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次和學弟談及魯迅先生——學弟的專業是傳媒——他評價說:“魯迅在他的那個時代,有存在必要,但太過激烈和偏執,在今天也很難受歡迎。”學弟是個中度近視而不愿意戴眼鏡出門的人,筆者發現他的大腦也近視。這就是我國象牙塔里的象牙塔教育出來的,熟悉意識形態,負責外宣的青年嗎?而這樣的青年,正在日日夜夜地被培養出來!筆者能不憂心?
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魯迅先生是怎樣一個存在,這本不該是個問題。自近代以來,魯迅發揮了怎樣的作用,這也不該是個問題。在當代社會,是否還需要魯迅精神,這還不該是個問題。而這些現在儼然都是問題了。那么就讓筆者,抖擻精神,回答這些問題吧。
第一、魯迅先生是文學家
魯迅先生首先是位文學家,這點連當年的國民黨當局都承認,他們稱魯迅先生為“墮落文人”。“墮落文人”首先乃是文人。臺灣的一家出版社,90年代初出版《魯迅作品全集》在序言中說:“全世界以詮釋魯迅的某一作品而獲得博士學位者,也早已不下百余位之多。”魯迅作為文學家的成就,可見一斑。
今天居然有人否定魯迅先生的文學成就。聽他們的說辭,不外乎魯迅的文字比較晦澀,很難讀懂,有時還有語法“錯誤”。李敖就說魯迅“文章很別扭、文字很可疑”;還給了兩點原因,“第一個,它是從中國的舊文學出來……寫白話文有的時候不能夠脫胎換骨;另外一個原因呢,是日本人的文法、日本人的文字影響了魯迅”。
魯迅先生的文章在現在的讀者看來,是有些別扭和生澀,那正是我們和魯迅之間時代的隔閡。魯迅的白話文的確和我們不那么淺近,那正是當時的白話文。須知,民國以前,中國人寫文章用的是文言文,白話文是受鄙視、被排斥的語言體系。所以我們才會看到“小娘子端好是畫中人,遮莫老身是男子,也被攝去(聊齋志異·聶小倩)那樣充滿市井氣,卻硬端著文言文架子的奇怪文筆。包括魯迅寫《中國小說史略》用的也是文言文。既然白話文被排斥,哪里會有像樣的白話文語法和范式的研究呢?研究白話文、規范白話文、推廣白話文,正是魯迅那代人(包括胡適、徐志摩等人)所做的工作。今天的一流作家可能比他們寫得流暢,可別忘了,你的第二層樓是建在第一層樓的基礎上的。沒有當初的白話文的先行者,可能大家還在寫如林琴南、梁啟超式的文言文吧。
并且,文言文承載了中國五千年的民族情感,白話文與之相比有如歷史長河里的一朵浪花。白話文對之只能謙虛地糅合揚棄,抱鄙夷態度是錯誤的。魯迅先生就是在白話文基礎上雜糅文言文筆風的開拓者。有人,口口聲聲稱魯迅不是神,但他們又要求魯迅是神。他們明明知道魯迅是第一代拓荒者,但又不允許他犯錯。他們想:“這是錯的,可笑!”
今天,一股“國學風”橫掃中國大陸。很多本該揚棄或者早已被揚棄的東西,似乎一沾上國學的邊兒,就成為民族美妙的文化傳統,可以堂而皇之地回歸了。比如明明是清宮矯揉造作、暴殄天物、破壞營養的烹調惡習,搖身一變就成了“宮廷飲食文化”。而一些留著山羊胡,會吟吟詩、寫寫字、下下圍棋、談談中醫的,就儼然成為“國學家”甚至“國學大師”了。不客氣地說,他們那些本事,在舊學體系中,都是些童子功。賈寶玉十四歲時,就全會了。這樣的“國學家”和這樣的“國學”,魯迅先生曾把他們批得一塌糊涂。但他對真正研究國學并取得成就的人,比如說王國維,評價很高。因為魯迅真懂國學。他從小在“三味書屋”讀書,四書五經都學完了;還有余力,于是又學了《爾雅》、《周禮》、《儀禮》。他的祖父關在監牢里,魯迅每次去探監,祖父還精心地教他讀詩,還特地給他規定了一個讀詩的順序(非常科學,值得借鑒):從最明白曉暢的白居易的詩讀起;然后再讀陸放翁的詩,因為放翁的詩易懂并且他是紹興人,詩中多有越地的風物;再后來就可以讀“思致清逸”的李白的詩了;至于杜甫的詩,比較艱深,而韓愈的詩,又太“奇崛”,不必勉強去學。到了日本以后,魯迅師從國學大師章太炎,把文字、音韻、訓詁全都學了。可以說,魯迅是正宗的國學出身。魯迅還整理過許多古籍,水平非常之高。現在我們可以看到的魯迅輯校古籍有六函之多,都是從野史雜記里抄校、記錄的。魯迅在廈門大學開過一門選修課,就叫做“聲韻文字訓詁專書研究”,因為選修的人太少,所以最后開不成課。魯迅還打算寫一本《中國字體變遷史》,可惜沒有能寫出來。這些都是典型的國學,而且屬于經學的范疇。魯迅還寫了《中國小說史略》——研究中國小說的第一部通史型著作,可以歸入史部或者子部。在這個領域,直到今天,還沒有人能超越他。魯迅對國學很有研究,而且他把精華的東西掌握了。說他是國學大師,毫不為過。但他從不以國學大師自居,因為他的境界遠高于這個層次。
