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以此帖獻給毛澤東時代無私奉獻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們,祝他們新年快樂!并祝版主與網(wǎng)友們新年快樂!
毛澤東時代是一個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年代,是一個團結(jié)拼搏無私奉獻的年代,是一個民族精神史無前例奮發(fā)向上的年代,是一個萬眾一心開創(chuàng)未來的年代,是一個讓我們這些參與者無比自豪永遠難以忘懷的年代。
你知道當年的勞動者是怎樣勞動的嗎?你知道小崗村在人民公社時期吃的23年的返銷糧是從哪里來的嗎?下面這篇當年北大荒墾荒者的回憶也許能夠讓你了解當年他們的歡樂與艱辛與偉大。
讓那些把當年的這些社會主義建設者們稱為“懶漢”的人羞愧!讓小崗村那些真正的懶漢在他們面前無地自容吧!在新年來臨之際,讓我們向他們致以最崇高的敬禮。祝他們新年快樂!并祝版主與網(wǎng)友們新年快樂!
附:墾荒生涯40年(1)——人拉犁的故事(來源:荒友網(wǎng)論壇 難忘歲月 )
七連李世虬
提起這個話題,大家也許會覺得那是老生常談了,因為人拉犁是進軍北大荒時的經(jīng)典故事之一,在文藝作品和影視劇中常常提到。但是究竟人拉犁艱苦在哪里,卻沒有詳細的描述?,F(xiàn)在我作為一個親歷者,給知青朋友們講一講鮮為人知的人拉犁的具體情況。
東北流傳著“四大累”的說法,“拉大犁”被列為四大累之一。我們青年突擊隊成立之初領(lǐng)受的第一個任務就是人拉犁。也就是在那個時候我們初次領(lǐng)教了什么叫苦、什么叫累。
在北大荒博物館里,展出了一張人拉犁的照片,上面有五六個人(從戴的大蓋帽看,應該是58年的轉(zhuǎn)業(yè)官兵)拉著一臺木犁杖。其實那個犁和我們拉的犁根本是兩回事。那個犁是起壟用的,阻力不太大。而我們拉的犁是翻地用的雙輪單鏵犁,犁鏵寬50公分,左側(cè)有一直立的犁刀,用于切開地面,犁鏵緊跟著把土翻轉(zhuǎn)180度。這種犁阻力非常大,要用6頭牛才能拉動。
4月初,當大地化凍達到15公分左右時,就可以翻地了。由于三隊是種水稻的,用拖拉機翻水田容易陷車,因此大部分水田要靠牛拉犁來翻。但是連隊的牛不夠用,為了搶農(nóng)時,就得靠人拉犁。在轉(zhuǎn)業(yè)官兵來到之前,勞改就是用人拉犁來翻地的。種旱田的連隊一般用不著人拉犁,一臺拖拉機翻地一天,夠全隊齊上陣干半個月的。因此,人拉犁幾乎成了水稻隊的專利。那單鏵犁前面有個鐵環(huán),中間栓兩根乒乓球那么粗的麻繩,每根麻繩上面栓12個繩套,拉犁時就把繩套套在肩上,一臺犁24個人拉。
水田地塊很小,中間是干的,但田埂四周有積水,土是稀的。第一天試犁,大家都是穿著高腰水鞋去的,誰知剛踩到田埂邊的稀泥里,水鞋就拔不出來了。于是只好馬上回去換運動鞋。穿了運動鞋倒是輕快了,也能拔出腳來了,但是一踩下去就滿腳是泥,棉褲從膝蓋往下也全是稀泥。北大荒的4月,天氣還非常冷。泥水夾著冰茬,溫度接近零度。雙腳被凍得鉆心的疼。因為大犁阻力太大,拉犁就像拔河,每往前一步都要付出極大的體力,拉上一個來回,渾身發(fā)熱,腳也不冷了,棉襖棉褲都被汗水浸透。一開始拉犁不會用勁,后來發(fā)現(xiàn)那大繩是斜坡向上的,因此必須按個子高矮排列,大個子在前,小個子在后,這樣拉起來大繩是直的,就不會分散力量。另外,起步很重要,因為起步時阻力最大,必須一齊用勁。但我們不會喊號子,于是只好把勞改請來教我們,大家跟著他邊喊號子邊拉,起步整齊,用勁一致,果然輕快許多。于是田間此起彼落地響起了嘹亮的號子聲?!袄饋硌?!拽起來呀!一齊使勁!往前走呀!”沉睡的荒原被喚醒,好不熱鬧!
