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爭鳴 > 網友雜談

中國生產力發展階段劃分

新民主主義革命 · 2011-03-29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中國生產力發展階段劃分

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人的意識是最高級的生命運動,人的社會運動是最高級的物質運動。物質生產是最基本的社會運動。
生產力是人類征服和改造自然的客觀物質力量。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并進而決定全部社會關系,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決定生產力水平高低的因素有三個: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統稱生產資料。在生產力系統中,勞動者是人的要素,生產資料是物的要素。人是能動的要素,生產資料只有同勞動者相結合才能發揮作用。
生產力總是按照客觀規律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生產力發展階段,可根據多種指標進行劃分。
(1)根據生產工具的變化,從古至今可以劃分為六個時代: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鐵器時代、機器時代、電子時代、機器人時代。目前中國已進入電子時代。
(2)根據能源的變化,可以劃分為四個時代:植物能源時代、化石能源時代、裂變核能時代、聚變核能時代。目前中國處于化石能源時代。
(3)根據勞動對象的變化,可以劃分為五個時代:原始時代、傳統農業時代、化肥農業時代、工業時代、太空時代。目前中國處于工業時代。
(4)根據勞動者的變化,可以劃分為六個時代:古人類時代、氏族社員時代、奴隸時代、農民時代、工人時代、自由社員時代。目前中國仍處于農民時代。

一、根據生產工具的變化進行劃分

1、石器時代
石器時代是石器在生產和生活中普遍使用的時代。石器是人類制造的最早的工具。石器時代包括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中國人類從誕生到距今約1萬年前,都處于舊石器時代。從距今約1萬年前到距今4000年左右,處于新石器時代。
舊石器時代普遍制造和使用的是打制石器,以石片石器為主,其次是礫石石器和石核石器。舊石器時代末期開始使用間接打制方法,出現了典型的細石器,發明了骨質工具,弓箭出現。新石器時代普遍制造和使用的是磨制石器,經濟以農業為主,包括黃河流域的粟作農業和長江流域的稻作農業兩大經濟系統。距今約5000年,中國進入新石器時代晚期,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的制陶術和玉器制作工藝成就特別突出,大多數區域的手工業已逐漸成為專門行業,商品交換有所發展。

2、青銅器時代
青銅器時代是青銅器在生產和生活中普遍使用的時代。中國進入青銅器時代的時間是夏代。
古文獻紀載,在堯舜禹時代人們已開始冶鑄青銅器。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的龍山時代遺址里,經考古發掘,在幾十處遺址里發現了青銅器制品。當時的青銅器品種較少,多屬于日常工具和生活類,如刀、錐、鉆、環、銅鏡、裝飾品等。一般小遺址也能出土銅制品,一般居民也擁青銅制品,青銅制品多樸實無飾。但已能夠制造青銅容器。已經開始制造青銅禮器。
夏、商、西周、春秋到戰國早期的青銅器主要分為禮樂器、兵器及雜器,青銅器制作工藝精巧絕倫,顯示出古代匠師們巧奪天工的創造才能。

3、鐵器時代
鐵器時代是鐵器在生產和生活中普遍使用的時代。中國進入鐵器時代的時間是公元前5世紀。
春秋中期之后,鐵器逐漸普遍使用。春秋戰國時期,犁耕出現并逐漸普及,出現和普遍使用畜力進行犁耕,耕作制度發生大變化。農業生產發生了大飛躍,從原始農業時代進入傳統農業時代。在農業發展的基礎上,社會分工、城鄉分工、商品流通進一步擴大。

4、機器時代
機器時代是機器在生產和生活中普遍使用的時代。機器是消耗能源、代替人力做功的機械,由動力部分、工作部分、傳動部分和控制部分組成。英國最早進入機器時代。美國和德國最先進入電氣時代。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一些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工業總產值超過了農業總產值,而工業重心由輕紡工業轉為重工業,出現了電氣、化學、石油等新興工業部門。
1949年中國只能生產1萬千瓦以下的火電機組、10千伏以下變壓器、少量小型礦山設備和少量蒸汽機車,沒有機床制造業,只有十幾家維修企業兼產皮帶傳動的機床1600臺。百分之九十的縣城沒有電力供應。
新中國重點發展重工業。裝備制造業迅速發展,1957年機床品種已發展到204種,機床產量達到2.8萬臺。1960年代初,中國進入機器時代。

