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還是上面重復多次的,孔子就是封建思想的典型代表人物,如何把其核心的東西剔除,保留我們所需要的東西?就像所謂的姓資還是姓社的市場經濟的論證一樣,不是說它姓資就姓資,說它姓社就姓社的。一把一棵樹的生在的土給去掉,你非得給它養在水里,你覺得樹能活不?即使活了,它不成了巨大的水草了?但問題的關鍵還在于,它能不能成水草,成了還好,好歹還活著,不能怎么辦?
第二,所謂的孔子學院其實就是中國軟實力的一種表現,個人還是比較贊賞這樣的做法。但是問題又有了,你孔子兩千多年前的老古董了能不能代表先如今的中國?你教給老外的都是什么克己復禮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之類的,他怎么能理解其中深奧的思想?通常就成了,你自己不愿意干的事也不要強求別人干,可是其體現的仁愛的思想在哪里?你自己不愿意干的事也不要強求別人干,普通人都知道的,用你教?教了他會做嗎?最重要的應該是通過孔子學院這個平臺讓世界了解現在的中國,不是背點論語,就成圣人了。
第三,一段時間以后,中國高等教育的幾個大佬們,極力推動把國學列成一級學科。我看了看他們的簡介,名聲說出來都是顯赫的嚇人,怎么都突然冒出來搞這個事情?一個個都陣陣有詞的說,國學怎么怎么的,怎么怎么的。王國維能背十三經啊,陳寅恪能怎么怎么樣啊之類的,然后轉而說現在都沒人能讀完了。人家王國維,陳寅恪都是學貫中西的大家,還留學歐美,你怎么不提倡國家把所有大學生都送出去讀書呢,我看這個要比復興國學要重要的多吧。中國的教育,相比你們這些人應該是最了解的,都是國內著名學府的掌門人,究竟我們的培養模式怎么樣,你們比誰都清楚。急著復興國學有什么用?國內已經有些不錯的學校搞國學了,干嘛非要推廣?唯一的解釋,就是通過國學這個一級學科,又可以成立不少的研究機構,可以辦學,可以問國家要錢,可以提升某些學校的排名?忘記是任老還是季老曾今說過:儒家思想不能救中國的。這些所謂的御用學者們的做法實在讓人感到詫異,研究者不都認同的方法他們極力推崇。清末清華有個國學院,當時的師資之強,有號稱四大金剛的國學大師:梁任公,王國維,陳寅恪,趙元任。這四位的學術才華橫溢,知識淵博,而且都有留學背景,但是每個人都可說代表的是一種思想和體系,梁任公完全是清朝的遺老遺少,所謂的封建殘余,王國維大學者,就是一個知識份子,陳寅恪留學歐洲,師從籃曼教授、隨路德施教授、繆勤,分別學習梵文和巴利文,東方古文字學,中亞古文字等,精通梵、英、法、德和巴利、波斯、突厥、西夏、等八種語文的能力,尤以梵文和巴利文特精,可謂是個大語言學家和大史學家,趙元任則留學美國,精通中國音訊學和普通語言學,各有所長有都會國學熟知。現如今有誰有他們其中一個人的水平高?就連去年去世不就得任老和季老都是門下的弟子,不敢企及。就以目前中國這種學術環境怎么能培養所謂的國學大師?哪個學校敢聘請個反動勢力的大學者?何清漣,北島這些造詣還算不錯的人,都還流亡海外著。尤其是現在有多少是真正在做學問的人呢?
最后有關國學或者是儒家經典的傳承和發揚問題,個人以為不宜搞全民運動,作為中小學的教育方面足夠了,終歸說起來,這應該歸到語文這門學科的教育上來。如果歸到語文這門基礎課程上來的話,還是應該加大力度去做的?,F在我國的風氣是英語最重,破相十幾年前的學好數理化,走遍全天下的狀態。這是讓人很傷心地事情,英語不是重點,它只是一門工具,把工具看的這么重,足以看出時下中國是多么的急功近利。語文功底不好,學什么國學,看都看不懂。重要的是理智的學習!
上述說了那么多儒家和復興國學的問題,現在說說這跟魯迅的關系。
貌似看上去二者沒有什么必然的聯系,但是想起魯迅就是顛覆“孔家王朝”的主旗手的話,似乎問題就好像有些眉目了。不管怎樣,先生及其他們那個時代的知識份子對孔子對儒家思想都不大帶有好感,這跟封建勢力的影響有關,儒家經典發展到后期就是一個制約人獨立思考的桎梏,所以不難理解為什么要反對,為什么要批判。由于魯迅先生是當時左翼的代表,就似乎與共產黨結上了不解之緣,后來先生成為毛主席話中的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并且說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全國上下掀起一股魯迅熱。我一直認為時代造就英雄,數千年前造就了孔子,上個世紀造就了魯迅。但是現如今下,國學的興起和儒家的提倡是不是又是一輪對魯迅的打壓呢?似乎有這個趨勢。人教版語文教材大幅縮減魯迅作品,先生的作品能讓學生學習的越來越少,在過兩年估計把論語都裝進去,魯迅全部撤出。
暫且不論思想性,就是單看文學性,先生的文字還是很有感染力的,他的那篇《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語言之犀利,恐怕中國文壇無人能及;《故鄉》一文中那種深深的眷戀著故土,又對現實改變的無可奈何讓人不免為之落淚,先生不只在寫自己的家鄉,更是中國的變遷;《狂人日記》中對封建禮教的批判入木三分,又饒有興趣;《阿Q》中對中國人性的描寫至今都魅力不減;《記念劉和珍君》中一個長者對晚輩的關愛,對惡勢力的憎惡卻有無力挽救的憤懣。先生的作品時刻提醒著我們,時刻警醒著我們。每每讀先生的作品本已焦躁的心會不自覺的沉靜下來,由先生帶著一同思考。
可是,為什么在今天為什么在社會矛盾日益凸顯,社會問題不斷涌現的時下,把先生從教科書中刪除,這不是幾篇文章的問題,而是對批判力的刪除,這不是把先生刪除的問題,而是對尖銳話語的刪除。也許早已預謀,只是現在才開始實行。 什么叫“讓年輕人擁有健全的人格”,讀魯迅年輕人就沒有健全的人格?可笑!荒唐至極!如果說讀路線就沒有健全人格的話,讀孔子就是告訴你要為封建禮制服務,那么大家現在都是在學習封建殘余。
全篇最后,我想說看上去儒學的復興似乎與魯迅從中學課本的消失沒有多大聯系。但是這是一種思想層面的意識問題。他要告誡我們的是現在應該要服從而不是批判,這才是問題的所在。以后就這個問題單獨再次論述。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