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了,聽聽民間疾苦聲
孫瑞林
春節前夕,海南省《南島晚報》在“民生”欄目,開展“冬日送溫暖”活動,連續報道了當地群眾的疾苦情況。筆者現摘錄幾篇(附后)。
閱讀這些來自基層、帶有泥土氣味而顯得樸實無華的報道,不能不使人落淚,不能不令人深思。
在這片四季常青、美麗如畫、肥沃而富饒的土地上,在海南島人民獲得解放已經歷了61個春秋的今天,一些群眾的生活竟如此的艱辛和貧苦!
還是在這片土地上,一些富豪和貪官們卻過著一擲千金、紙醉金迷的生活:一頓年夜飯69999元,一夜賓館豪華包間70000元……。富人們的一頓飯、一夜住宿,該夠多少貧苦群眾一年的生活費啊!至于那位平安保險公司老總馬明哲的6616萬年薪,對于這些每月享受280元“低保”、過年吃不上一碗肉、買不起一件新衣、孩子買不起一個玩具,學生沒有一張書桌的貧苦群眾來說,無異是個天文數字,不可思議!
解放前,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不足為奇,因為那個制度必然是那個樣子;而今,這種嚴重不平等的社會現象,竟然重現在這片流淌過無數革命烈士鮮血、已經解放了的土地上,該做何解釋呢?那些掌管國家各級權力的共產黨員們,不該好好地反問和反思嗎?!我們是共產黨,不是國民黨!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不是資本主義國家!我們是為人民服務,不是為資本家服務!我們怎能容忍如此嚴重的兩極分化在光天化日之下,大行其道,無所顧忌,繼續擴大下去呢?!靠“和諧”、不靠斗爭行嗎?!
毛主席在《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號召全黨同志:“我們應該深刻地注意群眾生活的問題,從土地、勞動問題,到柴米油鹽問題。……一切這些群眾生活上的問題,都應該把它提到自己的議事日程上。應該討論,應該決定,應該實行,應該檢查。要使廣大群眾認識我們是代表他們的利益的,是和他們呼吸相通的。”試問某些掌權人,你們捫心自問:是否還代表廣大群眾的利益?是否還與人民群眾呼吸相通?
封建時代那個清朝進士、曾任過山東范縣和濰縣縣令、號稱“揚州八怪”的鄭板橋,還能位卑未敢忘憂國,還能寫出:“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那樣感人肺腑的詩句,還能不怕丟官而“以歲饑為民請賑,忤大吏,遂乞病歸”。一個官小位卑的七品縣令,都能從衙齋的蕭蕭竹聲,想到民間的疾苦,心中裝著百姓,情感系于民生,以致不惜“烏紗擲去不為官,囊囊蕭蕭兩袖寒”。我們今天的共產黨人,難道還不如封建社會那個開明的士大夫嗎?!
誠然,貧富懸殊、兩極分化問題關聯著基本社會制度,關聯著全局,不是一市一地所能解決的問題。因為,在全局上,經濟基礎已與毛澤東時代不同了,已是私有化為主體了,這是出現貧富懸殊、兩極分化的根源所在。因此,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從根上解決,也就是從所有制問題著手。私有制不除,人民群眾的疾苦就不會得到根本改變,貧富懸殊、兩極分化的痼疾就不會徹底根除。某位高層人士提出的所謂“有尊嚴的生活”,那只是少數剝削階級的特權,與解除人民群眾的疾苦,消除兩極分化是沾不上邊的!
(2011年2月5日)
附:《南島晚報》:
五保戶徐阿婆的心愿:
“過年能吃頓肉,該多好啊”
2011年1月11日,南島晚報記者:如今,有些人已厭倦了大魚大肉而改吃農家小菜了,而家住三亞紅沙社區的徐蘭珍阿婆只想“過年能吃上一頓肉”。
借助南島晚報“冬日送溫暖”之際,徐阿婆日前向記者道出她的新年愿望。經過記者了解,徐阿婆患有嚴重的風濕病,每晚疼得難以入睡,僅靠280元低保金度日,根本買不起特效風濕類藥品。記者到徐阿婆家探訪得知,徐阿婆從林旺嫁到紅沙,老公很早就去世了,無兒無女,她一個人孤苦伶仃,每頓只能湊合著吃些青菜。正屋除了破舊不堪的沙發之外,沒有任何像樣的家具。阿婆睡覺的里屋只有一張大床,床上有一張席子和一個縫制的枕頭。
徐阿婆告訴記者:“我把被子放到箱子里了,因為沒有被套,怕臟。”記者打開放被子的箱子,用手摸了一下感覺到被子非常潮濕。因為是棉花制成的,由于沒有被套的遮蓋,棉絮已扭成塊,根本起不到保暖作用。
記者在阿婆家的小院里,還看到很多破紙箱和塑料瓶擺在角落。
徐阿婆的鄰居說:“她平時會撿這些垃圾拿去賣點錢,很少買日常用品。”
徐阿婆說:“我已經好久沒吃肉了,過年能吃頓肉,該多好啊!”
