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社會科學知識體系是某國家主體認識關于社會存在的F()<1的知識體系[①]
(黃鳳琳,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
[關鍵字]:傳統社會科學 社會科學學 社會存在 知識體系 F()
作者本來想以”社會科學知識體系是簡單知識體系”為題的,但考慮到以下兩個原因,還是用了現在這個題目.一,社會科學知識體系前面加了傳統二字,是為了將科學學學派對社會存在(包括人類社會存在,國家社會存在,政治社會存在,經濟社會存在,文化社會存在.分別見于<<科學學原理草稿>>及即將面世的<<科學學學派對人類社會的數量化分析模型>>,<<國家原理>>及<<科學學學派對人類社會歷史在國家宏觀層面上發展的基本環節的數量化分析框架>>,<<經濟的三重根或經濟學原理>>,<<社會科學學原理>>及<<社會科學的兩重系統風險及其規避>><<哲學的三重根或哲學學原理>>及<<經濟學的三重根或經濟學學原理提綱>><<政治學的三重根或政治學學原理提綱>><<文化學的三重根或文化學學原理提綱>>等)的研究與科學學學派的研究對象之一即科學學知識體系誕生之前的社會科學即傳統社會科學區分開.二,知識體系前面去掉簡單二字而用F()<1,是鑒于西方現代分析哲學因其國家(哲學)價值觀而導致將知識體系區分為復雜和簡單的現象學存在論前提的謬誤(可見<<哲學的三重根或哲學學原理>>),同時為了和科學學學派對存在和知識的同時又是科學學知識體系的基礎的認識或理解掛鉤(可見<<存在的三重根及其求解>>和<<知識原理>>).
在<<存在的三重根及其求解>>一文中,作者用Y=F(X)來表示存在,其中用Y來表示存在的內部聯系,F()來表示存在的外內聯系,X來表示存在的外部聯系,而且限定F()>1.作者在中國思維論壇上與一位數學專業人士關于哥德爾不完備性定理的討論后,受到啟發,并以此來深化科學學學派對傳統社會科學知識體系的理解.
簡單知識體系,盡管因其現象學存在論前提的謬誤不能理解簡單知識體系和復雜知識體系的本質一致,但是卻說明了兩者的一個區分,即前者具有不可數性.傳統社會科學知識體系有此特點,盡管西方經濟學對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部分經濟現象可作數量化的描述,但是這個描述,從沒有建立在對社會存在的本質認識基礎上的(其可數性,實際上是以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部分經濟現象為1或可數基礎的.因此.離反映該現象的社會存在的本質原因相距遙遠).因此,導致不能與關于社會存在的F()>1的自然科學知識體系相銜接(凡是關于某存在的F()<1的知識體系,都不能與人類已經認識到的關于該存在的F()>1的知識體系相銜接).結果,便導致F()<1的社會科學知識體系不能用關于社會存在的F()>1的自然科學知識體系的語言,因此表現出形象性(現象性)的語言特征.
讀者還要理解.關于某存在的F()<1的知識體系未能與關于該存在的F()>1的知識體系相銜接的根本原因是,前者是人類中某主體新實踐的關于該存在的反映物,而后者是人類歷史實踐總和積累的關于該存在反映物.前者的反映帶有因為人類中個別主體自身不同于其他個別主體和人類主體同一性的主體性而致的(含階級或國家等集體主體)的認識”偏見”,該認識偏見反映了該個別主體的價值取向(反映社會存在時,如傳統社會科學)和個體偏好(反映自然存在時,如色盲等等).只有當一定數量的個別主體關于某的F()<1的知識體系積累在一起,并形成了能于解釋個別主體的主體性差異對認識該存在所產生的所有扭曲影響的,且已經和必須用關于該存在的F()>1的知識體系為銜接和解釋基礎的時候,關于該存在的認識便不具有主體差異性,而可移植地普適于人類主體.科學學學派對社會存在的研究即是這種積累了關于社會存在的F()<1的知識體系,并形成了能于解釋個別主體的主體性差異對認識該存在所產生的所有扭曲影響的,且已經和必須用關于社會存在的F()>1的知識體系(淀粉-氨基酸-DNA)為銜接和解釋基礎的,且可移植地普適于人類主體的的知識體系.
