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主義與“生趣”
羅國正
我們處在偉大的時代。這不是一句空泛的口號。是有偉大的事件、偉大的業績,偉大的人物,更有偉大的時代精神為內容的。從美學的角度去審視,文化藝術在全球范圍內,后現代主義開始漸弱,感悟主義已經到來,并在今后相當長的歷史階段里成為最強大的思潮。
感悟主義不是憑空制造出來的概念。它是在人類文化藝術已出現了原始主義、古典主義、現代主義、后現代主義的基礎上,在當代社會各種矛盾的激烈碰撞中,和對天災人禍頻發的醒覺,很多有識之士對人生起伏跌蕩、成敗得失,生離死別、追求與幻滅、從空洞的口號、概念向真實感覺回歸,在空中樓閣的泡影里重返實地的反思,并在以人為本與和諧世界的理念的引導下,產生系列的感悟。感悟的話題和內容成了廣泛的社會現象,日積月累形成思潮。我判斷,感悟主義須要經過相當長的歷史階段后,為將來文化藝術上相繼并全面出現的和諧主義和天人合一主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為使讀者們容易掌握本文的意思,先扼要解釋一下文化藝術已出現和將來要出現的七個主要思潮:
一、原始主義主要的特點:具有開啟性;粗陋、混沌;實用、美感、神秘感常同時體現;思維活動常常表現出客體的知識屬性和主體的情感、欲望、意志渾然而成,明顯使人感到世代相傳的社會化集體表象的思維特征,很難找到有抽象概念的嚴密邏輯規律支配,以神秘的互滲貫穿在知、情、意的合一之中。知、情、意尚未見到分化。此時,文化藝術為所有人可以共享。
原始主義的文化藝術,是我們星球生命史上最偉大飛躍的物證和象征。是人類從動物只有自然韻律美感中飛躍到人的美感,既有自然韻律美感,同時又創造出人工韻律的美感,是人類以后各時期文化藝術的基石。在人類已有的“主義”中,原始主義作為社會的絕對主流的文化作用,影響人類的時間最長,而其它“主義”只是作為相對主流而存在,所發揮的主流影響比原始主義的影響在時間上明顯是短很多。對原始主義在原始社會作為“主流”的表述,是與其它歷史階段的比較而確認的,因為原始社會除了主流,還未發現支流。加上人類有“原始反終”的習慣,從今天看,雖然原始主義作為社會思潮的主流現象早已過去,但還有極少數當代人,按原始主義的原則、精神搞文化藝術。我判斷,只有將來“天人合一主義”出現后,“天人合一主義”作為主流文化影響會比原始主義的時間長,因為天人合一主義是一種無限的文化藝術追求。
二、 古典主義
具有高古、典雅、精美的文化藝術才算古典。古典主義文化藝術的重要特點:無論是創作主體,還是審美主體,絕大多數都是須經嚴格的學習和訓練,才能掌握或明白其內涵和技巧。因為每一文化藝術品都有內涵較豐富的符號,并存在著非常特定的語境、符號來源、符號編制程序、演繹過程。如何巧妙編碼和怎樣入手解碼,以達到表現或理解人的真情實感,須通過長期學習、訓練出來的能力,才能變為人化了的物或符號,或對已物化了的符號感覺置換成人的真情實感,并獲得審美的愉快。
由于古典主義的產生和古典主義作為主流文化的年代,社會的生產力、人們普遍的生活水平和文化普及程度等等,決定了古典主義文化藝術只有掌握在極少數人手里。具有貴族文化的特點。古典主義文化藝術作品很多是追求和傳達作品背后有一種絕對的價值觀,并給審美、鑒賞的人有崇高、偉大、靜穆、優美之類的感受。