當時其他排平均一臺犁一天可翻5-6畝地,勞改最高一天翻10畝地。當時我們很不服氣。我們是解放軍,怎么能輸給勞改?一定要超過他們。說實在的,這個記錄是挺難破的,于是破記錄的任務就落到了青年突擊隊身上。要想破記錄,一要拼時間,二要拼體力。拼時間:我們天不亮就起床,天剛亮就開始干,三頓飯送到地頭;拼體力:別的犁24個人拉,拉三圈休息20分鐘,我們將24個人分成4組,3個組(18個人)拉,一個組休息,這樣歇人不歇馬,每拉4圈就比別人多出一圈。最后,記錄被一破再破:11畝、12畝、14畝,最終達到16.5畝(一坰一)。這個記錄被定格在北大荒的開墾史上,以后再沒有人破過。
要說當時的勞動強度有多大,舉幾個例子就可說明:(1)半斤面一個的大碗那么大的饅頭,每頓要吃4個,掙32元的士兵,每個月的工資不夠吃的?。?)一雙新的運動鞋,一個星期就掉了底。(3)在接近零度的氣溫下,大家都穿著單衣單褲,還累得汗流浹背。
青年突擊隊破人拉犁記錄的事被迅速傳開,農(nóng)墾報、中國農(nóng)墾、解放軍報、中國青年報等報刊的記者紛紛來到三隊,采訪我們的事跡,各大報刊爭相報道。中國農(nóng)墾在1958年第5期的封四上刊登了一張我們拉大犁的相片,那可是貨真價實的18人拉的雙輪單鏵犁。(可惜這張珍貴的相片一直沒有找到,也沒有在北大荒博物館展出。)
850農(nóng)場6分場3隊的青年突擊隊從此名聲大震,成了全墾區(qū)學習的榜樣??墒?,又有多少人知道,在這耀眼的光環(huán)后面,突擊隊員們付出了怎樣的辛勞!
謹以此帖獻給毛澤東時代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工人階級,祝他們新年快樂!并祝版主與網(wǎng)友們新年快樂!
毛澤東時代是一個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年代,是一個團結(jié)拼搏無私奉獻的年代,是一個民族精神史無前例奮發(fā)向上的年代,是一個萬眾一心開創(chuàng)未來的年代,是一個讓我們這些參與者無比自豪永遠難以忘懷的年代。
前篇我們看了一個當年進軍北大荒的墾荒網(wǎng)友“人拉犁”的感人故事。當年,不但農(nóng)業(yè)要墾荒,工業(yè)同樣需要墾荒。毛澤東時代的工人階級,面對一窮二白的條件,他們不畏艱辛,白手起家,戰(zhàn)荒原,斗漠風,抗嚴寒,耐酷暑,舍小家,為大家,在極端困難的環(huán)境中頑強拼搏,艱苦創(chuàng)業(yè),從無到有創(chuàng)造創(chuàng)造出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跡,為盡快地建立起自己的工業(yè)體系作出了無私奉獻。
可以說,沒有他們的艱苦創(chuàng)業(yè)與無私奉獻,中國不知道何年何月才會有自己的工業(yè)體系??梢哉f,毛澤東時代的工人階級是世界上最優(yōu)秀的工人階級隊伍。他們?yōu)樯鐣髁x中國作出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
下面推薦的這篇僅是一個上世紀七十年代參加工作的女鉆工的回憶,她們的條件比起鐵人王進喜們來說已經(jīng)好多了。但是,從這篇回憶中,我們?nèi)匀豢梢钥吹媚莻€時代普通勞動者的艱辛與風采。
讓那些把當年這些社會主義建設者們誣為“懶漢”的人出乖露丑吧!讓那些砸他們鐵飯碗的宵小們在他們面前心虛膽懸吧!在新年之際,讓我們向他們致以最崇高的敬禮。祝他們新年快樂!并祝版主與網(wǎng)友們新年快樂!
