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么會寫下這樣的題目呢?這也是我在三年前在一本書上看到了一段話,這段話是這樣說的:五十年代人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共和國歷史中的艱難和激情歲月貫穿了他們的青少年時代。他們受到了一個特殊時代的洗禮和環境磨煉,讓五十年代人更加堅忍不拔,并不時的散發出濃郁的理想主義氣息。
這段話當時就給了我很深的印象,使我對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充滿希望。我只所以對我們中國社會的前景充滿了必勝的信心,除了對偉大的毛澤東思想的深刻理解以外,這段話也給了我一定的幫助。現在,我就自己這些年來、特別是近幾年以來,對中國政治社會的情況所得出的分析給大家講述一下,歡迎大家提出批評意見。
五十年代的人出生的年代都是新中國成立以后,他們真正是生在新社會,長在紅旗下,真正是在毛澤東思想的哺育下長大的。他們的第一特點是:在少年時期,他們的思想上接受的全部是毛澤東的那一套:偉大、崇高、純潔、高尚,當他們加入少先隊的時候,他們舉起自己的小手高喊:“為了共產主義,我們時刻準備著。”第二個特點是:他們的絕大部分人都是出生于根紅苗壯的家庭。那個時候,他們發出誓言也是自己的肺腑之言,在他們的一生中,如果國家和人民需要的話,他們是隨時會獻出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的,這就是五十年代人的思想特點。
更重要的是:一九六六年,毛澤東發動了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在那個運動中,他們的年齡都在七八歲至十五六歲之間,是一個正在接受新生事物的年齡階段,更何況是他們最崇敬的偉大領袖毛主席發出的偉大號召。于是,他們每個人都積極主動的投入到運動中去。在文化大革命中,年齡在二三十歲或四五十歲的人都有這不太純潔打算和不太純潔的目的。但是在這些五十年代出生的年輕人心中,是沒有任何的私心雜念的,他們鬧革命,就是為了響應毛主席的號召,是為了批判封建主義、為了批判資產階級、為了批判那些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為了保證無產階級的紅色江山永遠不變顏色。為了無產階級專政條件下的繼續革命,他們甘愿付出自己的一切。
一九六八年,毛主席說:“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里是大有可為的。”“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這些熱血青年又積極響應毛主席號召,積極的到農村去,到邊疆去,毫無怨言地參加農村勞動,和貧下中農一道為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出力流汗。為以后的農業大豐收立下很大的功勞。再后來,在恢復高考后,他們中的許多人又積極的參加高考。大學畢業之后,他們成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各行各業各部門的主力軍。現在,在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崗位上也有了他們這一代人的身影。最突出的代表,就是習近平和薄熙來等同志。
為什么我說五十年代人是一個特殊群體,而不說三四十年代的人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呢?這是有其時代的原因的,時代的不同,造就的人才也是不同的,他們的思想觀念也是大不一樣的。在三四十年代出生的人,尤其是那些知識分子們,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都是出生于地主;富農、資本家和舊知識分子的家庭,都是有錢人的家庭。因為那個時候窮人們是根本上不起學的。所以在解放以后,文化界和知識界的多數部門中,都是由這些人在把持著,他們的那一套,基本上還是舊社會中流傳下來的。雖說經過了二十多年的毛澤東思想的政治教育和思想改造,但只是在一部分人的中間起了一部分作用,改造的大多數也都是一些表面上的東西。在他們的內心深處,那些封建主義的東西,那些小資產階級的東西都在頑固的存在著。在文化大革命期間,經過了一番急風驟雨式的洗禮,在表面上好象社會主義的革命思想和文化思想都占了絕對的上風。可是,當毛主席逝世以后,當那些陰風妖霧又重來的時候,那些封建主義的東西、資產階級的東西就一下子又死灰復燃了,而且還在中國泛濫了這么多年。為什么呢?就是在這個時期內,都是由那些三四十年代出生的人們在掌握著領導權。
現在的社會現實已經證明:他們這些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分子的復辟實驗在經過了幾十年的社會實踐以后,竟然出現了那么多的社會問題,已經被證明是失敗的,他們在不遠的將來就要退出政治舞臺了。以后的道路怎么走呢?我們的希望就寄托在那些五十年代后出生的領導人的身上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