三、現代主義不是一個統一的思潮。它由很多主義構成。如象征主義、結構主義、“意識流”等等匯聚而成。但它們有共同的特征是強烈反對傳統文化,反對約定俗成的創作和欣賞習慣以至文化標準;而喜歡標新立異、當先鋒來打破既定的秩序和現存的體系。現代主義的作品很容易給人焦慮感、神經刺激,因為這些作品以對立關系來表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物、人與人、人與自我。《哲學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年版)概括現代主義各流派藝術創作的共同點是:“(1)它們都側重作品的構成形式而不在涵義;(2)堅持藝術超乎一切之上,不承擔任何義務;(3)不為信仰或與神溝通而運用神話,把神話當作藝術手段,使虛構發展為任意為之,以增強文藝對讀者的控制;(4)認為觀察者比觀察對象更重要,文藝作品通往大千世界的唯我世界。”
四、后現代主義是在現代主義作品給人焦慮、震驚、荒謬的強烈感覺的基礎上,繼續向前發展而誕生的。后現代主義作品主要給人一種暈眩、破碎、拼湊、斷裂、喪失中心、精神分裂、毀滅、丑的感受。
后現代主義有更強烈的城市文化感。千百萬年來人體與人的精神是非常適宜在自然風光、原始森林、田園景色中悠閑自得地渡過,整個生命的節律與自然的節律基本吻合,突然到了沒有生命力的、灰暗的建筑群里:煙囪的烏煙、汽車的廢氣、溝渠的臭味、嘈雜聲、一張張病態的臉、一雙雙敵視并疑慮的眼睛,每個人都在社會這臺大機器中充當小零件,被固定著轉動等等,都是產生后現代主義的基礎。建立美好的城市,美好的生活是流行的話題。
我認為,未經歷后現代主義文化藝術洗禮的地區和民族,或遲或早都要補課。因為這是文化藝術必須要、也是必然會,并真實地已在世界很多地方發生了的事實。它說明了很多重要問題,其中較主要的有兩個:第一,藝術不等于美;第二,審美要善于在美與丑相互對照、相互對應轉換中來思考,才真懂審美。
五、感悟主義
人類文化藝術有了原始主義、古典主義、現代主義、后現代主義的鋪墊,正氣勢如虹地涌現出感悟主義思潮。感悟主義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產生的。全球化的背景催生出全球化的語境。人類共同的價值觀念,聯合國的一系列會議、現代化的媒體、通訊工具,自由貿易帶來的信息和商品流通,跨國旅游等等,人們在這樣的“大氣場”中自覺與不自覺地漸悟、頓悟。
一系列的重大事件和活動,又引發人們的深思,進一步加快感悟主義的到來。如:東歐集團的瓦解、蘇聯解體、911事件、恐怖主義、抗擊非典、伊拉克戰爭、全球氣候峰會、金融風暴、股市狂跌、樓價飆升、G20會議、G2會談、金磚四國會議、北朝鮮與六方會談、汶川大地震、奧運會、世博會等等。都有新聞報導、分析、評論,成為有識之士作為談話的題材,使人們一次又一次地陷入沉思,都匯成加快、加深、加大感悟主義思潮盛行的力量。
感悟主義具體反映到文化藝術上顯得非常充分。如:上海世博會就充滿感悟主義的色彩,單是丹麥的“美人魚”運到上海世博會一事,就令世界很多人有新的感悟;電影《阿凡達》已將對人的感悟擴展到其他的生命;廣東美術館搞的“后殖民主義”、“張大力作品”等展覽,足以使麻木的人震悟;中國中央電視臺《藝術人生》、《我們》、《音樂告訴你》、《探索》、《見證》等;鳳凰電視的《鏘鏘三人行》、《魯豫有約》、《一虎一席談》、《冷暖人生》、《世紀大講堂》、《文化大觀園》等;廣州電視臺的《新聞日日睇》等;還有郭德鋼的相聲、周立波的海派清口等;水瓜殼畫等:《生命的感悟》等文章,數不勝數,都是在使人漸悟、頓悟。總之,全世界都處在感悟主義思潮之中。我只是將這些事實,用“感悟主義”這概念作出歸納。
我認為,感悟主義也象現代主義一樣,不是一個統一的思潮。在感悟主義思潮里,將產生很多的主義。我估計,將比現代主義思潮里產生的主義更多。以前已產生的主義,很有可能在感悟主義思潮里,由新一代人的繼承和發展,或增或減地修改后,帶上感悟主義的色彩。不管感悟主義思潮里,產生多少主義,我認為都有這樣的共同的特點:以人為本、維護人權、愛惜生命和環境、追求“生趣”,增加感悟,將自己的感悟與人分享。