艱苦的歲月,美好的回憶----為新中國地質(zhì)事業(yè)奮斗過的女鉆工
(一水 田建華) 發(fā)布時間:2009-09-11 新聞來源:山西省地質(zhì)勘查局
在建國60年到來之際,盤點共和國地質(zhì)工作取得的不凡成就,回憶自己參加工作以來的30多年經(jīng)歷,不禁浮想聯(lián)翩。上世紀地質(zhì)隊的女鉆探工人,就如同新中國的第一代女飛行員、女火車司機一樣,是在一個特殊時期產(chǎn)生的特殊事物,當年艱苦的工作生活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七十年代要找一份正式的工作是很艱難的。1973年7月我高中畢業(yè)后在小井峪彭村小學臨時代課,1974年底得知地質(zhì)部門是特殊行業(yè),可以招收子女參加地質(zhì)工作的消息后,高興得我?guī)滋於紱]有睡意。1975年2月25日是我們報到的第一天,我早早來到單位,心想我一定要珍惜這次工作機會,好好干,做出一番成績。這批招收女工27名,平均年齡18歲,純潔可愛,天真活潑,愛說愛唱,隊上派張福貴師傅組織我們在一起學習了兩個月,那時大家有一個共同的理想,去野外生產(chǎn)第一線,到最艱苦的地方去鍛煉自己。有一天學習完后,由我執(zhí)筆寫了一張大紅紙決心書貼到了食堂大門口,向隊領(lǐng)導請戰(zhàn),要求組建“三八”女子鉆機,當紅色女鉆工。我們的申請得到了領(lǐng)導的批準,很快腳踏式500米鉆機、柴油機、鉆塔等設備以及施工地點、技術(shù)顧問選定。1975年5月23日,這天陽光燦爛,姑娘們頭戴安全帽,身穿地質(zhì)服、攜帶行李,分別坐上拉黃土的四輛解放牌大卡車,從隊部出發(fā)了。我們沒有牢騷、沒有淚水,只有一路朗朗的笑聲,伴隨著大家來到了汾陽縣康寧堡村第一個施工孔位。施工開始后,所有的浪漫成份被一掃而光,抬鉆桿、插墊叉、掄大錘、上鉆塔、倒夜班,單調(diào)、枯燥,做夢也沒有想到,當一名女鉆工會是那樣累、那樣苦,每天面對的是鐵塔,住的是破房,滿身的泥漿,繁重的勞動,姑娘們的歌聲少了,蹦蹦跳跳的勁頭小了,有的姑娘開始想家了,晚上偷偷流淚了……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努力適應,姑娘們的業(yè)余文化生活豐富了,每天安排一小時學習、唱歌,由各班組織大家學習業(yè)務、自編自演節(jié)目,半個月出一期簡報和墻報,自己編寫、刻印,反映鉆機生產(chǎn)和姑娘們的先進事跡等。有一次隊部召開職工大會,我們鉆機全體女工從汾陽坐上大卡車回隊演出近兩個小時,大家不怕獻丑,不怕別人笑話,很認真地演了一個又一個自編的節(jié)目,如“我是水泵管理員,左右拉桿在運轉(zhuǎn),天天維護保清潔,鉆進旋轉(zhuǎn)離不了……”演出結(jié)束后,大家坐上大卡車又返回了汾陽鉆機,晚上12點又出現(xiàn)在交接班的現(xiàn)場。
1975年5月至1980年2月,五年的奮戰(zhàn)中,先后在汾陽、介休、文水、交城、清徐等地施工,姑娘們參加工作就直接到鉆機,沒有工作經(jīng)驗,沒有鉆探技術(shù),只有為地質(zhì)事業(yè)獻身的滿腔熱情和工作熱情。“三八”鉆機的姑娘們吃苦精神特別強,經(jīng)過幾年磨練,鍛煉成為一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zhàn)斗的堅強集體。年年保質(zhì)、保量、安全完成國家交給的任務,五年的時間里我所帶的“三八”鉆機沒有發(fā)生過任何人身傷亡事故。由于工作成績顯著,上級還獎勵我們收音機,在那時這是很先進的電器設備。我們“三八”鉆機是在局、隊表現(xiàn)很突出的一個先進集體,多次受到局和隊的表彰。五年的野外生活中,飛舞著我們的青春和理想,激情和汗水……
