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丐與阿Q
乞丐就是以乞討為生的人,也叫“叫花子”或作“叫化子”。乞丐的特點是“空腹”、“流竄”、“號叫”、“乞討”,目的當然是為了“求食”。
乞丐是一個十分復雜群體。其中確實有因為肢體殘障,失去了勞動能力;或是家庭破敗、貧病交加、完全失去生活依靠的人;或是孤苦棄兒,鰥寡無依,只得靠人施舍賴以為生者。此外,還有許多游手好閑的無賴流痞,他們好吃懶做,充雜其間,成為惰民一族;更有些流氓痞棍、逃犯流賊混雜在內。還有奇怪的現象,一些人在冬閑無事之時,幫結成伙地外出乞討,賴以增加收入,也成了傳統慣例。
乞丐現象給社會帶來諸多混亂和問題,歷朝歷代對乞丐都有收容救助的制度,當然是為了社會的“穩定”和“和諧”。據說,宋朝時就曾禁止在嚴冬乞討,以避免乞丐凍斃街頭,而在彼時由官府提供乞丐的吃住。明代對這一問題尤為重視,政府把他們整編起來,由地方團頭管理,并嚴格地限定了乞丐的聚處及活動范圍。
當然,乞丐也是人,也有“尊嚴”,也有“體面”。當得到恩人的一點兒“施舍”時,他會興奮,他會心喜若狂!
阿Q也是乞丐。自從魯迅先生發表了《阿Q 正傳》后,阿Q 便一舉成名,成為乞丐們的“先進代表”,把阿Q的精神勝利法提升為“阿Q精神”?!?
“阿Q精神”,簡單的說,就是一種自慰精神或自賤精神,即自欺、自輕、自賤、自嘲、自解、自辱、自大、自醉等表現。簡言之,是在失敗與屈辱面前,不敢正視現實,而使用虛假的勝利來在精神上實行自我安慰,自我麻醉,或者即刻忘卻?! ?/p>
阿Q非常窮,窮得只剩一條褲子,甚至連姓名都沒有。但是,他的可悲卻主要還不在物質生活條件的被剝奪,而在于他精神生活的被扭曲。他被壓在未莊生活的最底層,什么人都能欺負他,可他卻并不在乎,常常好像還很得意。這里的關鍵,是他有一種獨特的精神勝利法,分明挨了打,他卻想:“這是兒子打老子”?! ?/p>
阿Q是一個橫遭壓迫、備受屈辱的乞丐,他在任何情況下都能自己安慰自己,都自以為是“勝利者”。由于這種病態精神的支配,他便永難振作起來以求自強,并永在屈辱中茍活。他的一生就是一部受盡屈辱的血淚史。直到最后糊里糊涂地被殺,才在“二十年后又是一條好漢”的呼喊中,完成了最后一次精神勝利?! ?/p>
阿Q精神通常是被那些需要勝利而又無法得到勝利的人用來維持自己精神上的平衡的一種藥方。它是一種生活中的弱者的典型思想和精神,所以在國民中也就普遍存在著阿Q精神。
阿Q精神在當今社會的表現很多,比如:聽說改革開放為了“共同富?!保驼J為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過世了;聽到搞“市場經濟”,就高唱《春天里的故事》;六十周年國慶“增加”了有關毛澤東的兩個方陣,就認為要恢復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了;聽說要搞政治體制改革,就認為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了。總之,總是以“社會主義必然勝利”來自慰。
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們具有一種阿Q精神,是可貴的。但是,阿Q精神始終不能擺脫阿Q的奴隸地位和生活水平。一切革命的人們深思吧!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