感悟主義從字面理解,有三層意思:(1)人們通過對自己和他人的經歷或相關信息,引發思考,而有所感悟,眾多的人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產生眾多的感悟,并通過新聞、出版、表演等等宣傳擴大,形成了強大的思潮;(2)眾多的人對眾多的“主義”有了感悟后,形成思潮;(3)知識精英們對古今中外形形色色的主義有所感悟,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實踐,歸納、總結,在理論方面,產生了眾多的主義。
要反映感悟主義產生的現實背景和內涵,還須作如下補充:感悟主義是在以人為本與和諧世界的理念得到普遍公認的情況下,很多人的思想實現了大解放中形成的。人們從概念化的口號里無意識的興奮,向真實生活的具體感受回歸;從只承認集團化共識,發展到認識每個人的權利、尊嚴、個性、特長等都具有意義和價值;人們更加重視生命和環境的愛護;從崇尚權力、占有欲中領悟到:生活的品質和幸福感更重要;從鄉村、街區的見識,擴展到全球視野,以至宇宙宏觀;從人定勝天的豪情中,進入理智,知道人在大自然、生命鏈條里、大宇宙中的位置和能耐;……
感悟主義的實質,就是人們經歷了現代主義、后現代主義的焦慮感、神經刺激、暈眩、破碎、拼湊、斷裂、喪失中心、精神分裂、毀滅、丑的深深感受后,有識之士覺醒了!追求有生趣的生活和人生。在以人為本、和諧世界的理念引導下,對美和美的規律加深了理解,人們本能地、或自覺地為增加生趣進行認真的思考、設計、建造,對假、丑、惡的現象表示出更強烈的厭惡。追求生活、學習、工作和所見所聞有更多的生趣、有更多的公平、公正;人權、幸福感和尊嚴已成普遍的話題;人們以各種方式將有生趣的事物加以宣揚,如此等等,都在文化藝術上形成強大的思潮。
感悟主義思潮將很長時間作為主流存在,并將逐步地改變全球的語境,在現有符號的基礎上,漸漸加上新符號,并將新、舊符號重新編碼形成全人類普遍通行的新語境,人類文化藝術將有大量偉大的感悟主義作品,在當今偉大的時代里閃耀光輝,并永留史冊。
六、和諧主義的重要特點是:主張和而不同、相反相濟、協調而有秩序;按美的規律進行構思、生活、工作、建造;追求真、善、美的統一,強調有情趣、充滿生機的生活。
和諧主義作為理念、作為偶發文化藝術形態的現象,從古至今都有存在。如果作為全球性的主流思潮,我判斷,應該在感悟主義作為主流開始退出高潮后,方會形成。這是很久將來的事。當然,這不排除在個別人、個別家庭、個別地方、地區的文化藝術里會提前出現和諧主義現象。這些現象可以起到引領作用,并使和諧主義的力量得到了量的積累。
和諧主義作為世界性的主流思潮,人類要經歷感悟主義的靈魂洗禮,生產力的提高和物質生活的豐富,健康、安全的保障,以人為本的理念已比較徹底地體現在社會各個方面;這時人們不是在想象中知道和諧的存在,而是在生活的每個細節上都感受到和諧。
七、天人合一主義是承載著人類的偉大夢想,預示著生命的終極目標和人類永無竭止的追求。
天人合一,原為中國古典哲學的概念。天是指自然、天地、天道;人是指人類、人道。合一是主張人類順應自然和規律,天與人能夠協調、相融、互應。作為中國古代的美學思想,即主張“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與天地合其德”等等,非常樸素地表達出審美情感與審美對象的呼應連系和同構關系。
