲爾普斯1959年6月來到洛杉磯,在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開始了他的第一份工作,但在1960年,菲爾普斯重返耶魯開始學術生涯。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利永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