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朋友談起當今社會的某些人可謂“五毒俱全”時,突然想起前軍統特務、后起義將領沈醉在所著《我這三十年》一書中提到過的上世紀四十年代中、后期被稱之為社會公害的“五毒”。
翻出書來一看,沈醉所說的“五毒”中的前“四毒”指當時簡稱為“社會賢”、“國大代”、“新聞記”、“婦女協”的:“社會賢達”、“國大代表”、“新聞記者”和“婦女協會”。
真是史可為鑒呀!看來除去婦女組織的問題在當今社會尚不太突出之外,前三類團體中的“毒物”所帶來的危害可謂盡人皆知……
可是,對于沈醉所說的最后“一毒”,我卻大惑不解。因為它是被簡稱為“青年從”的“青年從軍”。在我的印象里,所謂“青年從軍”是指上世紀的一九四四年,中國數十萬青年踴躍投身到抗擊日寇行列中的壯舉。熱血青年們的愛國之舉怎能成為“五毒”之一呢?
趕緊查資料!感謝“百度”給我的答案:
“ 1944年8月27日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在國民參政會三屆三次會議上,以“一寸河山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為號召,鼓動青年入伍。
10月11—14日,重慶國民政府召集中央有關部委、各省市黨部及教育界人士150余人參加發動知識青年從軍會議,會議通過知識青年從軍方案:凡年滿18—35歲,受過中等以上教育,身體健康的青年為應征對象;服役年限為兩年;還規定優撫從軍青年家屬,機關干部從軍者可保留原薪等。同時,成立知識青年從軍指導委員會,由國民黨軍政要人及教育界著名人士組成。后來又成立青年訓練總監部,負責應征入伍青年的訓練。
此后,全國各省在“一寸河山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兵”這一扣人心弦的口號下發起知識青年從軍運動。1個月后,經甄選合格的青年就達12.55萬人,內有1.5萬人曾受過大專教育,國民黨黨部、行政機關青年工作人員2620人。”
看著上面的文字,尤其是“知識青年”這個響亮的名稱,使我想起了四十二年前報刊上關于“知識青年到農村去”的報道,已經陌生了的激昂之情重新涌起!真是大時代的風云呀,壯哉壯哉!
可是激昂了幾秒鐘后,很快就不激昂了。因為經歷過上山下鄉運動的我很清楚,如同四十二年前報刊上關于“知識青年到農村去”的報道并不能代表那時的真實情況一樣,六十七年前的這些報道肯定也不能反映出那時的真實情況。
那么,問題出在哪里呢?如同三十九年前李慶林給毛潤之的信中披露革委會主管知識青年部門的腐敗一樣,做為時任軍統高級特務、深諳國民政府內幕的沈醉所說的“毒”肯定是指組織此項活動并營私舞弊的“知識青年志愿從軍指導委員會”!
看起來,“吏治”的腐敗絕非一朝一代、一朝一夕呀!
2011年1月20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