后續報道:不少愛心人士為老人送來了肉。老人眼睛里閃著淚花。用海南話向大家道謝并開心地說:“過年能吃上肉,我的嘴解了饞。”
85歲萬阿婆新年愿望:
“過年能有一身新衣裳,就滿足了”
2011年1月8日上午,記者走進三亞紅沙社區85歲阿婆萬黎妹的家里,當得知阿婆的新年愿望是想要一身新衣服時,讓在場的每個人為他們這“小小的愿望”感到心酸。
萬阿婆的正屋里擺放著5張破舊的椅子和1張桌子,另外兩間小房子里,除了放著睡覺用的床之外,什么家具也沒有。阿婆的大兒子正躺在一間屋子的床上蒙著被子。“他就是這樣,每天都躺在床上,沒人的時候就自言自語。”紅沙社區居委會團支部書記徐永凱告訴記者,阿婆的兩個兒子都在上中學的時候患上精神疾病,以前阿婆還有老伴一起照顧兩個兒子,自從去年阿婆的老伴去世,阿婆每天還要照顧兩個患病兒子的吃喝拉撒。
萬阿婆駝背非常嚴重,只能彎著腰跟人說話。阿婆的上身穿著破舊不堪的棉襖,衣服的紐扣已全部掉落,用別針代替紐扣將棉襖“扣”起來御寒,下身穿著只能蓋到腳踝的薄褲子,腳穿一雙舊拖鞋。由于天氣轉冷,阿婆的腳已經凍得發紫。
記者了解到,雖然阿婆和兒子三人都已納入“低保”,三個人每個月有近千元收入,但僅夠買日常生活必需品。阿婆的身體不好,也需用錢。“過年能有一身新衣裳,就滿足了。”阿婆用海南話說。
后續報道:本報記者和愛心讀者來到了萬黎妹老人的家中。讀者們共給老人帶來了3000元,并送來被子、新衣服、牛奶、面包、大米和油等物品。當愛心人士曾女士現場為老人穿上新衣服時,老人的臉上露出孩童般的笑容,并用海南話講著:“過年有新衣服穿了。”
精神障礙老夫婦生活艱難:
“拿錢買了棉被,沒錢買米填飽肚子怎么辦?”
2011年1月13日南島晚報記者:寒風陣陣,天氣陰沉,在一間沒有門的潮濕陰暗瓦房里,一位老人躺在破舊低矮的木床上,蓋著單薄的棉被瑟瑟發抖。這是南島記者來到高峰鄉抱前村黃永明老人家中看到的一幕。
老人無奈地告訴記者:“拿錢買了棉被,沒錢買米填飽肚子怎么辦?”此時,一床溫暖的棉被對老人是來說竟是奢望。記者了解到,黃永明老人和老伴二人都有精神障礙,并且遺傳給了下一代。六個孩子之中,除了老三結婚之外,其他孩子至今未婚,甚至連養活自己都困難。一家八口人,除了450元的低保金之外,一年僅有近千元的經濟收入,只夠買米填飽肚子,根本沒錢添置任何必需物品。
后續報道:一位唐先生提著一床棉被送來。唐先生告訴記者,他是四川人,在三亞做鋁合金工。看到本報的報道后,他想起了自己遠在老家的母親。“我們家有兄妹4人,不能全部留在母親身邊照顧她,只能輪流照顧。看到報道里兩位可憐的老人,讓我想起了媽媽,希望通過對這位老人的愛心來表達自己對母親的思念。”
老人孤苦伶仃:
“沒衣服穿很冷 沒鍋煮飯很餓”
2011年1月12日,當記者走進高峰鄉抱前村干溝1組75歲的黃亞弟老人家時,老人說出了這句話。經了解,黃亞弟老人是村里生活最艱苦的一戶,他和老伴就靠每月的低保金度日,兩人相依為命多年,就在幾天前,老人的老伴不幸去世,剩下老人孤苦伶仃。
12日中午,在前往黃亞弟老人家中的小路上,記者看到一位衣衫襤褸、滿面愁容的老人。“他就是黃亞弟。”村書記符國強告訴記者。深冬的三亞,天氣日趨寒冷,記者注意到,老人上身只穿了一件破舊的外套,褲子上面還有很多小洞。隨后,記者來到老人的家中。記者看到,在黃亞弟老人睡覺的床上除了一床薄薄的毯子之外,別無他物。記者來到廚房,看到只有兩口老式炒菜鍋、一臺破舊的電飯煲和幾個碗。
據村書記符國強介紹,黃亞弟老人共四個孩子,女兒外嫁之后,三個兒子生活也是非常艱苦,老人一直和老伴相依為命,平日里,就靠替別人放牛掙點買米錢。“平時有奶奶為爺爺做飯,現在奶奶不在了,爺爺一個人很少做飯吃。”老人的孫女黃少妹難過地說,家里的電飯煲壞了,自從奶奶去世后,爺爺很少生火做飯。當記者問黃亞弟老人有什么新年愿望的時候,老人依然沉浸在痛苦之中,只告訴記者:“沒衣服穿很冷,沒有鍋煮飯很餓。”老人的話,讓人不禁落淚。
后續報道:愛心人士紛紛伸出溫暖之手為兩位老人捐來現金和米、油、電飯煲等物品。1月14日,南島晚報記者隨愛心人士一起將捐送的物品送到兩位老人手中。當黃亞弟老人穿上暖和的新衣服時,深受感動的他當場泣不成聲,如此一幕,令在場的每一個人濕了眼眶。
殘疾媽媽希望:
“女兒能有輛玩具車”
南島晚報記者:12日下午4時許,記者來到三亞紅郊社區一組高亞珍的家中,這個不幸的家庭原本由兩個身患1級殘疾的人組成,每月收入僅有500元,生活異常拮據。自從5年前高亞珍的老公去世之后,這個家庭更是雪上加霜,險些揭不開鍋。由于家庭貧困,高亞珍5歲的女兒麗麗(化名),從出生到現在一件玩具都沒有,高亞珍含淚告訴記者:“誰能給我的女兒買輛玩具車?”