從“天人合一”的概念,發展到“天人合一主義”,并引發起思潮,進而成為全人類的文化藝術主流,需要一個非常漫長的歷史過程。首先要經過感悟主義、和諧主義階段的春風雨露的無數次沐浴;第二,人們從古代賢哲的樸素理想中飛躍到對宇宙生命發展規律、對美的規律、生命哲學、生命科學、太空科學和技術以及一系列學科等等的認識和掌握,更重要的是對生趣的深刻理解和營造;第三,人們已不再被生存、生活的日常問題困擾,而是集中精力和時間去實現人的自由本質,每天都在“必然”走向“自由”的大道上奮進;從“地球村”到自由地飛翔在宇宙太空,每時每刻都為生命達到真、善、美的高度統一而努力,這不是概念符號里的天人合一,而是正在享受著天人合一的真實生活樂趣,沉浸在天人合一的大生趣之中,這時,天人合一主義已成為人類文化藝術的主流,并與人類并存。從原始主義發展到天人合一主義,是人類的本質要求,也是人的本質力量不斷增長的結果,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態勢,并在文化藝術上集中顯現。
以上簡要介紹了七個“主義“,下面回歸主題,先從我經歷的一個故事講起:
我有幾次到省級美術館參觀展覽,欣賞現代主義、后現代主義作品,幾次都聽見有些人用類似的話來罵:“這是藝術嗎?”“這不是教壞人嗎?”等等。外行人說這些話是不奇怪的,問題是有些中、小學的美術教師的態度也是這樣。我記得有一次,一個中學美術教師帶著一批學生參觀,不知道為了什么?仿佛他知道我會聽明白他的話,突然走到我的面前大聲地說:“這些東西美嗎?這些東西算是藝術品嗎?這不是教壞學生、教壞青年嗎?”接著,他指著自己的鼻子說:“你要知道,我是長期教美術的中學教師,我懂藝術,我是內行人啊!”他走后,我身邊一個學藝術的大學生對我說:“這樣的老師,一定帶壞學生!”
從以上的故事里,我感悟出以下幾個問題:
1、幸運的是,發脾氣的是一個中學美術教師,而不是擁有絕對權力的政治家。不然的話,美術館和館長都遭殃,藝術家的日子就更不好過了。
2、現在很多領導在美學、藝術方面的知識水平,應該超不過這位美術教師,而且很多領導在城鄉建設方面,連征求和傾聽懂美學、會藝術的有關人士的意見的習慣都沒有。所以,才會出現千城一面的事實。
3、藝術不等于美,藝術是可以表現丑的。看來這基本常識的教育,沒有普及。連藝術的最基本常識都不懂的人,能教出優秀的學生嗎?有悲劇、有喜劇,也應有美劇。很多問題從概念開始已出錯,將“繪畫”課,說成是“美術”課。長期說:德、智、體全面發展,沒有美能全面發展嗎?人們一定要清醒地知道:任何發展、進步,如果是真的,而不是假的,其成果都能給人嘗得到,并使人有美的感受。
4、不少后現代主義的作品,很多人見了就罵、就恨,這正是藝術家創作的本意。這恰如戲劇、電影里的壞人,有人罵、有人恨才算創作成功 。如果政治家的言行和決策的結果,也象后現代主義作品那樣,就是失敗,這是一行歸一行,要分得很清楚。
在洶涌澎湃的經濟大潮中,商品琳瑯滿目,信息爆炸,廣告到處可見,藝術品可以用現代技術大量生產,美女、美男在化妝、整容后,象集團軍一樣出現......,人們已極度審美疲勞,對美已麻木了,見到撲面而來的所謂“美”,已經起不到提起精神的作用,反而起到催眠作用。突然間,可以在藝術館里看見奇丑、奇臭的東西,令人惡心,你就罵,你就恨!這證明你沒有麻木,心還沒有死,還有強烈的感覺,這就有救了!這是藝術家們用相反的方式,對社會審美疲勞的抗議和抗爭,運用另一個角度引導人們對美好的追求(對這些問題,能運用二十七維時空美學觀就有正確的態度)。人們應該學會將美與丑在相對應的關系中理解事物。這也是后現代主義對藝術的一個重要貢獻(當然,后現代主義也有些消極作用的作品),是在文化藝術方面不能缺少的一課,也是歷史發展的應有的一個結果。
人們可以從前面的故事和我的感悟“這段文本”中,進行解碼破譯得出這樣的結論:后現代主義會漸漸走弱,感悟主義開始越來越強。但這里必須特別提醒一下,任何主義一經誕生,絕大多數都會永留世間。因為文化藝術永遠都須要多種風格,多種思潮的碰撞才容易有火花,才會萬紫千紅。
我曾經這樣思考:后現代主義之后是什么主義呢?人們的思路很容易會想出這樣的概念:“超后現代主義”,或簡稱為“超后主義”。作為文化藝術的一種開創性探索,是可以這樣想的。但作為一種已成現實的偉大的思潮的概括,并抽象和概括出相對最合理的概念,我經深思和反復推敲后,選擇了:感悟主義。
