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實踐而發現真理,又通過實踐而證實真理和發展真理。從感性認識而能動地發展到理性認識,又從理性認識而能動地指導革命實踐,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循環的內容,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全部認識論,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知行統一觀。引自毛主席《實踐論》
這段毛主席在《實踐論》最后的總結話語,告訴我們人的認識及世界觀是螺旋前進的,社會發展實際也是螺旋前進的。提高我們認識的辦法只有一個,就是實踐。因為只有實踐,我們才能進入螺旋,要保持螺旋狀態,就需要我們在每一次實踐時的認識是新認識,而這個新認識的正確與否,要看我們新的實踐的結果,無論這次新的實踐的結果正確與否,我們都會得到新的認識,就是通過正反兩方面的認識實踐,我們都會得到新的認識。這里因為只談到實踐和認識兩個詞匯,容易造成輕理論重經驗的誤會,我們說的認識既包括經驗也包括理論知識,無論是經驗還理論知識,在實踐前都應轉化為認識。就像做菜,我們起碼要默記菜譜來操作,而不要舉著菜譜,邊看邊做,這樣就手忙腳亂了。實際具體實踐過程中也有這樣的情況發生,通常是經驗不足、準備不足等造成的,所以要多實踐,才不會手忙腳亂。如果我們能吃透了菜譜,再來進行做菜實踐,這樣我們就能控制實踐的進程。
下面是寫在《或許是共產主義者與社會主義者的碰撞》一文里的續帖,我現在將其當做一個記錄文本,但這篇續帖我覺得很有意義,所以引用到這里。
蕎麥花的思維或認識或世界觀是矢量思維+控制思維,所以將其稱為共產主義的思維或認識或世界觀,因為這個矢量的指向→共產主義。認識問題是從矢量的角度來觀察思考,分析解決問題是按控制的思路來進行。如:社會主義社會的分配原則是【各盡所能按勞分配】,共產主義社會的分配原則是【各盡所能按需分配】,這樣這個【按勞分配】就不能強調,更不能強化。凡主張【按勞分配】原則的,不是共產主義者,最多是一名社會主義者,而將來很可能發展成為資本主義者,這是由方向就是矢量決定的,也就是人們的認識或世界觀決定的,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通過歷史資料分析,發現毛主席的思維至少是矢量思維+控制思維,而且毛主席要求廣大接班人的【又紅又專】,就是矢量思維+控制思維。【紅】就是矢量,做共產主義接班人,從來沒有提過做社會主義接班人;【專】就是控制,『……土地改革、民主政治,此外還有一條,要打贏仗。如打不贏仗,誰聽你的話?打敗仗總是有的,但少打一點兒敗仗,多打一點兒勝仗。——毛澤東』。這里用打仗來泛指我們的工作,工作得有成效,要能控制事物的發展,這就需要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加以摸清和掌握,想想毛主席的很多教導,不就是這樣要求我們的嗎?這不是蕎麥花在胡編,周總理也是這樣說的:毛主席還常說,他開始研究東西也是先搞一個方面,沒有通就鉆進去,先把這方面搞清楚。“五四”以后,毛主席參加了革命運動,就先在城市專心致志地搞工人運動。那 時陶行知 先生提倡鄉村運動。惲代英同志給毛主席寫信說,我們也可以學習陶行知到鄉村里搞一搞。毛主席說,現在城市工作還忙不過來,怎么能再去搞鄉村呢?這就說明毛主席當時沒有顧到另一方面。但后來毛主席很快就轉到鄉村,又把農民運動搞通了,使城市和鄉村的革命運動結合起來。以后又搞軍事,都搞通了,并且全面了。這也就告訴我們,有些青年人研究問題還沒有進到全面,喜歡專心致志地搞一面,我們不要去打消他的興趣;即使他不愿參加政治活動,我們也不要排斥他,可以慢慢地教育。【學習毛澤東】——周恩來。
