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對人民有羞,央企才對社會有臊
1.沒羞沒臊是央企
兩會。結束剛一天。煙草集團、兵器集團……在土地招拍掛舉牌,誕生新地王。
用土地推高房價。“總理不如總經理”……不動聲色,不停舉牌……仔兒花爺錢不知疼。心中暗罵:“沒羞沒臊是央企”。
大旱。當我從《新聞聯播》,看到那條二、三十米寬的河流,已泛出死水才有的綠色,那個水電站趴在那里不工作。播音員解釋:(國電在此)已有一年不發電,減收一個億;國資委官員稱:央企履行社會責任……云云;CCTV配發短評。
腦殼立刻翻出一句:“沒羞沒臊是央企”。
上網。看到國資委某某局,為響應中央號召,在那里搜腸刮肚,羅列出占有中國GDP,60%多社會資源、貢獻不足30%、吸納勞力不足20%、總數量高達一百多家央企,那點可憐的“好人好事”……腦子里立刻冒出:“沒羞沒臊是央企”。
……
盡管。我十分清楚:你站在道德高地上,去羞辱人家,猶如蚍蜉撼樹般的無奈。即使風光占盡,又能怎樣?人家連眼皮都不帶抬起,誰搭理你狗爛兒玩意兒。但。領袖集團的領導,如果也占領了高地,這就構成了主流意識形態領域,全國圍剿的第一步。意義十分重大。利益集團將失恃而有恐。
2.2010:執政黨開始對人民害羞——人民尊嚴元年
從互聯起,有“網絡問政”始。2010,家寶代表執政黨,向全世界宣布:“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表述,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
此,距“建國”六十一年。
《求是》四期,發表了重要文章。強調,必須深刻認識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意義。我們已經初步具備了加快發展社會事業、改善民生的物質基礎和條件,必須以更大的決心和力度,推動這方面工作取得新的更大進展。
此,距“建黨”八十九年。
2010:一套房子“消滅”一個中產;一個學生“耗盡”一個家庭;一場大病“取締”一生積累;此起彼伏的自焚、蝸居、蟻族、群體事件……活生生的現實“民生”,讓執政黨害羞、慚愧……。
滿含熱淚,從心底呼出的那聲“讓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于是,在這個隆冬振聾發聵。你這個時候才認同,黨和中國人民,從來沒有這樣、如此緊緊粘在了一起。
怎樣讓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如何使人民更加享有尊嚴?我又想起那個“沒羞沒臊的央企”,想起央企猛獸,應當并怎樣、用什么樣的手段、由誰來“馴獸”、使“臣服”,并由國民“役使”。進而,擔當起家寶,向全國人民莊嚴承諾的那份政治責任。
3.央企所有問題,無不折射黨執政思維的陳舊與落后
㈠.一個非驢非馬的雜交怪胎
中國央企,是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進行經濟體制轉型、探索過程的產物。是從計劃向市場過度階段,在中國經濟肌體上結出的一個個,既不像“社會主義”,又不像“資本主義”(的“權貴資本主義”吳敬璉稱)的經濟實體。是一個個非驢非馬雜交的怪胎樣本。
這個怪胎與民爭利。極大抬升國民生活成本。“質次價高”的產品和服務所向披靡。所到之處,風卷殘云。市場競爭淪陷。公眾無任何主體可選。人民徹底喪失用“腳”投票。
你不玩都不行,逼著你玩:打電話多收你“說話”錢、開汽車多要你“油錢”、貧困農村不敢點燈,搶你“電錢”,……中底層民眾怨聲載道。任其肆意掠奪。是執政黨逐步脫離中國人民的經濟由頭。
這個樣本。以國家名義掌握命脈,霸占幾乎全部戰略資源,卻,不對國家負責。不對國家的貧民負責。效率與效益低下。錢多的用不完就去造。不僅極大脫離中國老百姓,且極大脫離國際社會。折射出執政黨,習慣于計劃經濟的傳統舊式管理,習慣于權力下的發號施令、享受權利與消費權利。
㈡.“共同富裕”是小平的政治交代
當中國工人、農民、商人與海內外知識分子等勞動者,建設者,六十年創造的社會財富總和,最后被濃縮凝聚為一百家央企時,他們并不是央企的真正股東。
那么多下崗工人,以自己被潦草換回“國企脫困”目標實現。國企反哺國家的利益,國家又有多大比例用于救濟國民,福利國民?返還以國民為本?
