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書
近年來,房地產業在中國的經濟舞臺上一路高歌猛進,勢不可擋;近一年來,房地產業又歷遭喝止,頗受微詞。在社會主義旗幟下,房地產業到底沖撞了社會主義的什么問題?
一、社會主義本質和解放生產力
改革開放以來,對社會主義本質的表述是:解放生產力,消滅剝削,防止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這樣的表述,其實是在當時無暇細究的特定歷史條件下,做出的權宜之論。社會主義的本質在馬列主義里早有定論:生產資料公有制,按勞分配。解放生產力僅僅是社會主義實踐的價值目標,實現結果。事物的本質必須是明確定性的,是模式的,不能更改遷就的。社會主義的本質更應如此。就像地球運動和地球本質一樣,地球人的爾虞我詐和平等博愛與地球本質無關,社會主義生產力的解放程度與社會主義本質無關。各種社會制度都要解放生產力;上述對社會主義本質的權宜表述,應該改定為:社會主義實踐的客觀結果(目標)是:解放生產力,消滅剝削。。。
這樣,資本主義解放生產力的卓越貢獻就有了恰當解答,社會主義解放生產力的優越方式才能堂皇正大地存在發展;國人也就不必為社會主義生產力的暫時落后而羞愧,又因羞愧而懷疑社會主義制度;社會主義的一系列理論問題就不用再躲躲閃閃,社會主義也就不必再使用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等一連串否定語來繁瑣圈定。
這樣,房地產業就被從社會主義本質的圣殿里禮送出來,并且也不能混跡于社會生產力,只能屈居于行業生產力的范疇。這樣,喝止房地產業,就不是喝止社會主義及其生產力。
怎樣解放生產力,怎樣推動生產力的快速發展,是任何體制的國家和任何國家的管理階層積極謀求存在發展的首要問題和根本問題。解放生產力的最有力、最有效的方式,莫過于從根本上徹底改變舊有的生產關系,重建全新的生產關系。在中國歷史上,秦始皇和毛澤東都是采用這一方式,讓他們成為了世界史上的政治明星;他們的名字,也因此成了極具價值的歷史符號。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的中國政治狀態是,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已經確立將近三十年,生產力需要進一步解放。公有制的生產關系已經是,雖然歷經波折任然不失為全新的生產關系。怎樣再解放,歷史選擇史稱中國總設計師的鄧小平制作方案,并且堅定地付諸實踐,獲得了決定性的巨大成功。改革開放的旗幟下面,是在保持公有制主體不變的基礎上,松動調控公有制中的部分要件,讓私有制有限制地復出。松動調控和適度限制表現了鄧小平高超的政治操控技巧。。術珍品,毛澤東在槍林彈雨戎馬倥傯之中完成了土地革命的大業,鄧小平在革命歌聲未絕于耳的情況下收獲了改革開放的全功,前后兩者對映成趣,成為世界政治變革的兩顆璀璨明珠。
螺旋攀升的人類歷史要求中國人民解放生產力的政治改革不斷前進,持之以恒。在保持公有制主體不變的基礎上,對生產力再度解放,與最初的改革方案相去三十年后,應該有相同,也有諸多不同。
首要的是將社會主義生產資料公有制,修改為生產資源公有制。因為資本資源比有形的生產資料更有使用價值,因為以信息資源領先的不依賴土地的可以用于生產的資源已經有越來越多之勢。這些資源同樣應該明確納入公有制體系。其次,公有制體系統轄的集體所有制,也必須任然保持。北京交通治堵措施里有一句潛臺詞就是:北京在某種程度上是北京人的北京。其實質是在捍衛承認公有制中的集體所有制。不與公有制發生抵觸就不違背解放生產力的基本原則。政府對房地產業的調控限制,是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捍衛承認公有制中的集體所有制。這種現象說明社會主義所有制既有資助生產力發展的可塑的柔性,也有保持其本質不可逾越的剛性。
松動、旋緊、調控公有制中的有關要件,調動和限制生產力中的不同因素,是解放生產力的又一輪實踐。松動和旋緊雙管齊下、靈活使用是一種政治的藝術;準確地把握政治經濟局勢,適時適度地運用政治操控技巧,直接決定著解放生產力的速度和效果。
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程度就是全社會科學思想和科學生產能力的綜合提高程度;社會生產力的測定標準就是針對前后經濟發展階段有機地系統地數學建模。簡單的產值比例和表面的生產規模擴展不是生產力發展的測定標準。
二、消滅剝削和利益分配
緊隨解放生產力之后的是消滅剝削和利益分配。
剝削就是對他人利益依法和違法的、合理和不合理的侵占。
剝削思想是指:主動實施剝削的主體,對合法和違法、合理和不合理的剝削,故意和非故意地給予正確的認識和解釋,并且希望全人類普遍接受。
剝削方式是:強制、欺詐、誤導。
剝削的三個主要通道是:公開地和隱蔽地私自占有原本公有的生產資料、資源;勞動資料、勞動產品的交換過程;孤立的生產勞動利益分配過程。
資本主義的剝削是合法的、合理的和程度合理的。
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剝削是違法的、不合理的以及低程度合法的、低程度合理的。低程度合法緣于管理思想和管理措施的滯后,低程度合理緣于管理缺失。
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不歡而散的時候,并不全部帶走剝削的宿主資本和權力,社會主義社會存在剝削的思想和行為就因此在所難免。
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剝削任然寄生在資本和權力之中,散存散見于各個社會層面和各個經濟階層;一般的資本和權力高度集中的區域也是高密度剝削的來源區域;一般的資本和權力的集中程度,也對應剝削的程度,同時正面反映民主程度。
不使剝削思想形成體系,不使剝削行為形成規模是生產力發展方向的測定標準;也是社會主義進步的測定標準。
定義剝削的依據是馬克思的剩余價值論。可是,剩余價值論不僅沒有隨生產力的飛速發展而繼之于相應的理論發展,繼之于更深入的詮釋,并且多年來被束之高閣,總不提及。認識的遙遙落后,造成理論的落后,理論的落后造成指導思想的落后和混亂,實踐活動的重重困難也就在所難免。房地產業與政府、與社會的種種糾結,足于管窺蠡測這一推論。