人們接受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并在實際里嘗到甜頭,進而強化這理念,從而引發了一系列的感悟,這是感悟主義之所以迅速發展的其中一個重要精神動力。人的本性有趨美避丑的習慣,而后現代主義象針灸那樣,刺激一下人的審美神經之后,作用就漸弱,感悟主義開始漸強,這是一個很自然的發展態勢。因為人們不可能永遠處于針灸狀態之中,身體已康復,無須針灸。人的本質力量會使人本能地、自覺地通過不斷的感悟而回歸到常態的發展路線。
從另一個角度看,感悟主義的出現,是人類已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思想大解放的時代,其結果,將是產生眾多的主義,舊世界語境逐步地置換為新世界的語境。在這令滄海也失色的大潮中,我特別提醒人們一定要感悟到兩個重大問題:
第一、恩格斯曾批評過他所處的年代有這樣的現象,動不動就產生一個“主義”,意思是有些“主義”產生得不嚴謹。而現在的情況剛好相反,有些民族、國家,長期以來,一個主義都沒有產生過。如果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所有人的思想里,都是別的民族、別的國家的主義,只會跟著別人的屁股走,整個民族、整個國家的精神世界,被完全地殖民化,甚至從根本上使整個民族靈魂都沒有了自己的東西,或許個別人能加上一些無關痛癢的東西,貼上自己的標簽,以為可以瞞天過海,但誰都知道,打上新領帶的奴才,給人的感覺是更加奴才。如果一個民族或一個國家在相當長的時間里一個主義都沒有產生,凡是主義都是學別的民族的,就很有可能喪失掉本民族的文化基因,最后民族靈魂都散滅了,更談不上對人類的文明作出自己民族、自己國家特色的貢獻。這樣,民族或國家就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一個偉大的民族,其精神也一定是偉大的!必定有很多偉大的知識份子,從多角度創造出很多偉大的主義和光輝燦爛的作品!引領著整個民族前行!不然的話,是絕對無法向子孫后代交代的!任何個人和集團都負不起這樣大的歷史責任的!必須發出怒哮!喚醒民族創造力的靈魂!這是感悟主義成主流的時代,各個民族必須感悟到的一個重要問題。
第二、很多人,甚至是哲學家、美學家、政治家對這個問題的極其重要性沒有清醒的認識,就是:美、美感、審美的問題。這個問題無論對每個人以至整個人類都是無時不存在,涉及到最根本的利益關系的大問題,也是文化藝術永遠無法回避的問題。我將我的研究成果,公布如下:
1、很多哲學家、美學家認為審美無利害關系,而我的研究結果恰恰相反。美、美感、審美,幾乎涉及到每個人每一次本能的、自覺的反應。從一個眼神、一句話、每一次選擇、購買一件商品都存在美的問題,婚姻、住房、城市規劃與建設等等都涉及到綜合的美感問題。從產品設計到廣告宣傳,從競選總統到爭取天下人心的策劃、設計無不與美有緊密關系;充滿丑惡的人,很難得到選民的投票;我們常說真、善、美,大家一定要非常明白,所有真正的、真實的真、善、美的結果,是人們品嘗得到的,并能使人產生美感的。否則,就是假的。甚至人類的終極追求,都與美有著緊密的聯系。總之,美感和審美既與每個人每時每刻的日常利益有關,又與整個人類的最根本、最重大的利益相關。而所謂“審美無利害關系”的現象和說法,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如果有發生,也是極偶然、很個別的現象,足以達到可忽略不計的程度。
2、美或美感的最根本、最實質、最核心的表現就是生命由某 一對象或多個對象引起感受到的生趣。
