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讓纖夫穿起來
恩施讓纖夫脫了去
鄭 伯 田
看了關于恩施意欲恢復“纖夫裸體背纖”的新聞,十分感慨,想了很多很多。
其實,在舊中國,裸體勞動并不只局限于纖夫,很多勞動領域,很多勞動者都是裸著身子出大力,流大汗,掙幾個銅板,換一碗薄粥的。就連一些窮苦人家的小女嫩婦也常常是裸著身子勞動,在家里,在田間,在曠野。
比如說,在北方有一種職業叫“背河”。就是說,水深不夠行船,水淺又不能摸著石頭的地方,有人專門背老弱婦孺,掙一個兩個銅板。
這些人,就是裸體背人過河的。
在晉陜黃河行船,從暮春至初秋的季節,船夫們也是裸體操舟的。
在陜南漢江放排,從暮春到初秋的季節,排夫們也是裸體勞作的。
在東北,大田里辛勞的農人,從暮春到初秋的時候,也有不少人裸著身子耕、播、鋤、耪、割。周立波的小說《暴風驟雨》里有個人物叫趙光腚,綽號的來源就是他與妻子從來都是裸著身子去大田里鋤地而得來的。
在西南,我聽說過這樣一件事,說得是解放初(大概是1951年吧),云南省鎮雄縣要召開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那是初冬時節,天氣還不算很冷,先來的代表都安頓好了,只等深山區的一些姍姍來遲的代表到來,大會就可以正式開幕。誰知,姍姍來遲的代表們一出現在縣城,竟把軍代表們嚇了一跳。來的人一個二個,三五成群,統統裸體,只披了一件蓑衣,前頭遮不住肚皮,后頭擋不住兩股。
在華北,在西南,在東北,在西北,常常能看到這樣的景觀,剛剛結婚分娩的少婦,光著膀子坐在自家院子門口,或給孩子喂奶,或納鞋底,或作針黹。
你還可以去訪問一下五十歲以上的農村人或農村長大的城里人,問問他們誰小時候穿過褲衩,穿過襯衣?問問他們誰睡覺的時候,身上可有寸縷?
……
有人問,這些人為什么不穿衣服呢,從東北到西南,他們都患了“暴露狂”?東北很冷,西南的冬天也不暖和,他們不怕凍著,不怕傷風感冒?就算是一個二個都是鐵打的,難道不怕丟人現眼,不怕別人恥笑?他們真的那么時尚,那個年代久崇尚了“裸睡”?少女嫩婦也不顧羞恥,裸著身子下田、上山、渡河,難道不怕人們恥笑?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讓我們看一段史料:李伯重所作《1823—1829年華亭——婁縣地區的物價》說,嘉慶年纂,道光年補的《寒圩小志》載, “其女勤紡織,匹布可售六七百文,不特貧者借以糊口,即稍有家者,亦資以利用焉。”據此,則嘉慶道光時華亭縣寒字圩鎮一帶,布價為600—700文一匹,取中間數650文,合銀0.6兩。
那么,0.6兩白銀,在當時是個什么概念呢。嘉慶道光年間,豐歉相抵,一石大米3000文左右,也就是說,0.6兩白銀可以買五分之一石大米。清朝一石相當于今天 103公升 ,每公升大米重約1.75斤,故此當時一石米有180斤。一石米的五分之一就是36斤,夠一個壯勞力的一個月的口糧了。
那么,一匹布能做幾條褲子呢?那時候,一匹布的面積為0.83尺×17尺。各地出產的布匹雖略有不同,卻也相差不多。也就是說,一匹布做一條褲子尚不富余。
一個人如果做一條單褲和一條棉褲(連里帶面),就得三匹布,也就是說要一個壯勞力的三個月的口糧。
如果一家五口人,統統要冬穿棉褲,夏穿單褲,置買下來就得十五個月的口糧。
要知道,這里說的是素有魚米之鄉的上海左近,相對來說是中國最富裕的地方。
還要說的是,一匹布0.6兩白銀是農家女織出了布,在集市上出售的價格,并不是經過商人倒來倒去的價格。
那么,一匹布經過車拉船載馬馱人背,經過商人們倒來倒去,運到偏遠地界又價值幾何呢?