七十年代,職工們一年四季不停產(chǎn),冬天也不收隊,五年當中,我們女鉆機就有三年趕上大年初一搬家,中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每個家庭都在團圓喜慶,可這些姑娘們還坐在村口街上找房子、建食堂,哪有時間穿新衣服啊。大年初二清晨就去現(xiàn)場修路,修機場,人拉肩扛抬機器安鉆塔,姑娘們都有一股非常敬業(yè)的精神,非常團結(jié),你追我趕,每人只要有十分勁就不用九分,創(chuàng)下不到三天就把23.5米的鉆塔安裝成功。那都是姑娘們手拿扳手、身背工具包、爬高爬低,用螺絲把塔腿、塔梁一節(jié)一節(jié)連接在一起的。姑娘們的心里有一股勁,各方面的工作都不比男鉆工差,抬機臺木,扛鉆桿,現(xiàn)在的姑娘們可想象不到過去姑娘們的“傻勁”,怎么能爬上那么高的鉆塔去抬那么重的東西。那個年代,沒有周末,沒有節(jié)假日,一年五十二個星期都在野外生產(chǎn)崗位度過,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可姑娘們連續(xù)五個春節(jié)在一起包餃子,搞聯(lián)歡,忙碌在工地上。
初到鉆機自己是一名女鉆工,3個月后擔任班長,半年后擔任機長,1977年5月份擔任鉆機指導員。我當時是怕干不好,但是自己暗下決心,誰說女子不如男。在以后的工作中,我特別用心,每天跑機場,多找鉆探書看,細心了解孔內(nèi)情況,向老師傅請教,總結(jié)經(jīng)驗。那時我基本上每天跟班十六個小時工作,要想管理好機臺,讓姑娘們聽從指揮,就必須自己先干在前頭,要以身作則肯吃苦,身教重于言教,這樣和你一樣大的姑娘們才服氣。勞動布工作服就是我最喜愛的服裝,天天穿著它,有一次我去隊部開會,換了一件藍色的卡上衣,排隊買飯時姑娘們在后面說,那是誰呀,是不是新來的同志,當我一扭頭時,大家會心地笑了。五年里自己回憶穿了九套工作服,現(xiàn)在還有30年前穿過的一套發(fā)了白的工作服沒舍得扔去。
記得1976年一個寒冷的冬天,在介休朱家堡村施工,大風把塔衣刮破了,給施工帶來一定的困難,正趕上孔內(nèi)出現(xiàn)了事故,我三天三夜沒有離開機場,同志們讓我回去休息,分隊領(lǐng)導秦誠也勸我,可我就是不肯回去,而是越干越有勁。一趟趟的上下鉆,就是不知道累,一直等事故處理完后才回去休息。現(xiàn)在想起當時的健康體質(zhì)自己都羨慕,那就是年輕人啊。
我們搞鉆探的干的是摸不著看不見的活,有學不盡的技術(shù),地層不一樣,孔內(nèi)的情況也不一樣,鉆進速度、聲音也不一樣,幾年的鉆機生活,可以說是讓我刻骨銘心,一生難忘,直到今天想起鉆機上的苦和樂,好像回到了昨天,姑娘們的勁頭、笑聲就浮在眼前。姑娘們憑著對地質(zhì)事業(yè)的熱愛和執(zhí)著的追求,忠實的實現(xiàn)著自己的諾言。
野外工作和生活條件都非常艱苦,每到一個新工地,住的都是老鄉(xiāng)閑置的破房子,紙糊的窗戶,四面透風。夏天漏雨,冬天漏風,地上的土厚得浸過腳面。有的房子還存放著給老人準備的棺材,有的房子里面還有蛇,那條蜷縮在紙箱里又粗又黃的大蛇,給我留下的記憶太深了。
那是1977年的夏天,我們搬往清徐縣西懷遠村,村主任領(lǐng)我們來到了一個老鄉(xiāng)家,房子寬敞干凈,玻璃又亮堂,這么好的房子還是頭一次遇見,我們好一陣子感激這位老大娘,姑娘們高興得搬進了新家。有一天中午,天氣非常炎熱,我去給下夜班正在睡覺的姑娘們送飯,進了門就聽見炕上靠窗戶邊上一個紙箱里嘩嘩作響,我想也許是老鼠作怪,得讓她們放些老鼠藥。我喊醒大家,姑娘們趴在土炕上開始吃飯,紙箱里依舊不停地響,我走過去一看,頭發(fā)都豎了起來,一條大蛇盤在紙箱中間正沖著我上下?lián)u晃著腦袋。我急著喊了一聲“蛇!”,姑娘們本能的扔下手中的飯碗,外衣也顧不上穿,跳下床光著腳跑到了院子里。后來才得知老大娘的兒子一個月前死在這間房子里,在我們?nèi)ブ?,一直鎖著沒人住。
在野外施工當中,一般機場離住址很遠,上下班需要走一個多小時,本是坑洼不平的道路,在雨水中越發(fā)變得泥濘不堪,不便行走。路的兩旁都是莊稼地,地里還有土山包式的墳墓。尤其是晚上姑娘們上下班,確實是有些害怕。
1977年的秋天,在清徐縣東于村施工時,村里有一個小伙子在準備結(jié)婚的頭一天晚上,不幸被電觸死后就埋在了去往工地的路邊。這條路是姑娘們上下班的必經(jīng)之地,尤其是在上夜班的路上,每當她們走到這里,就手挽手給自己壯著膽子往工地去。有一天的晚上,一位班長在此不慎摔了一跤,第二天就嚇病了,我把他送到清徐縣醫(yī)院住院治療,醫(yī)院診斷為臆病……。
