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楚 (江蘇 江都 揚州石化教培中心225200)
老一輩革命家說:活到老,改造到老。這些年很少聽到了,也許是斗怕了,希望松一松弦。這一松不得了,金錢掛帥,沉渣泛起,不正之風刮起來了。于是人們反思,人是怎么回事,為什么要改造,還要改造到老?
學了社會發(fā)展簡史,應該知道,類人猿為了生存通過勞動生產逐步進化為類猿人,這是一個質的轉變,是動物和人的分水嶺,是人類歷史的起點。隨著生產力的不斷發(fā)展,人類社會不斷進步。勞動生產是人類生存的方式,是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人類得跟備力量。人類語言、意識的產生,人類社會的聯系,團結互助協作,一切真善美社會屬性的形成和發(fā)展,無不來源于生產勞動。這就是人之所以為人的屬性,即人性。而動物則不然,無論它多么高級,總是不會勞動生產,只能依賴環(huán)境和本能,或殘殺、或掠奪、或寄生,只有索取沒有創(chuàng)造,這是動物生存方式。動物在生存競爭中,因為索取的對象是有限的,必然以損害同類達到滿足自己的目的,這就要產生在人類看來是“假、惡、丑” 的東西,即動物性,也叫做獸性。
恩格斯說:“人來源于動物界這一事實已經決定人永遠不能擺脫獸性,所以問題永遠只能在于擺脫得多些或少些,在于獸性或人性的程度上的差異。”(《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第104頁)人類的產生是對動物的批判和繼承,勞動批判了動物生存方式而產生社會凝聚力,這是社會屬性,批判的基礎是繼承,類人猿和類猿人的基本生理構成相似,這是自然屬性。動物也有群體和信號,只是出于本能的烏合之眾,談不上社會屬性。而人既有自然屬性,又有社會屬性,這就有了向善和向惡的兩種可能。
原始部落內部人性已經產生了凝聚力,而部落之間殘酷廝殺,人吃人現象司空見慣。當生產力發(fā)展到有了剩余勞動產品,在生存需求不能滿足的情況下,于是產生了無償占有他人剩余勞動產品的客觀條件,從而誘發(fā)動物生存方式的出現。只有生產力得到充分發(fā)展,物質生活資料極大地豐富了,人類生存需求普遍得到滿足的同時文化和思想水平極大地提高了,產生假、惡、丑的動物生存方式才會自然消失,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發(fā)達的共產主義理想境界已經在全世界實現。由此可見,在整個階級社會歷史階段,社會上剝削和反剝削的斗爭,每個人勞動生存方式和動物生存方式的選擇,真、善、美和假、惡、丑的交替出現,就成為經常和必然的社會現象。
無論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也無論工人農民還是將軍士兵,都由于觀念和環(huán)境的變化而做出不同的選擇。觀念產生于實踐中對客觀世界(包括自身的認識)。終身堅持勞動(尤其是體力勞動)并以勞動為樂,確立了勞動關榮、勞工神圣的觀念,站在勞動人民的立場上,必然會選擇勞動生存方式,愿意為勞動付出汗水和心血,不斷為社會創(chuàng)造物質財富和真善美,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所以,馬克思主義向來強調勞動教育,列寧提倡星期六義務勞動,我黨制定了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方針,堅持干部參加集體生產勞動的制度。然而,在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產別尚未消失,勞動尚未成為人類生活第一需要的歷史階段,勞動(特別是體力勞動)總是艱辛的,或者艱辛的勞動仍不能滿足個人的需求,于是總有人千方百計或長或短地采取動物生存方式,必然公開或隱蔽地損害他人和社會利益。