5、電子時代
電子時代是電子產品在生產和生活中普遍使用的時代。電子技術產生于19世紀末,1959年之前的電子產品以真空管為核心,是第一代電子產品;1959~1964年的電子產品以晶體管為核心,是第二代;1964~1972年的電子產品以集成電路為核心,是第三代;1972年以后的電子產品以大規模集成電路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為核心,是第四代電子產品。
中國從1990年代開始,電腦廣泛應用于數值計算、信息處理、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實時控制、智能模擬、網絡應用等領域,特別是推動了信息技術的發展。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電子工業高速發展。現在,電子芯片在電器中普遍使用,電腦和數字技術在各個領域普遍應用,手機、數字電器和互聯網深入普通百姓的生活,中國進入了電子時代。

6、機器人時代
機器人是自動工作的機器,由控制系統、檢測裝置、驅動裝置、執行機構和一套復雜的機械組成。1954年美國人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臺可編程的機器,1959年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臺工業機器人,1968年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臺智能機器人,1978年通用工業機器人PUMA的推出標志著工業機器人技術已經成熟。
1980年中國研制成功第一臺工業機器人樣機。30年來取得不少的科研成果,但是至今仍未完全形成具有影響力的產品和有規模的產業。

二、根據能源的變化進行劃分

1、植物能源時代
中國古代主要依賴植物能源——糧食、棉花、植物油、蔬菜、麻、秸稈、林木。公元1000年之前,中國穿衣、保暖問題是一直沒有解決好的大問題。以麻、絲為主體的服裝很消耗土地資源。宋代中期開始推廣的棉花種植是一個相當重大的革命,它為中國基本解決穿衣問題創造了一個重要條件,也為中國大大提高生活水平創造了基本條件。此前棉花的大規模推廣,極大程度地減少了解決穿衣問題所使用的土地量,使整個社會有更多的土地用于生產糧食。同時棉花的大量生產帶動了整個經濟體系的深化發展,提高了整個經濟體系的產值。明朝年間開始引進土豆、玉米、紅薯,大量的貧瘠土地可以高產了,中國的糧食產量有了一個大幅增加。清代人口大幅超過明代。當然,水利、耕作技術也是糧食產量增加的一個原因,但是較為緩慢、有限。到此為止,中國的植物能源時代也基本上走到了巔峰。此時,中國經濟總量第一次成為全球第一,約占全球30%。但當時中國經濟產量的人均水平,遠遠落后于工業革命之后的歐洲。

2、化石能源時代
中國1953年開始大力發展能源工業。1953年中國人均能源消費量為0.09噸,1978年為0.59噸。煤炭在中國能源消費存量中占據絕對主導地位,1953-2005年,中國煤炭資源消費在總能源消費中的平均比重為78.3%。
2004年中國石油消費占世界石油消費量的8.3%。1993年之前,中國石油消費基本上能夠自給,因此世界三次石油危機均未對中國經濟發展構成大的沖擊。從1993年起中國成為成品油凈進口國,1996年開始成為原油凈進口國,從1997年開始,中國已經成為能源凈進口國,能源進口持續大于出口。目前中國的石油進口依存度接近50%。依靠進口來滿足國內能源需求,特別是彌補石油消費缺口,面臨很大風險。

3、裂變核能時代
核裂變能發電是利用核反應堆中核裂變所釋放出的熱能進行發電的方式。與火力發電極其相似。只是以核反應堆及蒸汽發生器來代替火力發電的鍋爐,以核裂變能代替礦物燃料的化學能。1954年,蘇聯建成世界上第一座裝機容量為0.5萬千瓦的核電站。英、美等國也相繼建成各種類型的核電站。到1991年,全世界近30個國家和地區建成的核電機組為423套,總容量為3.28億千瓦,其發電量占全世界總發電量的約16%。
核裂變發電在中國起步較晚,1980年代才動工興建核電站。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30萬千瓦的秦山核電站在1991年底投入運行。中國準備到2020年中國電力總裝機容量達到9億千瓦時,核電的比重占電力總容量的4%。
裂變核電站的應用可以緩解人類面臨的能源短缺問題。但由于核裂變原料的儲量不多,放射性大,危險性高,裂變核能的應用可能不會持續太久。

