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夙:我看中國邊界談判
(2010-11-20 01:59:18)
關于中國和鄰國(特別是緬甸)的勘界問題,我再多說幾句吧(雖然寫這幾句話居然花了我三天時間)。
在蘇聯解體之前,中國一共有11個陸上鄰國,按逆時針順序,分別是朝鮮、蘇聯、蒙古、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老撾和越南(如果再算上當時不承認并入印度的錫金,則是12個)。
在這個時期,中國和鄰國的勘界顯得有點“軟弱”,但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為國際形勢擺在那兒,國力也擺在那兒。首先,中國周圍的鄰國中有6個(朝鮮、尼泊爾、不丹、緬甸、老撾和越南)以前是中國的藩屬,后來被西方殖民者侵略,脫離了和中國的藩屬關系,又通過民族主義運動獲得獨立。獨立之后,這些國家普遍對中國抱有恐懼之心,擔心中國以大欺小。蒙古以前更是中國領土,后來在反華口號的號召下獨立。怎么讓這些國家解除疑心,實現睦鄰友好、邊界安寧,的確是一個重大的問題。
其次,中蘇交惡之前,按當時的意識形態,中國和社會主義陣營內部的“友邦”(朝鮮、蘇聯、蒙古、越南和1975年以后的老撾)無須在勘界問題上太斤斤計較,最好是擱置爭議、共同開發,這在今天看來很可笑,但當時人的確是這么想的。中蘇交惡之后,中國在社會主義陣營中十分孤立,陣營中的蒙古、越南、老撾完全倒向蘇聯,朝鮮一度在中蘇之間游移,最后也倒向蘇聯,所以在蘇聯解體前夕,中國和這5個國家的關系都不好。這時候,領土問題一下子突顯出來,中蘇、中越因此還爆發過嚴重的邊境沖突。你可以說這是前期天真的領土政策造成的惡果,但是事已如此,不盡快把其中較為容易談判的幾段邊界確定下來,難道要讓邊境全面陷入戰爭嗎?
再次,因為歷史遺留問題,中國和印度有嚴重的領土糾紛。然而中國的國力實在是不足以有效占領爭議地區,所以在中印邊界沖突之后,中國主動從當初一度占領的地區撤軍,一點都沒有收回,這絕不是什么死要面子活受罪,而是由于自然條件惡劣,實在是沒法長期占領。
綜上所述,在蘇聯解體之前,中國在邊界談判問題上主要還是實用主義取向的,這也體現在當時邊界談判的原則里面,即承認現狀,盡快解決爭端,必要之時不妨略做讓步,不能讓邊界問題進一步加劇和鄰國的沖突。歷史證明,在蘇聯解體之前,中方這種實用主義取向的談判的確帶來了兩方面的好處:
第一,和不屬于社會主義陣營的4個鄰國(緬甸、巴基斯坦、阿富汗、尼泊爾)的友好勘界的確消除了它們的疑慮,所以絕對是是有利雙方的好事。這種好處對于其中在傳統上是中國的藩屬的尼泊爾和緬甸更顯而易見。以中緬關系為例,勘界之前,緬甸對中國猜忌很重,當周恩來訪問緬甸時,緬甸總理吳努對周恩來直言緬甸和中國就像“綿羊與大象”一樣。但是在勘界過程中,中方的有分寸的誠意令緬甸領導人心悅誠服。盡管緬甸未能得到所有想要的領土,但無論是吳努,還是政變之后上臺的吳奈溫,都對中國非常友好。時至今日,這四國都是中國的友鄰,其中巴基斯坦和中國關系之好全世界人所共知,而緬甸更可以認為屬于中國的勢力范圍,這些都是事實,有什么值得否認的?