尋著主席的矢量思維+控制思維,來到【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前,毛主席為什么決定發動【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呢?前十七年是共產主義社會?還是社會主義社會呢?如果是社會主義社會,那他的發展方向是什么呢?在這個問題上我發現我們很多人是社會主義者,我們嘴上說的信仰共產主義,但我們思想深處接受的是社會主義。如果您能認真對待我提出的這個問題,您再來看【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時期,這個時期就是共產主義試驗時期,這樣蕎麥花就得到這樣一個結論:不要張口閉口談論社會主義社會,他只是通往共產主義道路上的一個落腳點或過程或半成品。這樣我們的工作就應當轉到,如何將我們現在這個走在資本主義道路上的國家和共產黨及人民,轉到共產主義道路上來,而不是回到那個社會主義道路上去。
“而不是回到那個社會主義道路上去”,因為他的方向是資本主義。這就是鄧小平同志們社會主義思想的必然結果,有些老干部在行進中發現了苗頭不對,卻已無力改變,這里也許也包括鄧小平同志。如果我們還是回到那個社會主義道路上去,就算夢想成真,我們還是會回到資本主義道路上,這還是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的結果。
下面轉載〈yubohanzu〉先生前天發表在〖烏有〗的一篇文章:《左派目前存在著的最大誤區是什么》。〈yubohanzu〉先生與蕎麥花的思維是肯定不一樣的,但其研究問題的結論,卻與蕎麥花的認識很接近,這很有意思。他的文章是很值得讀的,應該能給我們很多的啟發,至少蕎麥花是這樣感知的。另外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就是〈yubohanzu〉先生的文章在〖烏有〗編輯那里的待遇,與蕎麥花在〖烏有〗受到的待遇幾乎一樣:既不推薦更不置頂,雖然我們寫的非常認真仔細,所以好酒也怕巷子深。提出待遇這件事,其實很重要。趨同的認識未必是正確的,而且沒有經過認真、充分爭論的認識,其謬誤的可能性更大。所以對少數人的認識要引起高度的注意,這一點對于左派陣營更加重要,要想以弱勝強,扭轉乾坤,首先認識必須正確。所以統一思想,一定要統一在正確的認識基礎上,陳毅主義要不得。
無論是以上蕎麥花的認識,還是以下〈yubohanzu〉先生的認識,都是供您參考的,更歡迎知道您的意見,我們一起討論。另外向〈yubohanzu〉先生說聲見諒,轉載您的文章,并沒有經過您的同意,但您好像也沒有設防,所以大膽轉載過來。
左派目前存在著的最大誤區是什么 yubohanzu
第一 官僚的職業化制度與官僚社會主義
當做官成為一種職業的時候,官僚們就會必然的通過各種手段保護自己的利益,為了使既得利益得到永久保護甚至世襲,他們必然結成關系錯綜復雜的牢固的集團,這就是官僚階級。既往的社會主義國家,同樣沒有逃出這一必然。他們在對資產階級的革命勝利以后,就像列寧所講的那樣,這些革命者不加揀擇地輕松地和順理成章地拾起了舊官僚的全套衣缽,搖身一變成為新官僚。這樣的社會制度并不是真正人民當家做主的科學社會主義,而是名副其實的官僚社會主義。這正是列寧不惜和斯大林分手的根本原因。
不僅僅是蘇聯,其他所有社會主義國家,包括中國在內,何嘗不是如此?在新中國成立后,那些曾經的革命功臣,馬上穿上舊時代的官服,搖身一變成為新的官僚,成為為人民當家做主的官僚,并同樣很快的形成一個穩固而強大的官僚集團。這在文革之前已經非常明顯的表現出來。他們擁有許多特權,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官官相護,隱藏一系列惡性事件的真相。真正變成了騎在人民頭上的老爺,形成了新的官僚階級。如果不加遏制,這個官僚階級必將轉變成為官僚資產階級。
非常幸運的是,一位偉人,一位真正為人民利益奮斗不息的偉人,那就是中國的毛澤東,及時發現了這一問題,并很快找到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這就是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雖然遇到極大阻力,但是這位偉人還是毫不動搖的發動了旨在推翻官僚職業化體制,真正實現人民當家做主的二次革命。遺憾的是,由于官僚階級已經穩固的形成,同時由于人民還沒有完全覺醒和成熟,使得二次革命只能局限于文化領域,成為文化上的革命。歷來的革命者總是能夠占據精神領域的制高點,因為他們總是道德上的高尚者,然而卻無法掌握世俗權力,因而最終總是淪為被壓迫階級。毛主席時期何嘗不是如此。在毛主席時期,官僚階級已經牢牢地掌握了政權,事實上,即使在主席活著的時候,官僚階級也是完全能夠輕松打敗人民的二次革命的,但是因為毛澤東的存在,同時為了不致自身利益受到大的威脅,他們沒有在毛澤東活著的時候動手,然而等主席去世后,就在主席尸骨未寒時,他們就迫不及待地發動宮廷政變,在預料之中的輕而易舉的就把那些僅僅只能占據道德制高點的手無縛雞之力的革命者投進監獄,送上斷頭臺。