勞動產品分配,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應該明確為:生產勞動利益分配。
因為:一是勞動產品的價格和價值極易混淆,經常混淆,并且只有價值才能說明問題;二是具體的勞動產品的背后,經常隱藏的是價格自我制定。生產商名正言順地把滯銷產品當做工資發給職工;銀行主管把職工個人存、貸款數量直接連系職工收入;管理部門把管理的具體指標直接連系基層管理人員收入,都是在混淆價格和價值,都不是公平公正的利益分配,都是表象的產品惹得禍。
與剩余價值理論相連的還有按勞分配的勞。勞動的內涵雖然早有確定,可是勞動的實質表達卻退避三舍。除了原有的時間標準外,再沒有別的明確標準;僅僅按勞動時間分配又顯失公平。在標準成分嚴重缺失的情況下,按什么分配?然而分配卻照分不誤,并且洋洋自得。此情此景的分配大體采用三種方式:一是不能令人民信服的糊涂方式;二是自喻公平的資本唯上、條件先決方式;三是有意無意地對依法違法利用的生產資源的成本不計在內,并且混為支配分配者的正當收入。當前對分配方式的原則規定是:以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并存。上述三種分配方式是并存,還是為主,還是另有隸屬。勞動管理階層如果已有規定,就應該及時給以更清楚更開放的解釋,使得家喻戶曉、人人明白。如果尚未規定,不妨盡早盡快規定出來,以解燃眉之急。
一般的認識足于認識,這里要求的并不是拿出已有的現有的修訂過的任然可以繼續修訂的工資制度,而是不論什么樣的工資制度都能夠對接社會勞動價值的對接制度。
房地產業的巨大財富,是以怎樣的分配方式得來的,應該不外乎上述幾種方式。明確表述社會主義的相關概念,應該是全票贊成的事情,尤其是房地產業的領袖階層。因為他們可以因此不必蒙受不白之冤。對下層,對人民剝削與否,是舉證辯解,還是坦言不諱,還是保持沉默?這里已經沒有階級斗爭,可以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但是不能聽之任之。
公有制的第一要義就是無條件地讓公有的生產資料、資源參與社會利益分配。籠統的生產勞動經濟效益,不是直接操控本效益的個人和群體的效益,是社會的總體效益。起碼要扣除產生效益過程中消耗的生產資源成本,扣除由此產生的負面效應需要支付的經濟費用,才可以計算個人和群體的勞動所產生的效益。否則,巨大的生產資源消耗所產生的利害,就會出現顛倒承受分配。權力、資本和生產資源高度集中的部門、系統和團體,大部分具有這種利害顛倒承受分配的清晰現象。
勞動價值的明晰化,承接勞動質量的明晰化,相對明確的勞動質量才能作為分配依據;質量已經是數學問題。一般的數學可以規定一般的社會問題。
雖然不使用馬克思的剩余價值理論也可以說明剝削,也可以進行表面的合理分配。可是盡職盡責,盡力而為要求我們,為了真正的合理的勞動利益分配,必須使勞動價值最大程度地明晰化。最大程度就是:能夠滿足現階段一般高等數學手段的解釋和界定。
三、勞動定義和勞動的明確區分
第一、勞動定義
勞動者、勞動對象、勞動者的體力和智力向勞動對象實施作用的過程即勞動過程,三者構成勞動的完整內涵。換言之,就是:勞動者支付自身的智力和體力對勞動對象實施作用。符合這一內涵,就可以稱之為人類勞動。
勞動者、勞動對象、勞動過程都是自然概念,本身都不具有政治色彩,沒有思想傾向。
房地產業中的人群支付體力和智力對房地產業實施作用,應該享受利益分配,這是沒有錯的。怎樣享受利益分配是緊隨其后的問題。
第二、以勞動本質為標準的勞動劃分
針對在勞動中支付智力、體力的比例,勞動可以分為簡單勞動、半復雜勞動、和復雜勞動。這也是對勞動的自然形態描述,體現了勞動的內在公平。
對其進行程度質量表述,可以作為勞動標準的重要依據。勞動的復雜程度和時間標準,可以相對完整地構造勞動的外在形式,可以用于對勞動做出質量衡量。獲得度量的勞動,才可以作為社會利益分配的一個主要依據。
下述的各類勞動都應以此作為勞動價值的衡量標準。
第三、以勞動表象為標準的勞動劃分
以表象為標準,勞動分為生產勞動和管理勞動兩大體系;參與其中的勞動者相應分為生產勞動系和管理勞動系。其中體現了勞動的客觀公平。
(一)生產勞動分類
生產勞動分為:直接針對人類基本生活生產的基本勞動、間接針對人類生活生產的間接勞動、針對生活生產發展的發展勞動、滿足人類精神需要的文化勞動、和負責上述勞動服務的服務勞動。
基本勞動包括:水源、食物、服裝、居住、交通、煤炭、電力等直接用于生活生產的行業生產勞動。
間接勞動包括:滿足上述行業生產勞動需要的前提勞動和派生勞動以及生活生產工具制造等勞動。
發展勞動包括:基礎教育、基礎科學推廣、高端科學研發、勞動資源維護保養等勞動。
文化勞動包括:思想精神產品、游戲娛樂產品的生產等勞動。
服務勞動包括:商業貿易、工商行政、稅收金融等。稅收金融勞動的低端為生產勞動服務,高端為下述的管理勞動服務,是生產勞動和管理勞動的紐帶。
(二)管理勞動分層
管理勞動分為:低層、中層、高層三個層次。管理勞動和管理過程基本對應國家政府管理的機構設置,高層管理勞動人員和高層管理基本對應國家政府的高層管理人員和高層管理。
管理勞動者與時下的公務員,就管理的內容、形式來說,是基本一致的。但是,公務員的稱謂有如下不妥:
中國的社會主義確立之后,管理勞動機構做了基本的歷史對接,管理勞動的名稱卻不肯從惡,借用了舶來品的革命干部。革命干部的舊稱棄之不用,是因為革命無需再革。于是又借用舶來的公務員。公務員的職責自然是公共事務的管理和服務,舍棄管理服務的明確實際,選取公務的寬泛含混,既失去了管理勞動的基本歷史對接,又拉大了漢語和社會主義的語義,名稱的價值意義就此大打折扣。國際接軌,有適與不適之分;借鑒不等同于借用名稱。
資本主義國家用公務冠名,非常恰當,因為他們把一切社會問題統稱公務問題,其天賦人權也因此左右逢源,自由進退。
社會主義國家使用管理服務勞動則比較恰當,主要是因為剝削尚在,社會主義人權也可以因此一吐為快。
公務工作不明確其基本勞動屬性,就會形成理論缺憾。加上公仆,加上服務意識,不加勞動,也無補于事。
管理服務勞動更確切地應該稱之為服務勞動,因為管理的本質是針對勞動秩序的服務。它與生產勞動中的服務勞動根本不同,生產勞動中的服務勞動目標是滿足具體的生產勞動需要;管理勞動中的勞動服務目標是:勞動秩序及其需要的勞動力使用分配、勞動利益分配、勞動方向的確定。
