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曾經出過焦裕祿這樣使全國人民敬仰的英雄人物的河南豫東大地上,在蘭考縣的毗鄰縣河南通許縣,在上世紀末的九十年代,又出現了一個和焦裕祿一樣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為人民群眾鐵面無私的奉獻大半生的好干部——陳其輝。
陳其輝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用自己對黨對人民事業的忠心耿耿和赤膽忠心在通許縣的人民心中豎起了一座永遠的豐碑。
如果你在通許縣的街頭隨便遇到一個人,不管是領導干部,還是普通的百姓,只要一提起他的名字來,臉上無不顯示出敬佩的表情,眼中無不流露出感動的神色。他們都會給你講出陳其輝在任時做出的一連串令人感動的故事來,甚至那些曾經受到過他幫助的人眼里還會閃爍著激動的淚花。
是什么原因使這位普通的老人讓大家這樣肅然起敬,這樣讓大家感慨萬分呢?我們決定去他的家里去看望一下這位可愛可敬的老人。我們認為:一個共產黨的干部工作干得好不好?不是看他在電視和各種媒體上露面的次數多不多?也不是看他在職期間得過多少獎勵?更是不看他在全縣的干部說他好不好?而是看全縣的老百姓對他的評價高不高?
這天,我們來到了這位已經七十七歲的老紀委干部家中,眼前的情景令我們心里一震: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我們無論如何也不相信,這位住在簡陋低矮房屋中佝僂著身體的孱弱老人,就是那位被全縣百姓稱為“當代包公”的老人。我的鼻子一酸,眼淚差點掉了下來。
陳其輝同志退休前曾任通許縣紀委副書記、勞動局長。在他幾十年的的工作履歷中,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事跡,也沒有顯赫卓絕的功勞,他為什么會受到通許縣人民群眾那樣熱烈的尊敬和愛戴呢?我們就從頭說起。
陳其輝1934年9月23日出生在四川省宜賓市的一個偏僻農村里,他剛滿16歲時就加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19歲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51年,他報名參加了中國人民志愿軍,參加了抗美援朝的偉大戰爭。戰爭結束后,他隨部隊回國,滿腔熱忱地參加了社會主義的偉大建設。
他是1972年來到通許縣委工作的。經過毛澤東思想的哺育、經過黨的培養、經過革命戰爭的洗禮、經過解放軍這個大學校的熔煉,陳其輝同志成為一個忠心耿耿為黨工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共產黨員。無論是在火紅的激情年代,還是在改革開放的滾滾浪潮中,他都用自己的坦蕩無私和光明磊落給黨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幾天來,通過對通許縣廣大干部和群眾的調查走訪,通過對陳其輝老人和他家人的拜訪,我們可以肯定地說:陳其輝同志的大半生是光榮,是與那些腐敗行為堅決斗爭的大半生,是誠誠懇懇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的大半生,他無愧于黨賦予他“全國優秀紀檢干部”的稱號,也更無愧于通許縣人民飽含深情賦予他“當代包青天”的贊譽。
通許縣的干部有許許多多,為什么唯獨他在群眾中擁有這樣崇高的威望呢?這是與陳其輝剛直不阿、嫉惡如仇的優秀品格分不開的。從他 1972年開始到通許縣工作起,到他1995年從工作崗位上退休為止,不管社會狀況和政治形勢如何變化,他始終堅持原則,秉公執法,嚴于律己,克己奉公,始終保持了一個真正共產黨人的本色。