第二,在中蘇交惡之后,中國完成了和社會主義陣營中的朝鮮、蒙古的勘界,雖然如上所述有無奈的因素在里面,但好處也是很明顯的。首先,蒙古因為文化和歷史問題,從中蘇交惡之后一直仇華,但是蒙方對中蒙邊界談判根本挑不出刺來,所以中蒙從未發生過邊界沖突,這讓中國省了不少麻煩;同時,中蒙、中朝完成勘界也使中蘇邊境沖突成為中國北部唯一的邊境危機,因此中國可以集中精力對付蘇聯。其次,在中朝邊界談判中,中國的讓步給朝鮮領導人留下的印象還是極為深刻的,所以中朝關系雖然經歷了幾十年低潮期,但在2009年以來,朝鮮終于下定決心把中國作為有力靠山,于是有可能在將來像緬甸一樣成為中國的勢力范圍,豈能說沒有當初友好勘界的功勞?
至于這種實用主義取向的邊界談判原則被那么多人指責為“軟弱”,主要無非是因為中國基于“承認現狀”,放棄了一些從某種理論出發可以拿回來的領土。然而仔細審視這些放棄的領土就可以發現,它們往往都是已經被鄰國(或原先的殖民地)實際占領的、不用武力通常收不回來的領土。對于那些并未被鄰國實際占領的土地,中國并沒有隨隨便便放棄。
比如說中國割四分之三白頭山給朝鮮,并不是我們有意大發慈悲,而是因為讓出去的地區早就處在朝鮮的實際控制之下,這已經是既成事實了。再以中緬邊界為例,爭議最大的尖高山以北的北段地區,在清末有五條邊界(俗稱“五色線”),其中英國人的“紫色線”要求沿高黎貢山為界,而中國人的另四條線都要求占有高黎貢山以西地區。民國期間出版的中國地圖,中緬邊界的這一段也是越畫越靠西,其中1942年出版的一本地圖把幾乎整個緬甸北部都劃到中國境內了。然而,在地圖上畫界只是紙上談兵,實際情況是,除了片馬、古浪、崗房三地外,從光緒末年開始,中國政府就已經失去了對高黎貢山以西的有效統治了,而英國勢力卻不僅到達了這些地區,還強行入侵了片馬等三地。
緬甸獨立之后,英國勢力從緬北撤退,但緬族政府并未能取代英國勢力有效占據高黎貢山以西地區,有些人便以此認定后來中國把高黎貢山以西拱手讓給緬甸是太軟弱、太窩囊。但問題是:1. 按國際慣例,獨立的緬甸繼承了原英屬緬甸的領土,因此雖然緬族政府勢力未能有效占據高黎貢山以西,但從國際習慣法的角度來講,這一塊地區應該是緬甸的。 2. 中國并不把緬甸視為緬族人的緬甸,而是各民族共治的緬甸;因此嚴格地說,在中國政府眼中,高黎貢山以西是作為緬甸少數民族中的克欽族等當地民族的領土來看待的,所以這和緬族人有沒有有效統治高黎貢山以西無關。就算緬甸最終分裂,克欽族等少數民族獨立建國,那么高黎貢山以西也仍然是這個獨立國的領土,而不是中國的領土。
基于這樣的原因,中國最終同意以高黎貢山為中緬北段邊界。但是中國堅決不同意緬方要求把獨龍江流域也劃給他們,因為即使是英國人也未能對獨龍江流域進行過有效控制,而中國在民國時卻實質統治了這一帶,所以這樣的領土中國是絕對不能同意讓出的。如果不是獨龍江問題,中緬邊界在五十年代末就可以談成。但因為緬方節外生枝搞出了獨龍江問題,中方不惜繼續推遲達成協議的時間,最終使緬方放棄了非分要求。(以上有關中緬邊界談判的史實,參見劉金潔《中緬邊界中的 “麥克馬洪線”問題及其解決》,載《當代中國史研究》2006年第1期。)所以在我看來,中緬邊界談判中方并無太大過失。(另外我還要說一句:當時周恩來的一些“軟弱”的話屬于外交辭令,并不是都能當真的;至于中共領導人當時的具體想法,必須等文件解密之后才知道。)說中國在中緬邊界談判上太“軟弱”的人,都是理想主義者,而不是現實主義者。
