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上的今天”——“一國兩制”避不開毛主席的偉大構想
鐘 聲
作為主流媒體的門戶網站,新浪網開辟《黨史上的今天》欄目,固然很好。但就今天的“一國兩制”話題而言,卻很難不讓人提出質疑,即怎么能把構想者和執行者劃為一談?毛主席當年的偉大構想能避得開?不妨請看新浪網消息:
【黨史上的今天:鄧小平提出解決香港問題
1979年3月29日,鄧小平在北京會見香港總督麥理浩時明確提出,1997年中國收回香港后,香港還可以搞資本主義。他說:我們歷來認為,香港主權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但香港又有它的特殊地位……】
所以說不能把構想者和執行者劃為一談,是因為1956年10月,毛主席就在解決臺灣問題時提出“一國兩制”的方針,即臺灣只要斷絕與美國的關系,與大陸和平統一,一切可以照舊。臺灣現在可以實行三民主義,可以同大陸通商……而1974年8l歲高齡的毛主席在長沙會見英國前首相希思,希恩后來回憶說:“毛主席又對我說,‘我們只剩下最后一個問題,那就是1997年我們要收回香港了’”,希思當即代表英國保證說:“1997年香港會有一個平穩的交接”。毛主席說:“我也是這樣想的,不過到那時,我們(他指了一下周恩來)就不在了”。接著他又指了一下70歲的鄧小平說,“具體事情由他們年青人去辦啦”。
估計看了上述回憶,凡有理智者都可看出,關于香港的“一國兩制”構想,不僅是毛主席生前所做,而且是在新中國成立后不久的1956年便開始謀劃的。特別是從“他又指了一下70歲的鄧小平說,‘具體事情由他們年青人去辦啦’”可見,毛主席甚至連日后的鄧小平注定統攬大權都想到了。當然,對鄧小平在中英《聯合聲明》中所作的“五十年不變”的承諾,直至成為香港回歸后英國屢屢揚言嚴格關注香港問題,就像是半個宗主國身份的惡果,責任則絕不該由仙逝二十多年了的毛主席來承擔了。
按理,水有源樹有根,作為主流媒體,披露和宣傳黨史,絕不該忽略甚至無視毛主席對香港回歸早已成竹在胸的偉大構想這一史實,只把這本來順理成章的業績戴在僅是執行者的鄧小平頭上。況且,關于“五十年不變”的承諾帶來的英國屢屢揚言嚴格關注香港問題的惡果,是否也該由當時雖非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但卻是最終決策者的鄧小平釀成的?而對此作為“一國兩制”的重要史實絕口不談,這一所謂的“黨史上的今天”,到底是以真實的黨史示人還是把黨史當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