第二、魯迅先生是思想家
魯迅先生作為思想家,不是沒有可以批評的余地。他的想法,往往顯得過于晦暗,甚至毫無希望。對阿Q樣的農民,他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但也不是沒有儒家傳統社會知識分子對于老百姓的道德和智慧優越感。我們說,真知是需要從實踐中得出的,魯迅先生也不例外。由于客觀情況,他長期被局限于上海的租界一角,并沒有接觸中國的廣闊農村、接觸中國革命的機會。毛澤東主席曾經說過:魯迅在表現農民的作品中,看重其黑暗面和封建主義的一面,忽略其英勇斗爭、反抗地主,即民主主義的一面,這是因為他未曾經歷過農民斗爭之故。這是非常深刻的見解。
但瑕不掩瑜,我們仍然說魯迅先生是偉大的思想家。他的小說使用富有創造力的形式對中國人的國民性、中國社會的弊端予以深刻的闡釋,他是最具有批判精神的知識分子;他的散文詩被認為是當時少有的展現出現代主義特質的作品;他的雜文,由于特殊的發表環境,在嬉笑怒罵的文字背后蘊含著堅定的政治立場的。他的境界不止步于批評舊政權,而更著力于批評舊制度;不滿足于嘲諷現象,而力求解釋本質——哪怕本質是丑陋至極的、血淋淋的。
魯迅先生的思想除了民主主義的立場外,還帶有極其強烈的個人主義態度。這是魯迅思想中最為復雜的地方之一。筆者理解,馬克思主義指出全人類解放的目標。這至少需要兩個層次,第一是階級的解放,也就是消滅階級和國家;第二是個體的解放,最終要實現“每個人的自由發展”。在這個意義上,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期,魯迅的思想都應該和我們長相左右。
有人批評魯迅先生,說“比于特瑞薩(Teresa)修女式的行動家,魯迅缺少對平民的博愛精神”。(薛涌《從中國文化的失敗看孔子的價值》)而這位仙女似的嬤嬤,其實是個口說病痛是人接近上帝的機會而禁止給病人使用止痛藥,自己卻接受全套現代醫學治療的婦人;是個不顧病人的宗教信仰,強行給所有臨終病人行天主教洗禮的傳教狂。(參見The Missionary Position: Mother Teresa in Theory and Practice)
魯迅先生卻是如此博愛,他甚至近乎自虐地苛責自己對青年的影響。他說過,有一道名菜醉蝦,先用酒把蝦漬醉,吃的時候再用醋把蝦激醒,里面的蝦越鮮活,食用者越有意味。而他自己的文章就是能夠把這蝦弄的更加鮮活的醋,那些讀了他的文章頭腦更加清醒的青年就是那些蝦。很多青年(包括流亡中國的朝鮮、越南青年)讀了他的文章后,忘我地投身革命的事業而犧牲,魯迅先生都為此自責過。魯迅始終反對將人作為歷史進步的“燃料”,而他自己卻如煤塊,燃燒自己,照亮來人。
魯迅先生思想中的一些部分,當時的人就沒有讀懂,到今天我們還沒有讀懂。筆者覺得,讀不懂不要硬讀。如果這部分思想,切合時代的需要,我們自然能讀懂;如果這部分思想太超前,或者不符合時代,那么也沒必要讀懂。魯迅也是人,他也有只針對自己內心而不關乎社會的,他私密的思想。
第三、魯迅先生是革命家
對此,網友“cnx007”有很好的論述, 在這里引用他的說法。
魯迅在革命事業上,起初是沉默者,在開始寫作《狂人日記》之前,雖然也有創作,但是都是以沉默者的自語來表達的。小說文集《吶喊》,確如題目,是魯迅在革命事業上的“吶喊”期,后面有了“彷徨”期,后面就是“馬前卒”,魯迅自稱為革命馬前卒。其實,魯迅還是對未來沒有確切的目標,明確無誤的是眼前的一切一定是不行的,是要打倒的。所以,魯迅也明確的說過,自己其實做的更多的貢獻是揭露當時社會的弊端和傷疤,讓一些麻痹的人們痛醒,讓人奮進。讀魯迅的文章可以讓人的頭腦清醒無比,魯迅也知道這一點,這本是魯迅的本意,而且做的非常好。