管理服務勞動的歷史也相應明確為:原始蒙昧服務、統治暴力管理服務、強制管理服務、文明純粹服務。其中統治暴力管理服務對應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強制管理服務對應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文明純粹服務對應成熟社會主義和高級社會主義階段。這種連續遞進的從蒙昧到文明的管理服務表象,在現實的家庭管理服務和個人的自我管理中也可以找到縮影。
現階段的針對勞動者的勞動之所以稱之為管理勞動,而不稱之為服務勞動的依據是:針對勞動者的勞動服務,服務的主要手段是制定和實施制度,制度中包含著兩個明顯的思想傾向,即懲罰、限制傾向和要求、勸導、獎勵、承諾傾向;這種服務與勞動者之間,又必須保持一個相對的平衡狀態,平衡狀態折射到社會制度層面,就客觀地顯示出兩種制度傾向內容的分配比重。現階段的社會主義的綜合制度中,雖然懲罰比重已經明顯下降,可是限制比重任然大于獎勵和承諾比重,所以應該稱之為管理勞動。等待獎勵、承諾比重大于限制比重以后,才能改稱純粹服務勞動。
名正言順,制出行隨,應聲而來的是和諧社會。
生產勞動和管理勞動的關系是平等的,后者為前者服務,前者在勞動秩序上服從后者。
第四、受參與勞動的權限制約的實際勞動層次確認
這是受勞動者個人的體力智力、知識文化素質、資本和資源使用、有形無形的勞動工具和勞動場地使用的綜合制約的勞動層次表現,是現實生產力洗禮社會成員而顯現的相對明確的勞動層次。其中的資本、資源、勞動工具和場地使用是關鍵制約因素。
這種確認揭示了勞動權力的不公平現狀。不公平的原因在于勞動職位等同于勞動收入,在于資本、資源、有形無形的勞動工具和勞動場地所具有的社會價值與個人能力、個人勞動混為一談。
與表象勞動相同,實際勞動層次也表現為生產勞動和管理勞動兩大體系。
第一、生產勞動系
受個人參與勞動的權限制約的生產勞動系確認為:單元生產勞動階層、團體生產勞動階層、集團生產勞動階層。
集團生產勞動又分為國家集團生產勞動和個人集團生產勞動。國家集團生產勞動與個人集團生產勞動,都是獨立的多種多類存在,僅僅以經濟利益為目標。兩者都在自身內部設置了完整的管理勞動體系。團體勞動僅有簡單的管理勞動。
第二、管理勞動系
以個人勞動權限為制約的管理勞動系,勞動權限的主要內容是個人智力、體力和個人知識文化素質。
實際的管理勞動以表象和職責界定,屬于對應生產勞動的管理勞動;以勞動權限界定,它屬于對應集團生產勞動的集團管理勞動。
管理勞動系即國家政府機構,它是國家內部唯一的國家勞動管理集團,它只有并行的法律和行政體系和下行的高、中、低三個層次劃分;沒有下位的團體勞動、單元勞動區別。國家政府管理體現勞動管理的基本方向、最高權力和最大權限,對上述所有勞動負責服務,是國家權力的實體、象征和代表。決定國家的政治方向,指導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支配經濟利益的分配。
由此產生了勞動管理的交叉問題,即國家政府的管理勞動與獨立的國家、個人集團生產勞動及團體生產勞動內部的管理勞動之間的交叉管理。二者發生矛盾的情況下,毫無疑問,國家和個人集團及團體生產勞動內部的勞動管理,必須服從國家政府的管理。
工人,農民都是依據勞動表象分類的歷史勞動類別。
工人中的大部分,現在已經脫離了以前依附的生產資料,一小部分任然依附在以生產場地為主的原有的生產資料之上,在機制轉換中,他們及其繼承者中的大部分歸屬于單元勞動階層。
農民中的大部分,任然依附在以土地為主的生產資料之上,一小部分已經轉移到其他勞動行業,在機制轉換中,他們及其繼承者中的大部分也歸屬于單元勞動階層。
上述兩類人員構成了單元勞動階層的主要成分。
原有的手工業者、工人、農民、城鎮居民中的一部分發展形成了團體勞動階層的主要成分。
原有的轉變、未轉變、正在轉變的國有大型勞動行業的主持者、新型的新發展的大型勞動行業的主持者、大量資本擁有者,轉化形成了集團生產勞動階層的主要成分。
上述明確區分的三種勞動,第一種是自然本質的勞動區分,體現勞動的本質公平;第二種是客觀的社會的勞動區分,說明勞動的客觀公平;第三種是社會的實際的勞動層次確認,揭示勞動的實際不公平。
管理勞動的重要手段是制定制度和實施制度,制度制定實施的監督權只有交給制度內容的最大利害關系群體才能具有最大效力。
管理勞動要明確規定包括自身在內的所有勞動者,對資本、資源、有形無形的勞動工具和勞動場地的公平使用。
管理勞動的價值與被管理群體對應時間內實現的經濟效益是一種間接的關系,扣除各種基礎因素才能作為考評依據。
管理勞動價值可以使用否定證據來反證。
管理勞動的管理時間是衡量管理勞動價值的一個重要依據,需要區別的是任職時間和責任時間。管理時間長于任職時間,因為任職時間內制定的管理制度及其影響在任職時間結束以后還會有限地延續。責任時間長于任職時間,因為諸多的正負管理效果在任職時間結束以后才能顯現出來。
責任時間的確定和明確責任承擔的比重是制約管理勞動的重要方法。據此形成管理管理勞動者的管理制度,交付管理內容的最大利害關系群體監督實施,管理活動才能臻于完整。
以管理管理勞動者為例,即以原來的干部管理和現時的公務員管理為例:
監督管理自以為是的錯位安排,傳統習慣的自我監督安排,是產生腐敗的一個重要根源。
干部去職以后,就不再承擔任何后果責任,顯然存在著時間差的管理漏洞,這個漏洞是產生腐敗的又一個重要根源。
同理,上述錯誤也掩蓋了管理勞動的真正價值,使其不能明確體現,明確衡量。糾正上述錯誤,是明確承認管理勞動價值的需要,是勞動管理健康實施,健康發展的需要。
對勞動的外在形式進行科學的社會區分,是具有思想傾向的。含糊的、籠統的、準確的區分,代表了不同的利益關系。曾經的體力勞動、腦力勞動劃分,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馬克思經典的剝削階級論斷等等,都是在對勞動的外在形式進行有方向的定義。
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劃分,依據的是樸素的勞動表象,不能實用于科學理論。因為自有勞動以來勞動的實施都是智力和體力的混同實施。白癡對事物的簡單作用不是勞動;霍金的手指勞動實施與大腦勞動相比雖然微乎其微,但是也根本不能或缺,手指不動,他的勞動也就嘎然而止;兩者的作用也難分主次輕重。