本文可以舉無數的例的,讀者也可以參考前面提到的文章和提綱(也是重要的)理解.<<哲學的三重根或哲學學原理>><<政治學的三重根或政治學學原理提綱>><<經濟學的三重根或經濟學學原理提綱>>說明了國家主體用國家內部階級主體性差異結構的本體化(國家內部階級主體性差異結構本體化, 國家內部階級主體成員生物性差別化,自然意志化,上帝意志化)來形象地反映國家主體哲學(國家主體自我)價值觀,用基本政治制度的本體化(從近到遠, 國家內部階級主體性差異結構本體化, 國家內部階級主體成員生物性差別化,自然意志化,上帝意志化)來反映國家主體的經濟價值觀(國家主體在經濟實踐方面的自我),用基本經濟制度的本體化(從近到遠,基本經濟制度的本體化,基本政治制度的本體化, 國家內部階級主體性差異結構本體化,國家內部階級主體成員生物性差別化,自然意志化,上帝意志化)來反映國家主體的經濟價值觀(國家主體在經濟實踐方面的自我),同時用基本文化制度的本體化(如上)來形象地反映國家主體的文化價值觀.
而且顯然,在沒有實現人類歷史對社會存在的F()>1的認識的銜接時候,傳統社會科學知識體系在銜接價值觀和本體之間的鴻溝的時候,必然會選擇反實踐的論證方法.傳統社會科學,細研之,都有這個特點.讀者可以嘗試深入思考.如若某一社會科學知識體系能堅持以實踐來作為本體系真理性的前提的話,那么它必然會形成科學學知識體系.
( 2010年8月18日 )
參考文獻:
[1] 黃鳳琳,《知識原理》,
http://www.sciencenet.cn/blog/HuangFengli.htm,2010年5月。
[2] 黃鳳琳,《科學學原理草稿》,http://www.sciencenet.cn/blog/HuangFengli.htm,2010年5月。
[3] 黃鳳琳,《社會科學學原理》,http://www.sciencenet.cn/blog/HuangFengli.htm,2010年5月。
[4] 黃鳳琳,《國家原理及當代中國國家性質分析》,
http://www.sciencenet.cn/blog/HuangFengli.htm,2010年5月。
[5] 黃鳳琳,《存在的三重根及其求解》,
http://www.sciencenet.cn/blog/HuangFengli.htm,2010年6月。
[6] 黃鳳琳,《馬克思主義與科學學原理》,
http://www.sciencenet.cn/blog/HuangFengli.htm,2010年6月。
[7] 黃鳳琳,《哲學的三重根或哲學學原理》,
http://www.sciencenet.cn/blog/HuangFengli.htm,2010年6月。
[8] 黃鳳琳,《經濟的三重根(或經濟學原理)及當代中國經濟分析》,
http://www.sciencenet.cn/blog/HuangFengli.htm,2010年6月。
[9] 黃鳳琳,《社會科學的兩重系統風險及其規避》,
http://www.sciencenet.cn/blog/HuangFengli.htm,2010年8月。
[①] [①]說明:作者的《科學學原理草稿》是擬完成的《科學學原理》的一個草稿,是曰《科學學原理草稿》,10萬字,已發表在作者在科學網的博客上,博客名稱即“科學學原理草稿”。《草稿》所涉內容較多,但自成體系。《經濟的三重根及當代中國經濟分析》,《馬克思主義與科學學原理》,《存在的三重根及其求解》,《知識原理》,《國家原理及當代中國國家性質分析》和《社會科學學原理》可以當作是《草稿》的導讀。《草稿》將是一本真正研究科學之學的著作,包括哲學社會科學在內的所有科學將在其基礎上踏上自覺“科學”之路。《經濟的三重根及當代中國經濟分析》,《馬克思主義與科學學原理》,《存在的三重根及其求解》,《知識原理》,《國家原理及當代中國國家性質分析》和《社會科學學原理》也已發表在該博客上。讀者最好是能將他們聯系起來閱讀,以成體系性理解。
作者郵箱:[email protected].
“科學學原理草稿”博客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HuangFengli.htm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