魯迅不是調和者,不是騎墻者,是個讓涇渭分明的好裁判,他讓一些革命中的投機者露出馬腳,讓一些革命的偽裝者現出原形,讓騎墻者選擇方向。他在革命中表現出無畏的精神——對任何敵手毫不妥協和屈服,無論是個人還是團體,無論是本國政府還是國外勢力;同時也有革命的技巧——知道保護自己生命的重要性,延長自己的生命就是延長斗爭的時間;明白經濟的收入和發表文章的方法的重要性,所以,在稿費上經常計較,筆名經常變化等等。魯迅從吶喊者到馬前卒,是個非常大的突破,魯迅不甘心做一個醉蝦里面的醋,他要自己做個大蝦(俠)。所以,后來作為馬前卒的文章,字字是刀槍;所以,有人稱魯迅為“刀筆吏”。魯迅作為一個文人,一個在當時非常有影響力的文人,也被封為革命文學家的頭銜,完全可以一生吶喊,而不受生命威脅;但魯迅終于從一個革命的搖旗吶喊者,成為一個馬前卒,從一個文人到一個革命者,里面包含了魯迅先生的責任感和嚴格的自我批判精神和實踐精神。用一個文人的方式去戰斗,是魯迅的方式,但力度和效果絲毫不亞于真刀真槍。
魯迅先生是不朽的
回到前言中提的問題。魯迅先生在歷史長河中有怎樣的地位?毛澤東主席說:“魯迅在中國的價值,據我看要算是中國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會的圣人,魯迅則是現代中國的圣人。”魯迅在近代發揮了什么作用?毛澤東主席說:“他是一個民族解放的急先鋒,給革命以很大的助力。”(論魯迅)可謂千載定評!
實際上,對魯迅先生的態度,是一塊試金石。凡是否定魯迅的,大多也否定中國革命的歷史。這不是筆者在上綱上線。反對魯迅者中的一些人對自己否定革命的態度直言不諱;有的可能說的要隱晦些,他們說自己反對“暴力”、反對偏執。
魯迅先生和反魯迅者是那么不同。魯迅是千百年來,第一個用愛的眼光看向“群氓”大眾的,雖然他無情地揭露大眾愚昧、麻木的一面。魯迅是為數極少的,棄絕精英階層的精英。他是民國政府倚重的“海歸”的一員,在教育部時做過相當于副司長(地級市副市長)的不小的官兒,但他放棄這一切,躲到租界去搞左翼文學。那些反魯迅者,誰能做到?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魯迅先生卻是不朽的。
中國需要當代的魯迅
我們今天繼續用發自肺腑的語言贊揚、呼喚魯迅,不是因為魯迅需要我們宣傳,而是因為我們需要魯迅支撐。
魯迅先生在《燈下漫筆》中告訴我們,他畢生所致力的就是“掀翻那張擺人肉宴的桌子”,制止延續到今天的,已凝固成價值觀了的“吃人”習俗。何謂“吃人”?筆者理解就是恩格斯講的“輕視人,蔑視人,使人不成其為人”。而今天的中國,不還是這樣一個為GDP消費著人的國家嗎?只要“人肉的歡宴”還在繼續,那么魯迅的精神就會繼續鼓舞著我們。
我們說,只要有虛偽,我們就還需要魯迅;只要有專制,我們就還需要魯迅;只要有奴才的育成,我們就還需要魯迅;只要有不平等,我們就還需要魯迅;只要有民族的危機,我們就還需要魯迅。中國需要當代的魯迅!
魯迅先生已經千古,我們誰都喚不醒他。于是,再貢獻一個魯迅般人物的責任,就歷史宿命地落在我們當代青年肩上。筆者愿與青年朋友們共勉!
后記
魯迅是周豫才公的筆名,魯是他母親魯太夫人的姓氏。“迅”字的解釋多種多樣。侯外廬提出,根據《爾雅·釋獸》“狼子絕有力者曰迅”,“迅”就是孔武有力的小狼崽。許廣平首肯了此說。我也覺得,魯迅先生用狼來自況勇武地撕扯著舊時代黑幕的自己。魯迅先生以狼自況,筆者不才,希望能以“狗仔”自比,學魯迅先生做人民的乏走狗,主人需要時,就吠幾聲。
更多阜遠的文作,歡迎登陸“登阜遠望——阜遠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lokyauyau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