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與“三失”:前因后果
“三不”者,國民經濟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者也。這是溫總理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原話。筆者總結的“三失”,指的是經濟管理中的失策、失衡、失控。強行推行養老雙軌制,致使國有企業“兩個退休高工不如一個事業單位的守門工”。強行大規模推行“國退民進”,“公減私進”,致使大批國有企業破產,上千萬職工下崗。長期不建或緩建保障房,卻縱容房地產商大上商品房,以致房價形同天價。在農村,長期不抓基本建設,特別是水利基礎建設,致使天旱水澇勞命傷農。這些是不是失策?光講讓一部分人富起來,致使東部越來越富,西部越來越窮,有錢的越來越有錢,沒錢的越來越沒錢,貧富差距急劇拉大;收入福利一味向“官本位”等傾斜,致使幾千上萬畢業生爭搶一個公務員位子,而不愿去工廠企業當工人,以致“民工荒”慌了的豈止一線勞力;光講又快又多發展,一味粗放黑排,搞GDP崇拜,環保不保,豈能不失衡?房價失控,物價失控,內需拉不動;基層、農村,大學生不愿去,農民進了城也不愿回去,致使農村勞力精力智力長期不“給力”,所謂“新農村”又新在哪兒?諸如此類,方方面面,都折射出一個“三失”的問題。
顯而易見,“三失”是因,“三不”是果,前因后果,造成了今天不公開的腐敗,不公平市場,不公正的國民待遇,最大的受害者就是“老公”。即公家、公益、集體的利益。
而要解決“三不”問題,就得找準“三失”的原因,及時果斷的對癥下藥,撥亂反正。為此,有關部門必須統一認識,勇于承認錯誤,勇于糾正錯誤,對錯誤的政策,錯誤的改革,錯誤的法規進行清理,予以取消,重新拿出科學的、有效的、有利于精神文明的政策法規來。果如此,才可能不被精蠅們見縫生蛆,趁機發難,才可能搞好經濟,惠及百姓,做大“民生”。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