以上說的是蘇聯解體之前的情況。蘇聯解體之時,在中國的陸上鄰國中,和中國還沒有完成勘界的國家有8個,即從蘇聯分裂出來的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4國,再加上印度、不丹、老撾和越南。到了這個時候,因為中國國力已經明顯提升,所以在和這些國家勘界時,中方已經越來越不像過去那么“軟弱”了。如果說中哈、中吉、中老的邊界談判基本沒有太大爭議的話,中俄、中越、中塔的勘界就明顯體現了中國的強硬立場。在中俄邊界談判之前,黑瞎子島全屬俄羅斯,但是通過談判,中國最終拿回了半個島,對于俄羅斯這種極具領土野心、寸土必爭的國家來說,能做到這一點已經很不簡單了。在中越勘界中,中國也完全沒有讓步,所有一直被中國實際控制的領土,最終都在中國手里。中塔勘界更不用說,中國在得到全部實控領土之余,還多要回了一千多平方千米并未實控的土地。
中塔勘界完成之后,現在就只剩下中印、中不邊界問題了。不丹因為希望維持本國的安詳寧靜,不希望大國勢力進入國內干擾其社會,所以一直不和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大國建交,但中國和不丹實際上一直保持友好關系;中不邊界之所以一直沒有確定,無非因為中印邊界一直沒有確定罷了。對于印度,中國現在的態度是非常不客氣的。中印主要有兩處領土爭端,一處是西段的阿克塞欽地區,目前全部在中國控制之下,另一處是東段的藏南(達旺)地區,目前全部在印度控制之下。中國一直都在為武力收回藏南地區做準備,從青藏鐵路以至規劃中的川藏鐵路,到阿里、昌都、林芝機場,從獨龍江-察隅公路和墨脫公路,到藏木水電站(雅魯藏布江上的第一座水電站),無一不是為了將來出兵藏南而做的后勤保障工作。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中國以較小的直接代價打贏第二次中印邊界戰爭的機率是越來越高的。那時候,中國肯定會放棄“承認現狀”的老原則,而大膽把自己一直未能實控的領土納入囊中。
以上說的是陸疆。海疆的問題更為棘手,因為中國的海軍力量并不強,而且海疆爭端背后并不是只有鄰國,而是還有美國這個不懷好意的強大對手。因此,在海疆的勘界方面,中國延續了上世紀50-60年代陸疆勘界的“軟弱”風格,先是主張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后又在中越北部灣劃界談判中做出一定讓步,實屬無奈。但是我相信,隨著中國國力的繼續加強和海軍力量的提升,我們的海疆談判會重復陸疆談判的風格變化,即從“軟弱”逐漸走向強硬。其實在前不久發生的釣魚島事件中,中方的強硬態度已經有所呈現了。今天我們能夠為保持釣魚島的實際“中立”狀況強硬,明天我們就能夠為全面收回釣魚島而強硬,這是完全可以預料的。
而且,當中國越來越成為東亞的主導力量之時,我覺得我們完全可以挑戰舊有的把國界線畫得極為明確的國際秩序。還以中緬邊界為例,邊界以外的很多地方不僅一直消費著中國生產的各種商品,連通訊都用中國電信,甚至連交談都用漢語。對于這樣的地區,它屬于中國領土還是屬于緬甸領土在本質上有什么分別呢?既然區別不大,在今天還執意要認定當年中國的邊界談判是“軟弱”、是“賣國”,又有什么必要?除了滿足自己的意淫、卻造成了國民歷史共識的難產之外,還有什么別的意義嗎?
