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恒均先生,是一位令我尊敬的人,看過,他的一些文章,正如很多網友所說,他公正、客觀、理性,時常拋出民主的議題給大家意淫一番,在現時社會下,有些時候需要這種意淫,而且真正的民主是需要冷靜、客觀的,是需要這樣能吃能喝能睡能玩的人,而不是一個神在那里光談民主,不吃飯。
但我拒絕成為楊恒均先生的粉絲,原因在于,我們不缺少個人英雄主義,也不缺少神化,這種東西害人害已, 我就不做這樣的添磚添瓦,錦上添花的事情了。
其實根本原因在于,我是一個不迷信權威的人,權威這東西有時只是一個表象,權威的人不見得每件事情都是對的,也不見得所有的言論都適合你。我一直是一個服從于內心的人,這和我對楊恒均先生尊敬沒有沖突,我尊敬他,但不代表我盲從他。
我其實知道,楊先生也不愿意別人盲從他,我相信,他內心的民主一定是人人可以說自己想說的話,做自己想做的事。但前幾天偶然看到楊先生的:
《漫步兩岸三地,漫談中國文化》卻有些不敢茍同。
說實話,我把這篇文章看了幾遍,原因在于,我最討厭別人對文章斷章取義,因此,已之不欲,勿施于人,我看了多遍,生怕我的才疏學淺會誤讀楊先生,挑戰楊先生,不僅是挑戰楊先生權威,更是在挑戰楊先生身后的“楊粉”,這是需要些許勇氣的,最怕的就是有些人不論青紅皂白就將我的一些小錯誤放大成大錯誤把我批得一文不值,看似有理,實則荒誕不經。但我相信,楊先生是希望能夠思想碰撞的,這樣才能碰出火花的。
用我的個人觀點,我覺得我是在和楊先生思想碰撞,但可能有更多網友的名詞應該是我在挑戰楊先生,沽名釣譽,我不反對挑戰這個名詞,但我反對沽名釣譽,說實話,我一直很認為那句話很適合我:服不過四季八套,食不過三餐,睡不過一榻,個人的舒適度永遠超過身外的東西,說出的快感遠超出沽名釣譽的快感。
《漫步兩岸三地,漫談中國文化》寫了七點:
鄉愁、文化、城市、中國、復興、祼捐、未來。
前面六點,我基本贊同楊先生的觀點.但第七點我卻認為值得商榷。
我認為楊先生這種陽光型的民主與文化,更有利于中國民主的發展,一些人動不動就叫囂著喊打喊殺,這種言論與行為本身就是一種專制,也無疑體現了人性的弱點,而楊先生的不慍不火卻正是民主發展的真正方向,寬容別人,正是民主發展的良好方向與終極理想,就像當年有人精確的說“國民黨反動派”一樣,而不是講國民黨。(此話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這種民主理論是好的,方向好,最終實現了也好,因為這種理論不會對以往進行反攻清算,這才是真正的民主,但它忽略了一點,它只是戰略,卻難以實施,我們的官方其實一直在強調國情,國情就是當年我們的黨新民主義革命時,用的是“打土豪均田地”的口號與戰略,這是極其淺顯的直觀的東西,人們能接受這種東西,國情是更多的人不會來看我們的民主文章,更多的人看不懂,精英型民主,只能是精英型民主,不是全國人民的民主,國情是我們的教育一直跟不上去,很多平民百姓可能想到的還是如何賺到錢,至于賺到錢做什么,沒有多少人會想到民主,更多的人只會想到“會搞”“混得好”“找關系”,誰說民主和教育無關,民主就是有些人吃飽了沒事做,玩得無聊,有一群特別有自尊的人,想要得到自己得到更高層次的尊重,國情是,更多的老百姓還在為房價擔憂,更多的老百姓舉三代之力付一套房子的首付,更多的還在為那微薄的工資想明天菜幾塊了,明天還在交房租或是房貸。
觸目驚心的國情是:我們其實是有飯吃了,我們身上的擔子更重了,我們的心靈被經濟的壓力壓得透不過氣,國情是我們實際沒有解決民眾的溫飽問題,因為其中的溫在某種程度上是指房子,房子是眾多傳統中國家庭的棲身之所,是更多人遮風避雨,取暖的地方,而更多人即使有了這房子,仍舊還是終極一生,為銀行還貸,終其一生,節衣縮食。
因此,這樣的國情如何讓人們有空夫談民主,也正是我對楊先生所說的未來的質疑,對現在就是未來的質疑,人本身的惰性的,楊先生可能不缺衣少食,也不會有房子之憂,也不會對經濟有更多擔擾,可以東飛飛西飛飛,看山看水,可更多的終其一生卻無法如楊先生所說:現在就是未來。
有信心,是對的,但對自身情況不作分析盲目自信,只能是自負,俗話說:人窮志短,更多的不信邪,想用精英化的理論來證明這個理論是錯的,我說了,精英化的理論始終是屬于精英的,老百姓仍舊是人窮志短,更有許多不良習氣。
習慣是有慣性,誰能證明習慣的慣性只會自己身上發生,按照老百姓的理論: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的理論,習慣是傳給下一代的,按照“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理論,習慣是會傳染的,不正視自身弱點的呼口號:現在就是未來,實在只能是精英化的理論,也是精英化的理想。
我們面朝太陽,相信陽光是對的,我們沒有太陽,向往太陽也是對的,但有誰知道,沒有太陽照射的地方是怎么樣的痛苦,身在陽光中的人是不能知道的。
正視自身的弱點,才能進步,我們可以將自身優點優化,卻將別人優點拿來,更加優化,那樣的文化,卻更是發展中的中國文化,否認自身是不對的,否認中國文化也是不對的,但要拿來諸如西方美國的自由,德國的嚴謹,日本的精細,否認這一點,其實也是否認歷史上幾次民族大融合。
我們缺少的并不是信心,我們缺的正不是信心,那些大街上橫穿馬路的人們,哪一個認為自己錯了,那些貪官污吏們,哪一個認為自己貪錯了,那些枉法之人哪一個會認為自己錯了,他們都會覺得潛規則如此,那些權與勢于一身,哪一會認為自己說的做的是錯的,他會認為到他今天這一步,是他的能力。那些毒牛奶制造者們,哪一個不認為這是行業潛規則,哪一個會認為自己做錯了,我們的家長,在對待自己的孩子的事上,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哪一個會認為他們本身有錯?
我們的制度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出問題,問題就在于“制度優越性”,這不是過于自信是什么?我們的刑事處分有可能還會與行政警告劃等號,原因在于行政的優越性?
我相信我們自己,也相信未來,但我卻更想質疑我們的身上弱點,不過,這種相信很無力,也是一種意淫!
2010年10月5日于荊州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