社會勞動自從出現以來最基本的需要就是勞動的有序性。有序性的實現需要的是組織管理,組織管理必然要同時支出智力和體力,符合勞動內涵的實踐活動,只能也必須稱之為勞動。加以限制就是管理勞動;與之相對獨立存在的,針對自然勞動對象的勞動,應該限制為生產勞動。
管理勞動是生產勞動的被動產物,附著在生產勞動之上,為生產勞動提供管理服務,推動、指導和限制生產勞動實踐。二者僅僅是勞動位置和勞動對象的不同,公有制規定了他們的勞動、經濟、政治地位必須完全相同。
管理活動只能是一種勞動,也僅僅是一種勞動。歷史上加以神化的管理勞動,一方面是因為人民在局限的生產力和局限的思想文化背景下的錯覺而給予盲目地夸張和支持,一方面是管理勞動階層一見有利可圖就有意無意地自作多情。天子、天才、上帝、神權神授、先知先覺都是這樣打造出來的。孔子的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在當時已經是相當客觀的評價了。要求孔子深入論述治人者勞心也勞力,治于人者勞力也勞心,那是對歷史圣人的求全責備。
思想巨匠馬克思未能做出上述層次的歸納,與他的能力智慧毫無關系。除了當時的歷史局限和歷史需要外,一個重要原因是緣于他的歷史責任和社會義憤。面對血腥的、殘酷的人類歷史,馬克思堅定地把管理勞動排斥于勞動之外,僅僅就它攜帶的惡果,特別為它量身定做了一個統治剝削階級的惡名。這是馬列主義者們的唯一私情。承認這一私情無損于他們的光輝形象,并且可以滿足資產階級的報復心理:無產階級領袖也不是絕對沒有私情。管理勞動從原始部落開始,部落首領和他的助手們形成了最初的管理階層,經過原始公社,進入奴隸社會以后,管理階層利用管理權和管理機會,開始瘋狂追逐個人和集團利益,從而蛻變為統治剝削階級。但是,它所擔負的生產管理職責根本不能卸下,他們毫無顧忌地執意卸下的時刻,也是這個統治剝削集團走向滅亡的時刻。既要滿足自身的物質、精神私欲,又要擺脫不能擺脫的社會責任,每個統治剝削集團都是無一例外的在這種無奈和痛苦之中走向滅亡的。在統治剝削階級接近完全滅亡的時候,給他們于恰當的名分和公正合法的歷史地位,是科學的精神,也是大公無私的精神。這是對勞動進行科學的社會分類的歷史意義。科學分類的現實意義理所當然地大于歷史意義。
管理勞動的定義,把社會主義前后的管理勞動可以明確區別開來。以前的統治剝削階級的管理勞動是客觀的、被動的、消極的,是以首先滿足自身利益為前提的;以后的社會主義管理階層的管理勞動是主客觀并行的、主動的、積極的,雖然、即使摻雜了個人和集體利益,也是以管理社會勞動為前提的。有了明確的定義,管理和統治就可以嚴格區別開來。
任何事物由于都要遵循一定的運動規律,運動主體的分子在運動過程中都會具有順序性和層次性,勞動過程也不例外。處于社會主義勞動過程的離心最遠層、最外層的是由原來的農民、工人及其繼承者們的大部分組成的單元勞動階層。
單元勞動階層沒有個人資本投資,沒有個人主持的規模勞動生產,只是以個人的智力和體力參與社會勞動。由于與管理勞動中心較大的相對距離,以及由此導致的新型生產力必需的信息量的相對缺失,科學文化上不對等的接受教育,先進生產工具、科學技術的極少使用,致使單元勞動階層在思想意識上相對落后,呈分散型的勞動在勞動能力上也相對低下。勞動能力的相對低下,使他們爭取正當利益和正當地位的能力也相對低下。相對落后的思想意識會使他們產生一種非常不良的盲從意識。盲從意識是一種普遍存在的膚淺的社會意識,是在認識材料嚴重缺失的情況下,由部分表象和單一感覺以偏概全、直接形成的非科學的從眾跟風隨俗意識。怎樣對待這種盲從意識,是管理勞動系的基本態度。
對于盲從的窘態,不應該施與精神愚弄。房地產業歡呼出來的一大批房奴,就是兩眼無奈,滿面窘態。
以小型城鎮戶口換取農民土地,就是一種價值明顯不對等的交換。如果地方政府受請聯手房地產業,采取強制推行動搖基礎、撞擊底線的措施,使用管理權換取解放生產力,結果必然適得其反,造成社會混亂。
居于單元勞動階層以上的是團體勞動階層,他們是具有小量資本,簡單的生產規模,簡單的生產環節,生產單一或少量品種的個人家庭聯合或者合股組織的勞動生產團體。
居于團體勞動階層以上的是集團勞動階層,它是團體勞動階層的巨大膨脹體或者多元多層多重附加體;它的資本運作足于在金融市場產生明顯影響;它具有多方社會觸角,具有多種社會特征,具備多種社會功能;它是跨行業、跨領域的龐大的集約生產勞動團體。它本身具有層次清楚的勞動管理架構,具有明確的生產勞動和管理勞動劃分,其運行速度效率甚至大于政府機構的速度效率。
當然,明確的定義無力消滅剝削及剝削思想,消滅剝削及其思想的任務,只能由先進的生產力及其引發的更加科學的思想去完成。自從社會主義制度確立以后,剝削制度和剝削階級就永遠地退出了歷史舞臺,根本沒有復辟的絲毫可能。因為生產力是絕對不會倒退的。蛻落的蛇皮,永遠不會再返回到蛇的身上。中國歷史上的袁世凱和溥儀都曾不失時機地從不同的角度做過嘗試,都是同樣的否定結論。與剝削階級相連的階級斗爭,也注定不復存在。局部存在的剝削思想和剝削行為,由強勁發展的生產力和日新月異的科學思想去進行克服和消除,已經必勝無疑,僅存時間問題。因此暴力專政的暴力程度也必將逐步弱化,迅速弱化。
公務員稱謂不與歷史的管理勞動稱謂基本對接,公務員工作不稱為勞動,就沒有上述明確的社會意義。
管理服務勞動的發展方向是放棄管理保留服務,與我國公務員工作的發展方向完全一致。
四、社會主義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
社會主義的基本矛盾是:生產力發展的無序性和生產管理的有序性的矛盾;是最高管理階層與下屬的各個階層之間的具體利益矛盾。
現階段的一般矛盾是:高級勞動管理階層,即國家政府管理階層及其隸屬,對單元勞動階層、團體勞動階層的管理矛盾。
對現階段的主要矛盾,目前的公開闡述是: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與相對落后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這是把共產主義高級階段的主要矛盾借用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政治理論的青黃不接、寅吃卯糧。
為了維持既定的生產關系,為了保護和發展國家生產力,最高勞動管理階層組成了中央和各級地方政府,并且搭建了縱向的系統環節,以保證管理政策的實施。
以國家政府為載體的高級管理勞動階層是當之無愧、義不容辭的社會矛盾的主導方面。