最后說一下“輸出革命”的危害。有人對“輸出革命”的危害做了夸大,老實說,以前我也是如此。但是看了更多的資料之后,我發現情況并不算特別嚴重。因為“輸出革命”導致中外關系急劇交惡的國家主要是東南亞國家,特別是馬來西亞、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亞,但除新加坡之外,這些國家和中國急劇交惡的主要原因在于其華人數目眾多。比起對共產主義意識形態的厭惡來,這些國家的領導人更恐懼的是華人起來推翻以原住民為主的政權。對于華人不那么多的國家,“輸出革命” 的危害就要小一些,中國和這些國家的關系恢復起來也容易一些。也就是說,通常只有在和種族的斷層線結合起來之后,“輸出革命”才能給中外關系造成災難性損害;如果是純意識形態主導的沖突,那是很容易隨著時代的變遷、老一輩的離世而被人們淡忘的。
附文:從地圖看新中國較民國喪權辱國?
謊言原文
錄臺灣中學教科書上的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版圖之比較
中華民國版圖與新中國版圖之差異(摘自維基百科)
http://bbs.dogoo.cn/viewthread.php?tid=34491&extra=&page=7
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的一些界定
傳統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版圖狀似公雞,而中華民國的版圖因為狀似秋海棠,因此成為一般人的通稱。但許多人以為只要將老母雞加上蒙古國,就是秋海棠,事實上并非如此簡單,以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與鄰國之交界,由東北逆時針略述與中華民國版圖之差異。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1962年簽訂界約,將北朝鮮視為圣山的“白頭山”以南劃與北朝鮮。(從地圖上看,沒變化啊?)
俄羅斯聯邦:包括東北的黑瞎子島*(1945)、江東64屯(1900)、唐努烏梁海(1944)。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承認后兩者喪失。
蒙古國:1962年簽訂界約,諾門罕谷地、察哈爾北境、新疆北塔山劃歸蒙古國。
塔吉克斯坦:在蘇聯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承認英俄瓜分帕米爾,形成未定界。在蘇聯解體后,與塔吉克斯坦簽約,放棄噴赤河以東帕米爾。
阿富汗:1965年簽訂界約,承認阿富汗領有瓦罕帕米爾主權。
巴基斯坦:1963年簽訂界約,割讓兩地,換取一地方式解決。
尼泊爾:1961年簽訂界約,珠穆朗瑪峰(圣母峰)共享。
不丹:將西藏邊境(今不丹東南角)讓與不丹。
印度:由于1913年英國與西藏在西姆拉會議中,自行劃定“麥克馬洪線”,及西藏西北的“拉達克”。印度主張擁有上述兩地全境,因此爆發邊界戰爭,而后中華人民共和國自行退兵,目前仍未簽訂界約。
緬甸:1960年簽訂界約,中華人民共和國放棄高貢黎山以西7萬平方公里土地,換取一邊境城市。
*黑瞎子島俄歸還300多平方公里
辨析
編者按:
這個謊言的大體內容是例舉了現代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的地圖和國民黨在臺灣時期的教材中的地圖,用意是攻擊中國共產黨為了換取蘇聯的支持而喪失原則。
歷史辨析:
但從歷史的事實來看中華民國地圖上的疆域基本上是繼承清代的,但事實上對一些地區早已根本不能控制,如唐努烏梁海地區和外蒙古地區等。
有人心懷叵測地說:是中華民國的版圖大,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版圖大?然后他更加心懷叵測地說:我很迷茫!是的,我承認,在蔣介石逃臺之后,“中華民國”的版圖達到了登峰造極的最大化。但是,那是現實嗎?
胡康河谷?這圖上哪有啊?(1944—1945年,中國遠征軍在胡康谷地和三江以外擁兵近30萬,全是精銳之師。臘戍以北盡在中國軍隊實際控制之下,但在英國要求下,全數退入中國境內,以實際行動承認了英國在未定界上的權益,而且將片馬也重新讓給英軍,只在地圖上留下“胡康河谷是中國領土”這一痕跡。)
蔣介石早已承認外蒙獨立,但逃往臺灣后,就把外蒙從地圖上又“收復”了。所以說蔣介石不過是把早已丟失的土地畫在地圖上充門面而已,再把丟失土地的責任推到GCD身上。
其實在他統治中國的全盛時代,能真正有效控制的地盤又有多大呢?請問國民政府是否有能力平定新疆、西藏的割據勢力?更不用說各地方軍閥的割據了。
最可笑的是,國民黨政權從來沒有真正測繪過自己的國家,它也沒有這個能力。它使用的地圖,幾乎全部是外國列強的測繪隊伍測繪的,只是照著人家的地圖繪制幾幅罷了。真正對中國的陸地邊疆和海疆進行系統全面的勘測工作,是在新中國成立以后。
辨析2
圖片詳見原帖
http://lt.cjdby.net/thread-636517-1-1.html
何源:看中華民國的地圖擴張過程?。。。。?!