雖然因為二次革命的失敗,中國同樣沒有建立起真正的科學社會主義,但是畢竟在毛澤東的領導下,中國的共產主義者們找到了建立科學共產主義的根本理論、根本道路,這就是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尤其難能可貴的是,中國的共產主義者們在幾乎不可能的情況下,在他們的卓越領袖的領導下,毅然決然的發動了二次革命。雖然最后預料之中的象巴黎公社那樣壯烈的失敗了,但是這次革命畢竟為未來科學社會主義的真正勝利,積累了寶貴經驗。所以毛澤東同志說:這是一次演習。演習、實彈演習、直到決戰,毛澤東為未來打響了這一槍,讓子彈飛,飛到光輝燦爛的科學社會主義。
第二 左派目前最大的誤區:
左派目前最大的誤區是:普遍認為文革以前的社會就是真正的科學社會主義,因而每當有人指責那段時間里的問題時,他們總是竭盡全力地為之辯護。這一點恰恰被別有用心的敵人所利用。看一看吧,每當人民希望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時候,他們就嚇唬人民說:你們難道還想過“吃食堂”嗎?你們難道還想。。。。。?而事實上,這些災難性事件恰恰正是他們掌權時造成的,而真正的共產主義者們根本沒有能力去制造這些事件,因為這些總是善于占據道德制高點的共產主義者們還根本沒有能力掌握世俗權力,還處于被壓迫狀態。雖然在隨后的二次革命中,這些共產主義者們奮起一搏,但因為力量的弱小,革命者未能有效解決官僚集團強有力的反撲,從而同樣使二次革命出現了很多問題。這些問題于是再次成了官僚集團恐嚇人民的素材。勝利者寫歷史,歷史往往總是驚人的相似,歷史總是不斷地重復上演著同樣的故事,于是象以往歷次失敗的革命者一樣,他們被理所當然的妖魔化了。
左派要旗幟鮮明的反對那些把二次革命前的社會制度當做是科學社會主義的險惡用心,因為如果那時候就是人民當家做主的科學社會主義,那么毛澤東就沒必要發動二次革命了。
同樣的,左派要毫不猶豫地把二次革命前和二次革命中出現的問題,送還它的本來的主人,那即是官僚集團,而不是與之相反的把這些屎盆子往自己頭上扣。
看了上面〈yubohanzu〉先生文章內容,因為同蕎麥花的思維方式的不同,〈yubohanzu〉先生在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之間游走。這一點與蕎麥花不同,蕎麥花基本只字不提社會主義,凡提到社會主義和社會主義社會的地方或時候,只是為了對照和記憶,這就是矢量的力量。就像我們的機械零件生產,毛坯也是矢量。某一毛坯它只是某一零件的毛坯,它有單一性,而且他還是這一零件的半成品狀態,因為你要生產這一零件,你首先要準備它的毛坯,它是為進入機械加工程序而準備。將這個毛坯加工成成品,要經過很多道工序,那運轉在這些工序之間的這一零件狀態,都是半成品狀態。這樣什么科學社會主義、民主社會主義、初級社會主義、高級社會主義等等,沒有必要去研究他,研究不好就變成修正主義了。還是這樣,我們現在的特色社會主義,一樣也是共產主義前進方向上的半成品,所以我們要轉勢,好對他加以改造,關鍵是方向的轉變。改造好我們自己,我們也可以去改造美國,這需要我們自己作出榜樣,美國人民也會轉向,所以打敗美帝的,一定是美國人民。
上面談了矢量的力量,我再談控制的力量。為什么會產生官僚體系?蕎麥花認為,這不僅僅是從前蘇聯引進來這一官僚體系,還同我們的文化有關。無論前蘇聯還是華沙條約這些國家,其社會主義前身,都不能算發達的工業國家,我們國家更主要是農業國家。如果我們用工業化程度來劃定文化的先進與落后,其實就是新文化和舊文化的區別。工業化國家的文化是工業文化,農業化國家的文化是農業文化,這樣一來隨著工業化的進程,實際也是文化的進程。什么是工業文化呢?