二十多年來,在暑往寒來和風霜雨雪中,他下鄉辦案時,始終堅持一個習慣:總是騎著自己自行車,身背一個綠挎包,肩挎一個軍用水壺。他的抽屜里,放著各個鄉鎮食堂的飯票,到哪個鄉鎮就帶著哪個鄉鎮食堂的飯票去吃便飯。到了農村時,他就在村民家里吃派飯,吃闖飯(就是隨便闖到某個農民家里吃他們的家常飯),按照吃飯的標準交錢,從來不搞任何特殊。
一次,他到一個村子里辦案時,村長看他工作了大半天非常辛苦,就給他準備好了一桌飯菜。他一看臉色立刻就沉了下來,他問道:“你們每天都是這樣的生活標準嗎?”村長知道他的習慣,連忙笑著跟他解釋說:“我們是看你今天工作的特別辛苦,下不為例。”陳其輝說:“在我這里沒有下不為例,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我在群眾中還怎么能工作?”說完,他讓村長把酒菜撤了下去,只留下一盤青菜,飯后他還留下了五元的飯費。他這樣的行為不但使隨行人員深受教育,也使得群眾深受感動。此后他下鄉時,再也沒有人敢給他準備特殊的飯菜了。
他和雷鋒同志一樣,對人民像夏天一樣的火熱,對社會上的不正之風,卻像嚴冬一樣殘酷無情。還是在八十年代的時候,省軍區的領導來縣里檢查工作,一桌飯菜(包括兩瓶茅臺酒)用去了五百多元。他聞聽此事后勃然大怒:“說我們老百姓辛辛苦苦一年才能掙幾個錢?他們這樣大吃大喝,不但違背我們黨的紀律,也嚴重損害了我們共產黨在群眾中的聲譽和威信。”他立刻上書中紀委有關部門,中紀委對縣委領導進行了嚴肅的批評。2001年,當時的縣委書記超標購進了幾輛小轎車,他知道后立刻上書市委領導,制止了此事。即使在他退休后,當他發現縣里的一些做法違反了黨紀國法時,他也毫不留情地向上級領導進行了舉報。一次,他發現有關單位不顧黨中央的三令五申,在縣城建造了一個違規的廣場,他立即向國土資源部匯報此事,使事情得到了查處。
有的人對他說:“老陳啊!你退休了還管這些閑事干什么?”他堅定地回答說:“我一不圖當官,二不圖發財,就是一個心眼兒,為了維護黨的利益不受損害,不讓任何人給咱們共產黨的臉上摸黑。我這個人雖然從工作上退下來了,但我還是一個共產黨員,這個黨員是永遠也不會退休的。”
陳其輝是個真正的共產黨員,對于上級領導安排的工作從不挑肥揀瘦,總是知難而上,越是艱險越向前。1982年,全國各地都開始大糾不正之風,各個縣城都開始進行臨時工的清退工作。就在此時,他被任命為縣里的勞動局長。他知道這是個非常棘手的工作,但是他知道這件事情對端正黨風,平息民怨的重要性。他按照原則,對任何該清退的人員都毫不手軟。一個年輕人仗著自己是縣某領導的親戚,便拿著有關領導的批條,耀武揚威的去陳其輝的家里讓他保留不清退。陳其輝憤然說:“你不要拿著這個批條來嚇唬我,你只要是違背了國家規定,就是天王老子我也不怕。”那個領導的親戚只好悻悻然走了。
一些違反黨紀國法受過處分的人對陳其輝的秉公執法是心有余辜、耿耿于懷的。他們經常放下話來說要陳其輝小心點。面對他們的威脅,陳其輝毫無懼色的說:“我是一個共產黨員,我這樣做為了維護黨和人民的利益,我什么都不怕”。因此,群眾都稱他為“當代包青天。”
他們這樣稱呼他,是因為陳其輝同志敢于堅持原則,敢于同違法亂紀行為做堅決的斗爭。因此,他也成了代表通許百姓伸張正義的“守護神。”許多老百姓到別的部門解決不了的事情總是去找他。陳其輝總是責無旁貸的接手這些問題。他說:凡是人民群眾有求于我的事情,都是在別的地方碰了無數次釘子以后才來找我的,我盡自己的能力能辦就辦,不能讓他們在我這里再碰釘子了。在一般人看來,許多事情都純屬他份外的事情,然而,在這二十多年里,這些份外的事情他卻辦了何止成百上千。比如,某村的一個村民因為和鄰居的土地糾紛問題找到了他,按說這件事情和他這個紀委干部是沒有關系的,但當他聽說這件事情被有關的幾個部門踢來踢去地推諉了好幾個月時,他憤怒了,他說這樣的事情關系到老百姓的生存飯碗,我們怎么能夠視而不見呢?他立刻趕到那個村里,經過認真的調查,圓滿解決了這件事情。