本帖最后由何源于2009-10-2815:47編輯
第一張,清末的皇朝一統圖,清末民初的中國邊界四至,是今天我們處理邊界問題的基本參照(外蒙除外)
第二張,中華民國北京政府(北洋政府)時期的中華民國全圖,注意云南西部和新疆西部的畫法(與現在基本一致)
第三張,中華民國南京政府(國民政府)30年代出版的白描版中華民國全圖,同樣注意云南西部和新疆西部的畫法(與現在基本一致)。
第四張,中華民國重慶政府(國民政府)40年代初繪制的中華民國全圖,注意上述兩地,開始在地圖上小規模向外擴張,但還不算夸張。
第五張,1945年——1953年間中華民國政府繪制的中華民國全圖(附帶蒙古共和國),注意北方,此時國民政府已承認外蒙古獨立,并在地圖上標示。云南西部和新疆西部版圖則全面推進。
第六張,1945——1953年間中華民國政府出版的另一種官方地圖,外蒙古區域處蓋章,大意為“經蒙古人民公投,我政府已通知庫倫政府同意其獨立”
第七張,1945——1953年間中華民國政府出版的另一種官方地圖,用國界來標示外蒙古和內地的邊界,同時,外蒙古區域處蓋章,文字為“經蒙古人民公投,我政府已通知庫倫政府同意其獨立,詳確邊界有待勘定”
第八張,中華民國政府遷往臺灣后,在1953年籍口“蘇聯違背不援助中共之承諾”。宣布外蒙古獨立非法,在地圖上重新收復外蒙(盡管1961年不小心把外蒙“放進”聯合國)。云南西部和新疆西部則繼續推進,達到面積最大化。
第九張,臺灣80年代中學教科書中用于攻擊TG賣國的地圖對比(大家現在知道TG賣國論怎么來的了吧)
我們通過中華民國地圖的演變史和擴張史,見證了中國國民黨的偉大的愛國情操,以及超前的規劃理念,以及知錯(丟外蒙)就在地圖上更改的誠懇精神。
民國的地圖開疆(續)編輯本段回目錄http://lt.cjdby.net/thread-920471-1-1.html
何源:
民國的地圖開疆(續),兼談中國新疆與哈、塔、吉邊界劃分問題
擴張,地圖,邊界問題,中國
本帖最后由何源于2010-5-1601:55編輯
鄙人自幼喜歡中國地理,目前應該談得上精通,09年時見網上果粉輪子拿著民國地圖大肆吹捧蔣公的開疆偉績,兼帶攻擊TG,便潛心研究中國歷史地理學,中國疆域史和中國邊界問題,發現果粉輪子不過是借幾幅空中樓閣的地圖混淆視聽,愚弄網友,便于09年6月底發表貼文——看中華民國的地圖擴張過程http://bbs.cjdby.net/viewthread....mp;from=recommend_f(大家可以重溫一下),承蒙各位CD關愛,人氣頗旺,精華加身,至今為歷史區推薦主題。
鑒于一些輪子果粉在網上就邊界問題,繼續胡攪蠻纏,嘩眾取寵,而大部分網友缺乏辨別能力,不熟悉邊界問題的由來和復雜性,看了幾幅單方面的地圖就跟著起哄,本人愿意將自己的一部分存貨倒出,談談這些邊界問題的由來和真實情況,以正視聽。
本人在帖子——《看中華民國的地圖擴張過程!?。。。?!》中已經用中華民國自己不同時期出版的地圖,揭穿了國民黨是怎么通過地圖開疆收復了自己簽字畫押承認獨立的外蒙古,揭穿了國民黨是怎么通過地圖開疆從俄國手中收復清朝被占的帕米爾高原,揭穿了國民黨是怎么通過地圖開疆獲得了遠征軍“出國”征戰地野人山、江心坡。下面幾幅圖揭示一些國民黨跑到臺灣以后又怎么用地圖開疆大法來挑撥中國與鄰國的關系,攻擊TG的。