單元勞動階層和團體勞動階層自身既沒有雄厚的經濟基礎,也沒有完整的勞動管理思想和管理體系,他們在勞動過程中與國家政府的勞動管理構不成客觀對抗。
集團勞動階層,為了獲取巨大的經濟利益,并打造實現經濟利益所需的榮譽形象,在集團內部形成了成熟的管理思想,建立了完整的管理層次架構,總結了各種成功的管理經驗,并且大量地延攬高級勞動力,以可以隨意變換的優厚的利益吸收攜帶著先進科學思想和科學技術的人才,積累了雄厚的資金支持,形成先進生產力的有力支撐,具有與政府管理對抗的基本能力。
減少、克服和消滅集團生產勞動中存在的相對大密度的剝削思想和剝削行為,以及把它的生產勞動限制在國家要求以內,已經成為社會主義現階段的主要矛盾;國家政府高級勞動管理階層和集團生產勞動管理階層是社會主義現階段的主要矛盾方面。
國家政府的勞動管理目標是,國家總體生產力的發展及相應的國家經濟利益的巨大積累,集團生產勞動階層的勞動管理目標是集團本身的生產力發展和本身經濟利益的巨大增長。二者由于管理目標的分歧,形成管理的矛盾。集團內部的高級管理階層為了自身的存在發展,就要以自身具備的能力主持自己的管理行為,政府高級管理勞動階層和集團內部的高級管理勞動階層就由此構成了矛盾的雙方。
處于現實的生產關系和現實的經濟基礎之上的這一矛盾,不會形成絕然對立,不會形成你死我活的階級斗爭;二者必然是以相互此消彼長的形式長期存在,并且在矛盾對抗中相互化解分歧,相互壯大發展;尤其是集團生產勞動階層,會在大量吸納單元和團體勞動中更加壯大,單元和團體勞動,最終都要消失在集團勞動之中。幾個或者幾組聯合的集團生產勞動最終完整地穩固地與國家政府形成一體化,從而踏入社會主義的高級階段。
目前,在力量對比上,國家政府管理階層是主動的,優勢的;由于要兼顧全社會的解放生產力和多方利益,自身的主動和優勢又被相應地大量抵消,與集團生產勞動階層時常形成勢力對峙局面。各種污染的形成和長期大范圍存在,就是這種對峙的一個說明,就是社會主義主要矛盾的一種具體表現。
面對現實的個人集團生產勞動階層對待這一矛盾的選擇有三:堅持對峙,等待國家政府出現管理失誤,司機獲取更大利益;放棄對峙,放棄部分利益的獲取;完全或者部分地改頭換面轉作慈善、公益或教育事業。
國家政府管理階層對待這一矛盾的選擇是:確保國家集團生產勞動階層的主導地位,利用個人集團生產勞動管理階層有效地管理部分社會生產,減輕國家政府管理費用;利用集團生產勞動的凝聚力,凝聚部分單元勞動階層,使離散的勞動形成合力,實施更有效的集中勞動;從而使部分單元勞動階層具有局部的穩定生產和穩定生活;限制集團勞動階層對于科學思想和科學技術的壟斷和獨占;限制其膨脹的經濟擴張、資本擴張和社會擴張;避免其聯手區域地方政府的管理人員,潛行損傷政府的管理措施;不使其形成地域壟斷和行業壟斷。
在剝削徹底消失以前,社會生產力一直領先于勞動管理,在剝削徹底消失以后,勞動管理就會領先于社會生產力。代表全社會意愿的勞動管理就要提出一系列的需求,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與相對落后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就會成為真正的主要矛盾,進入高級階段以后又會降格為一般矛盾。
剝削的消失是必然的。作為社會歷史現象的剝削是在人類 賴于生存的物質匱乏的基礎上形成的,失去物質匱乏,就失去了剝削的前提。高度發展的社會生產力把物質匱乏徹底送入人類歷史的時候,就是剝削徹底消失的時候。
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剝削消失的時間和空間,可以從社會生產力發展、物質精神財富積累、社會個人物質精神財富需求量三類相關的滿足率中逐步顯現出來。
與剝削消失一樣,資本主義制度下的私有制消失,也可以從三類相關的滿足率中逐步顯現出來。
五、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
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難解難分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兩者是統一事物的兩個并存方面,而是沒有明確開列以下兩個問題。
第一、社會主義公有制的生產資料、資源,毫無條件地參與社會利益分配,并且除去必要扣除外,全部反饋人民。
第二、社會主義制度能夠公平公正地,不是恩賜或慈善地對待相對落后,具有盲從意識的單元勞動階層,并且給予他們應有的經濟地位和政治地位。
這就是社會主義區別于資本主義的根本所在。
原始公社是以自然人為主的單元勞動公有制形態,奴隸社會是產生了奴隸主的具有初等管理規模的單元勞動私有制形態,封建社會是以地主為主體的團體勞動私有制形態,資本主義社會是以個人資本家為主體的集團勞動私有制形態,社會主義社會是以單元勞動為基礎,以個人集團勞動和國家集團勞動并存為主體的公有制形態。
資本主義國家為了在巨大的生產力下平衡社會力量對比,就要在人權保障、人人平等的口號下,悄悄旋緊私有制的螺母;就要把原來規定的合理剝削逐步變為不合理的剝削而加于取締;就要不斷地調節私有制和國家統轄生產資源的比例,使國家統轄的生產資源比重越來越大;并把資本大量地引向接近社會主義方向的社會保險、慈善救助和公益事業,這就為和平過渡社會主義準備了初步的經濟條件。資本主義國家有可能和平過渡為社會主義國家,資本主義也有望漸變蛻化為社會主義。
以往歷史的管理勞動階層,即馬克思所稱的統治剝削階級對待人民的盲從意識的態度是一直一致的欺騙利用。人人平等、天賦人權,經常掩蓋的是不平等。
現在的管理勞動階層,對單元勞動階層的盲從意識必須給予明確的理解和保護,并且在他們沒有清楚認識和清楚要求的情況下,也要給他們留足他們應得的經濟利益和政治利益。這是起碼的管理道德,否則就是不道德的管理。換言之,公平對待單元勞動階層的政治、經濟利益,是起碼的政治道德,否則就是不道德的政治。一切的一切理論依據就是:社會主義的生產關系秉承的是生產資料、生產資源公有制。
二零一一年一月十日。術珍品,
房地產業提醒的社會主義問題6
錫 書
六、人類的本能和勞動工具
人的手腳在長期的勞動中,練就了各種技巧,這種技巧在人類繁衍過程中又融入到人體之中,和人體中的原有的動物的本能相加,形成更高的新的本能。人類的勞動經驗和智慧分成兩個轉化方向,一是隨手腳和感官一起轉化為人類的本能,從肢體反映和智能文明素質上表現出人類的進步;二是根據生產勞動的需要制造出越來越先進的生產勞動工具,從現實生產勞動能力上表現出人類的進步。