4、聚變核能時代
地球上蘊藏的核聚變原料極大豐富。1升海水中含有0.03克氘,地球上僅在海水中就有45萬億噸氘。1升海水中所含的氘,經過核聚變可提供相當于300升汽油燃燒后釋放出的能量。氚雖然在自然界中不存在,但靠中子同鋰作用可以產生,而海水中含有大量鋰。核聚變不會產生污染環境的放射性物質,所以很干凈。可控核聚變反應可在稀薄的氣體中持續地穩定進行,所以很安全。實現受控核聚變具有極其誘人的前景。
中國核電發展戰略是遠期發展聚變堆核電站。中國目前在可控核聚變技術方面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熱核聚變裝置EAST在2006年9月成功完成了放電實驗,獲得電流200千安、時間接近3秒的高溫等離子體放電。
根據目前世界各國的研究狀況,科學家估計,聚變堆核電站有可能在21紀中期建成。22世紀,聚變堆核電站廣泛應用后,將能徹底解人類發展的能源短缺問題,推動生產力大飛躍,進而推動人類社會發生質的重大變化。

三、根據勞動對象的變化進行劃分

1、原始時代
原始農業的發明是人類歷史的重大事件,因此把原始社會分為兩個時代:原始農業發明之前,原始社會處于采集漁獵時代;原始農業發明之后,人類進入原始農業時代。

(1)采集漁獵時代
古人類的勞動主要是采集與漁獵,勞動對象極大豐富,而勞動能力相對不足,生產資料私有制沒有生存土壤。采集漁獵時代從人類誕生開始一直持續了200多萬年。
當時人們居住在山洞里或部分地居住在樹上,以一些植物的果實、堅果和根莖為食物,同時集體捕獵野獸、捕撈河湖中的魚蚌來維持生活。山洞遺跡和遺物很多。樹居生活很難留下什么遺跡,從古代的文獻中,依稀可以尋覓到遠古時代樹居和采集的影子。
人類在長期的采集漁獵生活中,積累了相當豐富的動植物知識,成為開始馴化植物和動物的先決條件。

(2)原始農業時代
原始農業對土地不灌溉、不施肥,只向自然索取而不補償,土壤營養的平衡完全依賴自然植被的自我恢復。最初是簡單模仿自然界植物生長過程,進行播種和收獲。后來進入刀耕火耕階段,耕種者的住所簡陋,年年遷徙。勞動對象極大豐富,而勞動能力相對不足,生產資料私有制沒有生存土壤。到了石器鋤耕階段,人們的住處相對定居下來,形成村落,末期出現生產資料私有制。原始農業時代持續了8000年左右。
中國的原始農業是呈多中心的發展。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是最主要的兩大起源發展中心,一個以旱作粟為代表,一個以水田稻為代表,它們各自在擴展、傳播中交融。到了新石器時代晚期,水稻的種植已推進到河南、山東境內,而粟和麥類也陸續傳播到東南和西南各地。

2、傳統農業時代
中國的傳統農業時代從夏代開始一直到1970年代末,持續了4000年左右。傳統農業在向自然索取的同時,通過灌溉和施肥給生態系統一定的補償。戰國時期普遍使用鐵農具,牛耕在春秋戰國時代出現并初步推廣,加上灌溉和施肥技術的發展,中國古代農業生產水平大大提高。夏王朝初期約有135萬人口,商王朝初期約有196萬人口,周王朝初期約有285萬人口,春秋后期各諸侯國總人口約為450萬。戰國后期各諸侯國總人口增加到2000萬左右,漢代中國全部人口最多時達到6500多萬,1100年全國人口約1億,1750年約1.4億,1800年約3.1億,1850年約4.4億,1950年約5.5億,1960年達到6.6億,1970年達到8.3億

3、化肥農業時代
20世紀初,化肥進入中國。100多年間,中國的化肥生產從無到有。中國氮肥生產始于20世紀30年代,新中國成立后產量大增。1958年中國開始生產鉀肥,年產量僅1000噸。1979年中國化肥生產總量達到1000多萬噸。1970年代末,中國進入化肥農業時代。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化肥在對農作物增產的總份額中約占40%~60%。