第一個問題:關于所謂TG出賣坎巨提給巴基斯坦
所謂坎巨提,原本是清朝前期藩屬中國的小邦,但關系疏遠,到清朝后期便不相往來了,由于是偏僻之地,清朝并未關注,英國勢力進入南亞后,坎巨提(罕薩)便遭吞并,清政府也未有反應。清末地圖,民國在大陸是地圖,無論如何紙上開疆,墨水愛國,皆未將坎巨提劃入,到了中巴邊界條約簽署后,臺灣方面突然將坎巨提劃入版圖,繼而鼓噪所謂中共將坎巨提割予巴基斯坦,借以破壞中巴關系,攻擊TG。而實際情況則是,巴基斯坦當時處于印度的武力威逼之下,急需中國援助(中國何須向有求于己的國家割地?),在1963年中巴邊界談判中,巴基斯坦將其實際控制的克什米爾北部喀喇昆侖走廊移交給中國,約3500平方公里,同時中國開始修筑中巴友誼公路。這樣一個巴基斯坦為取得中國的支持和援助在邊界談判中讓步的事情,被國民黨偉大的地圖開疆工程演化成TG割讓坎巨提給小巴,小巴豈不冤枉哉?
如下圖:從左至右前三幅圖,分別為1930年、1949年、1947年時國民黨出版的地圖,坎巨提皆在國界之外,最右為中巴邊界條約簽訂后國民黨在臺灣出版的地圖,坎巨提被劃入版圖,得出TG出賣領土給小巴的結論
如下圖:此為中巴邊界實際狀況,藍線為1963年前巴基斯坦實際控制線,黃線為1963年中巴邊界條約簽署后中巴邊界,中間兩線所夾長條狀區域為巴基斯坦移交給中國的喀喇昆侖走廊,面積約3500平方公里
如下圖:此為印度視角下的中印邊界西段,印度至今認為巴基斯坦移交給中國的喀喇昆侖走廊為其領土
第二個問題:所謂薪島被老毛割讓給老金
中朝邊界從康熙時期就開始劃界,但由于朝鮮當時仍是中國屬國,邊界并不清晰,到甲午戰敗后,朝鮮成為日本殖民地,中日商議中朝邊界后薪島在地圖上已標注為朝鮮,后由于水泥沙等原因,薪島日漸增大,并明顯靠向中國一側,民國在大陸時期的官方地圖一直將中朝邊界標注在薪島以西的東溝水道。待到中朝邊界條約簽署后,臺灣方面又突然更改地圖,將薪島劃入版圖,以攻擊TG
如下:三幅圖皆為民國時期的中朝邊界鴨綠江口圖,薪島皆在中國邊界之外,國民黨逃臺后,將薪島開疆劃入版圖,攻擊TG賣國
下面談談關于新疆自治區與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國的邊界,茶館里有人發帖《校內的一個關于中國邊界的帖子,求各位解毒.....》http://bbs.cjdby.net/viewthread.php?from=notice&tid=919731對比地圖說中國與這三國的國界有所退后,其實那個帖子我在07年就已經看過,有點混淆視聽,以偏概全的感覺,中國與這三國的邊界是中蘇邊界的遺留,中國的西北邊界,雖有《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劃分,但該條約對邊界的規定不甚詳細,中國歷經清末和民國的國力孱弱,忽視邊疆,西北邊界屢遭蠶食,形成了很多雖在中國地圖邊界的主張范圍內,但早已被蘇俄控制的爭議土地(包括東北邊境的黑瞎子島等),中共立國之后,中蘇間力量對比懸殊,中國缺乏籌碼,蘇聯寸土不讓,因此邊界問題就一直拖著,到了蘇聯解體,力量對比發生變化,并且由于上海合作組織的成立,中國和中亞各國開始解決歷史遺留的邊界問題,但是要想通過和平手段把所有的爭議地區都取回也是不可能的,但是拖著不解決又有礙兩國關系的發展,阻礙反恐、反分裂等問題的合作。