記者在高亞珍家中看到,家中除了破舊的沙發、電視機和床之外,其他什么家具也沒有。 據了解,這個家庭僅靠兩人每個月500元低保金度日,并且還要照顧患有精神疾病的小叔子,生活異常困難。5年前,高亞珍的老公在一次意外中不幸去世,這個困難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老公去世之后,我每個月只有200元的低保金。”高亞珍含著眼淚說,如果不是靠親戚、鄰居接濟的話,她和女兒麗麗的生活不可想象。高亞珍告訴記者,女兒麗麗剛出生4個多月,她的老公就去世了。為了生活,她有時盡量去做一點手工掙錢,根本沒有時間照顧女兒。有一次,她看到女兒和別的小孩搶玩具,她愧疚萬分,女兒快5歲了,卻連一個玩具都沒有。“女兒特別喜歡能開的那種玩具車,也許我這輩子也買不起。”高亞珍含淚告訴記者。
后續報道:愛心人士之一的張先生撥打本報熱線表示,愿為高亞珍的女兒麗麗(化名)送去一輛玩具車,圓高亞珍的新年之夢。
上初中的兒子一直趴在地上學習,
母親的新年愿望:“很想給兒子買張寫字桌”
南島晚報記者:近日,記者來到三亞市天涯鎮布甫村委會布甫村大村一組的蘇亞微家看到,蘇亞微一家5口人蝸居在多年前建的狹小的老房子中,天氣轉涼但家中卻沒有足夠的棉被,上初二的兒子至今都沒有一張可以供他學習的桌子。蘇亞微告訴記者,不忍看到兒子每天都趴在地上學習,但家里已經窮得叮當響了。
走進蘇亞微的家中,記者環視四周發現,除了一張床和簡單的家具外,家里沒有值錢的東西。甚至她家的門也是用木板簡單擋住而已。蘇亞微告訴記者,一家5口,每年僅靠種地的3千元收入艱難度日。
最近三亞轉涼,但是蘇亞微家里卻只有一張像樣的床。“兩個女兒睡在床上,我和愛人就鋪席子在地上睡。”在蘇亞微家里的廚房里記者看到,茅草和磚頭壘砌的廚房十分簡陋,做飯時只能蹲在地上,在幾塊磚頭壘起來的灶上煮飯。
“我想給兒子買個寫字臺讓他學習,”蘇亞微告訴記者,大兒子今年讀初二了,學習成績挺好,每天回家兒子都趴在床上或是地上學習,自己看著覺得十分難受。眼看著過新年了,為了給兒子買張學習的寫字桌,蘇亞微正從本來就十分緊張的生活中節約節約再節約,計劃著新年后給兒子買張寫字桌,讓他有個最基本的學習環境。
老板“失蹤”,工人討錢無望
年末歲尾,南島晚報推出“節前討薪行動”后,受到了眾多打工者的強烈響應。7日起至今共接到數十個討薪求助電話。7日以來,經記者幫忙,為打工者共討回近9萬元工錢,解決討薪投訴4宗。 1月12日,浙江民工老葉雙手拿著一面錦旗,來到了南島晚報新聞中心,“咚”地一聲,在記者的面前長跪不起,流下激動的淚水。“太感謝你們南島晚報的記者了,我原本以為打水漂的血汗錢沒想到你們幫我追回來了。”老葉將一面寫有“為民討工錢,鐵肩擔道義”的錦旗送到了記者的面前。
(東方紅網)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