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地分了,人心散了,老百姓各戶顧各戶,人們都忙著去“抓錢”,一些不良風氣乘虛而入,“秋偷秋,麥偷麥,場光地凈偷白菜”是崗上村當時混亂狀況的真實寫照。村黨支部費了不少腦筋,想了不少辦法,但也往往按下葫蘆又浮起瓢。結果是靠管,管不住;靠壓,壓不服。
上面這段文字,是我偶然從一篇題為《村民<功德錄>》的文章中看到的。此文獲得了“河北省首屆鄉風文明建設創新案例”征文一等獎,并作為首篇被收入了《河北省首屆鄉風文明建設創新案例》一書(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2010年8月編印)。
自1978年12月以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便成為各大媒體、領導講話、機關公文、學生作文、干部理論學習心得體會、入黨申請書等等中出現頻率極高的一個詞匯,也是迄今為止30多年來最為神圣的一個名詞,其使用頻率堪與“改革開放”一詞比肩。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當說到我們國家的輝煌成就和嶄新氣象時,使用的最多、最標準、最規范、最權威的句式是這樣的:“粉碎‘四人幫’以后,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到了80年代末,干脆連前半句也略去了,直接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到了2008年,這句話又變成了“改革開放30年以來”(兩種說法,含義一樣)。及至2009年,舉國慶祝建國60周年時,媒體上最常見的說法是“反映了新中國成立60周年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以來的輝煌成就”。總之,“十一屆三中全會”被視為一個新的時代開啟的標志,是中國全面實行改革開放的標志,是“撥亂反正”的標志。按照中共黨史專著的說法,這次會議是我黨“繼遵義會議之后又一次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對這樣一次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特別”重要的會議,《村民<功德錄>》一文中的表述,給人的感覺是特別“另類”與“新鮮”,故記之。
藁城市崗上鎮崗上村:村民《功德錄》 http://www.hbjswm.gov.cn/hbwmw/zczt/xfwmcxal/hjal/ydj/200912/t20091221_904571.shtml |
河北文明網 時間:2009-12-21 14:13:00 |
創意單位:藁城市崗上鎮崗上村 推薦單位:藁城市文明辦 崗上村位于藁城市西部,全村共602戶,2442口人,2234畝耕地,2008年農民人均純收入7130元。建成高層住宅樓35棟,入住400余戶,建有一個藏書7.5萬冊的高標準圖書館。二十八年來,該村堅持用《功德錄》這一有效載體,記錄好人好事,加強對村民的正面教育,提高村民素質,培育了良好的村風民風。目前,《功德錄》已經記錄了148本,好人好事10萬多件。該村連續20多年保持了省級文明村榮譽稱號,1999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先進單位”榮譽稱號,2005年、2009年兩次被中央授予“全國文明村” 榮譽稱號。 一、《功德錄》形成的背景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地分了,人心散了,老百姓各戶顧各戶,人們都忙著去“抓錢”,一些不良風氣乘虛而入,“秋偷秋,麥偷麥,場光地凈偷白菜”是崗上村當時混亂狀況的真實寫照。村黨支部費了不少腦筋,想了不少辦法,但也往往按下葫蘆又浮起瓢。結果是靠管,管不住;靠壓,壓不服。 一件很平常的事使他們受到很大啟發。1982年麥收后的一個早晨,退伍軍人、共產黨員范振國把在自家門口撿到的一麻袋小麥主動交到村委會。村黨支部覺得在當時的情況下,能出現這樣的事確實難能可貴,決定用這件事對群眾進行一次教育。專門召開村民大會,對范振國拾金不昧的事跡大張旗鼓地進行表彰,還敲鑼打鼓為他家掛上“拾金不昧”光榮匾。范振國“拾金不昧”受到表彰,在群眾中引起了強烈反響。 這件小事,為什么引起這么大的震動?黨支部一班人經過反復思考,從中悟出一個道理:不管人們的思想觀念怎么變,但是人心向善、人心向上的思想主流卻始終不會變,及時發現群眾中的閃光點,對群眾中涌現出的好人好事及時宣傳表揚,不僅對本人是一種鞭策鼓勵,而且對民風、民氣有著扶正祛邪的作用。為此,他們決定建立崗上村好人好事登記本——《功德錄》,范振國的事跡是《功德錄》的開篇第一筆。 