因此基本上是取得一部分原為他國所控制的爭議土地,然后放棄一部分自己原本主張主權的爭議土地,來解決爭端。如果靠武力也許可以取回全部爭議領土,但是條件就是冒著毛子大怒的風險跟三國開戰,這三國也必然去支持新疆獨立勢力。這樣,取回一部分他國實際控制的爭議土地,然后放棄部分主張的爭議土地,地圖上看上去就是放棄主張的那部分土地邊界線后退,但由于基本上原本100%的爭議土地都是他國所實際控制(這個原因要問民國為什么不派兵守邊防線,而是喜歡在內地火并)因此,中國實際控制的土地是大大增加的,而鄰國則多多少少吐出些土地了(他們的地圖邊界線也是向后退的)。
如下圖:各自視角下的中塔邊界
其中左圖為中國地圖,紅線為主張線,綠線為最后談定的條約線,右圖為塔吉克斯坦地圖,紅線為原主張線(其實也是實際控制線),綠線為中塔邊界條約線(2008年最后敲定),其中綠線與紅線間的條狀區域,就是塔國移交給中國以結束邊界爭議的1000平方公里土地(中國掏了不少錢,被西方媒體稱為銀彈攻勢),此舉在塔國引起了大行游。
如下圖:各自視角下的中哈邊界
其中藍線為中國地圖的主張邊界,黃線為哈國地圖的主張邊界(亦為實際控制線),紅線為條約最后敲定的邊界,黃線與紅線間為哈國移交給中國實際控制權的土地。
如下圖:蘇聯——哈薩克斯坦出版的地圖上邊界線的后退(1988-2003)
中哈邊界敲定后,哈國放棄了部分主張的地區(其實也是實際控制地區),地圖上邊界線也發生了后退。
中共立國之時,拜前朝和前前朝所賜,沒有一條與鄰國間的邊界線是完整的(即使是滿清簽了邊界條約的,照樣被蠶食,民國忙,啥邊界也沒劃分過),全部都有爭議地區,而且爭議地區100%由別國實際控制,比如典型的如黑瞎子島、帕米爾高原西段等。此時,對中共來講,要取回所有的爭議土地只能與所有鄰國都開戰,而所有邊界都久拖不決不劃定也會使自己在外交上陷于被動,使鄰國缺乏信任,甚至會招致鄰國煽動本國的邊疆分裂勢力。因此,既竟可能的收回領土,又給自己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是很復雜的一件事情。所以中共對待邊界問題的態度是:1、滿清民國丟掉實際控制權的地區,通過談判,能取回多少取回多少,放棄一部分主張的地區。2、對于本朝留下的問題,如中印邊界、南沙,基本不松口。
由于地圖都是根據原先的主張邊界線來畫,這樣就會出現,某一個邊界條約簽訂后,中國取得了實際控制線外的一些土地,但也放棄了對一部分土地主權的主張,在新地圖上呈現出邊界后退的現象。很顯然的比如黑瞎子島在1929年被蘇聯占有,中國失去實際控制,但地圖上仍主張為中國領土,2008年底,中國根據《中俄東段邊界補充協定》,中國收回半個黑瞎子島的實際控制權,同時放棄半個黑瞎子島的主權主張,新的地圖上的邊界線會退至島的中間。應該實事求是地講,從1949年開始,中國的實際控制領土是擴大的,所以如果單純說地圖擴大就是愛國,地圖縮小就是賣國,那大家都學蔣公地圖開疆,畫餅充饑好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