大寫的人是高尚的,令人信服和敬仰;他們也需要物質生活資料,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依靠的是勤勞致富;他們創(chuàng)造奉獻的多,消耗索取的少,嚴守不損人利己不損公肥私的原則,而以造福人類為最高理想。也有一些叫做衣冠禽獸的,戴著禮帽穿著時裝,卻干著不可告人的勾當,被人罵成豬狗不如。這些人總是以損害他人和社會利益的方式(即動物生存方式),來實現個人(或集團)生存或奢望的需求,是人性在特殊環(huán)境中發(fā)生的惡性轉變。這種轉變一般是漸進的,也可以是突發(fā)的,所謂一失足而成千古恨。因為生存方式的選擇,非此即彼,隨著觀念和環(huán)境的變化而轉移,不可能一勞永逸。糖彈擊中的戰(zhàn)士,晚年失節(jié)的老革命,不少人后悔在一念之差。
人的生存方式既有連續(xù)性,又有可變性,當與生存方式相適應的意識產生、明確和形成了體系,就構成了人生觀;人生觀加強了生存方式的穩(wěn)定性,所以說人生觀(世界觀的核心)的轉變是一個根本的轉變。青少年是人生觀逐漸形成的時期,極其容易發(fā)生生存方式的轉變,因而加強勞動鍛煉和政治思想教育十分緊迫。及時正確的人生觀已經確立,隨著客觀環(huán)境(物質和精神)的變化,人生觀也會發(fā)展、重組甚至變異,在特定條件下還會出現與人生觀相背離的選擇。
這就清楚地告訴我們,任何人都要對自己一分為二,在人生的道路上,經常擺在我們面前的,總有兩種選擇:勞動和創(chuàng)造使人性日益煥發(fā)美麗的光彩,而動物生存方式則使人陷入獸性的泥淖。我們應該經常提醒自己,毛澤東同志曾經告誡我們:“要夾著尾巴做人”。這尾巴,是人的自然屬性,如果個人私欲沒有節(jié)制,或者得意忘形、為所欲為,不擇手段要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這尾巴就會翹起來被人抓住,剝除堂皇的衣冠就顯露出禽獸的原形。
人類的進化,正是在勞動生產實踐中,日益發(fā)展和完美的人性,不斷遏制和戰(zhàn)勝漸趨沒落的獸性的過程。從總的方面來講,這是生產力的發(fā)展所決定的客觀規(guī)律,是歷史昭示的人類社會發(fā)展的美好前景。雖然局部和暫時會出現某種曲折甚至倒退,但任何邪惡勢力都無法改變這個規(guī)律,共產黨人永遠是清醒的樂觀主義者。我們同時必須保持高度警覺,在整個漫長的私有制存在的歷史時期,人的自然屬性隨時有可能誘發(fā)而產生獸性。我們必須不斷遏制和戰(zhàn)勝獸性,也就是“擺脫獸性”,不斷清除動物性生存方式萌發(fā)的空間。這就是五十年代就提倡的“思想改造”,在勞動生產實踐中,我當有效地實施思想改造工程,曾經把戰(zhàn)犯改造成為勞動者,把皇帝改造成為公民。
所謂“思想改造”,一方面要“擺脫獸性”,一方面要發(fā)展人性。這就要在勞動生產實踐中,不斷構建與勞動生存方式相適應的意識形態(tài),,認識到勞動不僅創(chuàng)造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而且創(chuàng)造了人類本身,勞動人民是我們的父母。有了這種觀念,有了這種立場,才能產生“擺脫獸性”的力量和勇氣。離開了勞動生產,離開了勞動人民,“思想改造”就無從談起。
有了深厚的勞動人民感情,就有了戰(zhàn)勝獸性的主觀能動性。從勞動人民立場出發(fā),雷鋒同志才會給自己提出“工作上向高標準看齊,生活上向低標準看齊”的人生要求,成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榜樣。然而,感情只是初級的認識,理性才是認識的升華;判斷認識和行為的正確與否,不能跟著感覺走,而要到實踐中去檢驗,到群眾中去鑒別。我黨在長期革命實踐中形成的三大優(yōu)良作風,正是我們加強思想改造廉潔自律的法寶。
江澤民同志號召我們要“將學習講政治講正氣”。首先是講學習,因為馬克思主義是不能自發(fā)產生的,任何科學理論都不可能在人們實踐活動中自發(fā)地產生出來;樹立共產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必須努力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學習鄧小平同志建設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這是立,是我們進行思想改造的標準和武器,是共產黨人行動的指導思想。學習的目的全在于應用,理論必須聯系實際,聯系思想、聯系工作、聯系生活,用以指導我們在社會實踐中解決具體問題。