生趣的詞義是這樣:生是指生命、生存、生長、生計、生育、生產、活力、具有生命力、發生等意思。趣是指趣味、樂趣、興味、志趣、愉快、使人開心的事物等。生趣是指生命、生存、生活、生育、生產、活力等等之中的愉快、樂趣、趣味,是對生命有利益的方面,是與對生命之中不利的方面而相對應,或者說對厭惡、痛苦,對生命的損害等相對而言。
生趣就是生命本能地或自覺地對生存、生長、健康、興旺、有利等事物、現象、意念作出趨向和愉快的反應。
丑或丑感的最根本、最實質、最核心的表現就是生命由某一對象或多個對象引起的厭惡。厭惡就是生命本能地或自覺地對死亡、腐朽、傷損、衰敗、有害等事物、現象、意念作出回避和痛苦的反應。
生命會本能地或自覺地趨美避丑。生命是否有迅速地趨美避丑的能力,常常決定著生命是生存還是死亡,或健康還是損傷、或興旺還是衰敗等等的關鍵。生趣可引導生命選擇有利于自己發展的方向。沒有生趣的地方,就沒有美。凡是有美之處,必有生趣。我為什么用“生趣”的概念代替“愉快”或“快感”的概念。因為有些“愉快”或“快感”,不一定是真的美,有可能是假的美。例如:末日狂歡、死亡游戲、荒淫過度、醉生夢死、毒品迷幻等等,對一些人來說,都可能存在著“愉快”或“快感”。但絕對不是美,是丑惡的事情,因為沒有生趣。中國古人云:“君子好色,樂而不淫”,這句話已對生趣有一定程度的理解。
生命感到沒有生趣,就很容易會自殺。例如:被困在籠中,不斷被人抽取膽汁的熊;被人抓到池中,經常表演到極度疲倦的海豚,都有自殺的現象。因為它們已知沒有機會有生趣。人若感到無生趣,大致會出現以下情況:自殺或通過殺人或搞破壞來達到自殺的目的,或產生精神病(結果往往比自殺更慘),或產生一些難治的病,健康急劇惡化而死(相當于慢性自殺)。所以,美學問題不單是哲學家、美學家研究的學問,也是每個人都要了解的知識;政治家、心理學家、醫生、生命科學家等等,都應該花時間認真研究和掌握這種理論,更是文化藝術參與者的必修課。我判斷,在感悟主義大潮里產生的作品,其中有不少作品會有很高的美學價值。
改善生活不是導致產生生趣的唯一條件。人的自由選擇;對未來的希望;通過鍛煉健康的身體,從而升華出健康的精神;如此等等,都是構成生趣的重要因素。人權不受侵犯是人類生趣得以存在的保障;幸福感是生趣的集中表現;尊嚴是生趣的高標準反映。
美就是生趣。這個定義可以解決現存美學上很多爭論不休或遲疑不決的問題。首先,說明了美不是只在人類中突然冒出來的東西,美是在生命進化過程中逐步形成的求生本能的基礎上再發展起來的,對具有生存和發展的“活力”的事物或信息產生愉快的感覺。而人類在美的方面比其它動物進一大步,集中表現在:可以在大腦里先形成意象或藍圖,然后按自己的意愿來創造出審美對象,從而獲得生趣。
第二、生趣就是美的結論,解決了美學中長期爭論不休的問題:美是客觀的、還是主觀的?人們經常在現實中發現這樣的事實,有不少東西原來看上去是很美的,看多了,就出現拒絕,甚至產生審美疲勞,覺得不好看。因為疲勞不利于生命,此時,審美對象已對審美主體沒有生趣,所以不美。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樂》,平常覺得很好聽,當人處于發高燒時,聽此音樂就感到是噪音,不是享受,而是會損害身體。因為身體需要靜養時,任何較強的聲音都對生命無益,都無法引起“生趣”,所以不美。由此進一步證明:美就是審美主體對審美對象產生的生趣。還有很多美學上有爭議的問題,都可以通過“美就是生趣”這定義迎刃而解。例如:有些人認為,數學公式,枯燥抽象的論文、廠房的機器很美。有的人則認為,一點情趣都沒有,怎么會美呢?問題的關鍵就是,如果有能力通過抽象的符號、生硬的機械而深深地感覺到人類的智慧、創造力,知道這是生機勃勃的力量里其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它們將在最后的環節上變成很美的果實,給我們品嘗,使我們感受到生趣。特別有能力從初象就飛快感知到最后結果的人,更容易產生美感,因為這里面確實充滿生趣。沒有這種感覺的人,當然不覺得美。