人類的勞動是為了獲取自身存在所需要的各種利益,分散的利益具有諸多的排斥獲取的條件,集中地有序的勞動可以相對多的滿足這些條件,也就可以獲取相對顯著的利益。有序的勞動需要有效的勞動管理,管理勞動的成員逐步擴大發展形成了勞動管理階層。
勞動管理階層在實施管理的過程中,根據自己的主觀愿望采取了各種各樣的方式方法。
主觀愿望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為了個人和集團的主觀愿望,一方面是為了人類社會的主觀愿望。兩個主觀愿望不會決然分開,決然分開的結果就是管理勞動的終止。兩者只是以不同的比重存在于不同的歷史階段。
主觀愿望從個人和集團利益出發,采取的方式方法以粗暴強制的面貌出現;主觀愿望從人類社會利益出發,采取的方式方法以疏導引領的面貌出現。
主觀愿望從人類社會利益出發,采取的方式方法又有簡單和科學的區別。
單純利用人的本能和單純利用善良的社會愿望都是簡單的方式方法。前者的方向可以導致殘酷的人身剝削,后者的方向是永遠不能實現的宗教幻想。
勞動管理階層早就發現了人類的生產力潛藏在人類本能之中的秘密,并且有史以來、一如既往地成功地利用至今;從不懷疑它的正確,從不顧慮它的代價。
源于一般動物的本能,人類具有首先滿足自身物質和精神利益的自私性,基本的自私性是客觀的正確的,無可厚非的。從基本的自私出發,人類的本能分為兩個指向,一個是指向一般動物的帶有自欺的本性,一個是指向遵循有序勞動規律的自律的本性。自欺性形成人類的卑劣品質,自律性形成人類的優良品質。自欺性是在基本滿足自身物質精神需求之后,任然無止境地盲目的紛亂的為自身爭取利益,并且從他人的勞動中奪取利益,直至用損害巨大的公共利益滿足自身的微小利益;自律性是在基本滿足自身物質精神需求之后,自覺地服從公共利益,繼續為公共利益付出個人勞動,直至使用自身的基本利益,換取巨大的公共利益。人類的自律性是人類社會性的核心,人類的自欺性是人類本能的基本構成成分。人類的自律性最終大于人類的自欺性,從而帶動人類的進步。
人類的自欺性,是一種客觀存在,是人類的自然屬性。人類要有方向地發展運動,就難免形成內部和外部的阻力因素。內部阻力因素表現為人類的自欺本能現象。自欺在個人自身表現為極端地自尊自信、自恨自責直至自殘;在家庭和共有利害關系人群上表現為爾虞我詐和相互傾軋;在社會上表現為人體屠殺的軍事戰爭以及政治、法律和經濟剝削。自欺僅僅是人類本能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利用人類的本能就不能摘除人類的自欺內含,即使排除不能排除的勞動管理階層的個人意愿。
以中國為例,社會主義以前的利用人類本能主要的是基于剝削的目的,以后的利用是基于別無選擇、兩害相權取其輕的策略構想,是局限于歷史的合理的決策。
北京的交通擁堵,深層原因是包括房地產業在內的經濟不暢,更深層原因是包括所有制問題在內的政治不暢。具體的是高度積累、閑置了大量的先進勞動工具和科學思想,以及本能指導下的無序勞動。造成這種尷尬的原因不是管理勞動的管理失誤和自私自利,而是力不從心;是駕馭人類本能的力不從心,是駕馭本能中的自欺內含的力不從心。中外社會現實的通貨膨脹、經濟危機等等都是從不同方向無情地揭示這一問題。
經濟浪潮中此起彼伏、群起仿效的無數價格推手,社會勞動管理中四通八達的潛規則以及官場腐敗、結黨營私,根本不顧及所有制的框架界線,根本不顧及國民經濟的邊緣限制。個別集團勞動的巨大財富積累,不能等同于生產力的發展現象。因為他們的財富的很大成分來自于他們的勞動不因公眾的利害而行止,不是他們自喻的英雄氣魄和過人才智所使然。
歷史的獨裁和民主是一個勞動關系的兩個方面,現代的勞動管理應該將獨裁改稱為勞動管理重點個人決定。個人決定與民主本身是正常的關系,沒有好壞對錯之分。區別在于,個人決定的提出和實踐的依據所包含的私利成分的多少和科學依據的多少。舍棄兩個多少,妄議獨裁和民主,都是無稽之談。
彷徨于個人和社會利益之間,科學依據偏少的個人決定必定產生不良的管理結果;不顧社會利益,站在個人和集團利益之上的個人決定是卑劣的管理決定,必定產生顯性或者隱性的管理惡果;充滿私利的個人決定就是獨裁。卑劣的管理經常故意顛倒混淆民主與集中以及民主與法制的正常關系;實質是利用民主范圍的可以伸縮歪曲民主,利用管理權限的可以進退歪曲勞動管理。
沒有針對管理勞動的明確定義和明確法則,受到法律制裁和震懾的經濟犯罪和腐敗官員,就有理由大呼冤枉和心理不平。振振有詞的神圣法律也只能對此保持沉默。
不對生產關系作相應的根本調整,經濟學家們自圓其說的精辟理論就會收效甚微,因為經濟發展的最根本的指導不會是經濟本身;勞動管理層出不窮的法令也會事倍功半,因為限制的法令不能注明每個無孔不入、欲罷不能的自欺者的具體姓名。
以不同經濟理論指導的經濟基礎競爭,每次成敗決定,公開的、最終添加的都是自欺的助劑;以不同勞動管理目標和方式引起的政治對抗,每次勝負結果,幕后的、終端維系的都是自欺的裙帶。
不使用自欺和過度使用自欺都會導致經濟、政治利益的損失,適度地使用自欺是一種藝術;最顯像的自欺藝術是包含攻心為上的軍事藝術。所有完美的藝術中,自欺藝術是唯一冷酷、無奈的藝術。這是使用對錯作為判別方法的社會的歸結,不是使用是否作為判別方法的哲學的歸結。
科學思想排斥自欺藝術,科學思想實現條件接受自欺藝術。
人類的自欺性,是一種客觀存在,是人類的自然屬性。人類的自律性,即社會性,是從自然性繼發的客觀存在,是人類的社會屬性。應該不斷拋棄的是由基本自私性逆向行駛的自欺性。人類的自欺性在勞動過程中會逐漸減小比重,直至失去存在地位。人類的由基本自私性正向行駛的自律性會在勞動過程中逐漸加大比重,直至占據統治地位。自欺作用受制于自律,是有限度的趨向消減的,曾經的資產階級自由化是無限地夸大自欺的作用。
自欺不能從人類的本能中剝離出來。放任自欺本能,就會導致人類的停止。縱容、完全放任自欺本能,人類就會倒退到一般的動物之中。這是所有人類成員都不愿意看到情景。
人類發展需要刺激,但是需要的不是同類的功利的無奈的痛苦的刺激。
利用人類本能發展生產力是人類勞動管理的傳統觀念和傳統方式,它的的代價也是顯而易見的。
房地產業提醒的社會主義問題7
顯而易見的代價就是:把人類歷史進程中一步一步形成積累的優良品質退還給蠻荒世界。
別無選擇逼迫出別無選擇,逼迫出另有選擇,另有間接條件可供利用。
