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是炎黃子孫,其歷史前提,在于農耕文明初始時期,南方炎帝與北方黃帝兩大農耕文明體系,因為地域上的相互交織,爆發了著名的阪泉大戰,最終以黃帝統領的北方兵團取得勝利,兩個文明體系合二為一,隨之開創華夏文明新時代。
神農炎帝開創農耕文明時的偉大貢獻主要有九個方面:
第一,“制耒耜,種五谷”,奠定農工基礎。
第二,“立市廛,辟市場”,開創貨幣商貿。
第三,“治麻為布,民著衣裳”,擺脫朦昧時代。
第四,“作五弦琴,以樂百姓”,娛樂調理身心。
第五,“削木為弓,以威天下”,構建軍事國防。
第六,“制作陶器,改善生活”,飲食衛生醫藥。
第七,“創建農歷,確保生產”,掌握農耕技術。
第八,“不望其報,不貪錢財”,創建和諧風氣。
第九,“普及教育,傳播技能”,發展德智體美。
軒轅黃帝開創農耕文明時,作出眾多劃時代偉大貢獻:
第一,倉頡始制文字,具六書之法。
第二,推算歷法,作干支,教導百姓播種五谷,實行田畝和農田耕作制。
第三,日常生活,熟食、粥、飯、酒、肉、稱尺、斗、規矩、墨硯、幾案、氈、旃、印、珠、燈、床、席、蹴踘等。制造碗、碟、釜、甑、盤、盂、灶等。
第四,衣服方面,元妃嫘祖始養蠶以絲制衣服。發明機杼,進行紡織,制作衣裳、鞋帽、帳幄、氈、袞衣、裘、華蓋、盔甲、旗、胄。
第五,發明杵臼,開辟園、圃,種植果木蔬菜,種桑養蠶,飼養獸禽,進行放牧等。
第六,醫藥方面,與岐伯討論病理,作《黃帝內經》。
第七,冶煉方面,煉銅,制造銅鼎、刀、錢幣、鉦、銚、銅鏡、鐘、銃。
特別是在荊山(位于陜西中部)鑄鼎,分華夏為九州。
第九,建筑方面,建造宮室、鑾殿、庭、明堂、觀、閣、城堡、樓、門、階、蠶室、祠廟、玉房宮等。
第十,交通方面,制造舟楫、車、指南車、記里鼓車。
第十一,音樂方面,伶倫取谷之竹以作簫管,定五音十二律,合於今日。
第十二,軍事方面,風后衍握奇圖,始制陣法。制造刀、槍、弓矢、弩、六纛、旗幟、五方旗、號角、鼙、兵符、云梯、樓櫓、炮、劍、射御等。
今天,當我們反思炎帝黃帝這兩個濃耕文明體系的武裝對抗,尋找戰爭勝利的根本原因之際,不難發現,北方黃帝必勝的根本原因,是歷史注定的。因為南方炎帝的農耕文明的生產力水平僅僅發展于以“耒、耜”為代表的木器時代。而北方黃帝的農耕文明,已經進入到了銅器時代。顯然,木器文明無論如何是絕對不能戰勝金屬銅器文明的,這不僅是文化與文明上的思想差異,更是軍事與國防上的能力差異。而且,這種差異本來就不在同一個層次上,因此,黃帝的勝利是必然的。
回顧歷史,反思中國一百年前遭遇的種種外來侵略與欺辱,一個顯然的前提,就是國家社會的科技勢力和軍事國防指導思想,遠遠落后于西方科技進步推動的工業革命,及其隨之而來的他們的社會雄厚財力和超前強大的軍力。其中,擴張思潮推動的堅船利炮,就是他們稱霸世界的自然優勢。
面對當前,全球所有的國際爭端,無一例外地都是國家社會的科技勢力和雄厚財力的較量與比拼,也就是綜合國力的對抗。因此,實實在在地發展科技,重視創新,尊重科技領軍人物,是國家強盛的根本法寶。
借鑒歷史并展望未來,誰在劃時代的新能源和高能量激光新技術方面脫穎而出,誰就擁有絕對的發言權和決策權。
新能源和高能量激光新技術,或許僅僅取決于個別人的思想風暴和創新行動。
二〇一一年三月三十日 于中國衡陽
附:導讀:《兩千年來阻撓中國強盛的根本原因——文人過度參政》
http://www.caogen.com/blog/Infor_detail.aspx?ID=180&articleId=26041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