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覺學習馬克思著作并應用于實際思考的一些理論心得
為什么“貧富巨差”?為什么“兩極分化”?為什么順應了資本發展的潮流就違背了社會發展的潮流?
貧富差距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必然結果。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是產生一切動蕩、危機和社會怪異現象的總根源,是人的觀念在社會生產關系上的具體體現。人類社會一切不同性質的生產關系,歸根到底是意識形態的關系,是觀念上的價值關系,是人根本區別于自然生物規定的自主發展的關系。資本主義同社會主義都具有相同性質的發展關系即自主發展關系,但二者之間是根本不同的對立的發展道路,是價值形態體現為不同意識形態的發展道路。當然,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有著自身內在的規定性起作用,它是不會自動退出歷史舞臺的。須要意識形態上的斗爭即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長期的斗爭才能完成階級的自動退出。
資本主義同社會主義其根本上不過就是“兩條路線的斗爭”。是人的主動性要求滿足社會,還是能動的滿足私欲的要求,從根本上說,是兩個不同階級的哲學觀不可調和的對立斗爭。
社會關系與自然關系的根本區別就在于“主動的規定性”和“能動的規定性”區別。“主動的規定性”是“能動的規定性”的一個高級范疇。在這里,似乎“主動”的本身是“主觀”的和“唯心”的。但其實不然,社會關系是客體對于主體的反映,是從自然規律中生長出來的并按一定的社會規律活動的生命系統。所以一切從“社會”的觀點出發,是唯物主義的基本態度。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規律按照唯物主義觀點看,它是社會的一種活動方式到另一種活動方式的改變,并在一定條件下發生的必然的性質,即“資本”觀念上的支配于社會的這種活動行為方式。“資本”只是作為觀念的“物化”對像以社會財富的形式而存在。舊的唯心主義像“寄生蟲”一樣適應著這種存在并支配了唯心主義自身發展。因而唯心主義者總是站在一種“觀念”的立場上看待變化著的世界,而不能客觀從世界的變化中認識“觀念”。這就是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根本區別,統稱為“第一性與第二性”的區別。總之,資本主義是唯心主義的產物,而社會主義是唯物主義的產物。
所以一切階級斗爭的形式歸根到底是“意識形態”上的斗爭。所以社會本質上說,又是意識形態上的社會關系的表象。所以意識形態上的革命,必然反應到文化上的大革命。反映到哲學的認識上,是“第一性與第二性”的根本分歧。
資本主義社會關系的這種“自然屬性”存在著它自身的按照唯物主義觀點可以發現的哲理性。這是哲學的話題。
哲學是認識世界普遍性的找到真理的唯一手段,手段又決定了正確認識與否,這個任務只能由馬克思主義哲學完成。馬克思主義哲學其本身就確立了認識世界的客觀真理性。
資本主義“自然屬性”決定于交換價值的以貨幣為表現的媒介功能。這種功能是物質世界普遍存在的功能或一種規律。從原子與原子到分子的“必然”過程中,電子或離子價就起到了這種媒介的功能作用。實際電子所表現的是某種關系的物質存在的形式,等價電子對是發生這些關系的規定或要求。正是這種媒介的功能,決定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存在 ,或者叫“骨骼”。認識這些普遍規律,有利于看清楚資本主義的本質。
原子和分子的這些關系,在化學界的定義是“化合”的作用,其本質上仍然是物質之間的作用關系,在哲學認識上它們是“對立統一”、“否定之否定”規律的一般關系。氫、氧原子之間通過它們的電子共價作用成為水,氫氧成為共同體,改變了它們相互結合的燃燒性。
資本家通過剩余勞動對工人勞動的剝削,能維持兩個階級的“對立統一”關系,簡單的說,就是工資同物價平衡的類似于分子世界中的“電子共價對”關系。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