(這篇文章原計劃昨天就收稿了,但寫到這里就卡殼了,留下了“什么是工業文化呢?”。研究了一天多時間,也沒有個頭緒,所以我判斷一時半會兒不能搞明白,搞不明白留給別人搞,說自己明白的事。)
蕎麥花自己就是一個工業文化的人,傳統文化的觀念很少,對那些虛頭八腦的交際惡習很煩,這也使自己很吃虧也很有點另類。蕎麥花1965年開始上小學,然后就趕上【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雖然沒能直接參加剛開始的革命,但學習成長在【文革】時期,所以所處的教育時期都是毛主席的革命教育路線時期,是不則不扣按毛主席教育路線教育出來的小學生、中學生。1975年9月底,蕎麥花17歲初中分配進入機械加工工廠,當了學徒工,磨工。開始跟著師傅學習操作機床、學習測量工具的使用等,差不多兩三個月的時間,就可以在師傅的監護下,自己獨立完成加工零件過程了。這就開始了對學習技術感興趣了,所以就有了很多的為什么?就是毛主席說的感性認識,想知道為什么?很多的為什么?師傅有些能講清,但有些也一時說不清。因為想知道自己不清楚的“事情”,所以就去書本里找“道理”,買來《磨工》(給磨工技術工人看的書)。通過讀《磨工》很多感性認識得到了理論的解釋,又獲得一些新的理論知識,與生產過程學習對照,就開始產生了理性認識。就是在1976年春節前后有了理性認識,就是有了毛主席說的升華的感覺。以前上中小學時《實踐論》學過多少遍,但從沒有這種升華的感覺,所以只有通過實踐,產生了感性認識,再學理論知識,立刻就會有升華的感覺,恍然大悟,這樣才能轉變為理性認識,記憶在腦子里,能力也就提高了。有了理性的認識,就有了將新的認識加以實踐的行動,所以就在師兄弟、師姐妹中漸漸的脫穎而出了,這就是愛動腦子們的徒弟們,很快就會引起師傅們的注意,這也是工廠里能工巧匠們的成長過程,所謂師傅引進門修行在個人。
一次使用的機床壞了,師傅們發現是一個齒輪壞了,讓我數齒輪的齒數,然后師傅們讓技術員計算齒輪的模數。這是我第一次聽到“模數”這個詞,這個專業術語,這是看不到的東西,所以當時就意識到,僅僅掌握磨工技術還遠不夠,還需要懂得更多的機械基礎知識,所以就又買《機械基礎》《機械制圖》等書籍,又買圖板、丁字尺、三角板,開始向工人技師或工人工程師努力了。說得這么詳細,就是為說明工業文化。這個工業文化對蕎麥花來說,也可以說成實踐文化,毛主席《實踐論》里提到的“知行合一”的文化,也可以說成“學以致用”的文化。他有具體的目標,有現實的目的,只為認識的實現,這時是為了駕馭自然而不是駕馭社會,很單純。因為單純,我當時想上的是毛主席倡導的【七二一大學】,而不是那些大家趨之若鶩的【大學】,后來被迫考上【大學】(開始是考上局里的【七二一大學】預科班,后這個要上的【七二一大學】改為【大學】,被迫參加1979年的高考,考上了正式的【大學】,是【文革】前已經存在的【大學】。)。選擇的專業→機械制造,這是最愛,要為之奮斗。
看看我上大學的心態,同大多數青年人的心態是不同的,這就是文化的不同。我是工業文化,目的是為了這個機械工業,往高了說,是為了國家的機械工業事業建設。而當時的大多數青年人,是為了學習知識,也往高處說,是希望通過大學學習獲得高級知識,來建設祖國。無論如何這些大多數青年人的想法是高尚的,也是積極向上的,但結果多數卻是相反的。
『大學還是要辦的,我這里主要說的是理工科大學還要辦,但學制要縮短,教育要革命,要無產階級政治掛帥,走上海機床廠從工人中培養技術人員的道路。要從有實踐經驗的工人農民中間選拔學生,到學校學幾年以后,又回到生產實踐中去。』毛主席在 1968年7月21日 發表的【七二一指示】。
1979年春天,我在局里【七二一大學】上預科班,也是全局通過考試選拔出來的,四個班,一班50人,共計200人。預科就是為暑假正式開始的七二一大學學習,進行文化預習。(在此之前,都是給單位派發名額,然后由單位推薦。這一次進行了改變,不再向單位派發名額,而是全局工作兩年以上的青年人,通過統一考試選拔。)由于我的目的就是這個【七二一大學】,所以學會了功課,就該干啥干啥,我屬于早睡晚起的。很多人好像知道內部消息,很快我發現他們是為了參加高考而復習,所以他們起早貪黑,非常玩命學習,找了大量書籍和習題進行強化學習。結果后來證實我們【七二一大學】這塊地方,改為正式的大學,我們這些人三條出路:1.參加高考;2.參加公司級【七二一大學】考試;3.回原單位上班。