講政治,要講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觀點、政治紀律、政治鑒別力、政治敏銳性。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講政治就要講現代化建設,講生產力的發(fā)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黨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人民群眾的利益是我黨行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我黨的根本工作路線,,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講政治,就要將群眾觀點、群眾路線。我們的方針和政策要讓群眾知道,我們的言論和行動要向人民群眾負責;道德和法制的基石是群眾監(jiān)督,離開了群眾監(jiān)督必然產生腐敗。共產黨人自覺堅持思想改造,就要勇于接受群眾監(jiān)督。我們的政策要向群眾公開,我們的工作要向群眾報告,我們的言行要請群眾評議,我們的經濟收支要定期接受審計。群眾監(jiān)督,是防止腐敗的抗菌素,是清除邪惡的照妖鏡,是思想改造的催化劑。群眾的眼睛看得清,群眾的心中有桿秤。群眾答應不答應,群眾擁護不擁護,是我們行動的指南針。
講正氣,正者直也,求真理明是非的輿論氛圍就是正直之氣。正氣不足則邪氣有余,信念動搖、思想混亂,則勢必是非混淆、黑白顛倒,好人受氣、惡人當道,社會不公將導致暴力和動亂。正氣上升,邪不可干。講正氣要有遠大的理想、堅定的信念,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共產黨人一身正氣,無私無畏,剛直不阿,勇于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經常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是我黨區(qū)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特點之一,是我黨新陳代謝自我完善和發(fā)展的動力。批評和自我批評,是同志之間互相幫助、互相促進的協作方式,是黨的組織朝氣蓬勃、生命力旺盛的標志。批評和自我批評是兩面鏡子,既著前面又照后面,既照別人又照自己,促使個人不斷完善自身適應組織發(fā)展需要,是實施思想改造的有效途徑。只有堅持從團結的愿望出發(fā),通過批評和自我批評,在提高思想認識的基礎上達到新的團結,我們才能不斷吸收養(yǎng)料和新鮮空氣,清除污垢和病毒,永遠保持機體的健康和青春的活力。思想改造非自今日始,曾參說:“五日三省吾身”,孔子號召弟子們“克己復禮”。自“省”,就是自我檢查、自我批評。“克己”,就是克制私欲的膨脹,克服邪念的萌發(fā)。質言之,就是克服動物生存方式所產生的獸性。如果拋棄奴隸主階級的禮,代之以共產主義思想的禮,這句話完全可以古為今用,成為思想改造的座右銘。中華民族被黑格爾成為“沒有自我的民族”,資產階級個人主義至今仍然在反對“克己”。然而,世界文明古國先后消失,唯有中華民族垂五千年歷史而不衰者,“天下為公”的民族精神,正是我們生生不息的凝聚力。