二、《功德錄》記錄的基本做法 1、完善制度。一是碰頭、會議制度。村兩委干部堅持每天到村委會碰頭,雷打不動,小結前一天《功德錄》的記錄宣傳情況;每個月至少有一次會議要對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和《功德錄》記錄情況進行專門研究。二是層層負責制度。村兩委干部分工負責,黨小組長、村民小組長、政工員包片、包戶。三是考核評比制度。把每個小組準確、及時、沒有遺漏地收集上報,作為考核政工員、黨小組長、村民小組長是否合格和評獎的重要依據。四是宣傳表彰制度。一方面對《功德錄》記錄的各類好人好事堅持每天在廣播喇叭上兩次廣播表揚,另一方面堅持半年初評,年底總評,召開全村表彰大會,為各類典型送牌匾、戴紅花。 2、健全隊伍。專門設置政工員、記錄員、廣播員“三員”,加強工作隊伍建設。一是推薦政工員。將全村劃分為6個村民小組,每組由群眾公開推舉選拔一名責任心強、德行高尚的人為政工員,專門負責收集好人好事。二是評選記錄員。由各村民小組推選,兩委班子再根據文化水平、個人素養、群眾基礎等條件,綜合評選出一名記錄員,負責全村好人好事的匯總整理記錄。三是明確廣播員。一方面明確了一名專職的廣播員。另一方面,村兩委干部及各小組政工員,人人都當廣播宣傳員。做到好人好事隨時發現,隨時上報,專人記錄,天天廣播。 3、舍得投入。一是在精力和時間上的投入。黨支部書記每天要記錄、點評各類好人好事,定期召集會議,研究怎么更好地發揮《功德錄》的作用。政工員、黨小組長、村民小組長等工作人員,每天都要抽出專門的時間收集、整理、記錄好人好事,還要定時廣播。二是在經費投入上,設立了專項資金,對政工員、廣播員、村民小組長進行獎補,對各類先進典型給予獎金、獎品的獎勵。為加強宣傳效果,投資4萬元建起了功德墻,將各類好人好事分類刻在碑上。 三、《功德錄》記錄的特點 《功德錄》在好人好事的收集、記錄、宣傳上,采取了既操作簡便,又容易讓群眾理解和接受的辦法,更加適應農民的實際,符合農村的風格。 1、村民反映情況簡便。以村民住宅樓院為單位,劃分6個村民小組,每組設有政工員。村民發現好人好事隨時就近向本小組政工員反映,政工員將情況核實后,報給村記錄員,記錄員把事件匯總、記錄下來。日常,村委會有專門值班人員,發現好人好事隨時可以到村委會反映。 2、好人好事記錄簡便。對各種好人好事的記錄,不進行分門別類,按事情發生的時間依次記錄,語言上也不用咬文嚼字,只要能說清什么時間、什么事、誰做的和簡單的事情經過就可以,一目了然,簡單明了。 3、兩委宣傳表揚簡便。廣播喇叭是宣傳表揚的主陣地,每天分早晚兩次定時對《功德錄》上的好人好事進行宣傳廣播,對較為典型的好人好事多次重復廣播。還將村里的典型人事編排成快板、三句半等節目,節慶日、農閑時節為群眾演出,用身邊的人、身邊的事教育村民。 四、《功德錄》的社會影響和成效 崗上村以《功德錄》為載體,不斷培育文明村風,實現了農民群眾的自我教育、自我約束、自我激勵,《功德錄》成為崗上村民的“新風榜”,誰榜上有名,誰就臉上光彩,村民都爭著做好事,爭著上《功德錄》。隨著新農村建設工作的不斷深入,他們先后把民主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村鎮規劃、村容村貌等合理化建議和建設性意見的提出者也納入了《功德錄》,實現了村民的民主議政、民主管理。幾年來,該村的街道修建、舊宅基地拆遷、商業街改造等,都是黨支部、村委會采納群眾意見,經過召開黨員、村民代表會議協調討論后做出的決定。在創建文明生態村活動中,廣大群眾積極響應黨支部號召,踴躍捐款,僅一周時間就捐款10萬余元,許多人還放棄自己掙錢的機會出義務工整修門前花池,栽植花草。2008年5月,汶川發生重大地震災害后,崗上村村民自發捐款近22萬元,先后組成了兩支26人的抗震救災志愿者隊伍,自駕車輛,自帶食品,奔赴災區開展抗震救災活動。他們的事跡被記入了《功德錄》。 如今,在崗上村,自行車不加鎖、門市不安卷閘門、樓房不安防盜網;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事,人們都爭著搶著做,遇到壞人壞事都敢站出來做斗爭,所以該村連續二十幾年沒發生過刑事案件。香港建技集團老總說:“我們投資選址選中了崗上村,除了便利的交通條件之外,正是看中了這里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社會環境。”目前,全村各類商業網點達到了200個,入村企業達到20余家。寬敞筆直的商業街、鱗次櫛比的生產廠房,無不顯示著崗上村的繁華,是良好的村風民德為崗上村的經濟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讓村民過上了文明富足的生活。 稿件來源:藁城市文明辦 編輯:馬婧 |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