4、工業時代
手工業產生于新石器時代。原始社會有石器制造、骨角制造、陶器制造、紡織品制造、釀酒、編織等部門。奴隸社會增加了冶銅業,封建社會又增加了冶鐵、制糖、棉紡織業等部門。手工業的發展推動了農業的發展。但農業時代的社會主要產品是農業產品。
新中國沒有沿用其他國家一般采用的輕紡工業起步的工業化道路,而是采取了重化工業起步的超常規道路。創建了大量的國有企業,進行大規模的重化工業投資和建設。1978年,第二產業在GDP的比重達到48.2%,重工業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56.9%。中國用了近30年的時間,初步構造起了獨立、相對完整的工業體系。1970年代末,中國開始進行工業化戰略的重大調整,放棄了單純發展重化工業的思路,轉而采取消費導向型的工業化發展戰略,優先發展輕工業。中國最近30年快速成為“世界工廠”。

5、太空時代
航天技術是一項多學科交叉的集大成技術,是當今世界最復雜、最龐大、最具風險的工程。1970年,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被成功送入太空。“兩彈一星”,不僅增強了中國科技實力和國防實力,奠定了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重要地位,也為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準備了技術、人才等條件。20多年的時間,中國已研制并發射了15種類型、50多顆人造地球衛星,還自主研制了十多種不同型號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將70多顆國內外衛星送入太空。2003年10月首次進行載人航天飛行,航天員成功地在太空中遨游了21個多小時。2005年,中國再次實施載人航天飛行,兩名航天員在太空中經歷5天飛行后凱旋。2007年10月,中國首顆月球探測衛星嫦娥一號發射升空。2008年9月,3名航天員搭乘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在太空飛行近3天,飛行期間,航天員進行了中國人的第一次太空行走,中國成為世界上繼俄羅斯、美國之后第三個掌握空間出艙活動技術的國家。2010年10月嫦娥二號發射升空。
在突破可控核聚變技術之后,人類將更加快速地向太空時代進軍。聚變核能的普遍應用徹底解決了能源短缺問題,開發太空徹底解決了資源短缺問題,勞動對象極大豐富,而勞動能力相對不足,生產資料私有制沒有生存土壤,人類社會是自由人聯合體。

四、根據勞動者的變化進行劃分

1、古人類時代
山西芮城西侯度遺址的年代距今180萬年。云南元謀猿人化石的年代,距今為170萬年。公主嶺藍田猿人化石的年代,約在距今80~100萬年之間。周口店北京猿人、陜西陳家窩藍田猿人化石的年代大致距今60~70萬年。
舊石器時代初期,人類生活在雜木叢生、野獸逼人的惡劣環境中。加之主要的生產工具只有簡陋的打制石器,因而獲取食物十分艱難。在這種情況下,個人的作用微不足道。他們必須聯合起來,以群體的力量彌補個人力量的單薄。每個群體的成員都要彼此協作,集體勞動,合力防御野獸的侵襲,才能勉強維持生存。全體成員共同勞動,生產工具和產品公有,產品平均分配。

2、氏族社員時代
母系氏族社會里,存在著按性別和年齡區別的簡單的不穩定分工。青壯年男子外出狩獵、捕魚。婦女則從事采集果實,看守住所,加工食物,縫制衣服,管理雜務,養護老幼等公益勞動。因為當時的采集經濟比漁獵經濟收獲穩定,成為氏族成員生活資料的重要來源,所以是維系氏族生活的基本保證。婦女在生育上的特殊作用,以及氏族成員的世系均按母系計算,更使婦女在氏族中具有崇高的威望,居于主導的地位。
隨著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男子逐漸參加農業勞動,最終成為農業生產的主力軍。母系制轉化為父系制是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階段,其間充滿錯綜復雜的矛盾和激烈的斗爭。
隨著生產的發展,人口不斷增加,氏族又逐漸分離出許多父系家族。父系家族逐漸發展成為獨立的經濟實體,與氏族集體共有制產生日益尖銳的矛盾。
父系氏族社會晚期出現了許多氏族共居的地域性村社。相鄰的村社又組合成部落。除土地、森林、河流等仍歸屬村社和氏族公有外,房屋以及牲畜、工具等動產已屬私有。社會財富增加,人口日漸稠密,各部落之間的交往和沖突乃趨于頻繁。為掠奪財物而爆發的戰爭愈演愈烈。為了自衛和掠奪,部落和氏族首領的軍事職能漸趨重要。部落和氏族首領的權限加大,并逐漸形成軍事民主主義制度。隨著戰爭的日益激烈和頻繁,又出現了專職的軍事首領。