在陳其輝的眼里,老百姓的事不分大事小事,老百姓的事不分份內份外。之所以這樣,他才受到了通許縣人民群眾的衷心愛戴。
然而,陳其輝也是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我們走進了他那間仍然是七十年代蓋起來的小平房里,心中不禁泛起一陣陣沉重和酸楚。屋里的陳設一看就知道還是六七十年代的破舊家具,陳舊的桌子上放著一個71年出產的木式收音機,地面竟還是連瓷磚都沒有鋪的水泥地,一個破舊的藤椅更使我們想起了焦裕祿的那把被牙刷頂壞的藤椅。使我們好像回到了七十年代。
在我們同陳其輝老伴的交談中,我們的眼淚一直在眼圈里打轉轉。
當年,身為勞動局長的陳其輝沒有為自己的老伴安排一個輕松的工作,而是在縣外貿局的加工廠里做洗刷腸衣的重活。所有的人都知道:那是廠里最臟最累的活。兒子高中畢業時,他也從來就沒有想過利用自己的權力為兒子找一個好工作,而是做一個普通的臨時工。直到現在,兒子還是一個四處為生計奔波的下崗工人;他的女兒畢業時他任紀委常委,但他沒有利用自己的職權為自己的掌上明珠去謀個體面的工作,他的女兒一下崗,就到社會上去打工。時至今日,當他白發蒼蒼的老伴說起這些往事時,眼圈都紅了,眼中充滿了委屈和悲切的神情。
我們知道:和他一起工作的縣處級、科局級干部有很多現在都蓋起了漂亮的樓房,子女有的當了領導,有的在條件優裕的單位,干著舒服的工作。而他的兒子女兒卻仍然在社會上為自己的生計奔忙著。他的兒子因為生意失手欠了別人不少的賬,老兩口幫不了什么忙,只好把自己一大部分退休金都養育著孫子而間接幫補著兒子。他們家里至今還是一貧如洗的樣子,很大原因是為了減輕兒子的生活負擔而拿出了自己的積蓄。
當他老伴說到這里時,陳其輝連忙擺擺手說:“還說那個干什么?我們不是都已經挺過來了嗎?”
看到這里,我們為這位為黨和群眾忠心耿耿工作了一輩子的老人的高尚精神所感動,同時也為這位只講奉獻不講索取的老共產黨員的生活困窘而感到心酸。當我們聽他說自從他退下來以后,沒有一個縣領導來家里看望他時,我們更是感到困惑和不解;當我們還聽說他為了自己的合法權益也得不到保障,卻不得不拖著病體去市里告狀時,我們感到的不只是心酸,而且是在震顫了。我們不明白一個為黨為人民勤勤懇懇工作了幾十年的老干部為什么會流落到如此凄涼、悲切的境地。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陳其輝退休后,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繼續發揮著自己的余熱,在全縣的退休干部中發起成立了學習毛澤東思想讀書會。他經常組織大家學習毛澤東著作,學習和領會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在“五一”、“七一”、“十一”的特殊日子里,在紀念毛主席誕辰和逝世的日子里,他和大家一起組織各種紀念活動,來歌頌共產黨和偉大領袖毛主席的豐功偉績。
陳其輝是在毛澤東思想的哺育下成長起來的共產黨員,他對毛主席有著一種特別的感情。他說:“毛主席是一個最偉大的人物,他沒有任何私心,把一生的精力都奉獻給了中國人民。我永遠忠于毛主席,忠于他開創的革命事業。這樣,我到以后去向他報到的時候,我可以問心無愧的說:主席,我來向您報到來了!您教導我所做的我都盡量做到了。”
傍晚時分,我們懷著一種非常復雜的心情,走出了他家狹窄的小院,走出了他簡陋的小屋。看著路旁逐漸亮起來的萬家燈火,看著鱗次櫛比的漂亮樓房,我想了很多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