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此一說:孩子是爹媽的鏡子,男人是女人的鏡子。
先說孩子那面鏡子。孩子身上為什么能照出爹媽的影子?有兩大因素。其一,孩子的模仿因素。人之初,性本沒有善惡,剛出生的孩子就是一張白紙。誰在這張白紙上涂上的第一筆色彩?是孩子自己。其實,孩子在白紙上開始描畫人生塑造自己形象時是有參照物或者說是模特的。那個參照物就是他(她)的爹媽。爹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句話放之四海而皆準。孩子無知,但孩子有覺,懵懂的孩子會在有意和無意間自覺或不自覺地全力模仿著爹媽:脾性、動作、聲音、眼神乃至一顰一笑的微小細節。我曾經設想過,假使孩子出生后只跟隨爹媽生活而不受社會環境及其他任何人事的熏染,孩子長大后會不會成為另一個他(她)的父(母)。這個因素里面孩子是主動的。其二,爹媽的示范因素。孩子什么都會模仿你,你不示范他(她)怎么模仿?孩子既然沒有選擇的能力,做家長的就該先過濾一下自己:哪些該說該做,那些不該說不該做,哪些萬萬不能在孩子面前說和做。盡量對孩子多施加積極意義的影響,努力減少可能會對孩子產生的負面影響。而且每日都要做到三省自身,發現疏漏趕緊補救,補救不及已經給孩子模仿了去的就及時借助外力(強力)糾偏,勿使模仿變成了本能。這個因素里面孩子是被動的。古代兩個與圣賢有關的故事堪與兩個因素匹配,一個是“孟母三遷”,一個是“曾子殺彘”。
有的孩子“出口成臟”,拿罵人當飯吃;有的孩子“出口成章”,不知罵人為何物。難道能簡單的歸結為“人之初,性本善”、“人之初,性本惡”?經常聽到有些做爹媽的咬牙切齒的咒罵自己的孩子如何如何愚頑無知,冥頑不化;也經常見到有些爹媽一提起自己的孩子就痛心疾首的抱怨孩子怎么怎么不爭氣,怎么怎么老虎的屁股摸不得。每遇到這種情景我就會不由自主地想:現在一味的咒罵、抱怨孩子,早先你干什么去了?
有什么樣的大人就有什么樣的孩子,絕非封建血統論里面講的所謂“龍生龍,鳳生鳳”。做爹媽的什么樣子,合不合格,孩子這面鏡子會真實的照給別人看的。
再說男人這面鏡子。封建時代的家庭分工模式是男主外女主內,所以就有了中國特色的名詞:外頭人,家里的(屋里的)。有個針對男人而言的順口溜:買得起馬配的起鞍,娶的起媳婦管的起飯。養家糊口是男人的天職,在外邊闖蕩自然是男人的本分。江湖兇險,男人在外闖蕩拼殺要承受多大的壓力?回到家來放松放松心情,享受享受屋里人的溫馨柔情,不應算是過分的要求。家里的呢?既然衣來伸手食來張口,能夠足不出戶安享外頭人的拼搏成果,也理應盡心盡力盡智將屬于自己的工作做足做好,最大限度的讓男人在家里過得舒適舒心舒坦些,并在男人出門前用心把男人拾掇的體面些光鮮些,讓男人有更佳的精神風貌,能更加信心百倍的投入新的戰場。
因此,男人一出家門,鏡子也隨即打開了。婆娘是勤是懶,是精是憨,稱職與否,根本不用實地考察,看一眼男人的穿戴、氣色就明白個八九不離十了。
現代社會早已經顛覆了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在家庭里,婦女已經頂起半邊天甚至多半邊天。同樣拼殺、同樣辛苦、同樣承受著工作的壓力,屋里人已經不再是純粹的屋里人,外頭人也不再是簡單意義的外頭人。不過相較而言,絕大多數家庭更多依賴的還是男人,男女家庭角色客觀上還存在著內外之別,男人的鏡子作用還沒有完全退化。“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紅塵滾滾之中,偶一顧盼,闖入眼簾是形色各異男男女女。女人不說,錢多也花枝錢少也招展,品牌檔次有天壤之別,款式卻大同小異。男人就大不同,油頭粉面者有之,蓬頭垢面者有之,衣著得體干凈利索者有之,踢里塔拉窩窩囊囊者有之,西裝革履昂首闊步者有之,弊履污衣縮頭聳肩者有之……只是因為家境有異、地位有差、氣質修養有別嗎?怕也未必。我想,男人這面鏡子多少還是能照出“家里的”形象的。也許女同胞不干了:“啊呀啊呀。你讓我怎么做?我成天跟著腚的給他要衣服洗?他就是個活邋遢仙,臟衣裳扒都扒不下來。就讓他穿著,漚在身上完事!”女同胞說的情況絕非少數,但我也想,男人不可能只有一身衣服,那身衣服洗干凈了,拿到男人臉前頭了,男人會堅強不屈的擲地有聲的說:“男子漢大丈夫,死也不換!”?也許有的女同胞又啊呀了:“啊呀哎呀。又不是他的丫鬟仆婦,又不是他的洗衣機,又不是……”好,就算不是,你是他的老婆吧,老婆給男人洗衣服擦皮鞋我看不出哪里有錯。你不肯洗,萬一有女人肯給他洗,你哭都晚了。
說男人是女人的鏡子絕非為大男子主義招魂揚幡,更沒有要把翻了身的女同胞再打回一百年前的企圖。我只是想說,男人就是男人,離不開女人的“打理”,女人千萬不要只顧打扮自己。話說回來,男人不要你打理,卻自己成天精心的打理自己,你可能離“下崗”不遠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