野外的艱苦環(huán)境,磨練了姑娘們的膽量和意志,十幾歲的姑娘們在野外摸爬滾打,每次鉆機搬遷安裝,靠姑娘們的雙手拆卸安裝,十幾輛大卡車的裝卸靠姑娘們搬上搬下?,F(xiàn)在的女孩子們不會相信女孩子們不僅干這么重的活,還要爬在23.5米的鉆塔上面操作,對于當年“三八”鉆機的姑娘們爬上爬下是家常便飯。夏季蚊蟲叮咬,冬季寒風刺骨,因為我們所打的鉆孔,大多數(shù)是第四紀泥漿孔,工作時常是一身一臉的泥漿,沒有一個人叫過一聲苦。我深深感受到地質(zhì)隊流行的一句順口溜“遠看像個逃荒的,近看像個要飯的,原來是個打鉆的?!边@也是人們對地質(zhì)艱難工作生活的一個真實寫照。
記得一個秋天在汾陽縣楊家莊打井,打到100多米時,鉆桿掉到了孔內(nèi),需用反絲鉆桿處理,這時已是下午5點多鐘,我和一位班長來到汾陽縣羅城215隊求助,他們積極想辦法幫助我們尋找,聽說古交山上分隊有,我們就連夜趕到古交山。車上不去怎么辦,第二天一早,我們以樹枝為拐杖,肩扛鉆桿,不顧汗水浸透了衣服和汗珠流到了眼睛,一根一根往下扛,在兄弟單位的幫助下,100米反絲鉆桿裝在了大卡車上,這時才松了一口氣,我們趕快拉回到汾陽鉆機,掉在孔內(nèi)的鉆桿很快就撈了上來。
1976年的一天,從天津來的大姨到汾陽鉆機上看我,艱苦的生活條件,繁重的體力勞動,爬高爬低的危險動作,可把大姨心疼壞了,回到家后,就讓母親給我調(diào)換工作。母親在商業(yè)部門工作,認識的人較多,很快就找了一個穩(wěn)定舒適的工作讓我辦理調(diào)動手續(xù),我悄悄地寫信給母親說:“我在鉆機挺好的,大家離不開我,我也離不開大家?!彪S后又有兩次轉(zhuǎn)變一生的機會擦肩而過。1976年隊上給了鉆機一個工農(nóng)兵學員的名額,我是機長,是高中生,應是首選,這時分隊長找我談話,鉆機需要你,你還是當你的機長吧,我說:“行”,這個指標就讓另外一個姑娘離開鉆機上學去了。
1978年的秋天,在清徐縣圪臺頭村施工時,鉆機上添了三位姑娘,是插隊生,她們真沒想到這里的工作比插隊還要艱苦。她們給我?guī)砹讼?,這時從隊上也傳來了消息,局里要調(diào)我去工作,當時我心里又高興又矛盾,最后自己暗下決心,我要和大家在一起,不能走,不能分散了姑娘們的心,我也習慣了野外的生活,當時就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做的。自己沒有去問,沒有去找,只是默默地帶領(lǐng)姑娘們堅持在野外鉆機的工作崗位上。這件事埋在我心里二十九年了一直也沒有問過領(lǐng)導,就在今年春節(jié)去看望老領(lǐng)導時說起此事,他們回想起當時的情況,說隊上需要你就沒讓你去……。
正因為自己把鉆機當成了家,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1978年的10月份,省里組織先進、勞模630人去大慶參觀學習,隊上僅我一人去地質(zhì)局報到參加了這次活動,大慶的美好環(huán)境給我留下了深刻的懷念。那里沒有高樓大廈,天是那么藍,云是那么白,地是那么凈,草是那么綠,當時用的就是天然氣,又干凈,又環(huán)保,我們參觀了王進喜鉆機和紀念館,看到了王進喜穿過的大衣,用過的物品。當時我就下決心,一定要向王進喜學習,苦干、實干、拼命干。鉆機生涯收獲受益匪淺。就拿鉆機的隆隆轉(zhuǎn)動聲,聽起來就舒心,感覺不到是噪音。直到現(xiàn)在,白天、晚上不管周圍環(huán)境有多亂,家里的電視聲音有多嘈雜,該睡很快就能入睡,反而夜深人靜,卻一時睡不著。
我常常懷念在鉆機上的那些歲月,那段經(jīng)歷,陶冶了我們的情操,趕走了姑娘們的嬌氣,鍛煉了我們的意志,酸甜苦辣使我們懂得了生活和工作真諦。有了那段經(jīng)歷,干什么工作都不覺得苦,時時刻刻都感到很知足。有了那段經(jīng)歷,我更加堅強,走向成熟,邁向成功。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