自欺不可分割地包含在本能之中,生產力潛藏在本能之中,生產力的發展不可終止必須延續,就提出了減少本能利用和間接利用本能的問題。
減少利用就是在另有可以利用的條件下,不用或者少用本能。間接利用就是通過利用本能所生成創造的條件,達到利用本能的目的,從而逐步減弱自欺的負面效應。這個唯一的條件其實早就存在于生產力的內涵之中,它就是包括科學技術在內的生產勞動工具。
現代勞動工具的定義是:在人類勞動過程之中,通過變化勞動時間空間傳遞人類勞動,對勞動對象發生顯著作用,從而獲得比較大的有益勞動效果的形體和形態。
現代勞動工具的內含是:具有長短不同使用過程和針對具體勞動對象的具有具體作用的有形的勞動工具;專門的、多項綜合的無形的科學技術;具有指導意義的無形的科學思想。
利用本能和利用本能所生成創造的勞動工具,對于發展生產力異曲同工;對于減少自欺成分,卻能夠形成明顯的數量積累;能夠形成兩害取輕,兩利取重的雙向數量積累。中國的三大發明和瓦特的蒸汽機都可以為此做出深刻詮釋。
未來的時代不是刺激本能的時代,而是刺激生產勞動工具生成創造的時代,解放生產力也將是一改對于本能的解放而為對于勞動工具的解放。
生成創造使用新型生產勞動工具,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的最大需要。新型勞動工具對于生產力的作用,驚人的大于人類徒手勞動的作用,驚人的大于使用落后生產勞動工具的作用。人類歷史的進程,實質是生產勞動工具的發展進程。
勞動管理除去解放現存的勞動工具外,還要以激勵和收購的方式,向國內外收集先進的勞動工具,大部分地無償地交給人民使用;勞動管理應該使用大量的社會資本有償購買知識產權,無償或者低償交給社會使用,從而使生產力獲得解放和發展。
深化細化知識產權制度,根本革新教育制度是實現解放勞動工具的主要途徑。同時相應地限制形式的文憑、職稱直接進入利益分配。
知識產權制度,應該上升為主要的首要的勞動制度。激勵人類的發明創造,是現代勞動管理的根本內容。知識產權制度的落后,就是社會勞動管理的落后;知識產權制度的進步,就是社會勞動管理的進步。
原本來源于直接勞動的先進勞動工具,因為加工過程和維護的需要,被資本和權力制約起來。一方面是本來先進的勞動工具,在層層制約中與時俱舊;一方面是廣大的人民由于資本和權力的制約,只能在相當長的時間、相當大的領域,使用相當落后的勞動工具。把資本和權力制約下的勞動工具解放給廣大的人民,從而釋放出更多更大的生產力,而不是簡單地給他們減免稅費和發放現金補貼,就讓他們感恩戴德。
解放勞動工具的困難除了勞動管理的認識以外,還有廣大人民的落后觀念和技術上的無知,而落后和無知正是勞動管理的存在前提,解決落后和無知是勞動管理的根本任務。解放勞動工具是管理勞動和直接勞動的一個相互作用的過程;隨意夸大直接勞動的落后和無知,等同于夸大管理勞動的落后和無知。如果以人民的落后無知而不去或者拖延解放勞動工具,就是在放棄勞動管理的職責。
解放生產力具有三個本質不同的含義和過程:解放人的生產本能,不使其受制于生產關系的約束而降低價值;解放勞動者必須使用的勞動工具,不使其受制于資本和權力的約束而喪失作用;解放勞動者本身,不使其永久的依賴于物質利益而存在。以往的人類勞動管理史主要的是解放本能的過程,接續的應該是解放勞動工具的過程,未來的應該是解放勞動者本身的過程。
這里遵循的不是個人的意愿,遵循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
在創造使用勞動工具上,不斷地取得顯著進步,人類才可以自豪地聲稱:人類與一般動物的距離越來越大,人類與一般動物具有越來越顯著的區別;人類在腳踏實地地進步,人類在真實地進步。
七、私有制和個人身份所有制
與所有制緊密相連的是生產資源。現代生產資源的定義是:在人類相對的勞動過程以外,通過接受人類勞動,發生自身變化,產生人類所需要的物質精神利益的形體形態。
現代生產資源包括:一是以被動形式勞動的人類勞動者為主體的社會人力資源,二是人類以外的固定和非固定的有形無形的可以接受人類勞動產生物質精神利益的自然資源。
作為社會人力資源的勞動者不因為勞動形式的主動和被動而產生權利和義務的差別。勞動者以自身的勞動質量參與勞動利益分配,即現行的按勞分配。
重點是自然資源參與勞動利益分配。自然資源參與勞動利益分配有兩層含義:一是使用自然資源的勞動必須支付相應的資源占用消耗費用;二是源于使用自然資源產生的物質精神利益,根據使用自然資源質量在勞動效果中的比重,取得相應的直接利益分配。所謂直接就是:與工資、利潤分成同時平行的參與分配,不是以稅收、征收、攤派的方式獲取利益分配。自然資源從勞動利益分配中取得的利益,也不是象稅收一樣用于勞動管理費用,而是公平地用于全體社會成員,主要地是用于全體社會成員的社會保障。
生產資源公有制就是,一切資源歸全人類共同所有;局部的公有制,生產資源歸局部的全體人員共同所有。
私有制是僅僅以社會財產為指向的社會財產歸屬私人所有的政治制度。體現人類對物質需求的依賴性。
社會主義公有制下所稱的私有制,已經不是原義的私有制,其實是家庭財產所有制。
應該歷史的代之而行的是,在社會主義生產資源公有制的基礎之上隨集體財產所有制、家庭財產所有制逐層下降的,從家庭財產所有制中分析出來給予徹底根本完善的個人社會身份所有制。
同時需要明確定義的還有:單元勞動階層的農民工和企業員工。沒有固定資產,沒有固定正常勞動環境條件的離散的企業員工,經濟地位在農民工以下,處于社會的最底層。農民工稱謂僅是對個人勞動價值的承認,用于社會是不完整不尊重的概念。
私有制是在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勞動產品稍有富余的情況下產生的。它并不是統治剝削階級的主觀意愿。它是保持生產力和擴大再生產的需要。私有制本身并無過錯,私有制的問題在于其受制于暴力和強權,只許暴力和強權享受私有制的利益。
原始人因為固定的配偶和子女關系組成了原始的家庭,原始人和原始家庭成員,以個人和家庭的生產勞動價值進入原始社會,在原始社會中享受相應的權利。
所有制的出現,實質是承認人的勞動存在,實質是明確個人家庭所承載的權利和義務。
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的勞動管理階層,即統治剝削階級使用暴力和強制手段,在私有制的框架中,不同方式不同程度地剝奪了人民的權利,只是重點地保留勞動者的勞動義務。
房地產業提醒的社會主義問題8