有這樣一段史料,《鎮雄縣志》說,光緒初年,一件土布合八百斤苞谷。我們知道,那個時候鎮雄縣所需日雜百貨,鹽巴土布通通要從長江運至宜賓,再由人背馬馱四百多里運進,再加上商人的盤剝,想不貴也難喲。
所以,我們說舊中國勞動人民中有相當一批是穿不起衣服的。不是他們有什么“弘揚古老文化”的情結,不是他們有保存“活化石”的意念,而是穿不起,真的穿不起呢。
試想,一件衣服要一個月乃至兩年的口糧,穿著在水里鉆,泥里滾,石上磨,莊稼地里蹭,明明準備穿三年五年十年八年甚至穿一輩子的衣服,三天兩早晨就糟了,破了,爛了,那些一天多的掙三十五十個銅板,少的掙十個八個銅板的出大力流大汗的勞動者,誰能舍得?土里刨食,石頭縫里點種,遇上豐年,能混個七八分飽,遇上歉年,只好餓著肚皮討吃要飯的農人,誰能舍的?
解放后,中國人民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階段,勞動人民翻身得解放,政治地位提高了,經濟地位提高了,褲子也穿了起來。
繼續講鎮雄縣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的故事:經過了解,得知深山區來的代表連褲子都穿不起,軍代表立即發電報給昭通軍分區,昭通軍分區又發電報給昆明軍區,當天晚上就來了命令,讓軍代表負責將繳獲的國民黨軍的軍裝發給代表們御寒,并要求立即上報,全縣有多少人穿不起衣服。很快,棉衣棉被一批又一批撥來了,有繳獲的國民黨軍的軍裝,有解放軍的軍裝,甚至還有志愿軍的軍裝(那種無領軋道的棉襖)。
有資料說,當時發放的救濟衣被夠全國軍隊(當時有400多萬吧)三次換裝使用。
接著,國家從經濟體制乃至根本制度上進行擺脫貧困,讓所有的人都飯吃有衣穿的變革。
首先是我們的商業取消了一道又一道的環節,各種商品施行全國統一的價格棉布依據質地的不同從兩角多到六角多一尺,從上海灘頭到沙漠邊疆基本相同。也就是說做一條褲子用布七尺(這時候的布,幅寬加大了),便宜的不足兩元,貴的也不足五元,華亭婁縣人民穿得起,云南鎮雄人民也穿得起,纖夫船夫穿得起,趙光腚也穿得起,他們再也不用裸著身子在光天化日之下勞作了。
少女嫩婦也穿起了花花綠綠的衣衫,下田勞作,趕集上鎮,進識字班,甚至開始了自由戀愛。
褲衩背心也一步一步走進了農家小院,“裸睡”再也不是時尚了。
隨著經濟建設的深入發展,交通運輸事業有了長足的進步,纖夫船夫排夫漸漸退出了歷史舞臺,他們或者上了岸,當集體農民,當國營或集體企業的工人,或者當機動船的船員、航標工、引水員,甚至穿上了筆挺的制服。
以趙光腚為代表的翻身農民,分得了土地,分得了房屋,成了土地的主人,成了財富的主人,有的人還進了工廠,進了軍營,有的人抗美援朝出國作戰,還當上了英雄。
這時候,他們有了尊嚴,真真正正的尊嚴——人的尊嚴,勞動者當家作主的尊嚴。
我們說,是毛主席讓他們穿起衣服,堂堂正正地登上歷史舞臺,當家作主,獲得尊嚴的。
穿起了衣服,再也不愿意脫了去;獲得的尊嚴,再也不想輕易丟棄。包括纖夫在內的所有勞動者,誰還愿意重當趙光腚,誰還愿意當匍匐在地上的驢——只要他是堂堂正正的人。
說到這里,大家一定會同意我的觀點,裸體的勞動不是什么文化,那是窮困所逼,萬般無奈,那是勞動者留在歷史上的傷口。
毛主席為我們療好了創傷,我們不能再把傷口撕裂,展示給閑極無聊,“富”極無聊,兜里裝著幾個臭錢的人。
誰想觀看,誰就自己來吧,自家表演自家看,自娛自樂,也是一道景觀呢——當然,那是他們的景觀,與我們無關,與我們無涉。我們絕不會觀瞧,怕臟了眼睛呢。
再強調一遍:毛主席讓我們穿上了衣服,恩施卻讓我們脫了去!
我們的回答是,絕不!大人們,先生們,我們絕不——為了尊嚴,絕不脫!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