最差的結果是回去上班,脫產在家自己學習到公司級【七二一大學】考試結束,這個考試在高考后進行,夠仁義。我還是學習機械的心態,哪里學都一樣,讓參加高考就試試看。結果200人只有4個人考上大學,我是其中之一,那些努力的都沒有考上,不努力的考上了。其實這件事,看似不合常理,其實卻很有道理,就在于目的不一樣。我的目的是學習機械,所以一切圍繞機械來學習,我的精力集中,我將重點放在數學和物理上,化學和語文就還是原來初中那個狀態,就是數學物理是高中水平,化學語文初中水平,政治還是平常工作學習的政治。我為考【七二一大學】學機械,抓兩項就可以了,他們為了考【大學】,拼命抓了五項。就四個月的學習時間,他們再學習個昏天黑地,考不上就是必然了。更加有意思的是,在參加高考之前,在預科班解散回家復習的路上,我們當時的班長問我:哥們,怎么樣,有信心考上大學嗎?我說沒有問題。他相信我的話,他的目的也很簡單,就是公司級的【七二一大學】,所以他的頭腦反倒是清醒的。這是不是工業文化和農業文化的較量呢?就是實踐文化與知識文化的較量呢?一個為實際工作而學,一個為彰顯文化而學,看看毛主席是怎么說的:
『一切學校和學科(小學、中學、大學、軍事學校、醫學院校、文藝院校以及其他學校例如黨校、新聞學校、外語學校、外交學校等等,學科包(括)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及二者的常識)都應當這樣辦。分步驟地有準備地一律下樓出院,到工廠去,到農村去,同工人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學工學農,讀書。工讀比例最好一半對一半,最多是四比六。因此讀書的部分要大減。書是要讀的,但讀多了是害死人的。師生一律平等,放下架子,教學相長。隨時總結經驗,糾正錯誤。許多無用的書,只應束之高閣。就像過去廢止讀五經四書,讀二十四史,讀諸子百家,讀無窮的文集和選集一樣,革命反而勝利了。譬如共產黨人和我們的軍事干部,一字不識和稍識幾字的占了百分之九十幾,而多識一些字的,例如讀過三幾年中學,進過黃埔軍校、云南講武堂、蘇聯軍事院校的,只有極少數,大學畢業生幾乎一個也沒有。所以有人說,共產黨“無學有術”,而他則是“有學無術”。這話從形式上看來是有些對的。但從實質上看,則是完(全)錯誤。共產黨人曾經進過二十幾年的軍事大學和革命大學(即二十幾年的戰爭與革命),而那些大學教授和大學生們只會啃書本(這是一項比較最容易的工作),他們一不會打仗,二不會革命,三不會做工,四不會耕田。他們的知識貧乏得很,講起這些來,一竅不通。他們中的很多人確有一項學問,就是反共反人民反革命,至今還是如此。他們也有“術”,就是反革命的方法。所以我常說,知識分子和工農分子比較起來是最沒有學問的人。他們不自慚形穢,整天從書本到書本,從概念到概念。如此下去,除了干反革命,搞資產階級復辟,培養修正主義分子以外,其他一樣也不會。一些從事過一二次四清運動,從工人農民那里取了經回來的人,他們自愧不如,有了革命干勁,這就好了。唐人詩云:“竹帛煙銷帝業虛,山河空鎖祖龍居。坑灰未燼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有同志說:“學問少的打倒學問多的,年紀小的打倒年紀大的”,這是古今一條規律。經、史、子、集成了汗牛充棟,浩如煙海的狀況,就宣告它自己的滅亡,只有幾十萬分之一的人還去理它,其他的人根本不知道有那回事,這是一大解放,不勝謝天謝地之至。因此學校一律要搬到工廠和農村去,一律實行半工半讀,當然要分步驟,要分批分期,但是一定要去,不去就解散這類學校,以免貽患無窮。』對《在京藝術院校試行半工(農)半讀》一文的批語 毛澤東 1966.04.14
當時毛主席早已意識到我們的教育路線出了問題,已從革命戰爭時期的實踐文化,變成傳統的知識文化。所以老人家對此進行了改變,但反對的力量卻空前的強大,所以上一文我提到,在我上中學時,先批【讀書無用論】【無政府主義】,后又批【讀書做官論】【學而優則仕】。當時看這兩個批判是對立,現在我看這兩個批判又是統一的。批判【讀書無用論】【無政府主義】大家使用傳統文化批,批判【讀書做官論】【學而優則仕】大家還使用傳統文化批。原因可能是我們的工業文化或實踐文化,還沒有形成氣候,還沒有被人民大眾廣泛接納。最典型的就是1977年秋天鄧小平的恢復高考,那是多少人歡呼啊,而這種歡呼,恰恰是傳統文化根深蒂固地反映,就是現在又有多少人意識到恢復高考,就是文化復辟呢?
