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湯因比論定“外部蠻族”的其中兩句話來為“武俠小說”定性!
英國著名的歷史學家湯因比對專以毀害高級文明為能事的“外部蠻族”不屑一顧,斥之為“厚顏無恥的冒險家”。自中華文化誕生出來的“武俠小說”的大流行,從本質上而言,正是中華文化的“內部蠻族”的肆虐。
湯因比曾有論定“外部蠻族”的其中兩句話,現可用來為作為“中華文化內部蠻族”的“武俠小說”定性:
-- 蠻族神話普遍有一個英雄與怪物爭奪無價之寶的主題;
-- 蠻族受到另一種文化的誘惑,會模仿他們的文化藝術。
武俠小說都以“爭奪無價之寶”為主題,舊派的還珠樓主小說的“無價之寶”大都是“法寶”,通過對“法寶”的祭煉,有了使用“法寶”的能力,就法力無邊。這與《封神演義》的“法寶”其實差不多。新派武俠小說的“法寶”則是“武功秘笈”。
武俠小說作為“假古董”,正是因為中華文化的“內部蠻族”無法領悟中華文化的精義,才作出的模仿性寫作。
柏拉圖說:“模仿術乃是低賤的父母所生的低賤的孩子。”一旦文明的創造力發生窒礙,人群便容易發生精神上的“返祖現象(atavism)”,試圖簡單地從歷史的舊貨倉中去翻尋創造的替代品。
湯因比對“外部蠻族”的其他評論,與“武俠小說”的大流行聯想起來,實足以發人深省:
-- 當蠻族社會在一個僵死文明的疆域里享受短暫的“英雄時期”時……他們既蔑視又羨慕這個奇異的高級文化。
-- 雖然蠻族公開蔑視文明社會,但他們的藝術品顯示了他們對文明社會不由自主的欣賞:他們劫掠外國文化的材料和觀念,用于本族的藝術品上。
-- 蠻族的征服通常不會持久:他們只是消極地揮霍豐富的戰利品,不能建設一個新社會。
-- 闖入異己的文明環境的蠻族實際上注定會在道德上墮落。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