3、奴隸時代
人類社會最初的剝削現象是奴隸主對奴隸的剝削。而奴隸的最初來源是戰俘。父系氏族社會末期,貧富分化日益加劇。大量私有財產的存在,為以掠奪為目的的戰爭提供了社會基礎。大汶口文化時期已產生了現代概念的戰爭,指揮戰爭的軍事首領已經出現,由戰俘轉變而來的奴隸已經出現。龍山文化時期,作為戰爭防御設施的城堡出現,戰俘奴隸增多,戰爭規模擴大、對抗性增強。隨著戰爭規模的擴大、戰俘的增多、奴隸的增多,奴隸在勞動者中的比重越來越大,大量奴隸主過著剝削生活,階級分化出現。
從軍事民主制的部落聯盟過渡為奴隸制王朝,并非一帆風順。夏代的第一位國王啟平息部落貴族的反抗,才鞏固了自己的統治地位。夏王朝又經歷一段動蕩時期后,才最終確立了奴隸制的主導地位。夏王朝設置軍隊、官吏和監獄,這是奴隸制國家賴以存在的基礎。奴隸和平民深受奴隸主貴族的壓迫,不斷進行反抗和斗爭。

4、農民時代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奴隸主階級控制、支配全國的土地、勞力進行分封的土地國有制遭到了破壞。隨著井田制被破壞,出現了按畝征收實物稅的制度。此后,雖然國家對全國土地仍有最高所有權,但程度不同的土地私有制逐漸產生、發展,出現了地主、農民。工商業方面的經濟關系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出現了大量民營小工商業者和大工商業者。而這些工商業者中的一部分人又投資土地,成為地主階級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上述這些變化,導致了奴隸社會經濟形態的崩潰和封建社會經濟形態的確立。秦滅六國后,在全國范圍內廢分封,置郡縣,建立起了一整套由皇帝直接控制下的官僚機構。
1949年中國90%以上的勞動者從事農業生產。新中國土地革命完成后進行了農業社會主義改造,后來進入人民公社時代。1980年代初,中國農民統一恢復租地交稅傳統,然后國家通過計劃經濟手段有效提高了農產品相對價格,財富從國企向農村大轉移,國企效益大大下降而農業效益大大提高。全面市場化改革之后,逐漸出現了“農民苦、農村窮、農業危險”的問題。目前農業勞動者約3.0億,占工農業勞動者總數的58%,中國處于農民時代,官僚等級特權傳統的生存土壤仍然深厚。

5、工人時代
鴉片戰爭以后,帝國主義在中國興辦了一批近代企業,由此產生了最早的一批中國產業工人。1919年中國工人接近200萬。1949年中國工人800萬。
新中國成立后,根據工業發展需要,從農村中發展了大量工人,工人數量上有了巨大的增長,1956年工人人數達到4651萬,并且整個工人階級隊伍的覺悟都得到極大提高。
在1956-1976年的20年時間里,中國工人階級為中國工業體系的建立、國家的進步發展、企業管理制度創造等各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真正成為了國家的主人。
1976-1978年,工人階級的地位開始發生了變化。1978年之后,城鄉資本力量逐步擴張,工人階級地位逐步下降。2003年以來,工人罷工開始逐步增多。
目前工業勞動者約2.2億,占工農業勞動者總數的42%,中國還沒有進入工人時代。

6、自由社員時代
人類的出現是向自然界爭取自由的勝利。人類的全部歷史,就是不斷爭取自由的歷史。資產階級以自由、人權為旗幟,向封建官僚統治發出挑戰,這是人類社會發展史上的巨大進步。馬克思預言:“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
這樣的一個“聯合體”實現后,勞動者就進入了全新的自由社員時代。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2. 為什么說莫言諾獎是個假貨?
  3.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4.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5. 元龍||美國欲吞并加拿大,打臉中國親美派!
  6. 俄羅斯停供歐洲天然氣,中國的機會來了?
  7. 華東某地方農村調研總結
  8. 哪些人不敢承認階級斗爭的客觀存在?
  9. ?齡勞動者:延遲退休、社保困境與超齡壓?
  10. 關于人工智能認為把毛主席稱呼為‘教員““不妥”的一些思考。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6. 到底誰“封建”?
  7. 掩耳盜鈴及其他
  8.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9.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10. 小崗村分田單干“合同書”之謎及其它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