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強調從原始社會到共產主義社會的縱向發展,而作者用“歷史唯物主義”的發展觀從橫向研究企業的成長過程,這種立體的發展觀本人認為豐富了唯物主義內容。)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社會是經過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社會)、并最終過渡到共產主義社會(社會主義),不難看出歷史唯物主義始終以時間進行貫通,而我們如果從橫向研究企業形態,則可以發現由于各地區、各行業生產力發展不平衡,也存在著歷史唯物主義發展的痕跡,以下結合歷史唯物主義進行分析。
一、三無企業
三無企業起源于原始社會,在原始社會里沒有嚴格意義上的企業,即不存在場地、人員、設備等企業等元素。
《禮記•禮運》中說,當初沒有房屋,不會用火,人們“食草木之實,鳥獸之肉,飲其血,茹其毛。”后來才“修火之利…,以炮以燔,以烹以炙。”,后來人們建造房屋,并逐漸分化以游牧經濟為基礎的后原始社會和以農業為基礎的階級社會。
相對于農業經濟而言游牧經濟是一種不完全的經濟,因為它是對自然近似掠奪式的生產方式,它給以自然界的補償是甚少的。這種生產方式現在看來十分落后,但在它剛出現時曾經是一種進步。因為它使人類的生產活動擴展到更加廣闊的領域中去,使以前很少人類活動的草原沙漠地區獲得了利用。
三無企業也和游牧經濟一樣,他們一般也沒有固定的生產場所、生產設備和生產人員,生產技術落后,缺乏社會責任能力,為了生存他們甚至鋌而走險最大限度爭取社會資源、非法使用他人商標或生產工藝等,一般來說,他們處于社會底層,沒有生活保障。
二、個體企業
個體企業起源于奴隸社會,在奴隸社會里,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生產關系私有化。
《詩經》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說得是井田制時代的人地關系。國王在需要的時候,可以沒收平民農夫的耕田賜給別人,在平民犯罪時,更是理所當然的沒收田產,甚至包括將犯罪者及其家人也沒收為國王或貴族的奴隸。奴隸沒有人身自由,其本身屬于國王或貴族的私有財產,對國王和貴族承擔永遠的無限責任。
在當前企業形態中,個體企業至今還存在奴隸社會的一些特性,當然,現代的個體企業與奴隸社會具有本質的不同,現代的個體企業是社會主義制度下的社會單元,家庭內部已經不存在剝削階級,并且有國家的強力后盾作保障。在我國個體企業一般以戶為單位,戶主的現有財產和將來財產都將對社會承擔無限責任,個體企業的成員一般為其家庭成員,戶主即為企業主,雖然我國有社會主義法制體系,但是其生產力水平低,生產的產品沒有核心技術,沒有巿場競爭力,為了盈利,一般男女老少齊動員,家庭成員沒有工作休息保障,缺乏系統的勞動保護措施,對老人、婦女和未成年人也缺少系統的權益保障措施。
三、私人企業
私人企業起源于封建社會,在封建社會里,生產力水平也發展到一定水平。
商鞅在經濟上推行的重大舉措是“廢井田、開阡陌”。《史記》記載:商鞅“為田,開阡陌封疆,而賦稅平”。《戰國策》說商鞅“決裂阡陌,教民耕戰” ,廢止“田里不粥”的原則。所謂“阡陌”,指“井田”中間灌溉的水渠以及與之相應的縱橫道路,縱者稱“阡”,橫者稱“陌”。“封疆”就是奴隸主貴族受封井田的界限。“開阡陌封疆”就是把標志土地國有的阡陌封疆去掉,廢除奴隸制土地國有制,實行土地私有制。從法律上廢除了井田制度。法令規定,允許人們開荒,土地可以自由買賣,賦稅則按照各人所占土地的多少來平均負擔。
商鞅土地政策推行后,出現了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鼓勵了地主階級的開荒和買地行為,同時也確立了農民交租后的合法收益,因此生產力得到很快了發展,并為開創了秦朝帝業打下了物質基礎,隨著社會的發展,由于自然災害和地主階級的剝削本性,封建社會出現了諸多農民起義等社會動蕩的局面。
私人企業一般生產資料私有,以注冊資金和其它財產為有限擔保,工人享有法律所付予的休息權和薪資待遇,一般生活也有保障,私人企業一般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因此生產力水平較高,但是,由于生產資料的私有性,事實上企業主在社會地位上存在優越性,容易出現階級矛盾,正如憲法所說,剝削階級已經消滅,但階級斗爭還將長期存在。
為了減少階級矛盾,企業主應為工人提供企業內部創業環境,提供學習晉升機會、減少對工人的奴馭,避免兩極分化,如果企業主的資產達到一定規模后,應肩負起社會責任,對社會進行義務捐助,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道德素養,以利于社會安定。
四、全民企業
全民有企業(公有制國家的國有企業)屬于廣義的共產主義社會,鴉片戰爭過后,隨著西方列強的入侵,我國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隨著馬克思思想的傳入,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我們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偉大勝利。
原始的全民企業是國家通過沒收、征收資本家、地主官僚的產業并改造為全民企業,隨著社會主義法制的建立,我國政府建立起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配套產業,為提高生產的積極性,我們也將長時間實行以公有制為主體的以多種所有制并存的社會主義產業法律體系。
從歷史唯物主義上說,共產社會是社會的最高階段,但也不能呈現跨越式發展,即必須在保證至高的生產力的前提下最終才能實現共產主義。
為了保障生產力,我國全民企業近年來已實現改制,把單純的全民企業改制為國家控股企業,以多種所有制的激發企業生產力,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
由于全民企業地位的特殊性,所以必須對管理者有至高要求,管理者必須有至高的共產主義理想和道德情操,必須廣泛接受人民監督,支持和配合財產公開制度,應照顧員工的學習生活,用開明的企業內部制度激發員工創業熱情,鼓勵優秀社會人士加入全民企業(國企),對全民資產有增值保值的崇高義務。
五、和諧發展
我國處在社會主義發展階段,我們對最終實行共產主義任重道遠。
首先,我們必須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形式,改革總設計師鄧小平說:“我們要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帶動大多數人共同富裕,如果出現了兩極分化,我們的改革開放則失敗了”。多種所有制形式是發展過程,發展公有制才是最終目的,發展生產力,對國民的生活提供物質保障,建立配套的國民生活保障制度,避免兩級分化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以下根據三無企業、個體企業、私人企業、全民企業的不同性質,本人對政府行為提出一些要求。
三無企業:政府應鼓勵業主轉換工作崗位,到企業務工,如果有條件的業主,政府應扶持其成立個體戶,使其成為對社會行為負責任的企業實體,對不負責任的業主應組織社會人士勸導,違法犯罪的必須追究。
個體企業:政府應加強對其家庭成員的社會生活保障,由于個體企業的責任的相對無限性,客觀上形成了業主的心理壓力,政府應組織社會人士對其進行無償援助,對有條件的個體企業,政府應從資金上支持成立私人企業,對長期虧損的個體企業政府應為其謀求工作崗位,組織到私人企業或全民企業務工。
私人企業:政府應按照社會主義法制精神保障其資產的合法地位,依法保障工人合法權益,鼓勵業主為工人提供內部創業環境,形成創業者與企業共享紅利機制。
全民企業(國企):企業領導人應嚴格用共產主義信念要求自己,廉潔奉公,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在保證全民資產安全的前提下為員工提供良好的創業環境,充分發揮員工積極性,吸收社會精英參與企業營運,并有肩負對社會普及科學技術的責任和義務。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