六十年代總結腐敗分子蛻化變質的過程,形象生動地概括為:懶、饞、貪、占、變。用兩種生存方式的理論可以解釋如下:懶,不愿意付出艱苦勞動的代價,是個人經歷主客觀相互作用形成比較穩(wěn)定的觀念,是動物生存方式產生的思想基礎;饞,人的自然屬性產生的物質需求,現實條件許可的生理需要屬于正常范圍,生理需要的過分追求是誘發(fā)動物生存方式的因素;貪,懶(主觀)和饞(客觀)的結合,激發(fā)不擇手段追求滿足物質需求的強烈欲望,是動物生存方式產生的動因;占,在社會環(huán)境失控的空間,貪婪的欲望通過動物生存方式(殘殺、掠奪、寄生),損害他人和社會實現個人需求的滿足;變,動物生存方式的實施,必然遏制和泯滅人性而產生獸性,道貌岸然的人變成了衣冠禽獸。
反腐倡廉,要靠群眾的監(jiān)督和法制的健全,鏟除動物生存方式可能產生的空間;還要靠艱苦勞動的鍛煉和教育,培養(yǎng)勞動人民的情感,樹立勞動光榮、勞工神圣的觀念,提倡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把個人的榮辱厲害與祖國的繁榮、社會的進步和人類的發(fā)展聯系起來,不斷克制和戰(zhàn)勝可能萌發(fā)導致罪惡的貪婪欲望。這就是科技,這就是思想改造,或者叫做狠斗“私”字一閃念,或者叫做思想打架,總之是公戰(zhàn)勝私,正氣戰(zhàn)勝邪惡。
八十年代中期有人提倡高消費,說是要刺激社會生產發(fā)展。于是用過即棄的商品應用而生,豪華轎車、總統(tǒng)套間、貴族學校獨領風騷,炫耀金錢燈紅酒綠物欲橫流。與其說是高消費,不如說是高浪費;與其說是刺激社會生產,不如說是刺激社會犯罪。社會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是生產力發(fā)展水平不適應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需要。一方面,國情所決定的較低的生產力水平;另一方面,又盲目追求發(fā)達國家高消費水平,這不是擴大社會矛盾嗎?勞動生存方式既然不能滿足狂熱追求高消費的發(fā)燒友,病態(tài)的發(fā)燒友只有鋌而走險,采用罪惡的動物生存方式(殘殺、掠奪、寄生)去滿足惡性膨脹的需要。何況許多低消費與大款高消費的強烈反差,只會挫傷廣大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激發(fā)不公平社會群眾心理,攀比和不滿情緒又造成新的社會不穩(wěn)定因素。還有人從國外搬來了“高薪養(yǎng)廉”的理論,似乎物質的豐富和精神的高尚是成正比的。然而,高薪養(yǎng)廉只是一種良好的愿望,那些實行高薪養(yǎng)廉的政府,在法律失控的空間,用豐富的物質滋養(yǎng)著貪得無厭的蛀蟲。貪婪不只是生理的需求,更是觀念的惡性腫瘤,它的侵害和擴張是沒有止境的。英國的納稅人認為:你要從政,你想擁有權力,那么在經濟上你必須做出重大犧牲;如果你想發(fā)財,則請遠離政壇。這是一種樸素而又行之有效的信念,至少在某種程度上可以遏制萌發(fā)貪欲。
方志敏在戰(zhàn)火中的清貧多么高尚,孔繁森救助孤兒的一腔熱血令人崇敬。吳仁寶是華西村共同富裕的帶頭人,論資格論貢獻誰也比不過他,但他每年百萬元承包獎分文不取,工資只拿中等收入水平,新建住宅樓總是先分給村民。吳仁寶說:“不做個人百萬富翁,要做集體億萬富翁”。這句共產黨員的名言,已經傳遍大江南北,成為社會主義小康村的座右銘。工廠單元絕不是苦行僧,共產主義就是最美好幸福的理想社會,我們應該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逐步改善生活。但是,共產黨人必須是集體主義者,心中要有群眾,要有祖國,要有全人類,我們必須遵循“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信條。
“清心”才能“寡欲”,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才能克制貪欲“擺脫獸性”。然而,“人來源于動物界這一事實已經決定人永遠不能完全擺脫獸性”,所以克制貪欲“擺脫獸性”不能畢其功于一役。我們還是“要夾著尾巴做人”,活到老改造到老,避免“一失足而成千古恨”。
1995年8月與邵仙河畔撰稿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