我注意從年齡上來看文革初期的造反派,比如蒯大富,1945年出生,1966年21歲,在校大學生。說是造反派,而文化還是傳統的知識文化,他所受的文化教育是資產階級或修正主義的知識文化教育。當時的造反派的主流文化,和臺上的當權派的主流文化,實際是一致的。這一點是不是值得研究呢?革命戰爭時期毛主席的文化是實踐文化,蔣介石們的文化是知識文化,所以毛主席勝利了,工業文化戰勝了農業文化。陳獨秀、王明們是知識文化,就給革命帶來損失,這是鮮明的對照。
毛主席的思維是不是矢量思維+控制思維呢?再看看周總理怎么說:
毛主席堅持原則之中有兩點值得我們學習:一、堅持方向;二、實現方向。方向的實現,只有一個人懂或者少數人贊成是不成的,要在群眾中實現。要實現原則,就要使它具體化,使它能得到多數人的同意,多數人都來執行。堅持真理是會遇到困難的。毛主席不僅指出了原則,而且還制定具體的政策、策略來實現這個原則,每個歷史時期的政策都是適合這個時期的。這一點,青年們在研究《毛澤東選集》時就可以看到。大革命時期,必須使農民運動深入發展到解決農民的土地要求。毛主席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就說明了這個真理,擁護農民提出的辦法,并加以發揮,不但有理論,而且有實踐的辦法。不過當時共產黨的領導機關沒有接受,大革命失敗了。內戰時期,毛主席提倡軍隊中的政治工作。你們去研究毛主席在紅四軍第九次黨的代表大會上提出的決議案,今天人民解放軍中所實施的政治工作就是從那時一直發展下來的。但是毛主席的主張經過多年才逐步實現,中間遇到許許多多的挫折。當時大家雖然在形式上接受了,但是要經過很長的時間,真正到實際中具體化了,大家才能懂得它的威力。抗戰中要團結蔣介石的政府來抗日,明知道他動搖、消極,但是必須推動他抗日,才能動員全民族的力量。既要團結他,又要防備他,同他的反動的一面作斗爭,所謂“有團結有斗爭”。
用這樣的策略來進行抗戰,使人民自己的力量壯大,這就需要說服很多人同意。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就有一些人說,既然要團結就不要批評。黨內也有人有這樣的意見。所以要使這個原則真正實施,就要經過許多曲折的斗爭。解放戰爭比較順利,但也還有小的挫折和錯誤,譬如土地改革中,也曾發生過“左”的錯誤,一直等到毛主席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的報告出來了才得到全面的糾正。這都說明,一個原則、真理、政策在實際中實施,是要費很大的力量,做許多的具體工作的。毛主席不但能夠堅持真理,指示方向,而且還擬定了許多具體政策、策略來貫徹這個真理、原則。不如此就無法使革命達到勝利。所以毛主席不是空談真理,而是使真理和實踐相結合,使它具體化。【學習毛澤東】——周恩來
堅持方向,就是矢量;實現方向,就是控制。而這種矢量思維+控制思維,是實踐文化的產物,是實踐中形成的認識,是實踐中磨練出來的世界觀。
什么是共產主義?就是馬克思主義指明的方向。
什么是毛澤東思想?就是奔向共產主義的實踐。
這一篇先到這里,待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