第三、 美就是生趣。這定義也說明了“只有視覺和聽覺才有美感”的理論不全面。其實,一切能引起生趣的感覺,都有美感。特別是中國人常說的“氣場”,更不例外(對我研究的生趣、美學問題有興趣者,可看我將發表的《二十七維時空美學概論》)。從生趣的論述里,人們可感悟到:只有創新、創造才是不竭的生趣源泉,也是人類走向美好未來的主要動力。在感悟主義大潮中,生趣已成為文化藝術中的重要內容,在這“偉大而艱難的時代”培育出更多充滿生趣的事物,讓更多的生命活得有尊嚴并幸福,應該是感悟主義的使命。
有人可能會這樣問,為什么和諧主義不可以立即成為主流呢?為什么不可以一步到位就使天人合一主義成為文化藝術思潮的主流呢?歷史的每一步發展都有特定的條件的。作為一種文化藝術現象的存在,和諧主義、天人合一主義的作品,過去已有,現在也可以產生,要成為人類思潮的主流,現在的條件還不成熟,還未進入這樣的氛圍。人們可以從新聞中知道,世界每天發生多少悲慘的事件。既有天災,又有人禍。多少不和諧的事情的出現?人的精神境界和現在的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狀況還達不到解決這些問題的水平,人心還需要經過一代代人的感悟才能達到和諧。也許有些人的生活條件和思想認識都可以進入和諧狀態了,但歷年的摸爬滾打,身心已留下了殘缺,靈魂有洗不去的病垢,就算身心已康復了,還常生幻覺痛,有時夜夢驚恐,莫名其妙一身冷汗。只有極個別的大智者,才得到和諧大自在。相信我的話吧!一代人應該做好一代的事,人類會一代比一代更好!
有抱負、有智慧、有骨氣的知識分子,你們應該有勇氣通過努力和感悟創立更多的主義、創作出更燦爛的作品;你們的靈魂將在你們的主義和作品中不滅,并在一代代人的心里燃燒著,成為永恒不滅的火。這是時代的要求,這是歷史的使命,這是民族英靈的呼喚,這是創造力之魂的吶喊!這是人間生趣的需要!
當我馬上要結束此文時,莫名其妙地熱淚盈眶,心里突然浮現出一首詩:
感悟生趣
可憐的蒼生啊!
只有那么一點點的生趣,
作為生命延續的星火。
請不要用刻薄的冷風,
更不要用冰涼的水,
將這微弱的光熄滅。
哪怕是一次淡淡的微笑,
一個友善的眼神,
一句真心的問候,
也能將快斷的生命氣路接通,
把脆弱的靈魂得救。
種種花草吧!增加生長,
畫水瓜殼畫吧!增多生氣,
讀一讀我的文章吧!增強生念,
我是為你們能有生趣而來的!
我會努力的,
讓人們有更多的生機!
雖然風雨雷電驟起驟散,
到處地動山搖,
螞蟻還是有序地,
從不與臭蟲為伴。
牽牛花繼續攀高,
準時開出那樣的花朵,
青草依然碧連天。
人啊!誰沒哪一道道的坎?
咬住牙關就過!
決不與魔鬼為伍。
將起伏跌蕩的曲折,
變成交響樂章的音符,
演奏出生命中一場場的精彩!
一滴水,一片葉,
一雙蝴蝶,一群雁,
都是感悟生趣的積累啊!
一個電話、一封信,
唱唱歌、讀讀詩,
將拋錨的船,
再次揚起生趣的帆!
感悟吧!
感悟里有生趣。
生趣里有感悟。
再大的苦難,
可在感悟生趣中渡過。
珍惜自己的生趣,
如同珍惜所有生命的生趣!
這是無疆的大愛!
在感悟中創造,
為增加生趣而創造!
在充滿生趣中見到人的尊嚴。
為了人的尊嚴,
包含了多少的感悟?!
留下了多少充滿生趣的故事?!
讓我們一起來,
傳播這感悟!
講述這些故事!
2010-5-16
于廣州 天府雅閣
感悟主義與“生趣”___羅國正_龍快子的個人空間_
[原創]打開頓悟之門的金鑰匙:水瓜殼畫(第六集)[拙風文化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