生產資料的私有制是維持管理統治的工具,個人家庭是私有制的實際接受元。個人和家庭成員的名稱身份,成為接受符號。統計這種符號是維持統治管理的需要,由此形成了歷史的家庭戶籍制度。家庭戶籍制承載著私有制直至社會主義的公有制任然難解難分。實際管理上卻一直處于絕然分離的狀態。
私有制的勞動管理目標是剝削,是統治階級的自身利益,所以私有制社會根本不必把家庭戶籍制與私有制合并在一起;公有制的勞動管理目標,決定了把兩者合一已經成為歷史使命。社會主義公有制中應該區分出的是集體所有制、家庭所有制和個人身份所有制。私有制應該退出社會歷史。這里明確強調的是:經濟階層的存在,經濟階級的結束及剝削制度的結束。
個人和家庭成員承載的私有制,具有凝聚勞動力,維持接續生產力的功能,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需要。在社會主義公有制的極端,在文革共產主義的狂潮下,任然保留了資本主義的尾巴自留地;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又讓私有制堂皇復出,并不是公有制的勞動管理象私有制的勞動管理一樣摯愛私有制,而是客觀公正地對待私有制中的個人和家庭成員中所具有的社會價值。
現行的戶口制度、檔案制度、工資制度、財產制度、政治制度對個人的勞動、權利、義務關系,實行繁瑣模糊的分散管理,制約了個人的勞動自由,也就制約了個人的權利義務,也就制約了生產力的發展。
個人身份所有制的定義是:社會對個人社會價值的綜合確認制度。體現人類對物質需求的自由性。
個人身份所有制的內含包括:個人基本情況;家庭情況;個人應該享有,已經享有和還沒有享有的社會權利;個人應該履行,已經履行和還沒有履行的社會義務;個人應該享有,已經享有和還沒有享有的社會保障;個人受保護的財產登記;個人的社會業績和社會榮譽。
個人身份所有制的內含可以用馬克思的語言概括為: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
個人出現的社會錯誤、過失以及違法犯罪行為永遠不進入個人身份所有制的內容,由對應部門另行管理。
個人身份所有制的全部內容,可以根據勞動需要合法順暢地整體轉移;社會保障享受處所可以在出生地、勞動地、勞動結束地之間自由選擇。轉移和選擇包括統一制度下的所有領域,包括在直接勞動和管理勞動之間的自由轉移和選擇。同屬勞動的管理勞動和直接勞動之間必須具有順暢的交流渠道,具有相互交流服務的規定義務。
個人身份所有制的意義是:離開片面的財產歸屬,第一次使用所有制形式,完整地刻畫了人的社會價值;在個人財產私有制的內含上加入了個人的社會權利和社會義務的內含,使得人類的價值具有了完整性和完美性;個人能夠借此集中明確地認識自身的社會價值,從而努力擴大自身的社會價值;能夠最大程度地滿足生產力的發展自由,實現生產力的更大發展,從而最大程度地滿足人性的自由。
把個人價值合并融為一體,使得個人勞動能夠獲得更多的自我支配自由。凡是接受個人勞動的行業,就必須同時接受個人身份所有制攜帶的所有權利和義務;不能只接受勞動,不接受勞動者的權利義務。這是對生產力的解放,是對個人的勞動權利義務的尊重,是公有制勞動管理的需要。能夠使個人勞動更有獨立性,因此也更有社會性。越來越多的用工荒正在揭示這一問題。
現在擁有土地長期使用權的農民,所使用的土地以股份形式加入社會生產。保留長期使用權的首先交納資源利用費用,同時可以獲取經營使用利益。放棄長期使用權的,轉化為相應的社會保障,儲存到個人身份所有制檔案,用于個人社會保障享受。轉移長期使用權的,可以退出原地長期使用權,再在接受地辦理轉移手續,接續保留長期使用權,交納資源利用費。
農民以外、土地以外的住房等固定資產,采取和土地一樣的對待方式。
可以移動的資產,保留社會流轉權的,以稅收調節利益收入;放棄社會流轉權交由社會管理的,一律轉化為附加社會保障,儲存到個人身份所有制檔案。
所有長期固定的生產(生活)資源,只能定向轉化為社會保障,不能自由處置,不能轉贈、轉賣,不能遺贈繼承。成年子女從社會自然接受平等的社會保障和臨時資源使用權,不必從家長名下接受社會保障。新一代社會人,沒有使用固定資產換取社會保障的問題。
社會保障分為,全民統一的基本保障和不統一的附加保障。附加保障是歷史形成的固定資產轉化的社會保障和個人勞動所得轉化的社會保障。社會保障的享受地可以自由選擇。
社會保障分為基本保障和附加保障,基本保障由社會負責提供;附加保障是對基本保障的分級優化管理,附加保障的質量由個人原有的固定資產回歸社會轉化,也可以由個人非固定資產直接轉化。由于附加保障的不同質量,附加社會保障實行分級享受。社會保障實行全社會分級平衡。社會保障內容包括:飲食、住房、教育、養老、醫療、娛樂等基本內容。
同時要明確告知人民,個人身份所有制,因為附加社會保障的規定,任然不是平等的制度;新一代人民,沒有長期固定資產交換附加社會保障的權利,任然有勞動所得轉化附加社會保障的權利,任然有臨時使用生產資源的權利,所以任然不是絕對的平等;絕對的平等只能在更高的社會階段實現。
勞動管理設置勞動評估執行,資源評估執行,社會保障評估執行等部門,負責對上述權利的管理落實。
現代財產繼承制度,應該逐步撤銷對固定和非固定資產的繼承,保留和堅持對知識產權和勞動工具的繼承。
社會主義的分配原則,應該制定明確的步驟,由按勞分配,逐步過渡為按生產資源分配再公平分配給全體社會成員的分配,直至放棄按勞分配,實現全面的共產主義。
人類歷史上的被動刺激本能的勞動管理,也將由主動地健康的自覺地接受激勵本能所代替。人類自由地盡情地享受本能激勵,從而獲得健康完美的發展。
通過越來越大的社會保障質量,家庭的社會功能也將逐步由社會所代替,個人身份所有制也將逐步失去經濟意義;家庭僅僅保留婚姻關系的社會屬性,其本質同時也是人類的自然屬性。人類由物質主導的內部矛盾因此完全化解,人類自然性與社會性達到最純潔、最和諧完美的的統一,人類也因此進入高級的理想的最美好的社會。
堅定地明確勞動和管理勞動的定義;堅定地執行生產資源參與勞動利益分配轉用于社會保障;堅定地放棄解放本能,迅速走進解放勞動工具的歷史;堅定地離開片面的財產歸屬框架,使用所有制形式完整地刻畫個人的社會價值;這四條清楚的勞動管理綱領構成一條明白的人類前進大道。通過這條大道,人類可以走出所有屏障,親切而不隔膜的,真實而不虛幻的感受到共產主義的燦爛陽光。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