特別是當所謂的“國家代表”,行使股東權利時,由于種種內生制度和利益誘惑、驅動,在那個不見太陽的黑匣子里,人們見到了:領袖失靈、政府失靈、社會失靈,乃至整個市場失靈……。
央企是“黨執政的經濟基礎”?
中國經濟詞典。由于這項概念的發明和創造,并,在這個美其名曰名義下,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演繹為官宦配制,部門配制……
“黨執政的階級基礎”、“黨執政的經濟基礎”與“黨執政的政治基礎”之間,矛盾日益尖銳對立。……
可不可以遑論一把:共產主義運動史的中國曲折與糾偏呢?
一些人可以率先富裕起來。一些地區經濟可以走在國家前列。但。這都是為了帶動后進,促進后進,走共同富裕之路。如果兩極分化,富的越來越富,窮的越來越窮。我們的改革就叫失敗了。(鄧小平)
面對現狀。任利益糾纏。任何束手無策,坐以待斃,都在拋棄小平這把刀。不論哪屆政府,不論什么人,若是丟掉了這把刀。歷史就會把丟棄者,牢牢釘上恥辱柱。
㈢.抑制權貴的重返之路
給央企重新定位的權利,在誰手里?
“中央企業的前進方向,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大企業”。(國資委副主任邵寧《證券日報》4.6)也就是說,他們依然還要堅定的搞“30-50家、有獨立知識產權、知名品牌、國際競爭力”的“航母”。搞“國際托拉斯”。搞那個所謂的“全球最大”……。也就是說,中國人民依然要為他們的“決心”勒緊褲腰帶。
顯然。不僅中國普通國民阻擋不了。僅靠家寶孤立的個人呼吁,也仍然不能改變歷次黨代會,對國企退出競爭性領域的階段性共識。抑制權貴資本“沖動”, 顛覆央企改革目標。扭轉習慣三十年,是多么不現實;利益集團設障,絕不因領袖人物登高一呼,瞬時改變。畢竟不是文革時代。
當李榮融還沉浸在向“老板”角色轉換——央企10%的利潤上繳, “分紅” 股東的“喜羊羊”中。我們已從歐美國家、特別是北歐福利國家注意到的一個事實是,那里的國企利潤50%,須上繳國家(股東)……不討論,沒商量。要么,你挪窩,上別處找飯碗;要么,斷念發財欲,規規矩矩蒙上眼為國民拉磨。
李主任,如果10%你都吃力、不情愿,憐惜他(她)們,沒能力實現,中國政府要國資委干什么,中國公眾要央企干什么呢?
不如。央企股東采取 陳志武 教授的主張,每一個符合條件國民,都握著一定單位的央企(國企)股權。你看看是什么樣子,他們敢是這幅樣子嗎?
㈣.馴服吃人猛獸:先把馴獸員關進籠子
央企兇猛源于國資委慫恿。保值、增值的目標,建立在對國內民眾的盤剝豪奪中實現。國資委的馴獸棒——擠進五百強。成為巨獸與馴獸們的終極動力。這,既不是科發觀,又不是和諧社會,更不是以中國人為本。但。一個制度性的機制很有趣:國資官不怕百姓怕總理。
劃道道就是立規矩。關籠子就是做法律。從股東價值本位,轉向社會價值本位;把以利潤為目標的財務價值最大化,扭到以提供社會福利為標準的公共產品價值最大化;從獲取市場競爭優勢,到社會資源國民利益最優配置;把央企轉變成為,國家為社會不同市場主體,追求多元價值的社會調節器。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