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軍轉干部首先是工人階級
——企業軍轉干部問題研究之十二
鄭公平 邱和頡
2010年3月26日,全川企業軍轉干部五人代表上訪了省人事廳。接見中,軍轉辦副主任曾建華說了這么一段話:“不是我們沒有向省府提出政策建議,政策建議我們經常都在提,現在有些想法受到限制,因此出不了臺。你們首先是企業職工,然后才是軍轉干部……。”這話的最后一句,說得實在太直白了;什么意思呢?如果把“企業職工”四個字換成“工人階級”,就更容易理解了。其實,過去在《宣傳提綱》和《答復口徑》里,這個意思早已說過了,只不過不是這么直白;所謂“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就是這么個意思。
我們十分欣賞這位軍轉辦副主任的坦白,他說出了別的一些官員不敢直說、只能委婉表達的政策根底。當然他也有委婉的地方,說了“現在有些想法受到限制”這樣的話;這話說直白一點,大概就是恢復“一個身份兩個待遇”的訴求,是要受到限制的。這樣說來,在各個地方以至北京,官員們在接待企業軍轉干部上訪代表時多半不準談“一個身份兩個待遇”問題;這種以上對下的限制,基本是“口徑”一致的。細想一下也是,原國家人事部推行的“企業人事制度改革”能抵制和反對嗎?不能,反對是萬萬不允許的。況且給你們“解困”已經比一般企業職工“好多了”;胳膊不能和大腿擰,還奢求什么“身份待遇”。
這位軍轉辦副主任的直白,再一次使得我們不得不想一想,我們究竟是什么身份,不得不想到今年兩會期間受到猛批的養老制度“雙軌制”。
在上一篇文章里我們也說過:“因為“精英”們設計出來的養老制度“雙軌制”,使得企業退休軍轉干部的收入僅僅不足機關單位戰友的二分之一,甚至在二分之一以下,這是非常的不公平。同樣道理,原來企業里面有行政級別的企業干部(包括有職稱的知識分子),虛有“老人老辦法”的待遇;作為“工人階級的一部分”,也成為了“改革陣痛”的承受者,成為私有化和兩極分化的受害者。他們和企業軍轉干部可說是難兄難弟,”大家確實可以想一想:如果企業軍轉干部和原來企業里面有行政級別的企業干部的“待遇偏低”問題都解決了,那么普通的、一般的企業職工呢?還其他“設軍群體”,比如復員干部,比如老戰士呢?所以,不得不“受限制”。
調查研究中我們發現,在“設軍群體”的護法維權行動中,有的群體或者個人曾經提出一些小的“策略”。例如:先要求解決團以上干部的問題,又例如先解決“630”人員問題,或者先解決抗美援朝干部和老兵問題,等等。這樣可以把路子打開,其他就順理成章了。有這樣簡單嗎?恐怕不會。這些小的“策略”,有一個共同的出發點,就是不能把企業軍轉干部混同于普通的企業職工;或者說,不能容忍原國家人事部推行的“企業人事制度改革”,一夜之間就把企業軍轉干部貶為普通的企業員工。
現在看來,對于這些企業軍轉干部“老家伙”來說,確實胳膊擰不過大腿。真正應該徹底解決的,還是養老制度“雙軌制”。這樣說,也許很多戰友不同意,但是從兩會的熱點來看,恢復“一個身份兩個待遇”的問題提不成提案,而取消養老制度“雙軌制”卻得到了熱議。在筆者看來,企業退休軍轉干部問題的徹底解決,很可能要等到養老制度“雙軌制”的完全解決。至于“雙軌制”何時能夠解決,說不定萬里長征的第一步短期內也很難邁出去。君不見,解決收入分配不公的提案,到了發改委,據說就遇到了阻力;也有說出臺可能就是舊瓶裝新酒的。改革進入“深水區”,攻堅難啊!
怎么辦呢?本研究此前的《之十》上網以后,有跟帖稱:“改/開工人階級遭殃,你們與同遭難,都是難兄難弟,為何不聯合工人階級更有力量呢?”這帖子說的好啊!記得多年以前有這么一句名言:“無產階級只有解放全人類,才能最后解放自己。”我們相信,象通鋼事件,群體人員之中會不會就有轉業到該企業的軍轉干部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